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科學家揭示結腸癌發生及轉移的分子機制

2020-12-01 生物谷

2018年9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盧森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負責癌細胞擴散以及結腸癌患者癌症轉移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有效抑制腫瘤生長的新型療法。

圖片來源: Dr. Cecil Fox,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結直腸癌(CRC)是全球最流行的一種癌症,每年大約有130萬新發病例,而且幾乎有70萬人會因這種癌症而死亡,結直腸癌相關的大部分死亡都歸因於癌症的擴散,因此了解癌症的進展和轉移背後的生物學機制對於臨床治療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來自相同患者機體中原發性腫瘤細胞和轉移性腫瘤細胞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了一種名為miR-371~373的分子簇,該分子簇主要負責結腸癌患者癌症轉移的調節。

隨後研究人員以跨學科的方式將實驗性分析與計算機分析相結合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特殊的惡性快速增殖的癌細胞中,miR-371~373分子簇處於失活狀態,當研究人員在一系列複雜的實驗中失活該分子簇時,轉移性癌細胞的生長明顯減緩了。研究者Pit Ullmann博士表示,癌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由於我們的研究結果只是揭開冰山一角的一部分,而清楚地理解腫瘤開啟和轉移的分子機制,對於後期開發新型癌症策略至關重要。

如今研究人員對大量患者的樣本進行實驗證實了上述結果,研究人員還希望能夠通過深入研究來評估本文研究結果對於後期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重要性和價值。最後研究者Serge Haan教授表示,很多癌症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先進的技術和高質量的患者樣本,後期我們還需要通過與其它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來理解誘髮結腸癌發生和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也希望能夠開發治療這種癌症的新型個體化策略。(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Pit Ullmann, Fabien Rodriguez, Martine Schmitz, et al. The miR-371∼373 Cluster Represses Colon Cancer Initiation and Metastatic Colonization by Inhibiting the TGFBR2/ID1 Signaling Axis, Cancer Research (2018). DOI: 10.1158/0008-5472.CAN-17-3003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症轉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7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機體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工具來檢測特定癌症患者機體中引發疾病的誘導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
  • 分子醫學研究所張秀琴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RIPK1/MCU對結腸癌...
    2018年3月12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張秀琴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蔡建強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在線發表題為「RIPK1 binds MCU to mediate induction of mitochondrial Ca2+ uptake and promote colorectal onc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結腸癌發展的新機制
  • Cancer Cell重大發現 維生素A治療結腸癌
    結腸癌發生治療抵抗的原因有很多,而癌症幹細胞的存在是引起癌症復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治療方法通常不是特別有效。 最近來自EPFL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條重要信號通路或可用於對抗結腸癌復發情況。通過維生素A類化合物治療,將癌症幹細胞內一個被關閉的基因重新激活可以幫助清除癌症幹細胞並防止發生復發和轉移。
  • iScience:揭示利用大麻素來抑制結腸癌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諸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炎性腸病(IBD)是由胃腸道過度的炎症所引發的,炎性腸病患者常常面臨著高風險的結直腸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基於Δ9-四氫大麻酚(THC)的療法或能抑制小鼠結腸癌的發生,THC是一種存在於大麻植物中的大麻素
  •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2017-04-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該研究報導了化療過程中所導致的腸道毒副作用與化療藥物誘導細胞釋放雙鏈DNA密切相關,腸道中大量的dsDNA激活了宿主免疫系統的AIM2炎症小體,進而引發了腸道炎症和損傷的分子機制。耿美玉、孫兵、丁健和黃敏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化療仍然是目前大多數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化療藥物的使用常常伴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
  • Cancer Res:推動卵巢癌轉移的」幫兇「
    這種特定類型幹細胞被稱為大網膜脂肪基質細胞或O-ASCs,已經與卵巢腫瘤的增殖,遷移和耐藥性有關,但此類幹細胞的確切作用是未知的,研究論文首席研究員Rice's Deepak Nagrath說:我們發現,O-ASCs供給癌細胞產生一氧化氮所需要的代謝物,一氧化氮是已知增加血流量的重要信號分子。癌症研究人員在80年前發現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的代謝差異。
  • iScience:闡明前列腺癌轉移引發繼發性腫瘤的分子機制 或有望幫助...
    2020年9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于默奧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前列腺癌細胞移動和擴散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惡性前列腺癌的新型療法。
  • Cancer Res:癌細胞缺氧導致癌症生長和轉移機制
    這似乎表明腫瘤不會屈服於缺氧,相反腫瘤過量增加血液供應,因而經常會導致缺氧,從而給腫瘤發送生長和轉移的信號以便尋找新的氧氣源。比如,缺氧性膀胱癌可能轉移到肺部,而這經常是致命性的。在一項刊登在Cancer Research期刊上的最新研究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研究人員在詳細地描述了這些缺氧條件導致侵襲性癌症產生的機制。
  • Cell Res:陳玲玲等揭示一條lncRNA調控MYC轉錄的新機制
    3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Human colorectal cancer-specific CCAT1-L lncRNA regulates long-range chromatin interactions at
  • Cancer Research:microRNA-155促進腫瘤發生 或為聯繫炎症和癌症橋梁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實驗室和王恩多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揭示了microRNA-155在乳腺癌細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
  • Cell:揭示轉移性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檢測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Massagué博士及其同事們描述他們如何構建出一種新模型來理解潛伏性轉移,並利用它首次發現這種癌症隱藏模式背後的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3月24日那期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etastatic Latency and Immune Evasion through Autocrine Inhibition of WNT」。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陳志南、姜學軍團隊揭示癌細胞鐵死亡分子機制
    陳志南、姜學軍團隊揭示癌細胞鐵死亡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5 14:35:10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姜學軍和中國空軍醫科大學陳志南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進展。
  • 任善成團隊揭示前列腺癌轉移和免疫抑制的重要機制
    另一方面,長鏈非編碼 RNA(lncRNA)已被證實可以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侵襲、轉移擴散和抵抗去勢而參與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腫瘤相 關 lncRNA 通過大樣本 RNA 測序被發現,揭示它們參與腫瘤的分子機制有助於 將 lncRNA 及其下遊信號通路開發為分子標誌物或是治療靶標。
  • Cancer Res.:受體酪氨酸激酶EphB3在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
    近年來Eph家族成員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人們發現Eph受體在多種類型的腫瘤中都有異常表達,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神經膠質瘤等,其具體作用與腫瘤的類型有關。然而目前關於Eph家族在肺癌中的報導還很少,其成員之一EphB3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於2月18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activity regulation of MLL family methyltransferases,揭示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
  • 科學家發現新的結腸癌抑癌基因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小組新發現了結腸癌的一個抑癌基因PAQR3,並從細胞、動物和人群三個層面
  • 揭示癌細胞穿過血管壁發生轉移機制
    2016年8月12日/生物谷BIOON/--很多癌症僅當在體內其他地方形成轉移瘤時才變成致命的危險。當單個癌細胞從原發性腫瘤中脫落下來,通過血液運行到達體內較遠的部位時,繼發性腫瘤(即轉移瘤)就會形成。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不得不穿過小血管壁。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實體瘤膀胱癌發生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聯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周芳堅團隊、謝丹團隊和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黃旲團隊合作研究,發現m5C通過細胞質內新結合蛋白YBX1調控mRNA的穩定性,進而調控膀胱癌的增殖和轉移。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Broad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繪製出了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闡明癌症的轉移機制並開發出有效預防癌症轉移及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