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肝癌預防和治療前景

2020-12-08 醫脈通

導讀:近幾十年來,隨著病毒性肝炎和肥胖症發病率以及酒精濫用增加,全球肝癌發病率迅速升高。然而,肝癌的治療方案卻非常有限,索拉非尼一直是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療金標準,但是它對患者生存時間的改善極其有限。因此,研發新的替代方案來抑制肝癌的發展或治療晚期肝癌已迫在眉睫。


當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發靶向不同免疫機制,抑制腫瘤發生的多種策略。我們知道,免疫系統:a. 通過保護宿主免受感染來抑制病毒誘導的腫瘤;b.通過誘導靶細胞遺傳不穩定性和突變,防止促進腫瘤發生的慢性炎症環境形成;c.消除通常共表達活化固有免疫細胞受體和腫瘤抗原的配體的腫瘤細胞。然而,肝臟的耐受性卻對抑制腫瘤的發展提出了獨特的挑戰。


T細胞活化強度調節


T細胞活化強度受呈遞給TCR的抗原數量和正、負性受體控制。最常見的共刺激受體是CD80和CD86,它們與T細胞表達的CD28結合,誘導T細胞活化(如圖a)。APC表達的共抑制受體,如PD-L1和PD-L2降低TCR活化,PD-L1和PD-L2均與T細胞表達的PD-1相互作用,使TCR去磷酸化(圖b)。另外,T細胞活化可通過CTLA-4(CD152)與CD80結合而下調,CTLA-4與CD28具有更強的親和力(圖c)。

 


TCR長期暴露於抗原可引起T細胞耗竭,引發慢性病毒感染和腫瘤發生。T細胞耗竭逆轉可通過共抑制受體的抗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中和和減少T細胞活化實現。慢性小鼠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感染模型證實,中和PD-1或PD-L1抗體阻斷劑有可能逆轉T細胞耗竭。目前,越來越多的腫瘤免疫治療專家將目光轉向了免疫抑制分子,如PD-1、PD-L1和LAG-3等。


PD-1


PD-1是跨膜受體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負性共刺激分子,能夠強抑制T細胞應答。因此,阻斷其功能是免疫治療的一種策略。PD-L1和PD-L2是B7共刺激分子家族的成員,也是PD-1的配體。PD-L1和PD-L2與PD-1結合可以抑制T細胞受體介導的淋巴細胞增殖以及細胞因子的產生。

 


一項隨機試驗表明,nivolumab(BMS-936558)單劑用於慢性HCV感染的患者後無明顯副作用,並且三分之一受試者的病毒載量減少;另外一項納入17例HCC伴肝硬化和HCV患者的臨床研究表明,應用tremelimumab治療後,三例患者出現部分緩解,中位生存時間為8.2個月,且HCV特異性T細胞應答與腫瘤消退無關。


阻斷PD-1的功能也可能改善CCA患者的結局,具有高水平可溶性PD-L1的患者比具有低水平配體的患者總生存更差。一項研究顯示,27例肝內CCA腫瘤樣本中,8例PD-L1表達升高,11例MHC I類分子表達升高,而所有的腫瘤樣本均有CD8+T細胞浸潤。此外,研究結果還表明,MHC I類抗原表達缺陷和腫瘤細胞高表達PD-L1可能為腫瘤免疫逃逸提供了契機。因此,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於MHC I類分子表達正常的患者,可能是治療肝內CCA的有效策略。


CD160


CD160是一種負性共刺激分子,與慢性HCV感染患者的T細胞耗竭有關。CD160過表達於患者外周血中的HCV特異性CD8+T細胞表面,但是在HCV特異性CD8+T細胞中不過度表達。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CD160/CD160L阻斷劑的重要性。


自然殺傷受體2B4


NK細胞受體2B4在慢性HCV感染患者的血液中過表達,其配體CD48與2B4的親和力比CD2高6-8倍。2B4在HCV特異性CD8 + T細胞表面的表達也與PD-1過表達有關。


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LAG-3)


LAG-3是在HCV特異性CD8+T細胞表面過表達的另外一種受體。對於慢性HCV感染患者,LAG-3負性調節HCV特異性CD8+T細胞的功能。一項隊列研究顯示,阻斷LAG-3可以恢復T細胞的效應功能。此外,HBV相關HCC患者的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T細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3(Tim-3)


Tim-3是一種抑制性受體,通過與其配體半乳糖凝集素-9結合,負性調節輔助性T細胞1型免疫。它在慢性HCV感染患者的CD8+T細胞中上調,阻斷Tim-3信號可能恢復CD8+T細胞的效應功能。因此,Tim-3是免疫療法的主要候選者。


總結


肝癌的發病率正在迅速上升,隨之而來的便是HCC治療的年度醫療費用的持續飛漲。因此,新的治療方法對於減輕患者肝癌相關疾病的醫療負擔至關重要。免疫治療的發展不僅為實現預防腫瘤復發的目標鋪平了道路,也可能會預防患者由肝硬化向肝癌轉化。


肝臟耐受性仍然是主要的問題。研究人員正在嘗試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解決這一問題。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已經表明,在這一方向上鑽研可能會帶來令人期待的結果。目前,疫苗和/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局部消融治療方案似乎是最受歡迎的肝癌治療方法。然而,這些免疫治療幹預措施普遍應用於臨床之前,必須解決臨床試驗中出現的安全性、毒性和療效問題。


參考文獻:

1.Latchman Y., Wood C.R., Chernova T., Chaudhary D., Borde M., Chernova I., Iwai Y., Long A.J., Brown J.A., Nunes R., et al. PD-L2 is a second ligand for PD-1 and inhibits T cell activation. Nat. Immunol. 2001;2:261–268. doi: 10.1038/85330. 

2.Freeman G.J., Long A.J., Iwai Y., Bourque K., Chernova T., Nishimura H., Fitz L.J., Malenkovich N., Okazaki T., Byrne M.C., et al. Engagement of the PD-1 immunoinhibitory receptor by a novel B7 family member leads to negative regulation of lymphocyte activation. J. Exp. Med. 2000;192:1027–1034. doi: 10.1084/jem.192.7.1027. 

3.Immune-Mediated Therapies for Liver Cancer.Rajagopal N. Aravalli1, and Clifford J. Steer. Feb 2017.

4.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prospects fo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linical &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 June 201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洞察| 國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用藥進展
    [注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相關藥物預計年內上市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鮑文娟)相比放化療、手術等「外部」手段清除,腫瘤免疫治療通過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功能消除腫瘤,是21世紀腫瘤治療的熱點方向。記者昨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獲悉,5月8日該院將開設華南地區首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諮詢門診,為一些晚期腫瘤提供新的「生命方案」,而國產、進口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藥物預計今年內可以上市。所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是激活免疫細胞以達到抗癌目的。通俗地說,免疫細胞會產生抑制自身的蛋白小分子。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潛力搭檔——TIM3抑制劑
    T細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TIM3)最早被發現於2002年,是TIM家族免疫調節蛋白的成員。TIM3因其與自身免疫和癌症中免疫反應的調節相關而備受關注。近年來,對於TIM3抑制劑的開發也在穩步進行中,以期能夠解決現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響應率低及耐藥的問題。
  • 樊嘉院士:免疫微環境下肝癌的免疫治療
    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樊嘉院士分享了《肝癌的免疫微環境和免疫治療新策略》。 調控肝癌微環境是重要治療手段 多激酶抑制劑是同時針對肝癌細胞和肝癌微環境研發的靶向藥物,包括調控微環境血管生成、免疫調控、炎症反應。而僅針對肝癌細胞的單激酶抑制劑在隨機臨床研究多以失敗告終,例如C-MET抑制劑,潛在的原因可能在於:激活了癌細胞內在的免疫抑制機制(PD-L1表達上調)。
  • NEJM:免疫治療只有T細胞免疫?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強勢踢館!
    不過,正如一個國家的軍隊包含海軍、陸軍、空軍,免疫系統也不能單靠T細胞打天下。所以除了T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會不會其他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潛藏著強大的抗腫瘤作用?  被你猜到了。今天介紹的這篇文獻就報導了一個全新的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Hu5F9-G4(以下簡稱5F9),這是一種人源化、IgG4亞型、CD47阻斷單克隆抗體。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HLA
    隨著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但近年來,隨著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晚期頭頸鱗癌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2016年美國FDA連續批准了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挽救治療R/M HNSCC的適應症。而2018年 KEYNOTE-048研究結果的公布,也正式確定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R/M HNSCC首選一線治療方法的地位。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
  • 史上最新最全最權威的肝癌免疫治療進展!|免疫治療|標誌物|肝癌|...
    然而,過去幾年藥物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其他血管生成抑制劑和幾種免疫檢查點阻滯劑(ICBS)的批准,這些藥物已經被列為晚期肝癌的治療中。此外,最近貝伐單抗與阿特利珠單抗聯合應用的成功標誌著肝癌一線治療的重要變化。
  • 關於腫瘤免疫治療的「明星」——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 你知道多少
    PD-1與其配體PD-Ls(Programmed Death-1Ligands,主要是PD-L1與PD-L2)結合能夠抑制T細胞的增殖、活化和相關細胞因子的分泌,使機體免受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但在機體的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高表達PD-L1,與T細胞上的PD-1發生結合後,誘導T細胞的衰竭,抑制T細胞的功能,無法有效激活免疫系統,引起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
  • 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登場 免疫治療迎來新進展
    文丨葉楓紅在PD-1/PD-L1之後,大家一直在探索新的免疫靶點,如今,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終於閃亮登場,可謂是PD-1/PD-L1免疫治療的經典搭檔,這三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分別是TIGIT/TIM3/LAG-3三個靶點。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發布!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迅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驅動基因突變陰性的NSCLC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患者帶來了生存獲益。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NSCLC專家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關於NSCLC的免疫治療和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MMR
    隨著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
  • 剝繭抽絲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機制
    靶向CTLA-4和PD-1/PD-L1軸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在多種腫瘤中已經顯示出前所未有的臨床活性,並迅速改變了醫學腫瘤學實踐。細胞毒性化療和小分子抑制劑(「靶向治療」)主要作用於癌細胞,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卻可以通過共抑制性T細胞信號傳導來重新激活抗腫瘤免疫應答。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二、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2013年美國《紐約時報》和《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評為生命科學的「十大重要突破」之一,腫瘤免疫治療在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癌、霍奇金淋巴瘤、腎癌、尿路上皮細胞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等幾乎所有類型都取得了令人驚喜的臨床進展。
  • 一文總結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皮膚毒性及處理方法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已成功應用於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目前臨床常用ICIs包括CTLA-4抗體伊匹單抗、PD-1抗體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以及PD-L1抗體阿替利珠單抗。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用過程中會發生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其中皮膚不良事件是最常見的。
  • 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副作用的處置
    外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可以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皮疹,口服止癢藥物((hy-droxyzine HCl或鹽酸苯海拉明)可以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皮膚瘙癢,嚴重皮疹(3級以上)需口服糖皮質激素來處理。很少有因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如Stevens-Johnson症候群/毒性導致皮膚壞死而考慮永久停藥的報導。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迅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體-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為靶點的ICIs在驅動基因突變陰性的NSCLC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患者帶來了生存獲益,改變了NSCLC的治療格局
  • 免疫組合療法延長肝癌生存期,超越一線標準治療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無論在全球範圍還是在中國,肝癌的發病例數和致死率都在各種癌症中位於前列。肝癌起病隱匿,進展迅速,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治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 卡瑞利珠單抗實現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
    &nbsp&nbsp&nbsp&nbsp3月6日,江蘇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創新藥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和/或含奧沙利鉑系統化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這是中國首個獲批肝癌適應症的PD-1抑制劑,標誌著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