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HLA

2020-12-08 健康界

隨著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

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開發生物標誌物對於幫助患者分層以及預估患者是否對免疫阻斷單獨療法有反應,是否需要組合療法或者接受其他的治療是必要的。

精準醫學始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從一開始就在思考能否利用靶向治療開闢新的成功路徑。就目前而言,免疫治療已經開闢了通向精準治療的各種路徑。

目前,影響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有效生物標誌物包括:PD-L1,MSI,dMMR,TMB,Neoantigen等,更多反映免疫療效的生物標誌物還在不斷的研究與試驗中。

今天我們聊聊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又稱為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是存在於抗原呈遞細胞表面負責抗原呈遞的蛋白分子。上篇免疫治療文章我們說到過新生抗原,新生抗原為什麼可以預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那是因為它與HLA-1(MHC-1)結合後可以被呈遞至細胞表面並將其傳遞給CD8+的T細胞,才能夠激活CD8+細胞,進而殺傷腫瘤細胞。所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中,抗原呈遞能力才是關鍵!

HLA背景介紹

HLA,通常稱之為MHC分子或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位於人類6號染色體短臂6p21.3上長度約4.0M的區域內,包含超過200個基因。除同卵雙生子以外幾乎找不到HLA相同者,每個人的HLA千差萬別,因此,HLA有人體生物學「身份證」之稱。它是不同個體免疫細胞相互識別的標誌,機體「區分敵我、識別自身、排除異已」的主要遺傳標記,參與免疫應答反應,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MHC基因產物在不同細胞表面表達,對抗原遞呈和免疫信號傳遞起關鍵作用。HLA主要包括HLA-I類、HLA-II類和HLA-III類三個區,因序列上高度可變,導致HLA等位基因數量異常龐大。

HLA-I類基因包括HLA-A、HLA-B和HLA-C等,分布於幾乎所有有核細胞表面,以淋巴細胞表面密度最大。HLA-II類基因包括HLA-D家族,主要有HLA-DP、HLA-DQ和HLA-DR等,主要分布於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專職抗原提呈細胞表面。HLA-III類基因大約包含75個基因,大多數功能不明。

HLA-I類(MHC I)和II類(MHC II)基因是編碼結合和呈遞抗原的分子,使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經抗原結合槽與成熟的HLA細胞表面蛋白結合,I類基因主要將抗原呈遞給CD8+ T細胞,II類基因主要將抗原呈遞給CD4+ T細胞。

T細胞受體(TCR)在識別APC細胞或者靶細胞上的MHC分子所提呈的抗原肽時,不僅識別抗原肽,還要識別與抗原肽結合的MHC分子類型。

HLA-I是細胞膜糖蛋白,由一條(重鏈)α鏈和一條(輕鏈)β2微球蛋白組成,重鏈分為胞漿區,跨膜區,胞外活性區(免疫球蛋白樣區,肽結合區)。HLA-II是膜糖蛋白,由一條α多肽鏈和一條β多肽鏈組成。

HLA複合物是整個人類基因組中最多態性的區域,截至2018.05.05日,相關資料庫(Release 3.32.0)顯示有近18,181種不同的HLA等位基因。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等位基因出現,該HLA等位基因名單將繼續迅速擴大。每種HLA等位基因可表現出對同一新生抗原不同的親和呈遞能力,這也是目前流行的新生抗原預測的核心所在。詳情參考:IPD-IMGT/HLA資料庫:https://www.ebi.ac.uk/ipd/imgt/hla/stats.html

IPD-IMGT/HLA資料庫是一個專門提供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包括WHO序列命名法委員會命名的HLA系統等位基因信息。IPD-IMGT/HLA資料庫是國際免疫遺傳學項目(IMGT)的一部分。

HLA的命名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HLA系統命名委員會2010年公布的等位基因命名原則,一個完整的HLA等位基因由8個數字和1個字母組成(Subtype也可能3位)。

比如上圖的HLA-A* 24:02:01:02 L,其中「A」代表基因座位,「24」代表對應的血清學特異性,「02」代表編碼區鹼基取代並且胺基酸改變,「01」代表編碼區鹼基取代但胺基酸不變,第二個「02」代表內含子或非編碼區鹼基取代,最後的字母表示基因的蛋白表達狀態(「L」代表該等位基因低表達,「N」表示該等位基因不表達,「S」表示該基因編碼可溶性的分泌型蛋白,「C」表示該等位基因編碼的產物存在於胞漿中,「A」表示異常表達的等位基因,「Q」表示有疑問而不能斷定)。

備註:G組是由WHO HLA命名委員會確定和命名。G表示具有相同的第2、3外顯子序列的一組HLA-I類等位基因或具有相同第2外顯子序列的一組II類等位基因:如DRB1*12:01:01G包括了DRB1*12:01、DRB1*12:10。

HLA與免疫治療

與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HLA類型主要是HLA-I類基因,CD8+ T細胞只有識別HLA I類分子呈遞出來的短肽,才能夠被激活。HLA I類分子主要包括HLA-A,HLA-B,HLA-C三類。

新生抗原那篇文章我們有說到腫瘤新生抗原的預測流程,新生抗原預測流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就是確定HLA I類基因的亞型(HLA-A/HLA-B/HLA-C三類,解析度達到中高解析度就可以),然後通過軟體預測突變多肽與HLA的親和力(常看IC50值,代表與50%的等位基因所編碼的HLA蛋白結合時的肽段濃度,單位為nM,一般≤500nM;Rank(%),親和力相對百分排位,≤2%)。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不說新抗原,直接說通過HLA的基因分型便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及預後,也就是HLA也可以單獨作為一個Biomarker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而不需要預測新生抗原與HLA的親和力。

下面我們看看HLA與免疫治療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一、HLA等位基因的抗原呈遞能力可能天生就有差別:

MSKCC的研究人員對1535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晚期癌症患者HLA-I 基因型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將受ICB治療的癌症患者分成了兩組,第1組為接受CTLA-4抗體或PD-1抗體治療的369例晚期黑色素瘤或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2組為接受CTLA-4抗體、PD-1或PD-L1抗體單藥治療或聯合治療的1166例泛癌種患者,其中包括黑色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

研究結果顯示,與純合子的患者相比,在HLA-I 位點(A/B/C)高度雜合可提高ICB治療後的總體生存率(一個個體理論上可以產生6種不同的HLA-I(HLA-A/B/C),因為人是二倍體,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所以就是3X2=6個點;如果再加DQ/DP兩個基因,那麼就是5X2=10個點)。

在兩組獨立的黑素瘤患者中,HLA-B44超型等位基因的患者延長了總生存期(HLA-B44超型的等位基因很可能本身具有強的抗原呈遞能力,從而更容易在免疫治療中獲益),而HLA-B62超型等位基因(包含HLA-B*15:01)或HLA-I的體細胞雜合性缺失(somatic LOH)患者預後差。HLA-B*15:01分子動力學模擬揭示了可能損傷新抗原CD8+T細胞識別的獨特元素。

這些超型結合受到HLA-I等位基因特定成分的影響:HLA-B44受到HLA-B*18:01,HLA-B*44:02,HLA-B*44C:03,HLA-B*44:05和HLA-B*50:01的影響;HLA-B62主要由HLA-B*15:01驅動。

值得注意的是,HLA-B44等位基因與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中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沒有關係,這表明HLA-B44的存在是對ICB的預測反應,並不是預後。

研究人員還發現, 單一位點HLA-I基因(A/B/C)純合性與生存率降低的有顯著關聯:HLA-A (P = 0.003,HR = 1.38,95% CI 1.11 - 1.70),HLA-B (P = 0.052,HR = 1.66,95% CI 0.93 - 2.94),HLA-C (P = 0.004,HR = 1.60,95% CI 1.16 - 2.21)。

二、HLA體細胞突變與免疫逃逸之間的關係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Joan Font-Burgada教授團隊分析了TCGA中10種腫瘤類型共9176個腫瘤患者的體細胞突變與HLA的關係。

作者巧妙的設計了Patient Harmonic Best Rank (PHBR)參數將各體細胞突變產生的長度為8~11突變肽段與3種HLA-I型等位基因(至多共6個HLA-A/B/C)的多個親和力合併為患者HLA對該突變的整體抗原呈遞水平。突變對應的PHBR越高(HLA與突變肽的親和力越弱),說明患者的HLA對該突變抗原呈遞能力越差。

TCGA腫瘤患者中的群體突變頻率越高,則該突變所產生的突變肽被HLA抗原呈遞能力越弱。可能原因為:腫瘤進化的過程中,攜帶被HLA高抗原呈遞的突變腫瘤克隆在早期免疫監視中已經被免疫細胞識別殺傷而大量清除掉。只有那些攜帶被HLA抗原呈遞弱的突變腫瘤克隆才能更容易逃脫機體的免疫監視,從而在腫瘤形成後表現出高的群體突變頻率。

此外,在10種研究的腫瘤類型中,攜帶了HLA體細胞突變的患者相比HLA野生型的患者有著顯著高的TMB。這可能意味著HLA識別新生抗原介導的免疫監視功能的削弱,使得攜帶突變的腫瘤克隆易於免疫逃逸,在宏觀上表現出高TMB。(HLA體細胞變異可能不會獲益於免疫治療)

相關焦點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MMR
    隨著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
  • 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2018年12月16日召開的2018 CSCO腫瘤免疫治療年會暨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的蘇春霞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盤點,醫脈通根據蘇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
  • 剝繭抽絲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機制
    靶向CTLA-4和PD-1/PD-L1軸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在多種腫瘤中已經顯示出前所未有的臨床活性,並迅速改變了醫學腫瘤學實踐。細胞毒性化療和小分子抑制劑(「靶向治療」)主要作用於癌細胞,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卻可以通過共抑制性T細胞信號傳導來重新激活抗腫瘤免疫應答。
  • 腫瘤免疫治療的風向標——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免疫治療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 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登場 免疫治療迎來新進展
    文丨葉楓紅在PD-1/PD-L1之後,大家一直在探索新的免疫靶點,如今,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終於閃亮登場,可謂是PD-1/PD-L1免疫治療的經典搭檔,這三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分別是TIGIT/TIM3/LAG-3三個靶點。
  • 腫瘤突變負荷作為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挑戰
    前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正在深刻地改變許多癌症的治療前景。一種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抑制劑和6種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途徑抑制劑(PD-1/PD-L1)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對多種惡性腫瘤的監管批准。
  • 盤點丨尿路上皮癌和腎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
    靶向PD-1通路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極大地改變了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和腎癌的臨床治療。
  • 揭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攻擊癌症機制
    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接受抗CTLA-4或抗PD-1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小鼠腫瘤模型和人黑色素瘤的浸潤性T細胞。利用質譜流式細胞技術(mass cytometry),他們分析了33種細胞表面標誌物和11種細胞內標誌物來描述這些浸潤性T細胞。
  • 免疫治療丨泛癌種免疫治療潛在生物標誌物:POLE或POLD1突變生存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包括PD-1抑制劑、PD-L1抑制劑及CTLA-4 抑制劑三大類,它們在控制晚期腫瘤的臨床效果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臨床上,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僅有 20-40% 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這時候免疫治療的療效預測生物標誌物將顯得尤為重要。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近年來,針對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逐漸增多,雖然乳腺癌被認為是弱或中等免疫原性的腫瘤,但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靶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CD1,也稱PD-1)和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CD1LG1,也稱PD-L1)的抗體。隨著各種PD-1/PD-L1抗體的獲批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對於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 NEJM:免疫治療只有T細胞免疫?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強勢踢館!
    文丨Chemo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免疫治療,堪稱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的香餑餑。今年,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上市,可以說,今年是腫瘤免疫治療在中國的元年。  不過,正如一個國家的軍隊包含海軍、陸軍、空軍,免疫系統也不能單靠T細胞打天下。所以除了T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會不會其他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潛藏著強大的抗腫瘤作用?  被你猜到了。今天介紹的這篇文獻就報導了一個全新的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Hu5F9-G4(以下簡稱5F9),這是一種人源化、IgG4亞型、CD47阻斷單克隆抗體。
  • 洞察| 國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用藥進展
    [注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淺談免疫檢測點抑制劑的預測性生物標記物
    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基礎的療法開創了腫瘤治療的新時代,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又數PD-1/PD-L1免疫療法。因此,建立有效的檢查點抑制劑預測性生物標誌物對增加患者治療獲益療效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存在的預測性生物標記物有:PD-L1表達、腫瘤突變負荷(TMB)、微衛星不穩定性(MSI)和外周血T細胞活性等。
  • 免疫治療標誌物的後起之秀——TMB
    TMB高的患者接受納武利尤+伊匹單抗vs.化療的PFSMYSTIC研究在今年的AACR會議上,報導了MYSTIC研究血液TMB作為免疫治療預測生物標誌物的結果,證明TMB成為篩選精準患者的有力預測指標。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但近年來,隨著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晚期頭頸鱗癌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2016年美國FDA連續批准了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挽救治療R/M HNSCC的適應症。而2018年 KEYNOTE-048研究結果的公布,也正式確定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R/M HNSCC首選一線治療方法的地位。
  • 關於腫瘤免疫治療的「明星」——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 你知道多少
    自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免疫監視學說,免疫檢查點(PD1、PD-L1、CTLA4等)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  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史上最新最全最權威的肝癌免疫治療進展!|免疫治療|標誌物|肝癌|...
    然而,過去幾年藥物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其他血管生成抑制劑和幾種免疫檢查點阻滯劑(ICBS)的批准,這些藥物已經被列為晚期肝癌的治療中。此外,最近貝伐單抗與阿特利珠單抗聯合應用的成功標誌著肝癌一線治療的重要變化。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迅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體-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為靶點的ICIs在驅動基因突變陰性的NSCLC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患者帶來了生存獲益,改變了NSCLC的治療格局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肝癌預防和治療前景
    然而,肝癌的治療方案卻非常有限,索拉非尼一直是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療金標準,但是它對患者生存時間的改善極其有限。因此,研發新的替代方案來抑制肝癌的發展或治療晚期肝癌已迫在眉睫。當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發靶向不同免疫機制,抑制腫瘤發生的多種策略。我們知道,免疫系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