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會促進乳腺癌的生成

2020-11-30 丁香園

摘要: 僅僅在美國,每年就有大約25萬名婦女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四萬名婦女死於這一疾病,這意味著它是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癌症。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TGF-β(一種已知的EMT誘導因子)在乳腺癌發展中的作用。

僅僅在美國,每年就有大約25萬名婦女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四萬名婦女死於這一疾病,這意味著它是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癌症。關鍵的是,對治療的反應和臨床病程都依賴於診斷出的腫瘤亞型。例如,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均具有低轉移,相對良好的臨床結果等特徵。然而,基底樣乳腺癌(BLBC)則是高度侵襲的,迅速發展成遠端腫瘤,且預後差。

每種腫瘤亞型的侵襲性均取決於上皮細胞的遷移能力增加,此過程稱為上皮間質轉化(EMT)。在上皮間質轉化過程中,上皮癌細胞失去它們的上皮特性,獲得更多的遷移間質細胞樣特性。而反向的間質上皮轉化(MET)過程則促進了隨後細胞在第二位點的整合。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TGF-β(一種已知的EMT誘導因子)在乳腺癌發展中的作用。

許多研究小組已經表明TGF-β能夠誘導上皮間質轉化,但目前尚不清楚相關的精確信號級聯放大反應。經典的TGF-β信號需要TGF-β與II型TGF-β受體結合,I型受體的轉磷酸作用,以及隨後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磷酸化的Smad2/3與Smad4形成三聚體,然後易位至細胞核,與轉錄因子、共激活因子、共抑制因子相互作用,以抑制上皮基因,促進間質蛋白表達。此外,通過激活ERK MAPK激酶,Rho GTP酶和PI 3激酶/Akt激活的非Smad信號通路也參與了TGF-β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

最近的一篇論文對肌動蛋白調節蛋白Annexin A1(AnxA1)在功能上參與了乳腺癌發展這一假設進行了驗證。de Graauw等觀察到,與luminal樣乳腺癌細胞系相比,BLBC樣乳腺癌細胞系中的的AnxA1表達始終較高。利用AnxA1小分子幹擾RNA(siRNA),作者們能夠促使BLBC樣細胞從間質細胞向上皮細胞形態發生轉變,這一轉變也可通過異位AnxA1表達來逆轉。AnxA1 siRNA還降低了TGF-β誘導的Smad2磷酸化以及Smad4的核易位,表明AnxA1能夠調控TGF-β信號。進一步的體外研究表明,luminal樣MCF-7人類乳腺癌細胞系中的AnxA1表達提高了細胞擴散和Smad3/4轉錄報告子的活性,這一影響可由TGF-β受體抑制劑SB-431542阻斷。

為了將他們的研究延伸至體內模型,高度侵襲性的4T1小鼠乳腺癌細胞被注入到小鼠乳腺脂肪墊中。在此模型中,利用小髮夾RNA(shRNA)敲除AnxA1對原發性腫瘤生長未產生影響,但是顯著減少了肺表面轉移灶的數量。為了研究這些發現的臨床關聯性,de Graauw等檢測了來自乳腺癌患者的組織晶片。這些樣品的分析結果表明AnxA1表達與腫瘤病理學分級相關,且BLBC中AnxA1表達顯著高於其他腫瘤亞型。

其他研究小組也研究了乳腺癌發展過程中Smad依賴的TGF-β信號。最近,Araki等研究了TGF-β對p53腫瘤抑制蛋白的影響。作者證實TGF-β以Smad3/4依賴的方式提高了E3泛素連接酶人類雙微粒體基因2(HDM2)的表達。HDM2將泛素結合到p53上,標記p53以便被蛋白酶體降解,從而消除其腫瘤抑制能力。利用一種小鼠乳腺上皮細胞系,Araki等發現在TGF-β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過程中小鼠雙微粒體基因2(MDM2)和p53表達有類似的改變。在對人類臨床樣本進行研究之後,作者發現在乳腺導管癌和乳腺小葉癌中Smad3激活和HDM2水平存在顯著相關性。更重要的是,在周圍的正常上皮細胞中並未檢測到HDM2表達增高和Smad3激活,表明這些研究發現對乳腺癌病理學具有特異性。

總的來說,這些近期研究表明TGF-β在乳腺癌的發展中有著自相矛盾的作用。儘管眾所周知TGF-β可抑制上皮細胞增殖,從而抑制腫瘤生成,但現在它也被認為可通過誘導EMT促進腫瘤轉移。相關信號通路的闡明有可能成為一個新型的藥物靶點,即通過抑制EMT防止乳腺癌發展。

乳腺癌轉移依賴上皮間質轉化。輸乳管中的上皮癌細胞經過上皮間質轉化(EMT),獲得更多遷移間質表型。通過TGF-β誘導的EMT抑制了上皮基因,並促進了間質蛋白表達。高活性間質樣乳腺癌細胞侵入肺上皮,增殖形成第二腫瘤。這一過程需要 EMT(1)、間質細胞內滲(2),通過脈管系統遷移(3),粘附(4),外滲(5),侵入第二組織(6),間質上皮轉化(7)以及遠端增殖(8)。


相關焦點

  • 抑制膽固醇途徑促進TGF-β誘導的胰腺癌細胞轉化
    抑制膽固醇途徑促進TGF-β誘導的胰腺癌細胞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4:03:29 美國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Igor Astsaturov組的最新研究表明,抑制膽固醇途徑誘導的
  • JBC:PTTG1癌基因促髮乳腺癌上皮間質轉化
    乳腺癌患者的預後情況如何直接與腫瘤轉移的程度相關。然而,上皮型腫瘤細胞脫離原發腫瘤組織,轉移至遠端器官形成克隆轉移灶的確切機制至今不甚明了。近來,刊登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誌上的一則研究著重探究分析了乳腺癌腫瘤組織中垂體瘤轉化基因1(PTTG1)的表達水平,這個基因是一個相對未知的蛋白,研究人員將腫瘤患者源性乳房癌組織與相應的正常乳腺組織相比較,結果發現與正常組織相比,PTTG1高表達於乳腺癌患者中。
  • 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心肌成纖維細胞轉分化過程中Hedgehog信號通路的作用機制
    目的:研究阻斷Hedgehog-Gli信號通路對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的心肌成纖維細胞上皮間質轉分化過程的影響。②細胞實驗:差速貼壁法原代培養SD乳鼠心肌成纖維細胞,採用不同質量濃度(0,1,5,10 μg/L)轉化生長因子β1刺激心肌成纖維細胞,RT-PCR、Western blot檢測Gli1 mRNA及蛋白表達,選用10 μg/L的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心肌成纖維細胞24 h,免疫螢光法檢測Gli1蛋白時空表達及上皮間質轉分化標記物的表達。
  • 從TME到I/O,亦正亦邪的TGF-β!
    >TGF-β: 腫瘤免疫的多功能調節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的最初發現是因為它能刺激大鼠成纖維細胞株的生長。近三十年來,TGF-β得到了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其在腫瘤微環境(TME)中的雙重作用,即被稱為「TGF-β悖論」,可為亦正亦邪的存在。在早期腫瘤中,TGF-β通路誘導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相反,到晚期,它通過調節基因組不穩定性、上皮間質轉換(EMT)、新血管生成、免疫逃避、細胞運動和轉移等方面具有促進腫瘤的作用。
  • PLoS One:FGFR1誘導腫瘤上皮間質轉化機制
    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指上皮細胞在形態學上發生向成纖維細胞或間充質細胞表型的轉變並獲得遷移的能力。EMT是胚胎發育中的一個基本過程,它使在特殊部位產生的上皮細胞從上皮組織分離並遷移到其他位置,是正常發育、傷口癒合以及惡性上皮腫瘤發生的基礎。
  • 上皮間質轉化基因可用於檢測循環腫瘤細胞 有助於找到乳腺癌治療新...
    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上皮間質轉化(EMT)是造成乳腺癌患者體內CTCs很難被檢測到的原因,而通過EMT基因表達來檢測CTCs,不僅可有效地為醫生提供更多的預後信息,還有助於找到新的乳腺癌治療靶點。這一發現近日在美國癌症治療和研究中心與癌症研究學會聯合主辦的乳腺癌研討會上發布。
  • 「上皮間質相互轉換在乳腺癌幹細胞中的功能、分子機制和應用研究...
    「上皮間質相互轉換在乳腺癌幹細胞中的功能、分子機制和應用研究」項目啟動 2020-12-23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論文解讀--異甘草甙通過招募巨噬細胞促進血管生成從而促進斑馬魚...
    異甘草甙是甘草的水溶性異黃酮成分,據報導異甘草甙對斑馬魚胚胎受損的血管系統有額外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因此可能有治療血管生成不足引起的病理疾病的潛力並推測異甘草甙可能具有促進皮膚傷口癒合的活性。小黑箭頭:薄上皮,免疫細胞浸潤;粗黑箭頭:上皮層形成;黃色箭頭:真皮層;紅色箭頭:真皮層分解的肌細胞;白色箭頭:密集排列的肌肉細胞。三、異甘草甙能夠促進血管生成為觀察創面血管生成,受精後4天的斑馬魚(內皮細胞中表達增強的綠色螢光蛋白EGFP)胚胎分為3組,每組35個。斑馬魚麻醉後用針刺入與洩殖腔相對的背體進行創面誘導。隨後,胚胎立即轉移到新鮮的胚胎水中恢復。
  • 研究揭示競爭性內源RNA直接調控上皮間質轉化的動態過程
    科研人員通過實驗與計算模擬的方式,揭示了動態誘導的競爭性內源RNA直接作用於經典的雙負反饋迴路,並對上皮間質轉化(EMT)的動態調控起核心作用。90%以上的癌症死亡均與轉移相關,而EMT是調控腫瘤轉移的核心機制。這些研究成果為癌症的EMT過程中競爭性內源RNA的研究建立了方法,更為腫瘤轉移提供了潛在治療靶點。該成果也可應用於進化等複雜非線性生物過程的研究。
  • TGF-β抑制腫瘤的2型免疫
    腫瘤細胞破壞的免疫學機制已被闡明,但免疫介導的癌細胞抑制能否被誘導尚不清楚。癌症源於自身細胞的惡性轉化,受自身耐受免疫機制的影響,包括FOXP3+T調節(Treg)細胞,共同抑制受體PD-1和CTLA-4,和調節細胞因子TGF-細胞因子(TGF-)介導的細胞惡性轉化,這些細胞不適應於抑制癌症免疫。
  • Cancer Cell:鱗狀細胞癌模型證實癌轉移經歷上皮間質轉化過程
    2012年11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闡明了癌細胞如何在第一時間控制上皮間質轉化過程(EMT)的「ON/OFF」,促進腫瘤細胞蔓延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在轉移灶繼續增殖和生長。該研究結果將發表在12月11日的Cancer Cell雜誌上。
  • 膠質細胞衍生的轉化生長因子β1是促進髓鞘再生的潛在靶標
    活化的小膠質細胞通過分泌促炎性細胞因子、趨化因子、自由基和穀氨酸促進疾病病理。處於巨噬細胞1階段的小膠質細胞會損害髓鞘修復。另一方面,M2巨噬細胞的活性通過激活素A介導的信號傳導誘導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分化為少突膠質細胞,從而促進髓鞘再生。
  • 面對腫瘤「叛變軍師」——TGF-β 科學家在開發哪些抗癌療法?
    比如,它通過誘導自噬相關蛋白(4EBP1)和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抑制劑的表達,來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它也可以通過促進Bcl-2、DAPK、GADD45b等因子的表達,來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它還能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和血管的成熟,從而阻斷腫瘤營養的供給。不過,TGF-β對惡變前癌細胞施加的壓力,會迫使腫瘤細胞通過突變等手段避開TGF-β的抑制作用。
  • 面對腫瘤「叛變軍師」――TGF-β 科學家正在開發哪些抗癌療法
    比如,它通過誘導自噬相關蛋白(4EBP1)和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抑制劑的表達,來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它也可以通過促進Bcl-2、DAPK、GADD45b等因子的表達,來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它還能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和血管的成熟,從而阻斷腫瘤營養的供給。  不過,TGF-β對惡變前癌細胞施加的壓力,會迫使腫瘤細胞通過突變等手段避開TGF-β的抑制作用。
  • Cancer Res:蛋白ROR1調控乳腺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
    2013年6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穆爾斯癌症中心研究人員最新證實在早期發育過程中胚胎細胞表達的一種蛋白,在許多不同類型的癌症中也存在,並且該蛋白作為一個「開關」調節癌細胞的擴散、轉移,研究結論發表在2013年6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雜誌上。
  • 腫瘤起始細胞通過IL-33/TGF-β壁龕信號循環促進腫瘤進展
    利用鱗狀細胞癌(SCC)的小鼠模型,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之前已發現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可誘導一部分耐藥的TIC出現,從而產生浸潤性、分化不良的後代。他們觀察到,這些TGF-β反應性的腫瘤細胞在空間上與鄰近基質中的局部TGF-β表達相關。
  • 上皮-間質轉化信號通路研究獲進展
    -間質轉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信號通路研究新進展文章。 EMT是指上皮細胞在形態學上發生向成纖維細胞或間充質細胞表型的轉變並獲得遷移的能力。EMT是胚胎早期發育和器官生成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基本過程,它使在特殊部位產生的上皮細胞從上皮組織分離並遷移到其他位置,是正常發育、傷口癒合以及惡性上皮腫瘤發生的基礎。
  • 腸道菌群是乳腺癌轉移擴散的重要參與者
    菌群多樣性的改變,即所謂的菌群失調,會影響系統性免疫環境,導致炎症介質的增加,這些炎症介質與多種疾病的不良預後有關,包括癌症。腸道菌群的破壞可以影響乳腺癌的發生風險,那麼,腸道菌群失調是否也會促進乳腺癌的轉移擴散呢?確實,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腸道菌群是乳腺癌轉移的一個重要參與者。
  • IJC:上皮間質轉化與腫瘤轉移
    大量研究證實上皮-間質轉化(EMT)是與癌症的侵襲和轉移有牽連的關鍵事件。腫瘤細胞經過血液循環傳播後,腫瘤細胞會發生間質上皮轉化(MET),形成繼發性的腫瘤轉移灶。然而,腫瘤細胞的這種形態學上的變化並沒有從人類腫瘤標本組織中得到很有力的證據。在上皮癌組織中,上皮型細胞形態和基因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