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等機制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6月24日,《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實驗室的研究論文"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roles in aging-associated methylome deterioration"。該工作解析了細胞有絲分裂中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相關調控機制,並發現DNA甲基化維持效率在不同的特徵序列環境上有著微小的差異。因此在衰老和腫瘤發生過程中會因為細胞分裂次數的累積而導致特定區域甲基化的選擇性丟失。

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修飾,在調控基因的時空特異性表達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參與了X染色體失活、基因組印記和重複序列抑制等諸多生命過程。哺乳動物細胞的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CpG二核苷酸對的C(胞嘧啶)上,並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得以相對穩定的維持,這對細胞保持譜系特性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於方法和技術的限制,DNA甲基化維持的效率、動態過程及其相關調控因素研究得並不清楚。

這項工作首先建立了研究DNA甲基化動態維持過程的新方法Hammer-seq。此方法結合了EdU(胸腺嘧啶類似物)標記新合成DNA鏈、點擊化學反應在EdU位點添加biotin標籤、Streptavidin免疫沉澱以及Hairpin亞硫酸鹽全基因組甲基化測序等技術。Hammer-seq可以測定單個DNA分子內新舊CpG的甲基化狀態,從而不僅可以測定甲基化的維持速率,還可以測定維持中可能伴隨發生的從頭甲基化事件。

研究發現,DNA甲基化可以在複製叉經過後數分鐘內迅速恢復到較高的水平,說明存在一個複製偶聯的快速維持階段;而另一方面,即使複製叉經過後數小時,甲基化維持仍然在進行,說明同時存在一個複製非偶聯的緩慢維持階段。

結合Hammer-seq和系統性地突變DNA甲基化維持可能相關的各種蛋白因子,本工作解析了調控複製偶聯和非偶聯階段甲基化維持的相關機制。其中,DNMT-PCNA以及UHRF1-LIG1的相互作用促進了複製偶聯階段甲基化的快速維持,UHRF1-H3K9me2/3的相互作用促進了複製非偶聯階段的甲基化維持速率,核小體的存在本質上則會減緩複製非偶聯階段的甲基化維持速率,而LSH相對特異地促進複製晚期區域的複製非偶聯階段的甲基化維持速率。同時,當複製偶聯階段的甲基化維持受到了破壞,甲基化可以在複製非偶聯階段得到很大程度的維持,說明複製非偶聯階段保留了很強的甲基化維持能力。另外,甲基化CpG密度高的區域,不僅具有較高的甲基化維持速率,其從頭甲基化發生頻率也較高。

衰老和腫瘤發生中均會發生大規模的甲基化丟失,但機制不明。結合分析Hammer-seq的數據,我們發現,衰老和腫瘤發生中甲基化丟失的CpG位點表現出較低的甲基化維持速率和從頭甲基化頻率。這一結果提示,甲基化維持系統內在的不完美,可能造成一些不易維持的CpG位點在不斷的有絲分裂中逐漸丟失甲基化,這或許是衰老和腫瘤中甲基化丟失的重要的機制。

本研究主要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完成,朱冰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明軒博士和張珠強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朱冰實驗室的鄒卓寧、董強、賀琦翔、易暘洋和李穎峰等對本工作有重要的貢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汪海林研究員及其博士生呂聰負責了甲基化水平測定的質譜部分。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經費的資助。

圖1:檢測DNA甲基化維持水平的新方法Hammer-seq的流程圖

圖2:影響DNA甲基化維持速率的各因素的調節機制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359-9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機制及其對衰老和...
    該研究解析了細胞有絲分裂中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相關調控機制,並發現DNA甲基化維持效率在不同的特徵序列環境上有微小的差異。在衰老和腫瘤發生過程中會因為細胞分裂次數的累積而導致特定區域甲基化的選擇性丟失。  DNA甲基化作為重要的表觀修飾,在調控基因的時空特異性表達中起重要作用,參與X染色體失活、基因組印記和重複序列抑制等生命過程。
  • 朱冰課題組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等機制
    該工作解析了細胞有絲分裂中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相關調控機制,並發現DNA甲基化維持效率在不同的特徵序列環境上有著微小的差異。因此在衰老和腫瘤發生過程中會因為細胞分裂次數的累積而導致特定區域甲基化的選擇性丟失。
  • 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DNA甲基化穩定且可塑性遺傳的機制研究
    進一步的機制研究顯示:1)DNMT1具有不精確的甲基化維持活性和低水平從頭甲基化活性,導致自發「表觀遺傳突變」的產生;2)這些表觀遺傳突變在細胞擴增過程中傾向於被一種臨近區域甲基化水平敏感的修正機制所修復;3)在這種臨近區域甲基化水平依賴的修正系統中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成體幹細胞命運決定受到特殊微環境調控,在大多數組織中,微環境的形成和維持機制並不明確。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
  • 揭示DNA去甲基化與DNA損傷修復之間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近日,《EMBO報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家立課題組的研究論文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2015-12-11 生物物理研究所 【  12月10日,Structure 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馮巍課題組的研究論文,題目為Coiled-coil domains of SUN proteins as intrinsic dynamic regulators,報導了細胞核膜蛋白SUN2(一種鼠源性SUN蛋白)CC結構域對自身SUN結構域活性調控的結構機制。
  • 北大團隊首次單細胞水平上剖析早期胚胎甲基化動態
    點擊查看 北醫三院喬傑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合作,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人類植入前胚胎發育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和從頭加甲基化的動態變化、父母本基因組差異甲基化等關鍵特徵,研究成果「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2017年12月19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
  •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3:59: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acek Majewski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C.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5mC)和RNA甲基化(m6A)是兩種重要的核酸修飾,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參與諸多生物學過程。解析成熟調控機制,不僅能夠在理論上認知植物發育的重要階段,而且能夠為改良果實品質、延長貯藏保鮮時間提供依據。果實成熟受精細調控,近期研究顯示,表觀遺傳調控在果實成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大量成熟相關基因的表達與DNA甲基化狀態有關。DNA去甲基化酶基因SlDML2突變將導致基因組尺度的DNA超甲基化並顯著抑制果實成熟。作為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修飾,DNA甲基化主要通過影響基因的轉錄發揮功能。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斑馬魚母源mRNA穩定性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多種關鍵因素通過母源和合子途徑促進母源mRNA降解,其中包括合子轉錄的microRNA miR-430,次優密碼子的使用,N6-甲基腺苷(m6A),尿苷化等,但母源mRNA的穩定性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研究人員揭示超級增強子動態甲基化調控轉錄異質性
    ,在疾病、發育過程中所扮演的具體角色,以及控制基因表達的詳細機理,直到今天並沒有全面詳細的認知。結果表明細胞間的Sox2, miR290-295 超級增強子的甲基化不但是異質性的,而且還是十分動態的。研究人員利用流式細胞分選 (FACS)純化出等位基因特異甲基化的細胞,在培養過程中這些細胞會重組之前的表觀異質性細胞群。利用這些胚胎幹細胞的動態變化和可純化性,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敲除實驗發現甲基化的動態變化反映了三個甲基轉移酶(DNMTs)的活性動態平衡,揭示去甲基化的過程是被動的。
  • 生物物理所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卡爾文循環(暗反應)兩個階段,其中卡爾文循環包括多步酶促反應,利用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儘管卡爾文循環不需要光能,但該過程仍受到光/暗調控。
  • 發現DNA甲基化轉移酶獨特的生物...
    2020年7月20日,清華大學頡偉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冰共同通訊在Nature Genetics 在線發表題為「Imprecise DNMT1 activity coupled with neighbor-guided correction enables robust yet flexible epigenetic inheritan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DNMT1
  • PNAS: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 9技術獲得了番茄sldml2 的突變體植株,發現了番茄SlDML2 調節的DNA去甲基化不僅可以激活成熟需要的基因,同時還可以抑制成熟不需要的基因,在調節番茄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在生物發育和環境應答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DNA甲基化是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在生物發育和環境應答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DNA甲基化和與之拮抗的DNA去甲基化過程相互平衡,動態調控基因組DNA甲基化模式,任何一方的失調都會導致DNA甲基化模式的紊亂。目前DNA甲基化與果實成熟間的關聯和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 Genome...
    論文標題:RNA methylomes reveal the m6A-mediated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
    ,在細胞內是一個動態可逆的過程。近兩年,通過在人、小鼠、酵母和擬南芥等系統內的研究,在甲基化動態調控機制的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並發現m6A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mRNA的出核轉運、翻譯和降解等。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級中心生物信息室宋述慧課題組,研究發現了RNA的選擇性甲基化現象,並探索了其可能的產生機制。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複合物的酶活調控及其分子機制,闡明了組蛋白H2B第120位賴氨酸(H2BK120)的單泛素化修飾對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並發現了MLL複合物關鍵組分WDR5蛋白對MLL家族成員活性調控的迥異的分子機理及底物特異性調控機制。
  • 動物所等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RNA上較為常見的一類轉錄後表觀修飾,其建立、擦除和識別分別受到m6A甲基轉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以及結合蛋白(reader)的動態調控。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完整調控途徑,詳細闡述了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最新機制。同時,該研究揭示了擬南芥SWR1複合體通過識別常染色(組蛋白乙醯化)和異染色(DNA甲基化)標記物而被招募到染色質上的靶向機制。  DNA甲基化修飾發生於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上,是一種很重要的、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DNA甲基化與DNA去甲基化決定了生物體內的甲基化水平和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