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起始細胞通過IL-33/TGF-β壁龕信號循環促進腫瘤進展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一小部分具有長期致瘤能力的腫瘤細胞,即腫瘤起始細胞(tumor-initiating cell, TIC),在癌症的發展和治療抵抗性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由於缺乏對TIC脆弱性的識別,有效的TIC靶向療法的開發進展受限。

正如正常幹細胞受到來自特定微環境(即幹細胞壁龕)的外部線索調控一樣,TIC的幹細胞樣狀態及其後代的惡性表型(malignantphenotype)受到來自TIC相關腫瘤微環境(即所謂的TIC壁龕)的各種因素控制。因此,從機制上理解TIC和TIC壁龕(TIC niche)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加速持久性癌症治療藥物的開發。

雖然TIC壁龕被認為是通過與TIC的雙向互動而演化的,但是在腫瘤發展過程中,TIC-TIC壁龕相互作用的機制卻不甚明了。已知實體瘤在基質中招募免疫細胞,為它們的生長和生存創造有利條件。然而,人們對於TIC如何調控TIC支持性免疫細胞在它們的空間附近的定位和功能還知之甚少。

利用鱗狀細胞癌(SCC)的小鼠模型,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之前已發現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可誘導一部分耐藥的TIC出現,從而產生浸潤性、分化不良的後代。他們觀察到,這些TGF-β反應性的腫瘤細胞在空間上與鄰近基質中的局部TGF-β表達相關。因此,導致「富含TGF-β」的腫瘤微環境的機制可能是TIC-TIC壁龕相互作用出現的基礎,並有可能被用來作為破壞TIC穩定的新靶點。

鑑於正常幹細胞通過發送短距離信號來協調它們的壁龕,這些研究人員假設TIC可能會向鄰近基質發送特定的信號分子,以誘導TIC支持性壁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著重關注TGF-β反應性TIC附近的細胞因子環境(cytokine milieu)和免疫細胞,這些研究人員確定了TIC如何產生一種空間上獨特的壁龕微環境,這是SCC的浸潤性進展和耐藥性所必需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17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umor-initiating cells establish an IL-33–TGF-β niche signaling loop to promote cancer progression」。

促進小鼠癌症進展的IL-33-TGF-β壁龕信號循環。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1813。

在尋找鄰近腫瘤微環境的潛在旁分泌調節劑時,他們發現白細胞介素-33(IL-33)是TGF-β反應性TIC中上調最高的細胞因子。鑑於IL-33在正常情況下儲存在細胞核中,他們發現它在NRF2介導的抗氧化反應中被釋放到細胞外空間,這是TGF-β反應性TIC的標誌。這種源自TIC的IL-33是SCC的浸潤性進展和耐藥性所必需的。

從機制上講,IL-33誘導一部分表達IL-33受體ST2和高親和力IgE受體(FcεRIα)的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亞群在接近TIC的地方(即半徑50μm內)堆積。這些以前未被重視的FcεRIα+巨噬細胞從骨髓源細胞中分化並交替激活,通過IL-33-ST2-NF-κB通路構建出一種富含TGF-β的壁龕微環境,從而誘導TGF-β信號旁分泌到TIC,並進一步上調IL-33的表達。阻斷該通路或清除FcεRIα+巨噬細胞,都可減少TGF-β反應性TIC數量,降低浸潤性腫瘤進展速度和化療耐藥性

治療抵抗性的TIC被認為是癌症治療失敗的主要元兇。通過研究小鼠模型,這些研究人員揭示了TIC壁龕形成的細胞和分子基礎,其中TIC壁龕促進SCC惡性進展和出現耐藥性。他們發現TIC和FcεRIα+巨噬細胞之間存在IL-33-TGF-β壁龕信號循環,這為自我強化TIC-TIC壁龕相互作用提供了機制上的新見解。這種相互作用可能是破壞TIC穩定以提高癌症治療效果的潛在靶標。

參考資料:Sachiko Taniguchi et al. Tumor-initiating cells establish an IL-33–TGF-β niche signaling loop to promote cancer progression.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1813.

來源:生物谷

相關焦點

  • TGF-β抑制腫瘤的2型免疫
    抑制腫瘤浸潤性Treg細胞或抑制PD-1和CTLA-4可恢復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反應,從而抑制腫瘤進展。在T細胞中阻斷TGF-β信號也能抑制腫瘤的發展,這與CTL體外增強的腫瘤細胞殺傷活性有關。然而,由於TGF-β對多種T細胞系具有多效性作用,其在體內的功能靶點和腫瘤調控的機制尚不清楚。
  • 面對腫瘤「叛變軍師」——TGF-β 科學家在開發哪些抗癌療法?
    TGF-β的腫瘤抑制作用源自其誘導多個基因表達的能力,這些基因參與抑制細胞增殖、誘導凋亡、激活自噬、通過基質成纖維細胞抑制生長因子的信號、抑制炎症,以及抑制血管生成。這些作用維持了正常組織內的動態平衡,防止腫瘤形成的早期階段。
  • 面對腫瘤「叛變軍師」――TGF-β 科學家正在開發哪些抗癌療法
    當人體細胞出現癌變時,腫瘤微環境中的基質細胞和腫瘤浸潤區巨噬細胞就會分泌TGF-β。在腫瘤發展的早期,TGF-β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抗癌「軍師」。  TGF-β的腫瘤抑制作用源自其誘導多個基因表達的能力,這些基因參與抑制細胞增殖、誘導凋亡、激活自噬、通過基質成纖維細胞抑制生長因子的信號、抑制炎症,以及抑制血管生成。
  • 《自然》雙重磅:讓腫瘤像傷口一樣癒合!MSKCC科學家發現,靶向CD4+T細胞中的TGF-β可以重塑腫瘤微環境,抑制腫瘤發展
    他們選中的靶點是CD4+T細胞中的TGF-β信號通路,通過抗體靶向阻斷,可以切斷腫瘤的營養和氧氣供應,高效阻止腫瘤的發展。而腫瘤發展和傷口癒合的前半段很像,始終保持高炎症水平,新生血管增加,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人員將腫瘤喻為「無法癒合的傷口」[3]。之前的研究表明,在癌症患者中,T細胞中的TGF-β始終處於高水平,在體外實驗中,抑制它可以增強CD8+T細胞(殺傷性T細胞)的活性,抑制腫瘤進展[4,5]。
  • 腫瘤進展和轉移擴散中的免疫串擾
    TAMs通過產生趨化因子CCL22而募集Treg細胞;從人類腎細胞癌中分離出的TAMs可以在體外誘導CD4+T細胞中Treg細胞轉錄因子FOXP3的表達,並且TAMs可以表達PDL1、PDL2等配體,直接抑制TCR信號和CTL的功能。因此,強有力的實驗證據表明TAMs與適應性免疫細胞之間的串擾促進了免疫抑制環境的進展,使免疫逃逸成為可能,為轉移奠定了基礎。
  • 從TME到I/O,亦正亦邪的TGF-β!
    近三十年來,TGF-β得到了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其在腫瘤微環境(TME)中的雙重作用,即被稱為「TGF-β悖論」,可為亦正亦邪的存在。在早期腫瘤中,TGF-β通路誘導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相反,到晚期,它通過調節基因組不穩定性、上皮間質轉換(EMT)、新血管生成、免疫逃避、細胞運動和轉移等方面具有促進腫瘤的作用。
  • TGF-β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會促進乳腺癌的生成
    然而,基底樣乳腺癌(BLBC)則是高度侵襲的,迅速發展成遠端腫瘤,且預後差。 每種腫瘤亞型的侵襲性均取決於上皮細胞的遷移能力增加,此過程稱為上皮間質轉化(EMT)。在上皮間質轉化過程中,上皮癌細胞失去它們的上皮特性,獲得更多的遷移間質細胞樣特性。而反向的間質上皮轉化(MET)過程則促進了隨後細胞在第二位點的整合。
  •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9:59:43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腫瘤探索研究與臨床試驗中心(EPOC)Hiroyoshi Nishikawa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TCA循環的中間產物,如αKG、琥珀酸和富馬酸,在適應性記憶中尤為重要。通過改變這些TCA代謝物來抑制2-戊二酸依賴的雙加氧酶(2OGDD)已被證明可以促進CD8+T細胞的記憶細胞分化。雖然葡萄糖、穀氨醯胺和脂肪酸是TCA循環的主要營養來源,但一系列其他營養物質,如胺基酸和醋酸,也可以進入循環。特別是在CD8+T細胞和一些癌症類型中,醋酸代謝是乙醯輔酶A的重要來源。
  • 惡病質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
    循環因子通過兩種不同的機制誘導惡病質:直接通過與肌肉細胞相互作用和激活途徑來促進肌肉分解代謝或抑制蛋白質合成;或間接通過次級器官的代謝重編程,進而引起肌肉消瘦。 三、細胞因子 隨著腫瘤的進展,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免疫細胞和其他非腫瘤細胞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到循環中。大量證據表明,TNFα、TGFβ和IL-6等細胞因子可促進肌纖維分解(圖1a)。
  • 腫瘤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在本研究中,針對癌症幹細胞的JAK/STAT抑制劑能夠有效降低肝癌臨床前模型的癌症進展。研究小組發現,經過藥物治療後,腫瘤形成能力降低了50%。這可能導致具有幹細胞特性的腫瘤細胞的積累,這些幹細胞特性對許多療法都具有耐藥性,並可能導致癌症復發。因此,研究人員提供了這些藥物對結直腸癌無效的一個可能的解釋。細胞通過Wnt信號通路的生化反應對外界影響作出反應。Wnt信號在協調胚胎早期發育的同時,在許多病理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 腫瘤細胞通過水解cGAMP促進轉移和免疫逃逸
    目前發現,腫瘤細胞通過使胞內的STING通路將信號更多轉導至非經典NF-κB通路而非IFN通路,從而實現免疫逃逸,且NF-κB的非經典途徑活化反而加速了癌症進展【4】。然而,腫瘤是否存在針對胞外cGAMP的免疫逃逸機制尚不清楚。2020年12月28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Samuel F.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這種選擇性攻擊可以通過一種創造的「耐受性」過程來實現,即成熟的 NK 細胞識別正常細胞的MHC-I,並觸發一個抑制信號(通過免疫受體酪氨酸基抑制基)來阻止對這些『自我』細胞的酪氨酸激活信號。 當 NK 細胞遇到減少/缺乏MHC-I的異常細胞時,抑制受體不被激活,激活信號未被抑制,從而引發裂解攻擊。
  • 腫瘤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研究人員發現TG2,纖維連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整合素β1(integrin β1)能夠形成一種蛋白複合體並且在卵巢癌癌症幹細胞周圍存在較多,在腫瘤中可以檢測到。研究結果表明一種靶向TG2 FN結合結構域的功能抗體能夠抑制上述複合體形成、癌症幹細胞增殖、腫瘤形成能力以及乾性相關信號通路Wnt/β-catenin,並且破壞TG2和FN的相互作用也能夠阻止細胞球的形成以及對癌症幹細胞對Wnt配體的應答。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TG2和Wnt受體Fizzled7在癌細胞和腫瘤中形成一個複合體,導致Wnt信號通路的激活。
  • NF-κB 、炎症、免疫和腫瘤
    通常存在兩種類型的NF-κB信號通路:經典的和非經典的通路。經典通路可迅速、瞬間通過促炎症細胞因子激活,PAMPs和DAMPs通過特異性的受體配體分子發揮作用。非經典通路活化過程較慢,它依賴於NF-κB誘導激酶(NIK,又名為MAP3K14)的從頭合成。IKK亞單位參與兩種通路也有所差異,IKKα-IKKβ異源二聚體為經典通路活化所必需,而IKKα-IKKα同源二聚體參與非經典途徑。
  • NK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
    高親和配體能夠誘導表達更多的CTLA-4,從而減弱了起始響應的強度。當T細胞受體遭遇抗原後,誘導下遊通路,CTLA-4被轉運到細胞表面,此時CTLA-4起到信號減弱的功能,以維持一個恆定的T細胞激活水平。(b)與CTLA-4不同,PD-1信號通路並不在起始T細胞激活階段起作用,而是在外周組織中,效應T細胞識別組織中的抗原,以調節炎症響應的過程中。
  • Developmental Cell:TGF-β信號通路的核心信號轉導分子Smad4在...
    近期,她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基因敲除技術研究了TGF-β信號通路的核心信號轉導分子Smad4在調控大腦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中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細胞》(Cell)旗下的子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雜誌上。在臨床上,腦功能障礙常與新生兒顱內出血(ICH)和成人中風有著密切的關係。
  • 信號通路在套細胞淋巴瘤發病機制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NF-κB信號通路可以分為經典和非經典兩種途徑:前者可以通過PKC-β使其下遊的IkBa磷酸化而激活,導致IkBa通過蛋白酶體降解,從而釋放P50及RELA。三、WNT信號途徑WNT信號途徑在正常B細胞生長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過依賴β-catenin的經典途徑及c-Jun N末端激酶的非經典途徑活化,而前者在腫瘤發生中更為重要。
  • 科學家發明靶向 TGF-β 的「癌症環境免疫療法」,癌症治療或迎新曙光
    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 是免疫穩態和免疫耐受的重要促進因子,既能抑制癌前細胞導致的腫瘤進展,也可促使腫瘤的擴散。於是,研究人員轉而將目光放在輔助性的CD4+T細胞上,發現從基因上去除CD4+T細胞中的TGF-β受體可顯著抑制小鼠腫瘤的發展。在進一步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 TGF-β缺失的CD4+T細胞是通過促進腫瘤組織的傷口癒合反應,從而直接對抗癌症的發展 。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