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2020-12-10 騰訊網

乳腺癌是全球性疾病,發病率居全球女性惡性腫瘤首位。雖然在乳腺癌診治方面已取得巨大進展,但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常規治療方案的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藥物治療的晚期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13個月。近年來,針對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逐漸增多,雖然乳腺癌被認為是弱或中等免疫原性的腫瘤,但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靶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CD1,也稱PD-1)和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CD1LG1,也稱PD-L1)的抗體。隨著各種PD-1/PD-L1抗體的獲批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對於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本文就PD-1/PD-L1抗體免疫治療和免疫生物標誌物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01

PD-1/PD-L1抗體

PD-1/PD-L1信號通路是免疫治療中研究最集中的靶向通路。腫瘤細胞利用這一信號通路躲避免疫監測從而實現免疫逃逸,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均可過度表達PD-L1,當T細胞表面的PD-1與PD-L1結合時,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會受到抑制,使腫瘤細胞逃脫免疫殺傷。PD-1或PD-L1抗體可阻斷PD-1與PD-L1的相互結合,重新激活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

02

乳腺癌的PD-1/PD-L1抗體治療

2.1 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

激素受體(HR)陽性(+)是指雌激素受體(ER)和(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內分泌治療是HR+乳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但部分患者會出現內分泌治療耐藥,導致腫瘤進展。KEYNOTE-028研究評估了PD-1抗體——派姆單抗單藥治療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PD-L1+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總緩解率為12%。但Tolaney等開展的Ⅱ期臨床研究(NCT03051659)比較了化療藥物甲磺酸艾瑞布林聯合或不聯合派姆單抗治療HR+轉移性乳腺癌的效果,中期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無明顯差異。因此,尚需更多的研究結果以證實PD-1/PD-L1抗體對HR+乳腺癌的有效性。

2.2 HER2+乳腺癌

對HER2+乳腺癌患者進行抗HER2靶向治療可使患者獲得生存獲益,但仍有部分患者對靶向治療的反應不佳,因此,研究者開始探索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在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研究發現,接受曲妥珠單抗治療患者的PD-1更容易被阻斷。KATE2研究比較了曲妥珠單抗-美坦新偶聯物(T-DM1)聯合PD-L1抗體——阿特珠單抗,與T-DM1聯合安慰劑治療HER2+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在PD-L1+亞組中兩藥聯合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PANACEA研究納入了曲妥珠單抗耐藥的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進行派姆單抗聯合曲妥珠單抗治療,結果顯示,PD-L1+亞組中有15%的患者獲得了客觀反應。以上結果表明,PD-1/PD-L1抗體與曲妥珠單抗聯合治療HER2+、PD-L1+晚期乳腺癌能夠協同增效,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結果來驗證。

03

TNBC

TNBC患者的ER、PR和HER2均為陰性,化療是其唯一的全身治療方法。TNBC患者復發較快,總生存情況較其他分子分型更差,但TNBC具有腫瘤淋巴細胞浸潤程度高、PD-L1表達水平高及高突變負荷的特徵,因此,大量臨床研究在TNBC中開展。

3.1 單藥治療

KEYNOTE-086研究對轉移性TNBC患者進行派姆單抗治療,結果顯示,客觀緩解率(ORR)為21.4%,中位總生存期(OS)為18個月,表明派姆單抗單藥對轉移性TNBC安全、有效。但KEYNOTE-119研究比較了派姆單抗單藥與化療單藥治療轉移性TNBC的療效,結果顯示,與化療單藥相比,派姆單抗單藥未延長TNBC患者的OS。因此,TNBC患者的PD-1/PD-L1抗體單藥治療目前尚無法取代化療。

3.2 聯合治療

TNBC具有高度異質性,只有小部分患者對PD-1/PD-L1抗體治療敏感,因此,有必要採用聯合治療以增強腫瘤對PD-1/PD-L1抗體的敏感性,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3.2.1 聯合化療

IMpassion130研究納入了晚期TNBC患者,分別給予阿特珠單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安慰劑+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治療,結果顯示,在PD-L1+亞組中,接受阿特珠單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治療患者的OS明顯長於安慰劑+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治療的患者(25個月vs 18個月)。基於此項研究結果,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阿特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用於PD-L1+晚期TNBC患者的一線治療。

PD-1/PD-L1抗體與化療藥物不僅可同時應用,也可序貫應用以提高免疫治療的療效。TONIC研究發現,短期多柔比星或順鉑化療後進行PD-1抗體——納武單抗序貫治療可提高其對轉移性TNBC患者的療效,多柔比星組患者的ORR為35%,順鉑組為23%。SAFIR02-IMMUNO研究(NCT02299999)比較了轉移性TNBC患者化療後序貫PD-L1抗體度伐魯單抗或維持化療的效果,結果顯示,化療後序貫度伐魯單抗獲益更明顯。上述研究表明,化療誘導後序貫PD-1/PD-L1抗體可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

在新輔助治療方面,KEYNOTE-522研究納入了早期TNBC患者,新輔助治療隨機分為派姆單抗+化療組或安慰劑+化療組,結果顯示,與單純化療患者相比,派姆單抗+化療組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率更高(64.8%vs 51.2%),且與PD-L1表達狀態無關。表明早期TNBC患者在新輔助化療中加入PD-1/PD-L1抗體可能有獲益,為TNBC新輔助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3.2.2 聯合靶向治療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可通過蛋白激酶B(PKB,又稱AKT)/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通路、AKT/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和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ERK1)/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2(ERK2)通路上調PD-L1的表達,此外,EGFR可通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叉頭框蛋白P3(FOXP3)軸提高調節性T細胞的數量及活性。未來尚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PD-1/PD-L1抗體與EGFR抑制劑聯合應用於TNBC的有效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上調PD-1的表達,並通過激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磷酯酶C(PLC)/鈣調神經磷酸酶/活化T細胞核因子(NFAT)信號通路以提高其他免疫檢查點受體的表達,包括T細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3(TIM3)、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LAG3),導致CD8+T細胞耗竭。NEWBEAT研究(UMIN000030242)探討納武單抗聯合紫杉醇和VEGF抑制劑——貝伐珠單抗,一線治療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TNBC亞組和HR+亞組的ORR分別為83.3%和71.7%。PD-1/PD-L1抗體與VEGF抑制劑聯合為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PI3K/AKT/MTOR通路激活可上調PD-L1的表達,並促進免疫抑制細胞因子的分泌,如CC趨化因子配體20(CCL20)、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23(IL-23),抑制CD8+T細胞的活化。AKT抑制劑——帕他色替,聯合阿特珠單抗和紫杉醇一線治療晚期TNBC,結果顯示,ORR達73%,且治療效果與PD-L1表達情況無關。目前,尚需更多數據來證實帕他色替聯合阿特珠單抗的有效性。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轉移酶(PARP)抑制劑通過使GSK-3β失活,進而上調PD-L1的表達,導致免疫抑制,因此,聯合PD-1/PD-L1抗體可能協同增效。MEDIOLA研究探討PRAP抑制劑——奧拉帕利,與度伐魯單抗聯合治療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變的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28周後疾病控制率為50%,表明二藥聯用能達到預期的腫瘤控制效果。PD-1/PD-L1抗體聯合PARP抑制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04

免疫生物標誌物

4.1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是存在於腫瘤癌巢內及間質中,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異質性淋巴細胞群。TIL對乳腺癌免疫治療效果的預測作用與TIL種類、乳腺癌分子分型及發展階段相關,但二者間的關係目前尚存在爭論。研究顯示,TNBC的TIL浸潤程度最高,其次為HER2+型乳腺癌。TNBC患者TIL的水平越高,免疫治療效果越好,其數量與無病生存期等預後呈正相關。KEYNOTE-086研究發現,轉移性TNBC中,豐富的間質TIL與派姆單抗較好的療效密切相關。但目前TIL對乳腺癌免疫治療效果的預測作用尚不明確,需進行更多深入的研究。

4.2 PD-L1

隨著FDA批准PD-1/PD-L1抗體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PD-L1表達水平也列入各級指南,成為篩選臨床患者是否適用相應抗體治療的重要免疫生物標誌物。

4.2.1 PD-L1表達評估

除腫瘤細胞表達PD-L1外,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也會表達PD-L1,因此,評估PD-L1表達水平的方法有以下三種:腫瘤細胞陽性評分(TPS)指腫瘤細胞中PD-L1+細胞所佔比例;聯合陽性評分(CPS)指PD-L1+的腫瘤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總數相對於腫瘤細胞總數的比例分數;免疫細胞PD-L1表達情況也被單獨考慮。

4.2.2 PD-L1表達檢測

PD-L1表達採用免疫組化法檢測,目前,FDA批准的免疫組化法檢測抗體包括28-8、22C3、SP142、SP263。Blueprint項目對上述4種抗體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28-8、22C3和SP263主要對腫瘤細胞進行染色,且檢測結果相似,而SP142對免疫細胞的染色更為突出。這4種抗體均進行免疫細胞染色,與腫瘤細胞染色相比,免疫細胞染色的異質性更大,且由於臨界值不同,判斷標準也存在差異。

4.2.3 PD-L1表達的預測作用

IMpassion130研究採用SP142檢測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的PD-L1表達,在TNBC患者中,PD-L1主要表達於腫瘤浸潤免疫細胞上,且其PD-L1表達水平可預測阿特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獲益情況,PD-L1+組患者的中位PFS和OS都更長。PD-L1+免疫細胞中,CD8+T細胞較多,只有當免疫細胞的PD-L1表達為陽性時,CD8+T細胞才有預測獲益的作用,TIL中PD-L1+細胞也較多,同樣,只有當免疫細胞的PD-L1表達為陽性時,TIL含量高的患者才可能獲益。研究者同時也應用22C3和SP263檢測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的PD-L1表達情況,SP142和SP263進行免疫細胞PD-L1表達評估,22C3採用CPS評分,結果發現,﹥97%的SP142檢測陽性的患者在22C3和SP263檢測中結果也為陽性,且當SP142和22C3檢測均為陽性時,可預測阿特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PFS和OS獲益情況。

綜上所述,PD-L1的表達水平對PD-1/PD-L1抗體療效的預測作用在不同的研究中有較大差異,因PD-L1表達的異質性、檢測方法及判讀標準未統一等多種原因,各乳腺癌分子分型、利用何種檢測方法及檢測何種細胞的PD-L1表達,以達到預測PD-1/PD-L1抗體療效的目的,尚需更多研究。

4.3 腫瘤突變負荷

腫瘤突變負荷(TMB)是指每百萬鹼基中被檢出發生體細胞突變的總數,或每一個腫瘤所檢測出的突變數。由於腫瘤體細胞突變而產生的新抗原,能誘導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因此,TMB水平較高的患者對免疫治療藥物反應較好。相對肺癌高TMB腫瘤而言,乳腺癌的TMB較低,且與分子分型相關,TNBC的TMB最高,其次為HER2+型。對於TNBC和HER2+難治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而言,TMB高的患者的OS明顯優於TMB低的患者。TMB與乳腺癌的預後關係密切,關於TMB預測乳腺癌PD-1/PD-L1抗體治療療效的研究有待開展。

小結與展望

近年來,乳腺癌的免疫治療取得了巨大進步,免疫治療聯合其他藥物使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均有較好的生存獲益,特別是給晚期TNBC患者帶來了希望,但能夠與PD-1/PD-L1抗體聯用並增效的藥物較少,同時還缺乏能夠精準預測療效及預後的免疫生物標誌物,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以提高免疫治療的療效,並找到能夠準確評價預後的免疫生物標誌物,以達到「個體化」的免疫治療效果,為乳腺癌患者帶來福音。

腫瘤醫學論壇整理自:《癌症進展》 2020年10月第18卷第19期

作者:翟婧彤,馬飛

單位: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

相關焦點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儘管乳腺癌綜合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仍有15%患者會發生轉移或死亡。近年來,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熱點。雖然傳統觀點認為,相較於免疫治療取得重要進展的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等,乳腺癌免疫原性較差,但近年研究表明,免疫治療可啟動免疫活化通路,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為進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後提供新途徑。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
    根據NCCN指南和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對TNBC這類適合行新輔助治療的疾病,可先行新輔助治療,以便更好地評估患者對系統治療的反應,從而調整輔助治療的選擇,以獲得更好的長期生存。應積極推動新型藥物的臨床研究及生物預測標誌物的探索性分析,從新輔助治療到手術、到術後輔助治療全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與其他亞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的一些特徵可能使其對免疫治療的響應更佳。首先,已有研究顯示高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水平的患者經ICIs治療的預後更好,而TNBC患者有更多的TILs。其次,TNBC患者腫瘤和免疫細胞上 PD-L1高表達,這為ICIs提供了直接的作用靶點,與抗PD-1治療的療效息息相關。
  • 史上最新最全最權威的肝癌免疫治療進展!|免疫治療|標誌物|肝癌|...
    在一些潛在的肝細胞癌研究中,已經提出了一些潛在的生物標誌物。這些生物標誌物主要包括PD-L1表達、腫瘤突變負荷和特異性基因組改變。而且,作為PD-1/PD-L1靶向治療(HCC為8%)的一種新的進展模式,ICBs可引起嚴重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和過度進展(腫瘤加速生長),基於生物標誌物的患者選擇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減少可能從ICBs獲益甚至不受損害的患者數量。
  • 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2018年12月16日召開的2018 CSCO腫瘤免疫治療年會暨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的蘇春霞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盤點,醫脈通根據蘇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
  • 腫瘤免疫治療的風向標——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免疫治療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 免疫治療標誌物的後起之秀——TMB
    在著名的Checkmate-227研究中,在TMB高(≥10個突變/Mb)的NSCLC患者中,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一線治療將1年無進展生存率翻了3倍多(42.6% vs. 13.2%)。這是首個證實TMB可作為免疫治療效果預測標誌物的前瞻性臨床研究。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開發生物標誌物對於幫助患者分層以及預估患者是否對免疫阻斷單獨療法有反應,是否需要組合療法或者接受其他的治療是必要的。精準醫學始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從一開始就在思考能否利用靶向治療開闢新的成功路徑。就目前而言,免疫治療已經開闢了通向精準治療的各種路徑。
  • 盤點丨尿路上皮癌和腎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
    然而,仍需要生物標誌物來預測治療反應以改善反應率。目前可用的生物標誌物包括PD-L1,腫瘤突變負荷,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分子亞型,PD-L2等。過去幾年中,PD-1抑制劑逐漸成為新興腫瘤治療藥物,並能夠改善轉移性腎癌(mRCC)和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的總生存。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如果有人問腫瘤治療領域什麼最火,答案非「免疫治療」無疑。但哪些人群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又有哪些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標誌物/檢測方法。「2019肺癌免疫先鋒論壇(長春站)」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吉大一院檢驗檢測司法鑑定中心主任姜豔芳教授接受了MED24醫學傳媒的專訪,並就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進行了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案之一,標誌物的選擇非常重要。PD-L1是最早被大家認可的一個標誌物,其次是TMB(腫瘤突變負荷)、MSI(微衛星不穩定),這三個指標都是臨床和專家共識已經認可接受的標誌物。
  • 免疫治療丨泛癌種免疫治療潛在生物標誌物:POLE或POLD1突變生存率...
    但在臨床上,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僅有 20-40% 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這時候免疫治療的療效預測生物標誌物將顯得尤為重要。   近些年的研究已確定了幾個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包括 我們熟悉的PD-L1過表達,MSI-H和TMB-H。此外,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多癌種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呢?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HLA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開發生物標誌物對於幫助患者分層以及預估患者是否對免疫阻斷單獨療法有反應,是否需要組合療法或者接受其他的治療是必要的。精準醫學始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從一開始就在思考能否利用靶向治療開闢新的成功路徑。
  • 腫瘤突變負荷作為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挑戰
    對ICIs反應的差異性突出了識別預測性生物標誌物的必要性。免疫組織化學(IHC)檢測PD-L1表達是最直觀的預測生物標誌物之一。另一個最近引起廣泛關注的生物標誌物是腫瘤突變負荷(TMB),它是衡量腫瘤突變數量的指標;突變越多,新抗原越多,其中一個或多個自身新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並觸發T細胞反應的機率就越高。
  • 三陰乳腺癌的免疫治療
    (ICIs)單藥以及聯合化療、靶向和新型免疫療法的聯合策略,展現了三陰乳腺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一個框架,方便大家理解免疫抑制劑在三陰乳腺癌的現有臨床經驗和正在進行的研究現狀。多年來化療一直是標準治療,患者有中位OS只有12到18個月,且容易耐藥復發,預後較差,因此迫切需要改進療法。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近年在許多瘤種中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在TNBC領域也有突破。
  • DNA甲基化成為PD-1免疫治療最新預測標誌物
    因此,對於那些PD-1和PD-L1阻斷抑制劑有應答的患者來說,需要有新的預測生物標誌物提示他們應該接受免疫治療。某種程度上,這也能提示那些沒有任何臨床效益的患者,考慮是否還應該繼續使用那些價格昂貴並有毒性的治療藥物。實驗設計在患者接受免疫治療之前,研究人員招募到142例NSCLC患者,這些患者在手術前都未曾接受過任何抗腫瘤治療。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MMR
    隨著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的青睞。鑑於免疫系統的複雜性,腫瘤免疫治療涵蓋了多種作用機制和藥物形式,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本文從發展階段、作用機制和研發機構等情況進行分析,旨在闡述腫瘤免疫藥物開發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依據。
  • 免疫療法Tecentriq,有助於治療某些晚期三陰性乳腺癌
    Tecentriq(化學名:atezolizumab),一種免疫療法藥物,與化學療法Abraxane(化學名稱:白蛋白結合的紫杉醇或nab-紫杉醇)相結合,與單獨的Abraxane相比,對於被診斷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而尚未接受晚期疾病治療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這是第一個III期研究之一,顯示一種免疫治療藥物可以治療乳腺癌
  • 乳腺癌預後看什麼?免疫系統要努力!
    01.乳腺癌預後,免疫細胞浸潤有意義?Key point:腫瘤患者免疫系統以及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與其臨床預後有關。最近的研究評估了早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腫瘤間質淋巴細胞浸潤(sTILs)對於臨床預後的預測價值。
  • 超10萬患者證明:TMB越高,免疫治療後生存率越高!
    研究人員證明: 無論腫瘤類型和檢測方式如何,TMB都是預測免疫治療效果的可靠生物標誌物!同時,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員也探究了TMB與接受化療等非免疫治療方式之間的關係。同時,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也納入了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其他癌種。而高TMB的數值範圍也從3.3到203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