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

2021-01-21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

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於4月27日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NOTCH1信號通路調控非小細胞肺腫瘤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耐藥》(NOTCH1 signaling regulates self-renewal and platinum chemoresistance of cancer stem-like cells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文章,揭示了臨床肺腫瘤中的腫瘤幹細胞及其自我更新與耐藥調控。

腫瘤幹細胞被認為是腫瘤發生、轉移、耐藥和復發的關鍵根源之一。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類型,但目前肺腫瘤幹細胞的技術手段和相關研究卻明顯滯後。為了更深入研究臨床肺腫瘤群體,郭偉課題組從2011年開始,用了2年的時間建立了原創的臨床肺腫瘤及腫瘤幹細胞研究技術(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xenograft 簡稱PDX 模式),這些技術正是國際上精準醫療和個體化治療急需的關鍵技術。該研究報告了課題組原創技術,對臨床精準醫療的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

課題組利用自己原創的臨床肺腫瘤及腫瘤幹細胞研究技術,進一步從大量臨床肺腫瘤中分離出一個新穎的肺腫瘤幹細胞群體。這個群體具有導致肺腫瘤發生,自我複製、和維持腫瘤傳代的能力,也就是肺腫瘤發生、發展的根源。而且,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個群體是導致臨床腫瘤對一線化療藥物順鉑耐藥的根源。在這些致癌、耐藥細胞中,NOTCH1信號通路同時調控著肺腫瘤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同時也是導致鉑類化療耐藥的原因。

有趣的是,自我更新調控與耐藥調控是通過不同的NOTCH1下遊調控分子完成。基於分子生物學上的發現,郭偉課題組提出新的解決肺癌化療耐藥的治療策略--利用NOTCH受體抑制藥物(γ-分泌酶抑制劑)聯合化療藥物順鉑治療肺腫瘤。這個精準聯合治療方案,成功的抑制了臨床前PDX小鼠模型中的肺腫瘤。上述原創臨床腫瘤研究技術、腫瘤幹細胞的發現、以及聯合治療方案是對精準醫療的重要貢獻。

清華大學醫學院郭偉研究員和南京醫科大學李勝男教授是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聯合培養項目博士生張贇、清華醫學院博士生徐偉、協和醫院郭慧琴教授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委(31171416,81402450和81450110093)和教育部(20120002110052)的基金支持。

論文連結:

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7/04/17/0008-5472.CAN-16-1633

相關連結: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1409.figures-only?cited-by=yes&legid=pnas;108/4/1409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3/n7194/full/nature06933.html

供稿:醫學院 編輯:華山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教授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書寧臨床組合作,發現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新機制,首次揭示了體內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2019-03-14 14:34:00來源:央廣網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人民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姜泓冰)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中國學者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Bach1維持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分化的機製圖。校方提供中新網上海3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14日披露,該校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 JMCB:果蠅腸上皮幹細胞自我分化更新機制
    該文章揭示了果蠅腸上皮幹細胞自我更新與定向分化的新機制。成體幹細胞對維持組織的再生和修復能力起重要作用。而其調控的紊亂也可能直接導致腫瘤等疾病的發生。因此全面理解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的調控機制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果蠅的腸道中的腸上皮幹細胞逐漸成為一個作為研究成體幹細胞調節機制的模式系統。已知Wnt/Wg 信號通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進腸上皮幹細胞的自我更新,但其它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科普:幹細胞移植修復肺纖維化研究進展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原始細胞群體,具有組織修復和分化再生的能力,被認為是當代再生醫學的核心。幹細胞有望實現創傷和病理組織的修復、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為醫學界帶來顛覆性改變。幹細胞因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肺細胞,具有「歸巢」、分化、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免疫反應等作用,是細胞代替治療肺纖維化最具有價值的間充質幹細胞,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選擇。傳統方法修復肺纖維化效果欠佳在我國,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於大多數腫瘤,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8-12-07  瀏覽:
  • ...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組揭示mTORC1感知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8-12-07  瀏覽:
  • 免疫T細胞「乾性」促進抗腫瘤效應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基礎臨床協同研究中心教授狄文團隊和研究員鄧劉福團隊揭示了免疫T細胞的「乾性」促進抗腫瘤效應的作用機制,
  • 吳哲褒課題組揭示垂體瘤藥物治療耐藥的新機制
    原創 吳哲褒醫療組 瑞金神外醫哲褒揚今日(2020年6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吳哲褒教授課題組、上海生化與細胞研究所胡榮貴教授課題組合作揭示垂體腺瘤耐藥的全新機制—— KBTBD6/7介導多巴胺2型受體(DRD2)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調控垂體腺瘤對其治療的敏感性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記者李偉)腫瘤被認為是異常發育的複雜類器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火熱背後:「免疫逃逸」風險暗存 眾多藥品三期臨床挑戰巨大
    12月12日,由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主辦的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項目首期班結課模塊——「從科技創新到產業轉化」結課論壇上,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生物醫藥與健康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核心教授馬嵐出席論壇並發表了題為《「擒賊先擒王」——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研究進展》的主題演講,深入介紹了行業多年核心研究的前沿成果、腫瘤幹細胞定向、靶向的藥物研究方向。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發展譜系追蹤的方法學,深入理解了幹細胞驅動的器官再生與穩態,推動了體外迷你器官培養的進步。在癌症領域,譜系追蹤揭示了腫瘤細胞的起源和克隆演化,提供了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新型腫瘤治療策略。但由於傳統的譜系追蹤工具缺乏足夠高的解析度,解析譜系組成複雜且高度動態的複雜系統(如血液與免疫系統)仍有很大挑戰。
  • 上海藥物所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及聯合用藥方案
    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是當前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研發的重要方向。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劑特異作用於組蛋白乙醯化調控過程,因在多種亞型血液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取得突破率先獲批上市,是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子靶向藥物的成功範例。
  • 腫瘤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對於多數惡性腫瘤患者而言,可採用化療、放射療法及生物免疫治療等方法來殺死大部分腫瘤細胞,但是卻無法從根本上治癒腫瘤。腫瘤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CSC),也被稱作癌幹細胞,或癌症幹細胞,是指腫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產生異質性腫瘤細胞的細胞。
  • 2016年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從基因型到表觀調控會議圓滿落幕
    報告內容涵蓋腫瘤幹細胞學說、腫瘤進化理論、二代測序、腫瘤靶向治療、腫瘤治療耐藥等多學科多領域內容,提出腫瘤異質性給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帶來的巨大挑戰和機遇隨後,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癌症研究所鄭樹教授發表了題為《TCGA資料庫與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的演講,主要從生物信息學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了腫瘤與癌旁組織表達差異、基因突變與腫瘤分期、腫瘤異質性與表達的關係。提示研究人員關注大數據、關注臨床病理資料。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但由於它對腫瘤的突變、演化、轉移、耐藥機制等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相關的研究也十分活躍。發展單細胞分析技術(例如單細胞DNA或RNA測序,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分析,單細胞蛋白質修飾分析,單細胞代謝組學分析等等),並用此來更為直接和深入地了解腫瘤異質性,是目前的一個研究熱點。另外,通過分析不同病人腫瘤的異質性(例如遺傳物質改變,基因突變,致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丟失等等)與藥物療效的關係,指導個體化給藥也是基礎科研緊密聯繫臨床應用的另一個重要研究熱點。
  • 臨床多重耐藥菌基因組編輯研究取得進展
    直接在臨床分離的多重耐藥菌中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是解析耐藥機制以及開發抗耐藥策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由於缺乏能在臨床耐藥菌中直接進行高效基因編輯的工具,目前耐藥機制仍主要是採用組學分析加在模式菌中的異源驗證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