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細胞特徵

2020-12-05 生物谷



胰腺導管腺癌(PDAC)被稱為「癌中之王」,早期

診斷

困難、治療效果欠佳、病死率居高不下,五年生存率僅為8.5%,具有很強的腫瘤異質性。為解決生命與健康領域重大醫學科學前沿問題,2018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成立。由中科院院士趙玉沛、周琪擔任科學顧問,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韓大力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吳文銘團隊在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支持下,為探究PDAC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以及腫瘤微環境的調控作用,通過合作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鑑定並分析了PDAC病人和對照胰腺樣本細胞類型,闡明了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特徵,揭示了

腫瘤

亞群細胞與浸潤免疫細胞間相互關係,提出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研究團隊通過對24例術前未經放化療的人胰腺癌組織的41986個細胞及11例對照胰腺組織的15544個細胞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繪製了大樣本人胰腺導管腺癌細胞圖譜。首先,通過t-SNE 分析鑑定出胰腺癌組織中10類細胞:I型導管細胞、II型導管細胞、腺泡細胞、內分泌細胞、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星型細胞、巨噬細胞、T細胞和B細胞。通過CNV結合差異分析和功能富集,鑑定II型導管細胞是胰腺癌組織的惡性細胞。其次,利用軌跡分析研究了PDAC從癌前狀態到惡性狀態的基因表達模式,發現在PDAC進展過程中,包括ErbB和Notch信號通路在內的多個經典致癌通路被激活。特別是在腫瘤進展的晚期,細胞增殖和遷移的相關基因被顯著激活。另外,團隊在II型導管細胞中鑑定出具備高增殖、高轉移潛能等在內的七個細胞亞群。其中,亞群7(增殖性導管亞群)的特徵基因富集在細胞周期和細胞增殖相關通路。進一步,結合TCGA資料庫的PAAD數據集進行整合分析發現,腫瘤組織中增殖性導管細胞亞群特徵基因的表達水平與

腫瘤

浸潤T細胞的激活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病理切片染色也證明了這兩群細胞數量的關聯性,提示增殖性導管細胞的存在和活化T細胞的缺失可能共同導致PDAC患者的不良預後。


相關研究成果在7月4日以Single-cell RNA-seq highlights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為題在Cell Research 雜誌在線發表。


該研究為探索胰腺導管腺癌的致病機制、揭示

腫瘤

微環境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組學資源,揭示了增殖性導管亞群抑制 T 細胞浸潤和活化的新機制,提出了CDK1,PLK1和AURKA等增殖性導管亞群標記物作為精準治療靶點的可行性,為胰腺癌精準診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該研究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李虹/李亦學研究組合作破譯胰腺癌肝轉移的分子特徵
    目前對胰腺癌轉移的研究大多基於細胞系、小鼠模型、穿刺樣本或屍檢樣本。這些樣本雖然極大幫助我們發掘胰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但提供的信息有限,特別是在轉移灶轉錄組特徵的解析上。肝轉移性胰腺癌佔所有胰腺癌的一半以上。
  • ...Bio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腫瘤微環境誘導膀胱癌幹細胞...
    而T細胞分泌的IFN-γ可以通過IDO / Kyn / AHR / P27級聯反應觸發乾性腫瘤細胞進入休眠狀態,引起化療耐藥和癌症復發。膀胱癌是我國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治癒率低、復發率高的特點。絕大多數惡性腫瘤通常被認為具有明顯的異質性。正是由於腫瘤的異質性,化療並不能完全清除腫瘤,而其中的重要原因趨向於腫瘤幹細胞的存在和影響。
  • 張志剛/孫勇偉團隊揭示胰腺癌肝轉移免疫抑制微環境形成的機制
    基因組學檢測的數據顯示,胰腺癌原位腫瘤與肝轉移腫瘤之間腫瘤突變譜十分相似,其中胰腺癌驅動基因(包含KRAS,TP53和SMAD4等)的突變幾乎一致;與基因組測序不同,轉錄組檢測的結果則提示胰腺癌原位腫瘤與肝轉移腫瘤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其中腫瘤微環境相關的基因表達差異明顯。這表明轉移腫瘤微環境的改變可能與胰腺癌肝轉移密切相關。
  • 運用生物3D列印建立高度異質性的膠質母細胞瘤微環境
    膠質母細胞瘤具有高度異質性,其腫瘤微環境是一個包含腫瘤細胞,巨噬細胞,以及多種體細胞的高異質性動態系統。膠質瘤細胞與微環境中的其他細胞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其中巨噬細胞和小膠質細胞佔腫瘤組織的30%-50%,對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有重要影響【2】。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記者李偉)腫瘤被認為是異常發育的複雜類器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通過修飾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微觀環境驅動腫瘤轉移 腫瘤異質性及...
    人類大多數腫瘤是異質性的,由具有不同性質的細胞克隆組成,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高度異質性腫瘤具有較差的臨床療效,但其潛在機制仍不清楚。腫瘤的轉移性是大多數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因此,了解轉移進程的驅動因子是改善臨床結果的關鍵。
  • 腫瘤細胞多樣性導致肝癌微環境重編程
    腫瘤細胞多樣性導致肝癌微環境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6 18:27:54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Xin Wei Wang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揭示腫瘤細胞的多樣性驅動肝癌微環境重編程。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腫瘤異質性來自環境因素分布及作用的不均一性與基因突變的隨機性。正是因為有環境因素不均一性的存在,所以才會有腫瘤「微環境」的說法。基因突變的隨機性一方面體現在突變位點的多樣性上,另一方面也體現在突變後是否致瘤上。一個細胞的基因突變可致癌,而另一個細胞的基因突變後卻不致癌。腫瘤異質性產生的本質也就在於 「外因」(環境)對「內因」(基因)的雙重作用。
  • 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你了解多少?
    發生在同一腫瘤患者體內可表現出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的突變基因譜和生物學特性等方面的不一致,體現了惡性腫瘤在演進過程中的高度複雜性和多樣性。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的腫瘤細胞間的異質性又包括瘤間(不同病灶,如原發腫瘤與轉移瘤)異質性和瘤內(同一病灶內不同部位)異質性,它們都是由於腫瘤組織內部存在不同亞型的腫瘤細胞
  • 研究腫瘤微環境,尋求免疫治療新突破!
    然而,目前的研究顯示,腫瘤細胞可採用多種方式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對腫瘤微環境的研究有助於研究者們判斷哪些免疫抑制通路處於激活狀態,降低了抗腫瘤的免疫活性。靶向這些免疫抑制通路的療法能夠引起進展期患者體內持續的抗腫瘤應答。許多患者對單一療法的應答欠佳,這就意味著研究者們需要另闢蹊徑,探索合適的聯合治療方案。
  • Nature:科學家揭示程序性壞死如何影響腫瘤微環境促進胰腺癌
    2016年4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該研究或將推動胰腺癌免疫治療方法的開發。
  • Cancer Cell | 付衛課題組與湯富酬課題組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Cancer Cell)上在線發表題為「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普遍遺傳變異」(,對來自結直腸癌病人和健康對照的多種非癌細胞進行了高精度的單細胞雙組學測序,系統地研究了腫瘤微環境以及正常組織中免疫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大片段基因組變異的頻率和特徵。
  • 張澤民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肝癌免疫微環境的動態特徵
    例如,腹水是肝癌患者常見的病理現象,其產生與肝癌預後不良有關,然而腹水中的免疫細胞組成及其與肝癌的聯繫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收集肝癌病人的癌組織、癌旁組織、淋巴結、外周血和腹水五種組織的CD45+免疫細胞進行實驗,並分析肝癌免疫微環境中的細胞類型、表達特徵,以及不同組織之間細胞的動態變化與聯繫。
  • 全球醫權威報導:美國新研究「時間機器」,可用於治療胰腺癌!
    年美國科學家製造出了胰腺導管腺癌異質性侵襲的仿生腫瘤模型,這種仿生模型稱為導管腫瘤微環境晶片(dT-MOC)可以對上皮間質轉化(EMT)和具有腫瘤內異質性的局部浸潤進行分析和實驗。研究人員通過共同培養這些癌細胞來模仿腫瘤內異質性,使用dT-MOC模型,研究了異質入侵特徵和對轉化生長因子β1的響應,提出了異種癌細胞群之間相互作用引起的EMT和局部侵襲的機制。
  • ...閻新龍/劉兵/裴雪濤/嶽文團隊合作在單細胞水平揭示腫瘤基質微...
    【學術前沿】閻新龍/劉兵/裴雪濤/嶽文團隊合作在單細胞水平揭示腫瘤基質微環境在肝內膽管細胞癌中的作用 2020-07-13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 20:42:40 英國劍橋大學Martin L.
  • ...醫學轉化研究論壇 | 腫瘤微環境、異質性與個體化免疫治療大事記!
    腫瘤免疫、腫瘤微環境、腫瘤異質性、腸道微生態、人類及疾病的表型組學、RNA轉錄組學等科研熱點在精準界層出不窮,如何將基礎科研成果應用到機制/靶點發現、個體化用藥、臨床決策中,是行業專家亟需發展的方向。
  • 淺談乳腺腫瘤異質性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很少有疾病像乳腺癌一樣獲得如此多的研究進展,特別是近年來,單細胞研究技術不斷進步,掀起了腫瘤異質性研究的熱潮。2012年 Gerlinger的研究有力證實了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隨後,腫瘤異質性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術雜誌的研究和綜述之中。對於臨床醫生而言,腫瘤異質性對臨床工作和轉化研究有哪些影響?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抗腫瘤反應的代謝腫瘤免疫逃逸的代謝利用差異代謝可塑性結論和展望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腫瘤細胞特有的高度活躍的代謝途徑可以對腫瘤微環境內的營養成分和其他小分子的組成產生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對免疫反應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 湯富酬/付衛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這些細胞通過與癌上皮細胞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影響了腫瘤的發生和進展。近年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等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腫瘤微環境研究中,但是這些微環境細胞究竟被癌細胞馴化到何種程度,特別是腫瘤微環境細胞是否發生了遺傳改變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