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幹細胞的形成過程!

2020-11-25 生物谷


2017年4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像私人偵探一樣,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使用視頻監控工具發現了促進血細胞發育的細胞。這項發現為在實驗室創造造血幹細胞提供了線索,最終可能有助於改善骨髓移植現狀。

「這項研究可能為幹細胞生物學和血液發育學研究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實驗室骨髓幹細胞移植提供了線索。」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血液科助理研究員、論文通訊作者Wilson Clements博士說道。這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

造血幹細胞可以產生體內任何種類的血細胞。它還被用於移植治療白血病等癌症及其他血液疾病,它還開始用於基因治療領域。但是缺乏合適的供體使得造血幹細胞移植數量有限,同時在實驗室中使用多能幹細胞造血的努力一直沒有成功。

所有的造血幹細胞在出生前形成,來源於發育中的動脈血管內壁的某些內皮細胞。但是這個過程並沒有完全研究清楚。

Clements及文章第一作者Erich Damm發現軀幹神經嵴細胞是促使內皮細胞轉化為造血幹細胞的關鍵所在。軀幹神經嵴細胞由發育中的脊髓生成,會遷移至整個胚胎。它們最終會形成一系列成熟細胞,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膠質細胞,而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控制著人體的餵食、戰鬥、逃離、生育等過程。

通過使用延時視頻,研究人員追蹤到了透明的斑馬魚胚胎中神經嵴細胞的遷移。斑馬魚和人類具有幾乎一樣的血液系統以及使血液系統發育的信號通路。受精20小時後,神經嵴細胞到達了發育中的動脈中,24小時後遷移的細胞與動脈中的內皮細胞接觸,然後啟動內皮細胞的基因(如runx1)指示它們轉化為造血幹細胞。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系列手段表明擾亂神經嵴細胞的正常遷移或者抑制它們與內皮細胞的接觸可以阻止內皮細胞轉化為造血幹細胞。同時,斑馬魚的其它發育過程不受影響。

「此前研究人員推測形成造血幹細胞的內皮細胞周圍有其他細胞形成的微環境誘導,但是並不清楚這些細胞的種類和來源。」Damm說道,「我們的研究證明確實存在這麼一個微環境,並且確定這些微環境是由神經嵴細胞產生的。

成年人骨髓中包含支持骨髓正常功能的微環境,其中具有軀幹神經嵴細胞來源的細胞。

這項發現也表明在發育過程中,軀幹神經嵴細胞使用了信號啟動造血幹細胞的發生發育。研究人員估計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是相應的信號分子,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涉及的蛋白或小分子。(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

原文出處:

Erich Damm et al. Pdgf signalling guides neural crest contribution to the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specification niche, Nature Cell Biology (2017). nature.com/articles/doi:10.1038/ncb3508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責編 | 兮多細胞生命是從單個細胞開始,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最終形成組織分明、井然有序的個體。在這個過程中細胞的發育歷史被稱為譜系 (lineage)。記錄、追蹤並繪製細胞發育歷史的過程被稱為譜系追蹤 (lineage tracing) 。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發展譜系追蹤的方法學,深入理解了幹細胞驅動的器官再生與穩態,推動了體外迷你器官培養的進步。在癌症領域,譜系追蹤揭示了腫瘤細胞的起源和克隆演化,提供了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新型腫瘤治療策略。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新研究破解調節造血幹細胞體內和體外產生的糖密碼doi:10.1126/science.aaz212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將上皮細胞轉變為造血幹/祖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HSPC)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關鍵的生物環節。
  • Nature: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理
    2014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成體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闡述了造血幹細胞產生精確數量的蛋白質對其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 我國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歸巢全過程
    歷時六年攻關研究,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對幹細胞研究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今天(2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造血幹細胞是人體血液系統中維持生命的始祖細胞,但其造血功能需要成功歸巢到特定的造血微環境中才能發揮,由於這一生命過程時空跨度非常大,具體發生機制一直不為人所知。歸巢在體內生理情況下究竟如何發生?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新研究破解調節造血幹細胞體內和體外產生的糖密碼doi:10.1126/science.aaz212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將上皮細胞轉變為造血幹/祖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HSPC)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關鍵的生物環節。
  • Nat Rev Mol Cell Biol:幹細胞的小生境
    近日,國際知名評論文章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線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揭示了幹細胞的小生境。幹細胞存在於一個專門的小環境中,被稱為小生境,它能夠產生調節幹細胞特性和維持的信號。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5期)
    一種抗關節炎藥物竟可阻止結核桿菌在造血幹細胞中增殖doi:10.7554/eLife.4701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和巴西桑塔卡塔琳娜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用於抵抗關節炎的藥物也可以阻止一種允許結核桿菌感染並劫持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 Cell Research:精準解析造血幹細胞的內皮起源及特化路徑
    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位於成體造血系統的最上遊,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可產生所有類型的血液細胞。目前研究認為,HSC起源於胚胎發育中期的生血內皮細胞,主要定位在主動脈-性腺-中腎(aorta-gonad-mesonephros, AGM)區的背主動脈腹側【1】。
  • Cell Stem Cell:實現造血幹細胞的移植的條件
    2014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闡述造血幹細胞的引導和分化功能機制,這些幹細胞會生成所有的血細胞包括我們的免疫系統細胞。針對人類造血幹細胞的研究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它們只存在於骨髓中的「niches」中,這些細胞不能在培養皿中培養。來自Dresden的一組研究幹細胞的科學家做出了小鼠動物模型,他們在跨越物種障礙和無輻射的前提下進行人類造血幹細胞的移植。在新模型中,人類造血幹細胞在沒有做任何處理的情況下可以擴大和分化成各種類型的血細胞。
  • Cell:科學家發現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效率新方法
    本文亮點: ●暴露在環境空氣中會降低從骨髓和臍帶血中獲得造血幹細胞的效率●在空氣收集造血幹細胞會使造血幹細胞數目被大大低估●由ROS介導的造血幹細胞數目下降與cypd-p53-mptp軸,miR210和hif-1a有關●在環胞素a中收集造血幹細胞可以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效率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與探索,科學家對於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分化已有了基本了解,但對整個過程的動態調控機制的認識仍不完善,尤其對於表觀遺傳修飾在脊椎動物造血幹細胞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m6A(N6-甲基腺嘌呤)是最常見、最豐富的真核生物mRNA轉錄後修飾形式之一。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是一類成體幹細胞,具有幹細胞的特性: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造血幹細胞是一種骨髓來源的多能幹細胞,它是血液系統中的「種子」細胞。造血幹細胞(HSCs)在造血過程中形成血系中的所有細胞,包括各種成熟細胞如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造血幹細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液細胞。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大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僅有少量細胞增殖以維持造血穩態。 而在一些應激狀態下(如失血過多、輻射損傷、化療等),HSC 能夠迅速從休眠態中激活進行造血,當機體再次恢復正常穩態後,HSC 會重新進入休眠狀態。
  • Nat Med:巨核細胞可控制造血幹細胞 有望治療多種疾病
    實際上,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可以分化形成巨核細胞,而本文研究者也首次發現造血幹細胞可以直接被巨核細胞所控制,即母體細胞會被子代細胞所控制;研究者Meng Zhao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巨核細胞或許可以被應用於臨床中來促進成體幹細胞進行細胞再生,並且擴大細胞的培養來用於進行成體幹細胞的移植。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鞠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端粒與成體幹細胞衰老及其相關疾病之間的關係。汪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DNA損傷、端粒功能障礙等條件下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機制的研究 ;幹細胞代謝與生物體壽命的研究。造血幹細胞(HSC)是各種血細胞的始祖細胞,擔負著維持和重建造血的重要生理功能,HSC的功能異常是許多血液系統疾病的根源。
  • NAT CHEM BIOL:新的Wnt信號通路小分子激動劑的發現
    在這項工作中,汪勝等人發現了一個新的Wnt信號通路的小分子激動劑N-甲基-4-乙基-5,6-二氫-8,9-二氧亞甲基-菲啶(代號為HLY78),闡明了其在Wnt信號通路激活過程中的作用機制,並初步揭示了其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應用的潛力。Wnt信號轉導通路是一類在生物體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的信號轉導通路,調節控制著眾多生命活動過程。
  • Blood:調控造血幹細胞的信號通路
    10月的《血液》(Blood)雜誌報導了,瑞典隆德(Lund)大學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人員最新總結的調控造血幹細胞的多條信號通路。       造血幹細胞(HSCs)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HSCs是目前研究最為透徹的人類幹細胞。
  • 上海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調控激素 或可幹預白血病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鄭瑩瑩 高雪蓮)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首度揭示了促黃體生成素在維持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中的重要調控功能,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