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2021-01-09 科學網

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 20:42:40

英國劍橋大學Martin L. Miller研究組的最近工作表明,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為了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在新輔助化療(NACT)前後的腫瘤-免疫界面,研究人員對化療前後的未經治療和配對樣品進行了免疫基因組分析。在未進行過治療的HGSOC中,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細胞排斥和炎性微環境共存於同一個體和同一腫瘤部位內,表明免疫細胞浸潤無處不在。

腫瘤微環境細胞組成、DNA拷貝數、突變和基因表達的分析表明,免疫細胞排斥與未治療HGSOC中Myc靶基因的擴增和經典Wnt信號表達的增加有關。NACT之後,自然殺傷細胞浸潤的增加以及T細胞的寡克隆擴增被檢測到。

研究人員證明,晚期HGSOC的腫瘤免疫微環境在本質上是異質的,化學療法可誘導局部免疫激活,這表明化學療法可以增強免疫排斥型HGSOC腫瘤的免疫原性。

據了解,在轉移性癌症中,腫瘤微環境及其分子基礎的異質性程度仍未得到充分研究。

附:英文原文

Title: Unraveling tumor–immune heterogeneity in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uncovers immunogenic effect of chemotherapy

Author: Alejandro Jimnez-Snchez, Paulina Cybulska, Katherine LaVigne Mager, Simon Koplev, Oliver Cast, Dominique-Laurent Couturier, Danish Memon, Pier Selenica, Ines Nikolovski, Yousef Mazaheri, Yonina Bykov, Felipe C. Geyer, Geoff Macintyre, Lena Morrill Gavarr, Ruben M. Drews, Michael B. Gill, Anastasios D. Papanastasiou, Ramon E. Sosa, Robert A. Soslow, Tyler Walther, Ronglai Shen, Dennis S. Chi, Kay J. Park, Travis Hollmann, Jorge S. Reis-Filho, Florian Markowetz, Pedro Beltrao, Hebert Alberto Vargas, Dmitriy Zamarin, James D. Brenton, Alexandra Snyder, Britta Weigelt, Evis Sala, Martin L. Miller

Issue&Volume: 2020-06-01

Abstract: In metastatic cancer, the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and its molecular underpinnings remain largely unstudied. To characterize the tumor–immune interface at baseline and dur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in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HGSOC), we performed immunogenomic analysis of treatment-naive and paired samples fro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chemotherapy. In treatment-naive HGSOC, we found that immune-cell-excluded and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s coexist within the same individuals and within the same tumor sites, indicating ubiquitous variability in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alysis of TME cell composition, DNA copy number, mutations and gene expression showed that immune cell exclu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mplification of Myc target genes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in treatment-naive HGSOC. Following NACT, increased natural killer (NK) cell infiltration and oligoclonal expansion of T cells were detected.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tumor–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advanced HGSOC is intrinsically heterogeneous and that chemotherapy induces local immune activation, suggesting that chemotherapy can potentiate the immunogenicity of immune-excluded HGSOC tumors.

DOI: 10.1038/s41588-020-0630-5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630-5

相關焦點

  • 卵巢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攻略
    卵巢癌是一種典型的免疫抑制型腫瘤,所以,科學家相信卵巢癌患者可以獲益於免疫治療。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單抗在多種實體瘤中都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在卵巢癌的免疫治療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被寄予厚望。 1.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針對BCL-2抑制劑,目前成功的例子是在血液腫瘤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但在小細胞肺癌都失敗了。 其實反過來看,正因為這些研究的失敗,更加說明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發病機制複雜,個體差異大。腫瘤本身就有異質性,幾乎存在於所有的腫瘤,肺癌屬異質性較強的腫瘤,而小細胞肺癌的異質性尤甚。
  • 不斷創新的聯合免疫治療策略 或可有效防治腫瘤
    除了手術、化療和放療之外,癌症免疫治療作為通過宿主免疫系統的作用對抗癌細胞的第四支柱,最近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其他傳統療法相比,免疫療法有幾個優點。效應免疫細胞可以攻擊生長在手術無法治療的區域的癌細胞。此外,免疫治療優先針對腫瘤,而不是健康的細胞和組織。因此,副作用是可以治療的,比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要輕。最後,免疫治療與免疫記憶的產生有關,在治療結束後維持長期的抗腫瘤反應。
  • 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及前景
    癌症治療的現狀及常用手段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俗來講就是人體免疫細胞會產生抑制自身過度活化的蛋白分子。腫瘤細胞利用這種機制來抑制免疫細胞,從而從人體免疫監測系統中逃脫存活下來;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類藥物就可以解除這種抑制作用,進而讓免疫細胞重新激活,發揮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 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本項自主發起的臨床研究採用的抗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產品ScTIL210,是由申辦方——北京卡替(Chineo)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在傳統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基礎上開發的第四代TIL,無需藉助手術組織獲取TIL細胞,而是從外周血採集單核細胞,分離腫瘤識別性T細胞——從而大大提升了治療實施的便捷性,並進一步給予基因修飾,提升其克服腫瘤微環境和增加自我擴增的能力,故稱為超級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雖然在乳腺癌診治方面已取得巨大進展,但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常規治療方案的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藥物治療的晚期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13個月。近年來,針對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逐漸增多,雖然乳腺癌被認為是弱或中等免疫原性的腫瘤,但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靶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CD1,也稱PD-1)和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CD1LG1,也稱PD-L1)的抗體。隨著各種PD-1/PD-L1抗體的獲批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對於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耐藥的關係及應對
    TME複雜的動態抑制性變化及異質性特點是腫瘤免疫療效層次不齊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免疫治療的下一個突破點在於針對免疫逃逸的靶點,聯合配比不同治療模式,調製出腫瘤免疫的「雞尾酒」療法。4.2 靶向TME中細胞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Tregs是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細胞,通過靶向耗竭Tregs、抑制Tregs功能或幹擾TME中Tregs募集等是有效改善腫瘤免疫療效的方法。TAMs在TME中也表現出較大異質性和多種抑制性功能,所以針對TAMs的特點阻斷其抑制作用也是增強免疫療效的策略。
  • 腫瘤突變負荷(TMB)預測免疫治療療效靠譜嗎?有多靠譜?
    對晚期MSSCRC小樣本研究中TMB作為免疫治療預測生物標誌物的結果是混雜的。TAPUR研究中,27例難治性轉移性CRC患者和TMB至少為9 muts/Mb的患者接受了單藥pembrolizumab,ORR為11%,中位PFS僅為9.3周。
  • Nature Genetics導讀:乳腺癌易感位點、結直腸癌的免疫微環境等
    乳腺癌易感性變異常常表現出與腫瘤亞型相關的異質性。為了鑑定新的易感位點,作者們對133,384例乳腺癌病例和113,789對照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鑑定得到了32個新的易感位點。這些發現提高了對乳腺癌亞型遺傳易感性的認識,並將為亞型特異性多基因風險評分的制定提供信息。
  • 陳翔/韓冷/劉洪/葉幼瓊等揭示MMP調控腫瘤免疫新機制
    除了採用傳統手術、輔助性幹擾素,常規化療和靶向治療等治療手段之外,近年來,以抗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 (PD-1) 及其配體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相互作用為主的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在黑素瘤治療方面有了革命性進展【3,4】。
  • 2020 NCCN卵巢癌指南解讀回顧|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化療|腫瘤|...
    • 晚期病人臨床陰性淋巴結不需要切除,IIIB期以前必須行淋巴結切除有矛盾,可綜合參考分析(LION試驗臨床陰性切除未獲益)。• 保留生育功能需進行全面分期手術。• IDS切除可以切除的可疑和/或增大淋巴結。• 不切除淋巴結指徵:交界性腫瘤、臨床明確的早期惡性兒童/青春期惡性生殖細胞腫瘤、惡性性索間質腫瘤。
  • ...上皮癌|pembrolizumab|免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化療|化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沈益君教授與我們分享了今年ESMO大會報導的KEYNOTE-361、DANUBE研究,並回顧和展望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線治療進展。上海市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委員上海市泌尿外科質控中心督察組專家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泌尿分冊編委《腫瘤學雜誌》、《中國腫瘤》、《中華男科學雜誌》審稿專家今年ESMO會議公布了兩項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線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分別是免疫聯合化療(KEYNOTE-361),以及雙免疫聯合治療(DANUBE
  • 哥倫比亞大學發現免疫治療+化療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到目前為止,免疫治療已經發展出了多種形式:靶向抗體、癌症疫苗、過繼細胞療法、溶瘤病毒、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細胞因子和免疫佐劑。最近有研究發現:免疫療法與化療一起使用對胃癌治療效果更好!該論文的第一作者Woosook Kim博士說:「胃癌晚期患者的治療有限,許多患者不符合手術切除條件,並且放療或化療治療效果不理想。」許多癌症表達的蛋白質會阻止我們的免疫細胞攻擊腫瘤。而免疫療法會阻斷這些蛋白質,從而釋放免疫細胞。阻斷PD-1和PD-L1蛋白的免疫療法已被批准用於晚期胃癌患者。但是單獨的免疫療法作為化療後的二線或三線治療,對胃癌的治療效果還是不佳。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重塑宿主免疫系統來根除腫瘤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方法最近已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研究領域,並在治療TNBC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前景。這種免疫原性蛋白已經通過不同的實驗程序在人類患者和小鼠模型中被證明在TNBC中表達。在正常組織中,α-乳蛋白的表達僅限於哺乳期的乳房,實驗表明,α-乳蛋白在人類其他組織中不表達。這表明α-乳清蛋白可以被認為是設計TNBC疫苗的一個很好的候選者。
  • ...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
    藥師有話說|吉林省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晚期肺癌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方式:一是化學治療,也就是常說的化療,老百姓通常會覺得其副作用比較大,治療過程痛苦。但實際上,化療依然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二是靶向治療,它是定點靶向的治療方式,副作用較小,但是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只有確定特定基因靶點後才可以選擇針對該基因的靶向藥物。三是近兩年討論較多相對熱門的免疫治療。
  • 更好的免疫治療已經來臨: 橫掃癌症的TIL療法, 翻越「治癒」路上...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癌組織的免疫抑制環境會限制TIL細胞的數量和活性,降低它們對癌細胞的殺傷力。 TIL療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患者的腫瘤樣本中分離出TIL細胞,然後在體外使用IL-2細胞因子刺激細胞擴增,篩選,最後回輸患者體內的療法。TIL療法不但增加了TIL細胞的數量,還激活了TIL細胞的抗腫瘤能力,能更有效地殺傷腫瘤細胞。
  • 蘇州專家創新晚期腫瘤治療方案
    本報記者周函晚期腫瘤患者手術、放化療無效時,只能坐等生命進入倒計時?蘇大附二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張力元教授團隊創新的「布拉格研究」,為不少晚期腫瘤患者延長了生命,該方案已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關注。3年前她覺得腹痛腹脹,在當地醫院接受檢查被確診為卵巢癌,雖然經過長期化療,但是腫瘤持續進展向全身多發轉移,合併大量腹水。因病情危重,醫生告知治療效果渺茫。今年8月,吳女士抱著「最後一搏」的心態來到蘇大附二院,經過病情評估,張力元教授團隊為其制訂「布拉格研究」方案進行治療。目前吳女士的腫瘤控制穩定,從剛入院時邁不上床,到恢復生活自理能力,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三步化療」新法 顯著延長晚期卵巢癌生存
    專家評估後,認為她的病情符合「三步化療」的治療指徵,予以該方案治療。幾年過去了,令李阿姨擔心的復發並沒有發生,她體內的病灶也已經控制。李阿姨的情況並非個例,已經有一批晚期卵巢癌患者在腫瘤醫院婦科腫瘤團隊「三步化療法」中獲益。據初步統計,接受「三步化療」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中位無病進展期較傳統對照組顯著延長達11.6個月。
  • Immunity: 腫瘤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機制
    2020年4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活躍的免疫系統通過識別腫瘤細胞並將其作為靶標進行破壞,因此在阻止腫瘤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系統的正常活動出現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腫瘤加速生長。近日,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叫做髓系細胞(Myeloid cell)的免疫細胞是如何促進癌症惡化的,相關結果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
  • 腫瘤中癌細胞的異質性,或是免疫治療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而且,他們還發現,在黑色素瘤中,相比於腫瘤突變負荷(TMB)等因素,腫瘤內異質性對免疫治療的效果影響更大。甚至腫瘤內異質性對免疫治療療效的預測,比TMB更好。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細胞》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