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學家發現腦垂體激素遠程調控骨髓內造血幹細胞數量

2020-12-06 經濟日報

當造血幹細胞遭遇青春期,會不會迎來與主人相同的叛逆期?7月23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給出了答案。他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的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在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

與腫瘤細胞一樣,幹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幹細胞數量處於嚴密的調控狀態。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是負責生成人體所有血液細胞的始祖細胞。研究顯示,出生後,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會進入高速擴增期,而伴隨著青春期的起始,這一發育進程駛入了「剎車制動」階段,造血幹細胞的數量開始逐步達到穩定。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對於人體如何調控這些成體幹細胞的數量仍然一無所知,這種數量調控的生物學意義更是無從談起。

促黃體生成素是自青春期開始由腦垂體分泌的一種激素,它的「本職工作」是參與調控生殖系統的成熟,但在本項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促黃體生成素的另一項功能——調節青春期小鼠造血幹細胞數量,保持造血幹細胞的穩定。研究證明,骨髓造血幹細胞感應促黃體生成素的能力在青春期呈指數性增長。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能夠感應促黃體生成素的「受體蛋白」直接表達於造血幹細胞的細胞表面。一旦造血幹細胞失去對促黃體生成素的「感應」,它們會在青春期不斷擴增,最終導致骨髓過度造血和白細胞增多症,隨之而來的是白血病進程的加速。

隨後的動物實驗表明,如果通過基因改造讓小鼠的造血幹細胞無法「感應」到青春期的促黃體成生素,小鼠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將過度擴增,外周血白細胞異常增多,這直接證明促黃體生成素在調控造血幹細胞功能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阻斷促黃體生成素的信號將加速白血病的發病速度。

這項工作揭示了機體內存在一個隱藏的「生物鐘」:造血幹細胞一旦進入青春期就會被「緊急制動」,如果這個「剎車」壞了,就會引發血液疾病甚至白血病。而如何利用這套「剎車系統」幹預或防止白血病進程,還有待科學家更深入的研究。

(經濟日報 記者:沈則瑾 責編:武亞東)

相關焦點

  • 上海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調控激素 或可幹預白血病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鄭瑩瑩 高雪蓮)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首度揭示了促黃體生成素在維持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中的重要調控功能,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自然》:吃辣能促進造血!科學家發現痛覺神經促進造血的機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造血幹細胞(HSC)是維持人體全血和免疫系統的關鍵,這個不斷再生的過程即是造血。在胚胎發育中,造血幹細胞是在全身活躍的,而當胎兒出生之後,它們就定居在了骨髓小生境中,保持一種穩定自我更新狀態。在整個生命中,造血幹細胞會在神經的調控之下,從骨髓釋放進入循環,對損失的血細胞們進行補充,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 生物物理所揭示WASH蛋白調控造血幹細胞分化的機制
    範祖森研究組前期研究發現WASH具有抑制自噬的作用(EMBO J,2013),並揭示了其調控自噬作用的分子機制(Cell Research, 2014)。為了研究WASH基因在造血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範祖森研究組將WASHflox/flox小鼠與骨髓系統特異Cre即Mx1-Cre小鼠交配,得到了能夠通過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C)誘導骨髓系統中WASH基因敲除的小鼠。研究者發現,WASH基因在小鼠造血系統中特異性敲除,小鼠出現嚴重貧血,呈現明顯的外周血液細胞數目降低和骨髓系統造血前體細胞數目減少的現象。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或能源源不斷產生造血幹細胞的新方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對稀缺、救命的血液幹細胞擴增至關重要的特殊蛋白質。
  •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簡稱骨髓移植(BMT),它是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中,最早用於臨床,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移植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後,HLA抗原的發現是骨髓移植第二個劃時代的裡程碑。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在過去的工作中,科學家們發現Mettl3-Mettl14介導的m6A能夠促進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發展並維持白血病起始細胞。
  • Blood:調控造血幹細胞的信號通路
    10月的《血液》(Blood)雜誌報導了,瑞典隆德(Lund)大學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人員最新總結的調控造血幹細胞的多條信號通路。       造血幹細胞(HSCs)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HSCs是目前研究最為透徹的人類幹細胞。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2.Cell Rep: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或能源源不斷產生造血幹細胞的新方法doi:10.1016/j.celrep.2020.108474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對稀缺、救命的造血幹細胞(HSC)擴增至關重要的特殊蛋白質。
  • 我國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歸巢全過程
    歷時六年攻關研究,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對幹細胞研究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今天(2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造血幹細胞是人體血液系統中維持生命的始祖細胞,但其造血功能需要成功歸巢到特定的造血微環境中才能發揮,由於這一生命過程時空跨度非常大,具體發生機制一直不為人所知。歸巢在體內生理情況下究竟如何發生?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2.Cell Rep: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或能源源不斷產生造血幹細胞的新方法doi:10.1016/j.celrep.2020.108474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對稀缺、救命的造血幹細胞(HSC)擴增至關重要的特殊蛋白質。
  • 《自然》:科學家找到了維持造血幹細胞的關鍵因子
    血液幹細胞,也叫造血幹細胞。它們在骨髓中可以自我更新,並分化產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類型的血細胞。正因為有血液幹細胞的存在,治療血液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時,骨髓移植可以為患者帶來新生。儘管骨髓移植的治療策略已經在幾十年裡挽救了無數生命,然而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找到適合的骨髓捐獻者就不容易;移植到患者體內的細胞可能會遭到免疫系統的排斥;而且,造血幹細胞的數量有可能不夠,不足以成功治療疾病。
  • Cell:科學家發現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效率新方法
    本文亮點: ●暴露在環境空氣中會降低從骨髓和臍帶血中獲得造血幹細胞的效率●在空氣收集造血幹細胞會使造血幹細胞數目被大大低估●由ROS介導的造血幹細胞數目下降與cypd-p53-mptp軸,miR210和hif-1a有關●在環胞素a中收集造血幹細胞可以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效率
  • 上海紅會:捐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骨髓,許多捐獻者家屬有誤解
    「但由於大眾媒體包括電視劇中時常宣傳『抽骨髓』採集造血幹細胞,導致大眾誤解了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方式對人體有害且創傷大,導致拒絕捐獻的情況時有發生。」統計顯示,上海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展造血幹細胞非親屬捐獻項目至今,累計在庫志願者超過了16萬人,實現了420例捐獻。
  • 造血幹細胞可拯救地貧患者?「骨髓」捐獻,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輕型的地中海貧血的危害較小,可能只是在體檢時發現的,不需要特殊治療。中間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只有在特殊時期需要輸血,比如說受傷、感冒時。而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由於血紅蛋白數量不夠,時刻需要血紅蛋白的補充,造成極度輸血依賴,並且必須做幹細胞移植才有可能得到治癒。
  • 【健康教育】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流程
    檢驗後,中華骨髓庫將把您的所有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計算機資料庫中。等待配型、配型成功:等待有配型完全相同的患者,此間要經常與省級分庫經常保持聯繫。這一段時間應該是幾年至幾十年,其中很少人能實現捐獻的願望。對志願者進行再動員: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會在中華骨髓庫申請造血幹細胞配型檢索。如果志願者與患者配型合適,中華骨髓庫將對志願者進行再動員工作。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其中,所有的血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這群幹細胞不僅可以維持血液系統的長期穩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組分。目前,造血幹細胞來源仍是制約臨床惡性血液疾病治療的瓶頸。因此,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擴增已成為當今科學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 河南幹細胞_新生兒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發現_鄭大中科博生
    1984年Boyee等發現人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並預言臍帶血將是臨床上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一個新來源。1988年10月,法國巴黎聖路易醫院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合作,首次進行白細胞抗原( HLA)相合的同胞間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CBSCT),成功地救治了一名Fancomi貧血患兒,開創了人類造血幹細胞移植的(HSCT)的又一新紀元。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出來,以在非自主神經的控制下以晝夜節律的方式補充血細胞。傷害性神經也與骨髓建立聯繫,但這些神經元也能動員造血幹細胞嗎?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在骨髓中發現的傷害性神經有助於動員造血幹細胞。
  • 造血幹細胞移植三大方式:骨髓、外周血、臍帶血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8日訊(記者 李春雨)「骨髓、外周血、臍帶血,這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等系統所需造血幹細胞的三種來源,而存下臍帶血,就是一種保障,平時看起來沒什麼用,到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的藥。」近日,成都軍區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 Nature:為何我們的造血幹細胞存在於骨髓中?免受紫外線傷害是關鍵!
    四十年後,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波士頓兒童醫院幹細胞項目和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這種造血幹細胞壁龕經進化後保護造血幹細胞免受陽光中有害紫外線(UV)的傷害。這種對造血幹細胞壁龕的新認識將有助人們增強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