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 去泛素化酶A20能夠維持造血幹細胞的穩態

2020-12-05 生物谷

 

2015年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造血作用是指由體內血液系統最原始的幹細胞向成熟的紅細胞以及淋巴細胞分化的過程。

這一過程受到高度嚴格的調控。當沒有刺激時,造血幹細胞通常屬於"蟄伏"狀態,但當收到外界刺激,比如外傷,器官移植,感染等等,造血幹細胞將快速進入增殖與分化的狀態。造血幹細胞產生的子代細胞大致有兩個方向:自我更新或定向分化。每個細胞的命運選擇都受到一系列細胞因子受體,蛋白激酶,轉錄因子的有序開啟與關閉來調控。最近一些研究開始認識到泛素化過程對造血作用的影響。A20是一類調控去泛素化(Deubiquitination)的酶。眾所周知,泛素化過程在免疫反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A20也被證明具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然而A20 是否與造血過程有聯繫尚未得知。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遺傳與發育中心的Chozha Vendan Rathinam課題組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cine》發表了他的對這一問題的最新研究。

 

造血細胞缺失A20 後引起造血過程病變。首先作者利用cre-loxP系統繁育了A20-/-小鼠與造血系細胞特異性A20-/-小鼠(A20Hem-KO)。觀察發現A20Hem-KO小鼠比同型對照組小鼠體型小將近一半,而且平均壽命只有14天。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部分小鼠造血系統全部發生紊亂:胸腺發育停滯,脾臟、肝臟變大;骨髓,胸腺細胞數量大幅下降,脾臟數量大幅上升;脾臟、肝臟結構紊亂,大量淋巴細胞浸入;外周血液白細胞數量上升,紅細胞與血小板數量下降。以上結果說明A20在造血系細胞內的缺失能夠引起造血作用的紊亂。

 

A20的缺失影響HSC的增殖分化與穩態維持。通過對缺失突變體小鼠的造血幹細胞做特徵分析,發現A20的缺失導致了小鼠造血幹細胞庫容量的降低。另一方面,作者將A20 缺失突變的小鼠骨髓移植到輻射去除骨髓造血幹細胞的受體小鼠體內。結果顯示,轉移進入的這部分造血幹細胞缺乏保護宿主的能力,而且這部分細胞隨著時間延長相對於野生組來說數量急劇減少。之後,作者發現A20缺失後HSC在快速增殖的同時自我更新的能力受到了抑制,最終導致了HSC庫的減小,然而缺失A20並不影響細胞本身的凋亡情況。。以上事實說明HSC在缺失A20之後失去了其原有的特性與功能。

 

A20的缺失引起HSC中NF-Kb與IFN-gamma的上調。之後,作者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證明在缺失A20後,小鼠HSC中NF-KB與IFN-gamma的表達水平上升,暗示IFN-gamma可能是A20影響HSC功能的中間分子。之後,作者雜交獲得了A20-/- IFN-gamma-/-雙突變小鼠。表型觀察發現:雙突變小鼠的體型以及造血幹細胞的表型都得到了部分恢復。以上事實說明IFN-gamma是參與A20調控HSC功能的重要信號轉導分子。

 

綜上,作者提出了A20在調控HSC穩態增殖過程的新發現。下一步的工作主要在A20是通過抑制哪一類蛋白的泛素化來調控NF-kB以及IFN-gamma的表達機制。(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PMC:

 

PMID:

 

Lack of the ubiquitin-editing enzyme A20 results in los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quiescence

 

Masahiro Marshall Nakagawa, Keyur Thummar, Jonathan Mandelbaum, Laura Pasqualucci, and Chozha Vendan Rathinam

 

A balance between quiescence and proliferation is critical for proper maintenance of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pool. Although a lot is known about hematopoiesis,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HSC quiescence remain largely unknown. The ubiquitin-editing enzyme A20 functions as a central regulator of inflammation and adaptive immunity. Here, we show that a deficiency of A20 in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causes anemia, lymphopenia, and postnatal lethality. Lack of A20 in HSCs results in diminished pool size, impaired radioprotection, defective repopulation, and loss of quiescence. A20-deficient HSCs display increased IFN-γ signaling, caused by augmented NF-κB activation. Strikingly, deletion of both IFN-γ and A20 in hematopoietic cells results in partial rescue of the HSC phenotype. We anticipate that our experiments will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A20-mediated inflammatory signals control HSC quiescence and functions.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造血幹細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液細胞。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大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僅有少量細胞增殖以維持造血穩態。 而在一些應激狀態下(如失血過多、輻射損傷、化療等),HSC 能夠迅速從休眠態中激活進行造血,當機體再次恢復正常穩態後,HSC 會重新進入休眠狀態。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 長壽基因可維持造血幹細胞功能—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馬愛平)記者8日從杭州師範大學教授鞠振宇團隊獲悉,該團隊發現長壽基因Sirt6在造血幹細胞穩態維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延緩幹細胞衰老和防治骨髓衰竭性疾病有重要意義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去泛素化酶USP21調控Nanog轉錄因子機制
    然而,Nanog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機制仍未見報導。  經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研究人員的共同證實,去泛素化酶USP21通過使乾性轉錄因子Nanog去泛素化而維持幹細胞的乾性。
  • 造血幹細胞標誌物:造血細胞學的關鍵因素
    大阪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內皮細胞選擇性粘附分子(ESAM)是造血幹細胞(HSC)和血管內皮細胞(EC)的表面標記,在小鼠造血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成人型紅細胞生成的發展中。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幹細胞報告》上。
  • 【前沿進展】植物所科研人員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
    【前沿進展】植物所科研人員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春明課題組解析了DEAD-box RNA解旋酶調控miRNA生物合成、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已有研究表明,DEAD-box RNA解旋酶在擬南芥基因組中有58個成員參與RNA的代謝過程,如mRNA輸出、mRNA剪切及rRNA加工等,但學界尚不知其是否在miRNA生物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
  • 造血幹細胞髓系分化潛能調控的分子機制_鄭大中科博生
      據中科博生研究表明, 造血幹細胞通過調節自我更新和分化來維持造血系統的穩態。在應急情況下,處於靜息狀態的造血幹細胞能夠快速激活,分化產生所需要的各種血液細胞,這一過程是如何調控的並不清楚。
  • 科學家發現去泛素化酶ATXN3L通過穩定KLF5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
    迄今為止,已發現的能夠促進KLF5泛素化的E3泛素連接酶共有4個分子:WWP1、SCFFbw7、SMURF2和 EFP。而能夠特異性去除KLF5蛋白的多聚泛素化修飾、維持KLF5蛋白穩定性的DUB(Deubiquitinating enzymes)分子還沒有報導。
  • 關於造血幹細胞增殖和調控機制的研究——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發現,在機體的一生中來自骨髓的數量極少的造血幹細胞(HSC)持續的產生血液細胞以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HSC可重建受者的造血系統,這充分體現了HSC 作為幹細胞應具備的兩種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
  • 昆明動物所揭示去泛素化酶BAP1促進乳腺癌生長和轉移的機制
    該研究團隊前期研究發現E3泛素連接酶WWP1和SCFFbw7促進KLF5泛素化降解,而能夠特異性去除KLF5蛋白的多聚泛素化修飾、維持KLF5蛋白穩定性的去泛素化酶分子還知之甚少,研究團隊最近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ATXN3L
  •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5:40:50 2021年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na Maria Cuervo和Britta
  •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5:04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Paul S.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其中,所有的血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這群幹細胞不僅可以維持血液系統的長期穩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組分。目前,造血幹細胞來源仍是制約臨床惡性血液疾病治療的瓶頸。因此,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擴增已成為當今科學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 《自然》:科學家找到了維持造血幹細胞的關鍵因子
    血液幹細胞,也叫造血幹細胞。它們在骨髓中可以自我更新,並分化產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類型的血細胞。正因為有血液幹細胞的存在,治療血液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時,骨髓移植可以為患者帶來新生。儘管骨髓移植的治療策略已經在幾十年裡挽救了無數生命,然而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找到適合的骨髓捐獻者就不容易;移植到患者體內的細胞可能會遭到免疫系統的排斥;而且,造血幹細胞的數量有可能不夠,不足以成功治療疾病。
  • 【重磅綜述】成體幹細胞穩態與衰老的晝夜節律調控
    有關成體幹細胞生理特徵的最新研究表明,幹細胞衰老與晝夜節律紊亂緊密相關。本篇綜述討論了晝夜節律如何調節和同步化成體幹細胞的功能,以及衰老過程中晝夜節律變化調控成體幹細胞穩態的外在和內在機制。,它們也能維持自我建立的晝夜節律振蕩,從而使它們能夠根據時間預測生物體的生理狀況。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發展譜系追蹤的方法學,深入理解了幹細胞驅動的器官再生與穩態,推動了體外迷你器官培養的進步。在癌症領域,譜系追蹤揭示了腫瘤細胞的起源和克隆演化,提供了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新型腫瘤治療策略。但由於傳統的譜系追蹤工具缺乏足夠高的解析度,解析譜系組成複雜且高度動態的複雜系統(如血液與免疫系統)仍有很大挑戰。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造血幹細胞類型已經定義了兩種類型的造血幹細胞:能夠終生保持自我更新和多譜系分化潛能的長期再生細胞(LTRC);來源於LTRC的短期再生細胞(STRC),雖然它們保持了多能性,但它們表現出更有限的自我更新潛能。它們重建髓系和/或淋巴系間隔的時間很短,大約6周。2. 造血幹細胞的來源造血幹細胞存在於成年人的骨髓中,特別是在骨盆、股骨和胸骨中。
  • 造血發育中一個全新泛素化酶FBXO11——調節紅細胞基因轉錄
    造血幹祖細胞分化成熟至高度特化的紅細胞經歷了多個層面的分子調節,其中包括基因轉錄和蛋白質重塑。紅細胞作為人體血液最為豐富的細胞,每秒鐘需要生成200萬個新生紅細胞,成熟的紅細胞中98%的蛋白為血紅蛋白,因此絕大多數的蛋白質在造血幹祖細胞向紅細胞成熟過程中需要被清除。
  • 幹細胞和駐留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
    當組織受損時,即使是經常靜止的幹細胞也可以被動員起來。同樣,炎症和傳染性反應超越了正常的穩態,也會動員起來。 鑑於幹細胞在維持組織完整性和在壓力下驅動再生方面的關鍵職責,駐留免疫細胞作為幹細胞微環境中關鍵組成部分,顯著影響幹細胞行為,並與之協調作用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