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發現CD146促進腫瘤細胞運動的分子機制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CD146與ERM蛋白質在細胞微絨毛上共定位

7月4日,Oncogen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題為Recognition of CD146 as an ERM-binding protein offers novel mechanisms for melanoma cell migration,報導了細胞粘附分子CD146促進腫瘤細胞運動的分子機制。

閻錫蘊研究組經研究發現,CD146通過直接結合ezrin–radixin–moesin (ERM)接頭蛋白與細胞骨架相連來促進細胞偽足的伸長和細胞運動。有趣的是,CD146-ERM複合物可以結合小G蛋白的抑制分子Rho-GDI從而激活RhoA,而Rho-PI4P5K通路的激活又進一步增強了CD146與ERM的結合參與腫瘤細胞的遷移。

這項研究成果為臨床上過度表達CD146的黑色素瘤高轉移性提供了新的分子機制,也為靶向CD146治療腫瘤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論文連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團隊在CMI發文:靶向CD146/Gal-9 通過保護BBB完整性來實現對惡性腦瘧的治療
    其次,通過敲除內皮細胞上CD146分子(EC-KO)發現,儘管EC-KO小鼠的寄生蟲血症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其臨床症狀及血腦屏障通透性有明顯改善。進一步通過體內外實驗發現內皮細胞上CD146主要通過與Gal-9的結合促進感染性紅細胞和炎症性細胞向內皮細胞的粘附從而促進eCM的發展。通過抗CD146抗體的早期幹預,可以明顯減少eCM的死亡率。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2015-12-11 生物物理研究所 【  12月10日,Structure 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馮巍課題組的研究論文,題目為Coiled-coil domains of SUN proteins as intrinsic dynamic regulators,報導了細胞核膜蛋白SUN2(一種鼠源性SUN蛋白)CC結構域對自身SUN結構域活性調控的結構機制。
  • 生物物理所揭示調控肝癌微環境T細胞免疫耐受新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荷瘤實驗發現,敲除肝癌細胞系中HDAC6基因不影響肝癌體內成瘤,但HDAC6敲除小鼠顯著抑制肝癌皮下成瘤,這提示HDAC6主要通過免疫微環境來影響肝癌的進程。進一步實驗證實,HDAC6敲除能夠特異地誘導TH17細胞的分化及功能,並促進過繼轉移CD8+ T細胞的效應功能和肝癌清除能力。
  •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自1993年首次發現以來,已有數以萬計的miRNA被鑑定,其中一些被作為癌症等疾病的診斷標誌物和藥物研發靶點。因此,miRNA的功能及其自身的生成與調控機制一直都是生物醫學研究熱點。具有功能的miRNA是由一條包含一個頸環結構的更長轉錄本(又稱pri-miRNA)經過兩步切割反應而產生。
  • 生物物理所等在分子伴侶的動力學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3月20日,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柯莎(Sarah Perrett)研究組題為Kinetics of the conformational cycle of Hsp70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the
  • 成纖維細胞調節腫瘤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Fibroblasts orchestrate tumour initiation」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成纖維細胞調節機體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
  • Immunity: 腫瘤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機制
    2020年4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活躍的免疫系統通過識別腫瘤細胞並將其作為靶標進行破壞,因此在阻止腫瘤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系統的正常活動出現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腫瘤加速生長。近日,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叫做髓系細胞(Myeloid cell)的免疫細胞是如何促進癌症惡化的,相關結果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能促進血管動脈化的關鍵細胞和分子機制!
    2020年1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Arterialization requires the timely suppression of cell growth」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促進血管動脈化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在正常的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採取高效的「按需生產」原則:即只有細胞感受到脂質濃度不足時,工廠才「開工」;一旦脂質濃度恢復正常,工廠便「停產」。然而,在腫瘤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始終加班加點的「生產」:即使細胞內脂質濃度是正常的,脂質代謝仍處於高度活躍,並促進腫瘤的快速增殖。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
  • 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等機制
    2020年6月24日,《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實驗室的研究論文"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roles in aging-associated
  • 漲姿勢:腫瘤生物治療|特異性|腫瘤|細胞|疫苗|-健康界
    同時,由於巨大的毒副作用,使得腫瘤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最終殘存的腫瘤細胞死灰復燃,反而加速了病情的惡化。近年來,隨著腫瘤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及生物工程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交叉滲透,如何從腫瘤發病的根本原因入手,防止腫瘤的轉移和復發,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已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治療腫瘤的方向,也是腫瘤治療的根本出路。
  • 生物谷專訪李健健:腫瘤放療的分子機理和腫瘤異質性
    李健健教授長期從事細胞/組織應激反應的分子機制和信號傳導、線粒體功能在多種癌症放射治療中作用以及放射耐受腫瘤細胞和幹細胞樣腫瘤細胞放療反應及成像方面研究,本次採訪中李教授詳細回答了生物谷記著的提問,並結合自己的研究進展,對腫瘤放療的分子機理和腫瘤異質性相關問題做出了解答。
  • 糜軍教授: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促進放療後腫瘤的生長和復發
    12月16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腫瘤代謝與營養研討會:能量的管理與平衡隆重召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糜軍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主題是《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代謝重編程的臨床意義》的精彩報告。腫瘤是一個異質性的病理複合物,除卻腫瘤細胞、腫瘤幹細胞、炎症細胞等細胞以外,約50%的腫瘤組織由腫瘤細胞活化的宿主成纖維細胞來源的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組成。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可以通過分泌細胞因子、趨化因子、中間代謝分子和外泌體等與腫瘤細胞產生信息傳遞,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
  • PNAS:揭示特殊蛋白幹擾細胞抗癌機制促進癌症發生的分子機制
    2014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名為STAT3的細胞蛋白幹擾細胞的抗癌機制並且促進癌症發展的分子機制,STAT3蛋白是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過表達的一種蛋白質,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PNAS上,該研究為理解癌症發展以及為開發新型靶向療法來抑制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DNA甲基化穩定且可塑性遺傳的機制研究
    在細胞分裂複製的過程中,基因組信息會傳遞給子代細胞,同時表觀遺傳修飾信息會傳遞給子代細胞以維持細胞的狀態。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表觀遺傳在代間的傳遞是不精確卻穩定的(Cell Research丨衰老或腫瘤中為何DNA甲基化異常?
  • 腫瘤起始細胞通過IL-33/TGF-β壁龕信號循環促進腫瘤進展
    雖然TIC壁龕被認為是通過與TIC的雙向互動而演化的,但是在腫瘤發展過程中,TIC-TIC壁龕相互作用的機制卻不甚明了。已知實體瘤在基質中招募免疫細胞,為它們的生長和生存創造有利條件。然而,人們對於TIC如何調控TIC支持性免疫細胞在它們的空間附近的定位和功能還知之甚少。
  • 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機制及其對衰老和...
    6月2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實驗室以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roles in aging-associated methylome deterioration為題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Cell Research
  • 蘇州醫工所發現免疫檢查點分子PD-1在腫瘤中普遍表達
    PD-1是免疫反應中重要的檢查點分子之一,主要在外周組織中的成熟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上和腫瘤微環境(TME)中表達。研究發現,PD-1的兩個配體,PD-L1和PD-L2由腫瘤細胞表達,從而導致免疫耐受。近年來,免疫檢查點阻滯劑抗PD-1、抗PD-L1抗體已用於治療多種人類腫瘤,如黑色素瘤、腎細胞癌、NSCLC、霍奇金淋巴瘤。
  • 一文讀懂:腫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腫瘤的免疫反應是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過程,脫離機體免疫監控後腫瘤的惡行生物學行為將會進一步加快,從而促進腫瘤的增殖、侵襲和轉移,因此了解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對於腫瘤的治療尤其是免疫治療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