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獲進展

2020-11-24 生物谷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春明課題組解析了DEAD-box RNA解旋酶調控

miRNA

生物合成、合子激活和

幹細胞

穩態維持機制。已有研究表明,DEAD-box RNA解旋酶在擬南芥基因組中有58個成員參與RNA的代謝過程,如mRNA輸出、mRNA剪切及rRNA加工等,但學界尚不知其是否在miRNA生物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該研究發現,DEAD-box RNA解旋酶RH27基因的強突變體zyg4-1(rh27-1)表現為合子致死;其弱突變體rh27-2能夠完成胚胎發育,但胚後發育表現出嚴重的根尖和莖尖幹細胞穩態紊亂。rh27-2中與幹細胞穩態維持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顯著上調,而調控這些基因的miRNA水平顯著下調。全基因組小RNA測序及RT-qPCR分析結果顯示,rh27-2莖尖和根尖中大部分miRNA及其前體水平明顯降低。進一步研究發現,RH27在體內可結合pri-miRNA,並且能夠直接結合參與miRNA加工的DCL1、DDL、HYL1及SE。研究表明,RH27是miRNA剪切複合體的一個新組分,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中發揮重要作用。該研究為DEAD-box RNA解旋酶參與調控miRNA合成提供了證據,提出了合子激活和

幹細胞

穩態調控新機制。(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前沿進展】植物所科研人員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
    【前沿進展】植物所科研人員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醯絲氨酸是在細胞內質網上合成,並通過脂轉運蛋白在不同膜接觸位點(membrane contact site)將其轉運到細胞膜上和線粒體中。磷脂醯絲氨酸合成代謝調控缺陷會導致發育缺陷,而轉運缺陷會導致非酒精性肝病。然而,其在細胞內的生理機制仍知之甚少。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黃勳研究組以果蠅作為模式物種研究脂類代謝及其調控生理穩態的機制。
  • 成體幹細胞穩態和衰老晝夜節律調節機制!
    2020年6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題為「Circadian Regulation of Adult Stem Cell Homeostasis and Ag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成體幹細胞穩態和衰老的晝夜節律調節機制;晝夜節律鍾
  • 科學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醯絲氨酸是在細胞內質網上合成,並通過脂轉運蛋白在不同膜接觸位點(membrane contact site)將其轉運到細胞膜上和線粒體中。磷脂醯絲氨酸合成代謝調控缺陷會導致發育缺陷,而轉運缺陷會導致非酒精性肝病。然而,其在細胞內的生理機制仍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黃勳研究組以果蠅作為模式物種研究脂類代謝及其調控生理穩態的機制。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造血幹細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液細胞。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大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僅有少量細胞增殖以維持造血穩態。 而在一些應激狀態下(如失血過多、輻射損傷、化療等),HSC 能夠迅速從休眠態中激活進行造血,當機體再次恢復正常穩態後,HSC 會重新進入休眠狀態。
  • NK細胞激活型受體分子DNAM-1及其與配體的互作機制研究獲進展
    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報導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高福團隊關於DNAM-1與配體CD155互作機制的研究成果。    人體內環境的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而機體的免疫系統則是維持機體穩態的重要調節機制。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 JEM: 去泛素化酶A20能夠維持造血幹細胞的穩態
    當沒有刺激時,造血幹細胞通常屬於"蟄伏"狀態,但當收到外界刺激,比如外傷,器官移植,感染等等,造血幹細胞將快速進入增殖與分化的狀態。造血幹細胞產生的子代細胞大致有兩個方向:自我更新或定向分化。每個細胞的命運選擇都受到一系列細胞因子受體,蛋白激酶,轉錄因子的有序開啟與關閉來調控。最近一些研究開始認識到泛素化過程對造血作用的影響。A20是一類調控去泛素化(Deubiquitination)的酶。
  • 自噬在骨穩態與骨質疏鬆症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
    近年來研究表明自噬在骨代謝以及BMSCs、OB、OC等的增殖、分化、代謝與生理功能行使中有重要的調控作用,但其具體機制尚未明確。因此,我們擬通過文獻綜述,並從自噬在間充質幹細胞(MSCs)中的作用,自噬在成骨細胞和骨細胞中的作用,自噬在破骨細胞中的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探索自噬與骨代謝的關係及其在OP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 基底細胞癌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基 因及通路被證實與基底細胞癌的發病機制有關,本 人擬對目前基底細胞癌分子生物學研究狀況進行簡 要概述。在皮膚中,HH 信 號通路參與維持幹細胞群並調控毛囊和皮脂腺的發 育,SHH 過表達通過拮抗 p21 介導的細胞周期停滯 誘導表皮增生,調節毛乳頭的生長和成熟。DHH 過 度表達激活表皮幹細胞,使基底細胞增殖活性增加 和分化延遲。IHH 在皮脂腺細胞和皮脂腺來源腫 瘤中表達增加,也與 Merkel 細胞癌的發病機制 有關[3]。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如今,「骨髓移植」已漸漸被「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也就是說,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臍帶血是胎兒娩出斷臍後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富含造血幹細胞,可用於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和某些惡性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造血幹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Science:重大進展!
  • 【重磅綜述】成體幹細胞穩態與衰老的晝夜節律調控
    有關成體幹細胞生理特徵的最新研究表明,幹細胞衰老與晝夜節律紊亂緊密相關。本篇綜述討論了晝夜節律如何調節和同步化成體幹細胞的功能,以及衰老過程中晝夜節律變化調控成體幹細胞穩態的外在和內在機制。該機制依賴於由骨髓中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神經元釋放的局部去甲腎上腺素激活的晝夜節律性β-腎上腺素信號,β-腎上腺素信號能夠激活基質細胞中的SP1,從而導致CXCL12的節律性表達。HSPCs表面CXCR4的水平變化由核心晝夜節律機制控制。
  • 趙瑚團隊揭示牙周膜幹細胞激活的分子機制
    由於缺乏可靠的體內標記和小鼠模型,我們對體內PDLSCs的定位、定量、生物學特性以及調控機制所知甚少。基於成年Gli1-CreERT2;Ai14flox小鼠的譜系示蹤和組織透明化三維成像技術,作者發現,在生理狀態下,隨著時間增加,來自於Gli1+幹細胞的子代細胞數量不斷增多,從血管周區域逐漸向整個牙周組織擴散,至tamoxifen誘導後60天,Gli1+幹細胞來源的子細胞遍布整個牙周組織,同時分化形成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這表明Gli1+細胞是多能幹細胞,支持牙周組織的生理性更新。
  • 腸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正常情況下,位於隱窩基底部的腸道幹細胞不斷向隱窩頂部(腸腔方向)遷移,整個遷移過程大約3至5天,在遷移過程中腸道幹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腸黏膜細胞。針對腸道幹細胞研究近期取得的進展,小編進行了一番盤點,以饗讀者。
  • 轉錄後修飾機制研究獲進展
    a Truncated tRNA Synthetase that Counters Translation Repression」的文章,揭示了C末端斷裂調控蛋白生成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機制,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分析轉錄後修飾機制。
  • 昆明動物所等在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幹細胞是機體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的基礎,基因組穩定是幹細胞乾性維持和再生醫學應用的前提。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和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萍團隊長期關注幹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獨特機制。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造血幹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Science:重大進展!他們研究了在人類骨髓中發現的長效造血幹細胞(long-term HSC)和短效造血幹細胞(short-term HSC)。他們希望繪製出具有持續自我更新能力的長效造血幹細胞的「休眠」狀態所涉及的細胞機制,相比之下,短效造血幹細胞具有更易被激活和隨時被激活的能力,因而可以迅速轉變為各種血細胞。
  • 植物幹細胞兩大基因「星星」相「吸」
    他們首次揭示了WUS、STM、CLV3三個關鍵因子之間精細的相互作用模式,解析了WUS和STM介導幹細胞形成和維持調控途徑的交叉和協同,為進一步分析植物莖端分生組織幹細胞活性的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作為調控植物莖端幹細胞的核心因子,WUS蛋白於1998年被首次報導,其功能和調控機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幹細胞領域的熱點。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教授蘇英華告訴《中國科學報》,前人研究發現,WUS基因能夠編碼分生組織中的關鍵調控因子,激活幹細胞特徵基因CLV3在幹細胞中的表達,並賦予它們幹細胞的特徵。
  • 植物幹細胞兩大基因「星星」相「吸」
    「植物莖端幹細胞決定了莖、葉、花、果實等地上部分器官的分化和發育,是所有地上部分器官細胞的來源,研究其調控機理對於解析植物器官的分化有重要意義。」論文通訊作者張憲省說。20多年來,學術界對WUS和STM蛋白如何調節CLV3轉錄和幹細胞活性維持的現象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於它們如何相互作用以調控幹細胞命運仍不清楚。
  • 植物幹細胞:兩個明星基因的「星星」相「吸」
    8月2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該團隊關於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調控機制的成果。他們首次揭示了WUS、STM、CLV3三個關鍵因子之間精細的相互作用模式,解析了WUS和STM介導幹細胞形成和維持調控途徑的交叉和協同,為進一步分析植物莖端分生組織幹細胞活性的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