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2020-12-05 同濟大學新聞網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腫瘤幹細胞是導致腫瘤產生耐藥性、潛伏及轉移的關鍵因素,因此靶向腫瘤幹細胞是治療癌症的有效策略。轉錄因子NANOG(源於 Tir Nan Og 凱爾特語,意即永恆青春之地)對維持腫瘤細胞的乾性至關重要,可作為多種癌症惡性程度和預後不良的標誌。因此,闡明NANOG的表達調控機制有助於找到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有效藥物靶點。NANOG是一個「短命蛋白」,半衰期很短,降解合成周轉迅速,蛋白穩定性是調控其在腫瘤細胞中蛋白量的關鍵因素。

NANOG富含絲氨酸和蘇氨酸,其多個位點可發生磷酸化修飾,從而調節其蛋白穩定性。在胚胎幹細胞中NANOG的Ser52、Ser65、Ser71和Thr287可以發生磷酸化修飾,並促進其與蛋白異構酶Pin1的結合,阻礙NANOG的泛素化降解,增強NANOG的蛋白質穩定性。另外有研究發現在胚胎幹細胞中ERK1能夠磷酸化NANOG,招募FBXW8,促進NANOG的蛋白酶體降解,2016年王平課題組發現在胚胎幹細胞中去泛素化酶USP21可去泛素化並穩定NANOG的蛋白水平,但是在腫瘤細胞中NANOG的泛素化調控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同濟大學王平教授長期致力於研究泛素化修飾與腫瘤微環境調控。12月27日最新一期Developmental Cell 雜誌在線發表了王平教授團隊題為AMPK promotes SPOP-mediated NANOG degradation to regulate prostate cancer cell stemness 的研究論文,從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角度闡明了腫瘤幹細胞調控的新機制及其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該工作發現乾性因子NANOG可被Rbx1-Cul3-SPOP E3泛素連接酶複合體介導發生泛素化降解,進而抑制前列腺癌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成瘤能力。SPOP是前列腺癌中發生突變頻率最高的基因之一,突變率為10%-15%,其MATH結構域是突變熱點,SPOP突變型的前列腺癌惡性程度更高,預後更差。進一步的實驗結果表明SPOP通過MATH結構域結合NANOG,SPOP發生突變後喪失對底物的結合能力,而導致癌蛋白底物的累積,前列腺癌中最常見的SPOP突變體Y87N/C、F102C和F133V/L)都喪失了結合併泛素化降解NANOG的能力。

SPOP通過識別並特異性結合底物蛋白序列中的降解決定子基序,進而促進底物蛋白的降解,進一步研究發現NANOG的N端序列含有一個保守的SPOP降解決定子(SBC)66PDSST70,缺失該基序後NANOG喪失與SPOP結合的能力,半衰期明顯延長。另外,腫瘤相關的NANOG突變體S68Y與SPOP的結合能力明顯減弱,從而不能被SPOP介導發生泛素化降解,並顯著增強前列腺癌幹細胞活性。

NANOG的SBC基序富含絲/蘇氨酸,是潛在的磷酸化位點,質譜數據表明在生理狀況下該基序可發生磷酸化修飾,NANOG-Ser68的磷酸化修飾可顯著增強其蛋白質穩定性。進一步的研究發現AMPK-BRAF信號通路可抑制NANOG-Ser68的磷酸化,並增強NANOG與SPOP的結合能力,從而下調NANOG的蛋白水平,AMPK激活劑Metfomin和AICAR可抑制NANOG-Ser68的磷酸化,促進NANOG的泛素化降解,從而抑制腫瘤幹細胞的活性,為靶向腫瘤幹細胞治療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據悉,同濟大學王平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和上海第十人民醫院葛欣副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王平教授課題組王欣波、金佳麗和趙琳琳以及葉定偉教授課題組萬方寧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值得關注的是,該論文與哈佛大學魏文毅教授的研究工作 SPOP promotes Nanog destruction to suppress stem cell traits and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背靠背」形式同期發表在 Developmental Cell 上。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8-12-07  瀏覽:
  • ...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8-12-07  瀏覽:
  • 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
    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於4月27日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NOTCH1信號通路調控非小細胞肺腫瘤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耐藥》(NOTCH1 signaling regulates self-renewal and platinum
  • 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原標題: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
  • 吳哲褒課題組揭示垂體瘤藥物治療耐藥的新機制
    原創 吳哲褒醫療組 瑞金神外醫哲褒揚今日(2020年6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吳哲褒教授課題組、上海生化與細胞研究所胡榮貴教授課題組合作揭示垂體腺瘤耐藥的全新機制—— KBTBD6/7介導多巴胺2型受體(DRD2)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調控垂體腺瘤對其治療的敏感性
  • 浙江大學馮新華組揭示Smad7非依賴TGF-β通路調控幹細胞多能性新機制
    、細胞的生長、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腫瘤的發生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調控作用。  9月5日,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員馮新華教授課題組在PNA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mad7 enables STAT3 activation and promotes pluripotency independent of TGF-β signaling」的研究論文,揭示了Smad7能夠通過TGF-β非依賴的方式與STAT3信號相互作用來調控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分化,有力的拓展了Smad7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並發現過高O-GlcNAc修飾所導致的纖毛缺陷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一個新機制【2】。近日,周軍教授課題組在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題為O-GlcNAc transferase regulates centriole behavior and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to promote ciliogenesis的論文,揭示了O-GlcNAc在纖毛穩態調控中的新機制【3】。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2015-04-03 中國新聞網 楊保國 吳蘭   據悉,該項研究是由中科大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上。  臨床研究表明,實體腫瘤多處於營養匱乏的惡劣微環境中,但是其適應這種環境進而發生發展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清華新聞網8月1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忠軍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田志剛課題組合作在《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自身活化性 SLAM家族受體在NK細胞「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這種精密的穩態維持是受到複雜的機制調控的,目前為止,HSC 休眠態與激活態的平衡調控機制尚不明確。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 / 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 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翻譯因子調控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新機制
    6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課題組與楊福愉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Human Elongation Factor 4 Regulates Cancer Bioenergetics by Acting as a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Switch,揭示了線粒體翻譯因子調控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去泛素化酶USP21調控Nanog轉錄因子機制
    該項研究揭示了USP21在幹細胞命運中的重要作用,不僅對於進一步研究維持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及分化的分子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指導意義,而且為篩選幹細胞命運調控的小分子藥物及腫瘤幹細胞抑制劑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內質網蛋白Nogo-B促進肝臟炎-癌轉化新機制
    在誘導炎症發展成腫瘤的眾多因素中,炎性微環境的差異是肝臟炎-癌轉化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但是,這種炎性微環境如何激活細胞誘導癌變的調控網絡和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該工作由生物物理所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國家消化疾病重點實驗室、第二軍醫大學、國家肝癌中心等多家醫學和臨床醫學中心合作,生物物理所感染免疫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鵬遠和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鄭詩樂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楊鵬遠課題組的副研究員田媛和博士生楊彬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的經費支持。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人民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姜泓冰)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Protein & Cell | 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2018年11月,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周軍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文章Ciliary defect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transferase regulates centriole behavior and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to promote ciliogenesis的論文,揭示了O-GlcNAc在纖毛穩態調控中的新機制【3】
  • 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發現異染色質...
    在此框架下,染色質進一步形成拓撲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TADs)及染色質環(Chromatin loop)等更為精細的染色質高級結構,以調控基因組功能。近著絲粒異染色質(Pericentromeric Heterochromatin) 是最為典型的構成性異染色質,但是其維持的機制依然不甚明了。
  •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 2020-07-08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大進展 | 同濟大學左為團隊研究揭示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幹細胞可參與肺損傷修復
    2020年10月23日,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Cell Proliferation為了研究這兩群肺幹細胞在新冠肺炎患者體內所發揮的作用,左為團隊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重度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TM4SF1陽性的幹細胞有更高的比例共表達成熟的肺泡細胞標誌物,這揭示了TM4SF1陽性的幹細胞在新冠肺炎患者的體內可能參與肺泡的再生和修復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