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2020-11-30 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自閻錫蘊課題組首次報導CD146是腫瘤血管新靶點以來,CD146已逐漸成為腫瘤靶向治療領域備受關注的重要分子。隨後,該課題組又發現CD146在惡性程度很高的乳腺癌細胞中高表達,並賦予惡性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的能力,使其迅速侵襲到肺、肝臟等重要臟器。然而,CD146究竟是怎樣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的呢?這一直是該領域科學家期待解決的問題。

 

據介紹,Wnt信號通路是存在於水螅、線蟲、果蠅直至人類的一個非常保守的信號轉導途徑。這條轉導途徑主要包括經典和非經典信號通路,其中經典Wnt/β-Catenin通路促進β-Catenin的穩定和積累,非經典的Wnt進入細胞核後激活靶基因表達。

 

此次研究人員發現,CD146在非經典Wnt5a信號通路中,作為Wnt5a的受體在調控細胞遷移和極性中起到關鍵作用。有趣的是,在促進非經典Wnt信號通路的同時,CD146還通過促進β-catenin降解而抑制經典的Wnt信號通路。

 

專家認為,該研究發現了Wnt5a/CD146的配體與受體關係,揭示了其促進非經典Wnt信號同時抑制經典Wnt信號的新機制,為研究Wnt/CD146信號在發育、腫瘤發生、轉移及幹細胞自我更新等方面的作用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來源:中國科學報 王靜)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2017-04-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該研究報導了化療過程中所導致的腸道毒副作用與化療藥物誘導細胞釋放雙鏈DNA密切相關,腸道中大量的dsDNA激活了宿主免疫系統的AIM2炎症小體,進而引發了腸道炎症和損傷的分子機制。耿美玉、孫兵、丁健和黃敏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化療仍然是目前大多數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化療藥物的使用常常伴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
  • 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揭秘神經細胞入侵前列腺腫瘤的分子機制
    過去10年裡的很多研究都表明,腫瘤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影響多種類型癌症的進展,在前列腺腫瘤中,新產生的神經細胞的存在與腫瘤的惡性進展及腫瘤擴散到機體其它位置有關,腫瘤微環境能夠促進新的神經細胞的產生,這一過程稱之為「神經發生」,然而,這些神經細胞最初是如何出現在腫瘤的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
  • Nat Commun: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症轉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7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機體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工具來檢測特定癌症患者機體中引發疾病的誘導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
  • Immunity: 腫瘤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機制
    2020年4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活躍的免疫系統通過識別腫瘤細胞並將其作為靶標進行破壞,因此在阻止腫瘤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系統的正常活動出現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腫瘤加速生長。近日,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叫做髓系細胞(Myeloid cell)的免疫細胞是如何促進癌症惡化的,相關結果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
  • PNAS: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生物物理所發現CD146促進腫瘤細胞運動的分子機制
    CD146與ERM蛋白質在細胞微絨毛上共定位7月4日,Oncogen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題為Recognition of CD146 as an ERM-binding
  • 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科學家揭示LINC00301在非小細胞肺癌進展和腫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誘因,然而其發生進展的具體機制仍然需要進一步闡明。這項研究揭示了LINC00301在NSCLC臨床標本、細胞和動物水平中的致癌作用,詳細闡述了LINC00301在NSCLC腫瘤發生、發展、轉移和免疫抑制微環境形成中的具體作用和分子調控機制,為NSCLC的腫瘤發生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認識。結合LNA技術, LINC00301具備作為NSCLC診斷治療靶點的潛能。
  • 成纖維細胞調節腫瘤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Fibroblasts orchestrate tumour initiation」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成纖維細胞調節機體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細胞特徵
    由中科院院士趙玉沛、周琪擔任科學顧問,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韓大力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吳文銘團隊在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支持下,為探究PDAC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以及腫瘤微環境的調控作用,通過合作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鑑定並分析了PDAC病人和對照胰腺樣本細胞類型,闡明了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特徵,揭示了腫瘤亞群細胞與浸潤免疫細胞間相互關係,提出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記者李偉)腫瘤被認為是異常發育的複雜類器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Nature:中外科學家首次揭示腫瘤細胞多階段複製
    據生物探索網站12月7日報導,在腫瘤研究領域內,科學家又有了新的突破。過去,學術界普遍認為DNA複製只能發生在細胞周期的S期。 共同通訊作者之一、浙大醫學院沈華浩教授指出,兩校團隊的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腫瘤細胞不僅在S期快速進行DNA複製,還會在有絲分裂階段,即M期「加班」複製DNA。如果能想辦法中止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階段的DNA複製,就能通過削弱腫瘤細胞DNA的穩定性而控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 BBAMCR:張雲等揭示腫瘤細胞分子病理新機制
    目前研究表明PAR1信號通路激活的失調與慢性炎症以及腫瘤的發生和腫瘤轉移密切相關,其在腫瘤細胞的高表達和持續激活是導致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抑素蛋白(prohibitin)在脊椎動物中高度保守,具有調控細胞增殖和凋亡以及線粒體功能等作用。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南京北恒生物科學家揭示microRNA在胰腺癌轉移中新的調控機制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人類腫瘤之一,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PDAC)。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8%,而高轉移性是胰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對胰腺癌轉移的調控機制了解還非常有限。KRAS突變是胰腺癌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存在於約90%的PDAC中,在小鼠模型及人癌細胞系中都證明KRAS突變是胰腺癌發生發展的「driver mutation」,但目前對此突變促進胰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febrile temperatures對免疫細胞遷移過程中各個關鍵分子的調控作用
    Temperatures 的綜述論文,系統地總結了febrile temperatures對免疫細胞遷移過程中各個關鍵分子的調控作用,並討論了調控免疫細胞遷移在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中的應用。表達在免疫細胞表面的整合素是調控免疫細胞歸巢的核心分子。
  • Cancer Res:科學家揭示結腸癌發生及轉移的分子機制
    2018年9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盧森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負責癌細胞擴散以及結腸癌患者癌症轉移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有效抑制腫瘤生長的新型療法。
  • 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原標題: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