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2020-12-18 嶺南科苑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repository via regulating p53-checkpoint pathway的論文。該研究發現:轉錄因子Nupr1通過p53信號通路調控造血幹細胞(HSC)休眠態和激活態的轉換,敲除Nupr1的HSC更多的處於增殖期並具備更強的移植競爭優勢,這一發現揭示了HSC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造血幹細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液細胞。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大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僅有少量細胞增殖以維持造血穩態。而在一些應激狀態下(如失血過多、輻射損傷、化療等),HSC能夠迅速從休眠態中激活進行造血,當機體再次恢復正常穩態後,HSC會重新進入休眠狀態。這種精密的穩態維持是受到複雜的機制調控的,目前為止,HSC休眠態與激活態的平衡調控機制尚不明確。

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Nupr1基因在HSC中的表達水平顯著高於造血多能祖細胞(MPP)。為了研究Nupr1在HSC中的作用,課題組構建了Nupr1條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結果發現,生理穩態下Nupr1缺失的HSC更多的進入細胞周期,競爭移植實驗表明Nupr1-/- HSC在體內具備移植競爭優勢,體外擴增實驗也顯示Nupr1-/- HSC具備更強的增殖能力。進一步轉錄組測序結果揭示,Nupr1-/- HSC的p53信號通路顯著下調,隨後將Nupr1-/- HSC中的p53表達水平回調,其競爭優勢下降,說明Nupr1對HSC穩態的調節是通過p53信號通路來實現的。該研究對於尋求手段幹預HSC實現擴增、乾性維持、促進植入等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王童潔、夏成祥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金勇和程輝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重點研發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論文發表截圖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造血幹細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液細胞。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大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僅有少量細胞增殖以維持造血穩態。 而在一些應激狀態下(如失血過多、輻射損傷、化療等),HSC 能夠迅速從休眠態中激活進行造血,當機體再次恢復正常穩態後,HSC 會重新進入休眠狀態。
  • 造血幹細胞髓系分化潛能調控的分子機制_鄭大中科博生
    在應急情況下,處於靜息狀態的造血幹細胞能夠快速激活,分化產生所需要的各種血液細胞,這一過程是如何調控的並不清楚。來自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ed23 serves as a gatekeeper of the myeloid potential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文章,揭示了Med23調控造血幹細胞髓系分化潛能的分子機制,闡明了Med23介導的轉錄調控、造血幹細胞的活化以及髓系分化潛能之間的關係。中科博生。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Cell Research上發表文章Ciliary defect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 of O-GlcNAc modif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complications,首次報導O-GlcNAc修飾這一細胞營養感受器與纖毛這一細胞天線之間的密切關係,並發現過高O-GlcNAc修飾所導致的纖毛缺陷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一個新機制
  • 上海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調控激素 或可幹預白血病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鄭瑩瑩 高雪蓮)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首度揭示了促黃體生成素在維持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中的重要調控功能,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JEM: 去泛素化酶A20能夠維持造血幹細胞的穩態
    這一過程受到高度嚴格的調控。當沒有刺激時,造血幹細胞通常屬於"蟄伏"狀態,但當收到外界刺激,比如外傷,器官移植,感染等等,造血幹細胞將快速進入增殖與分化的狀態。造血幹細胞產生的子代細胞大致有兩個方向:自我更新或定向分化。每個細胞的命運選擇都受到一系列細胞因子受體,蛋白激酶,轉錄因子的有序開啟與關閉來調控。最近一些研究開始認識到泛素化過程對造血作用的影響。
  • Protein & Cell | 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Ciliary defect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 of O-GlcNAc modif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complications,首次報導O-GlcNAc修飾這一細胞營養感受器與纖毛這一細胞天線之間的密切關係,並發現過高O-GlcNAc修飾所導致的纖毛缺陷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一個新機制
  • 生物物理所揭示WASH蛋白調控造血幹細胞分化的機制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範祖森研究組名為WASH is require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commitment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a c-Myc–dependent manner 的論文,報導了WASH蛋白通過招募NURF複合物調控造血幹細胞分化的新功能
  • 廣州生物院揭示多梳蛋白PCGF5調控胚胎幹細胞
    廣州生物院揭示多梳蛋白PCGF5調控胚胎幹細胞向神經前體細胞分化的相關分子機制 2018-05-18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該研究工作揭示了多梳蛋白PCGF5調控胚胎幹細胞向神經前體細胞分化的相關分子機制。  表觀遺傳修飾在維持幹細胞特性及細胞命運轉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梳蛋白作為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因子首先在果蠅中被發現,是表觀遺傳修飾的重要調控因子。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其中,所有的血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這群幹細胞不僅可以維持血液系統的長期穩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組分。目前,造血幹細胞來源仍是制約臨床惡性血液疾病治療的瓶頸。因此,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擴增已成為當今科學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 長壽基因可維持造血幹細胞功能—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馬愛平)記者8日從杭州師範大學教授鞠振宇團隊獲悉,該團隊發現長壽基因Sirt6在造血幹細胞穩態維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延緩幹細胞衰老和防治骨髓衰竭性疾病有重要意義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 【重磅綜述】成體幹細胞穩態與衰老的晝夜節律調控
    自然周期變化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勞作,更是對個體生理健康至關重要。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要「打破自然周期」,成了「熬夜君」。經常熬夜的你可能還不知道晝夜節律對生理健康到底有什麼影響。這一期,我們就來說一說晝夜節律與成體幹細胞衰老之間「錯綜複雜」的故事兒。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 上海科學家發現腦垂體激素遠程調控骨髓內造血幹細胞數量
    他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的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在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與腫瘤細胞一樣,幹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幹細胞數量處於嚴密的調控狀態。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是負責生成人體所有血液細胞的始祖細胞。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SIRT6通過表觀遺傳調控Wnt信號控制了造血幹細胞穩態。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4月7日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杭州師範大學衰老研究所的鞠振宇(Zhenyu Ju)教授與助理研究員汪虎(Hu Wang)博士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Blood:調控造血幹細胞的信號通路
    10月的《血液》(Blood)雜誌報導了,瑞典隆德(Lund)大學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人員最新總結的調控造血幹細胞的多條信號通路。       造血幹細胞(HSCs)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HSCs是目前研究最為透徹的人類幹細胞。
  • 我國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歸巢全過程
    微環境細胞又是如何幫助造血幹細胞歸巢的等一系列關鍵科學原理依然知之甚少,嚴重製約了臨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相關技術的發展。經過多年攻關,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團隊整合了遺傳調控、免疫螢光標記和活體成像等多種技術,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研究體系,在模式實驗動物體內直接觀測到了新生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過程,首次闡明了造血幹細胞歸巢的時空規律,找到了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歸巢停留的「熱點區域」 及其中特殊的靜脈微血管結構。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發展譜系追蹤的方法學,深入理解了幹細胞驅動的器官再生與穩態,推動了體外迷你器官培養的進步。在癌症領域,譜系追蹤揭示了腫瘤細胞的起源和克隆演化,提供了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新型腫瘤治療策略。但由於傳統的譜系追蹤工具缺乏足夠高的解析度,解析譜系組成複雜且高度動態的複雜系統(如血液與免疫系統)仍有很大挑戰。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根尖分生區幹細胞的不斷分裂分化保證根的持續生長PLT1可以在細胞間移動,產生PLT1蛋白的濃度梯度,高濃度的PLT1抑制細胞分裂,維持根端幹細胞的穩態;中間濃度的PLT1促進細胞分裂;低濃度的PLT1促進細胞分化。儘管PLT1濃度梯度的建立已較為清楚,但是其上遊轉錄調控機制以及PLT1濃度梯度的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2019-03-14 14:34: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