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動物所揭示去泛素化酶BAP1促進乳腺癌生長和轉移的機制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昆明動物所揭示去泛素化酶BAP1促進乳腺癌生長和轉移的機制

2015-10-09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在乳腺癌中,基底型ERa/PR/HER2三陰性乳腺癌惡性程度最高,佔病人15%左右,具有較高的侵襲性,預後不良,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靶向藥物治療,是乳腺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策實領導的腫瘤生物學實驗室通過多年研究證實KLF5在三陰性乳腺癌中高表達,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生存和遷移,是三陰性乳腺癌一個潛在治療靶點。然而,KLF5作為一個轉錄因子不是藥物直接作用的理想靶標,找到正向調控KLF5表達的酶作為抗癌藥物靶點具有重要價值。

  KLF5已知經歷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泛素化。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所導致的蛋白降解的動態平衡在KLF5蛋白水平的調節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多數重要的轉錄因子如p53c-MycHIF1aβ-catenin等都受到泛素化/去泛素化調節,KLF5也不例外。該研究團隊前期研究發現E3泛素連接酶WWP1SCFFbw7促進KLF5泛素化降解,而能夠特異性去除KLF5蛋白的多聚泛素化修飾、維持KLF5蛋白穩定性的去泛素化酶分子還知之甚少,研究團隊最近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ATXN3L能夠增加KLF5蛋白穩定性,但是ATXN3L內源蛋白在乳腺癌無法檢測到,而且它體外促進腫瘤的功能不是很明顯,體內功能沒有研究。

  該研究團隊博士研究生秦君英在陳策實指導下通過篩選去泛素化酶siRNA文庫發現BAP1是一個能夠明顯增加KLF5穩定性的去泛素化酶。BAP1最早被認為是一個BRCA1相互作用蛋白,近年來BAP1在腫瘤中研究報導甚多,它的基因突變頻繁發生在葡萄膜黑色素瘤、間皮瘤和腎癌等腫瘤,從這些遺傳數據推測BAP1可能是一個抑癌基因,但是在乳腺癌BAP1很少突變,BAP1功能研究結果很不一致,有人發現BAP1抑制腫瘤,另外卻有人報導它促進腫瘤,所以BAP1在乳腺癌的功能亟待闡明。

  研究發現BAP1KLF5蛋白直接相互作用,BAP1顯著增加KLF5蛋白的穩定性,這種作用是通過BAP1KLF5的去泛素化來實現的。BAP1還和KLF5HCF1等蛋白形成一個轉錄複合物,結合到下遊靶基因如p27的啟動子抑制其轉錄,從而促進細胞周期進展和細胞增殖。敲低BAP1或者KLF5表達都會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在裸鼠體內生長和肺轉移。研究證實BAP1發揮這些作用至少部分通過穩定KLF5實現的。這項研究首次闡明BAP1在乳腺癌中的促癌功能和作用機制,為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

  該項工作於93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秦君英為第一作者,陳策實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項目得到了中科院幹細胞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註:在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中敲低去泛素化酶BAP1表達降低KLF5蛋白表達水平,調節KLF5下遊靶基因表達,抑制癌細胞在體外和體內的生長和轉移,恢復KLF5表達可以抑制BAP1敲低引起的表型。

  在乳腺癌中,基底型ERa/PR/HER2三陰性乳腺癌惡性程度最高,佔病人15%左右,具有較高的侵襲性,預後不良,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靶向藥物治療,是乳腺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策實領導的腫瘤生物學實驗室通過多年研究證實KLF5在三陰性乳腺癌中高表達,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生存和遷移,是三陰性乳腺癌一個潛在治療靶點。然而,KLF5作為一個轉錄因子不是藥物直接作用的理想靶標,找到正向調控KLF5表達的酶作為抗癌藥物靶點具有重要價值。
  KLF5已知經歷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泛素化。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所導致的蛋白降解的動態平衡在KLF5蛋白水平的調節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多數重要的轉錄因子如p53、c-Myc、HIF1a和β-catenin等都受到泛素化/去泛素化調節,KLF5也不例外。該研究團隊前期研究發現E3泛素連接酶WWP1和SCFFbw7促進KLF5泛素化降解,而能夠特異性去除KLF5蛋白的多聚泛素化修飾、維持KLF5蛋白穩定性的去泛素化酶分子還知之甚少,研究團隊最近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ATXN3L能夠增加KLF5蛋白穩定性,但是ATXN3L內源蛋白在乳腺癌無法檢測到,而且它體外促進腫瘤的功能不是很明顯,體內功能沒有研究。
  該研究團隊博士研究生秦君英在陳策實指導下通過篩選去泛素化酶siRNA文庫發現BAP1是一個能夠明顯增加KLF5穩定性的去泛素化酶。BAP1最早被認為是一個BRCA1相互作用蛋白,近年來BAP1在腫瘤中研究報導甚多,它的基因突變頻繁發生在葡萄膜黑色素瘤、間皮瘤和腎癌等腫瘤,從這些遺傳數據推測BAP1可能是一個抑癌基因,但是在乳腺癌BAP1很少突變,BAP1功能研究結果很不一致,有人發現BAP1抑制腫瘤,另外卻有人報導它促進腫瘤,所以BAP1在乳腺癌的功能亟待闡明。
  研究發現BAP1和KLF5蛋白直接相互作用,BAP1顯著增加KLF5蛋白的穩定性,這種作用是通過BAP1對KLF5的去泛素化來實現的。BAP1還和KLF5、HCF1等蛋白形成一個轉錄複合物,結合到下遊靶基因如p27的啟動子抑制其轉錄,從而促進細胞周期進展和細胞增殖。敲低BAP1或者KLF5表達都會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在裸鼠體內生長和肺轉移。研究證實BAP1發揮這些作用至少部分通過穩定KLF5實現的。這項研究首次闡明BAP1在乳腺癌中的促癌功能和作用機制,為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
  該項工作於9月3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秦君英為第一作者,陳策實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項目得到了中科院幹細胞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註:在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中敲低去泛素化酶BAP1表達降低KLF5蛋白表達水平,調節KLF5下遊靶基因表達,抑制癌細胞在體外和體內的生長和轉移,恢復KLF5表達可以抑制BAP1敲低引起的表型。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陳策實學科組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穩定KLF5蛋白促進三陰性乳腺癌...
    該工作揭示了去泛素化酶USP3部分通過去泛素化KLF5促進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的功能和機制。在基底型三陰性乳腺癌(TNBC)中過表達,其mRNA和蛋白水平高表達與乳腺癌患者預後不良相關。學科組之前的多項研究表明KLF5通過調控下遊靶基因FGF-BP(Oncogene, 2009), mPGES1(JBC, 2013), TNFAIP2 (Oncogene, 2017),Slug (J pathology, 2018)等的轉錄,促進乳腺癌細胞的增殖、乾性、存活、遷移、腫瘤生長和轉移。 因此,KLF5是一個有潛力的治療靶點。
  • 上海藥物所揭示組蛋白甲基轉移酶G9a促進乳腺癌發展機制
    研究發現,在人類多種器官來源的腫瘤細胞中均有G9a表達的上調,而相應抑制G9a則可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由此G9a抑制劑的研發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目前關於G9a在腫瘤生長與轉移中的作用具體機制遠未得以闡明,阻礙了該類抑制劑的開發。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丁健課題組、耿美玉課題組近年來一直在探索G9a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1調控PD-L1穩定性和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該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OTUB1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蛋白PD-L1的泛素化修飾來抑制PD-L1在內質網的降解,揭示了OTUB1-PD-L1信號途徑在調節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的關鍵作用,表明特異性抑制OTUB1的活性和功能可能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受體分子PD-1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的重要靶點。
  • Nat Commun:成纖維細胞或能促進乳腺癌的生長和轉移
    ,在癌症腫瘤中,成纖維細胞會對腫瘤損傷的組織產生反應並誘發炎症,這種炎症會促進腫瘤生長以及在肺部中的轉移。,這些成纖維細胞會激活一種被誤導的傷口癒合反應,並對癌變生長所引發的組織損傷產生反應;抑制這些炎症信號通路或有效抑制乳腺癌的轉移性復發。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去泛素化酶USP21調控Nanog轉錄因子機制
    然而,Nanog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機制仍未見報導。  經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研究人員的共同證實,去泛素化酶USP21通過使乾性轉錄因子Nanog去泛素化而維持幹細胞的乾性。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2019-08-30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科研】尚永豐院士團隊Cancer Cell揭示GATA3功能喪失促進乳腺癌轉移的機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顯示,發病率佔各種惡性腫瘤的7-10%,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而大多數乳腺癌相關死亡都是由於癌症轉移。轉錄因子GATA3是促進和維持乳腺腺腔上皮細胞分化狀態所必須的,GATA3的表達經常會隨著乳腺腺腔細胞癌症的發展而丟失,但是GATA3的丟失是如何影響乳腺癌進程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 科學家發現去泛素化酶ATXN3L通過穩定KLF5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
    科學家發現去泛素化酶ATXN3L通過穩定KLF5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 2015-05-15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Nat Commun:揭示蛋白AKAP8抑制乳腺癌轉移機制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人類腫瘤的動物模型中發現一種在體內天然產生的稱為AKAP8的蛋白抑制乳腺癌轉移。他們還發現高水平的AKAP8可預示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更高。
  • 研究發現特異地切割宿主線性泛素鏈的全新去泛素化酶及其功能與機制
    生物體的生長發育、損傷應激、免疫應答,以及體內細胞分化凋亡等一切生命活動由各種各樣的過程所調控其中泛素化及其「逆過程」去泛素化就是重要的調控機制,它們在體內形成動態平衡,並幾乎參與了所有的生命活動。由於這兩個過程與腫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免疫與發病機制密切相關,近年來,已成為研究熱點與重要藥物的新靶標。病原菌在與宿主長期的相互「鬥爭」中,會分泌一些具有去泛素化酶活性的「壞蛋分子」,幹擾宿主泛素化過程,降低宿主免疫能力並促進病原菌的「侵襲」。
  • 新研究揭示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在乳腺癌骨轉移中的表型和作用機制
    乳腺癌是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其中,骨骼系統最易發生遠端轉移,引起骨痛,骨折等嚴重不良事件,並成為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腫瘤微環境對於腫瘤細胞定植、轉移灶生長、惡化和治療拮抗具有決定性作用,並成為免疫治療的主要靶點[1]。其中,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對於轉移灶的生長至關重要,將這些細胞作為靶點也在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 乳腺癌腦轉移潛在分子機制被發現,有助於新藥研發
    YTHDF3促進癌細胞與腦內皮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血腦屏障的外滲,血管生成和生長。從機制上講,YTHDF3增強了ST6GALNAC5,GJA1和EGFR的m6A富集轉錄物的翻譯,這些轉錄物均與腦轉移有關。
  • 昆明動物所等發現小分子化合物YD277通過激活內質網應激
    其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靶點,患者在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後治療效果不佳,易出現復發和轉移,因此目前急需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和有效藥物來提高TNBC患者的生存率。  前期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轉錄因子KLF5是三陰性乳腺癌一個有效的治療靶點,因此,昆明動物所陳策實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周嘉團隊、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上海奉賢區中心醫院馮景團隊展開合作研究,以在大腸癌中能夠抑制KLF5的小分子化合物ML264為先導化合物,設計合成多個新型衍生物。通過篩選這些衍生物發現,YD277能夠有效抑制TNBC細胞的體外存活。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趙永良研究組發現,去泛素化酶USP33通過去除Parkin蛋白Lys435位點的K63泛素鏈來調控線粒體自噬的發生,進而調控神經毒性劑MPTP誘導的神經腫瘤細胞的凋亡。
  •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核仁應激導致脂肪積累機理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核仁應激導致脂肪積累機理 2018-03-29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利用秀麗線蟲全基因組遺傳篩選優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梁斌課題組尋找影響脂滴大小和脂肪儲存的基因或信號通路,發現rrp-8基因突變後出現脂滴顯著增大、脂肪過多積累現象。rrp-8主要參與rRNA的前處理加工,其突變後導致核糖體合成受到明顯抑制。
  • YTHDF3通過引發m6A豐富轉錄本的翻譯來促進乳腺癌腦轉移
    YTHDF3通過引發m6A豐富轉錄本的翻譯來促進乳腺癌腦轉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1:39:37 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Suyun Huang、芝加哥大學何川等研究人合作發現,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揭示腫瘤微環境中的巨噬細胞叛徒導致乳腺癌生長...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探究「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新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巨噬細胞如何成為非凡的叛徒,而且還揭示了它們如何積極支持某些乳腺癌的腫瘤生長和轉移進展。
  • 外泌體蛋白——化療促乳腺癌轉移的真正「元兇」
    該研究通過外泌體蛋白質組學,揭示了紫杉醇和阿黴素在化療過程中利用腫瘤釋放的外泌體,改變肺部微環境,進而促進腫瘤轉移的科學問題。該研究為限制化療相關的轉移風險提供研究方向,有助於提高化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昆明動物所發現轉錄因子KLF5參與小鼠乳腺幹細胞維持及乳腺發育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課題組對KLF5在正常乳腺幹細胞以及乳腺發育中的作用進行深入研究。首先,發現乳腺Klf5敲除的小鼠乳腺發育受到明顯的抑制,尤其在妊娠以及哺乳階段的發育顯著延緩。其次,乳腺Klf5敲除的小鼠乳腺中幹細胞的比例顯著下降;機制探索發現乳腺Klf5敲除引起乳腺細胞中幹細胞相關因子Slug的表達下調,進而導致幹細胞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