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副作用的處置

2020-11-24 生物谷

原文作者:Michael A. Postow, 醫學博士

概述

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通過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正成為各類惡性腫瘤患者抗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細胞毒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是第一個應用於臨床的靶點,CTLA-4靶點抑制劑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與其配體之一PD-L1,在治療惡性腫瘤的新靶標顯示了巨大潛力。FDA已批准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用於治療惡性黑色素瘤,這類治療也有望能得到特殊審批。使用CTLA-4抗體和PD-1 / PD-L1阻斷抗體產生的副作用稱為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irAEs)。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會涉及皮膚,胃腸道,肝臟,內分泌和其他器官系統。可使用短效免疫抑制劑如糖皮質激素,TNF-α受體拮抗劑,麥考酚酸酯或其他藥物得到有效治療。本文針對CTLA-4和PD-1 / PD-L1檢查點抑制劑副作用做介紹,並就如何處理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提供建議。

正文

免疫系統在癌症的控制與消除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期通過阻斷T細胞上叫做檢查點的負調控部分的策略來增強T細胞功能,在患有不同腫瘤的病人身上取得顯著效果。CTLA-4抗體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被美國FDA批准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總生存期獲益。第二個免疫檢查點PD-1與其配體之一PD-L1,作為治療靶點也顯出了很好的應答,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PD-1阻斷抗體)已被FDA批准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或其他PD-1靶向作用抗體,也都對其他腫瘤如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膀胱癌以及霍奇金淋巴瘤有效。

雖說這些抗體可以通過增加免疫系統的功能產生確切的治療效果,然而免疫檢查點阻斷導致的炎症副作用稱為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irAEs)。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可能會影響任何器官系統,但通常他們會影響皮膚,胃腸道,肝臟和內分泌系統。臨時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減弱這些副作用,可能不會減弱抗腫瘤效應。

本文專注於免疫檢查點CTLA-4、PD-1和PD-1配體PD-L1阻斷抗體引起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在黑色素瘤患者中這些藥物被廣泛研究,經驗和建議主要依據黑色素瘤的研究數據。然而隨著這些抗體的應用量增長,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的診斷與處置原則在腫瘤學範疇中顯得日益重要。

常見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的類型與處理

皮疹和黏膜刺激

最常見也是最早發生的(圖1)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聯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是皮膚毒性。近50%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使用者會發生皮疹並發(或)皮膚瘙癢,與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皮疹常表現為網狀模糊不清的紅斑和斑丘疹,通常發生於軀幹與四肢。有一例中性粒細胞侵潤被診斷為Sweet's Syndrome的報導。也會引起有皮膚白斑/白癜風,通常在檢查點抑制劑使用數月後出現。

外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可以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皮疹,口服止癢藥物((hy-droxyzine HCl或鹽酸苯海拉明)可以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皮膚瘙癢,嚴重皮疹(3級以上)需口服糖皮質激素來處理。很少有因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如Stevens-Johnson症候群/毒性導致皮膚壞死而考慮永久停藥的報導。這種情況需要住院並用糖皮質激素靜脈給藥,並監測體液與電解質

PD-1和PD-L1阻斷抗體也可以引起皮膚/黏膜毒性,已有經PD-1/PD-L1治療的患者出現口腔黏膜炎和口乾症狀的描述,Nivolumab大規模的一期臨床試驗中,6.5%患者出現口乾的症狀,1例患者出現了3度口乾症狀,口服糖皮質激素或含漱利多卡因可有效治療這種症狀。一些患者反饋有口腔念珠菌感染時有可能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其他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故還需要作出鑑別診斷。

腹瀉與結腸炎

腹瀉是接受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出現的常見症狀。而使用CTLA-4靶點抑制劑腹瀉發生率比使用PD-1/PD-L1靶點抑制劑腹瀉發生率要高得多,在研究這個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時,區別腹瀉(排便頻率增加)和結腸炎(腹痛,影像學或內窺鏡診斷為結腸炎)很重要。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進行CTLA-4阻斷的黑色素瘤患者中,約30%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腹瀉,不到10%患者發生嚴重(3/4級)腹瀉。約5%的接受治療的患者受到3/4級結腸炎的影響。應告知患者腹瀉與結腸炎並不發生在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初期,而一般發生在大約治療後的6周(圖1)。

使用CTLA-4靶點抑制劑治療引起腹瀉與結腸炎的發生率比使用PD-1/PD-L1靶點抑制劑的高,使用PD-1/PD-L1製劑引起3/4級腹瀉概率很低(1%~2%)確切的安全性仍在評估,曾有過明顯腹瀉與結腸炎患者,接受PD-1治療後又使用CTLA-4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期間,也沒有引起腹瀉與結腸炎的復發。儘管如此,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及已掌握的臨床經驗對全面了解PD-1/PD-L1靶點抑制的安全性是必要的。

當患者出現輕度腹瀉,臨床醫生有必要鑑別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難辨性梭狀孢芽桿菌感染或其他細菌/病毒病原體感染。應告知患者多喝水的重要性,一些醫生發現美國飲食協會的結腸炎飲食和抗動力藥(口服鹽酸地芬諾酯和硫酸阿託品,每日4次)會有所幫助。若症狀持續超過3天,或症狀加重,或/和沒有識別到感染病因,那需要口服或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

病情或情況嚴重,口服糖皮質激素不見好轉時,必須住院靜脈給予皮質類固醇並進行補水和保持電解質平衡,除非診斷不明,結腸鏡檢查不是必要的。若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甲基強地松龍2次/天,上限2mg/kg)不能緩解,Infliximab (類克;Janssen生物技術,霍舍姆,賓夕法尼亞)以5mg/kg的劑量每2周給藥1次可有所幫助,用Infliximab處置基於患者患有炎性腸道疾病。在極罕見的情況下,結腸炎可導致結腸穿孔,需進行結腸造瘻術。

很遺憾,還沒有成熟的方法可防止腹瀉的發生。一項研究中使用布地奈德預處理也沒有被發現有效,但是一些臨床醫生發現布地奈德對經飲食調整和使用腸動力拮抗劑後仍持續輕度非感染性腹瀉的患者有效。

肝臟毒性

在接受檢查點抑制劑患者中肝炎發生,常由谷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升高來判斷,總膽紅素的升高很少見。但多數患者無症狀僅實驗室檢查異常,部分患者會引起發熱。在CTLA-4抑制劑臨床試驗中ALT和AST升高的發生率在變化,但通常報告的發生率不足10%。PD-1靶點抑制劑大規模臨床試驗中肝炎發生率同樣較低(不足5%),3/4級嚴重肝毒性更為罕見。

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肝炎的發生大部分在治療開始的8~12周後,當然也會有提早或延遲出現的情況(圖1)影像學檢查表現不典型,但在嚴重的情況下,CT掃描顯示輕度肝腫大,門靜脈周圍水腫或門靜脈周圍淋巴結腫大。肝活檢提示包括肝竇內外浸潤重症小葉性肝炎或原發性膽汁樣膽小管口周邊單核細胞浸潤的病理改變。

肝功能(轉氨酶和膽紅素)應在每次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前進行監測,如果AST和ALT升高,則需排除病毒和其他藥物引起的肝炎的因素。就像治療其他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一樣,如果沒有其他明顯因素所引起,那麼使用糖皮質激素幹預是必要的。少數情況下,激素難治性ALT和AST升高可以每12h使用500mg麥考酚嗎乙酯(驍悉;Genentech公司,南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州)可能會有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也被一個案例報告提及。針對不同的腹瀉/結腸炎患者,infliximab不應使用有肝炎的病人,因為infliximab有肝臟毒性的風險。肝炎有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並且需要長期或反覆遞減使用糖皮質激素,也可單獨或疊加使用免疫抑制劑。

內分泌失調

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影響到垂體,腎上腺和甲狀腺,常會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噁心,頭痛和疲勞。各臨床試驗評估、診斷和監控方式的差異,使得內分泌不良反應發生率很難被精確計算。儘管如此,垂體炎(腦垂體炎症)和甲狀腺功能減退是最常見的內分泌不良反應,通常認為在接受CTLA-4阻斷的病人中發生此不良反應人數達10%。

當被疑似有垂體炎,全部或部分由垂體分泌的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甲狀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促黃體激素,生長激素,催乳素等)會降低。通常垂體炎通過疲勞和頭痛等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垂體增大或腫大),垂體功能低下(ACTH和TSH低下)的生化指標來診斷,垂體相關性生化指標均不同於腎上腺功能低下(低皮質醇或皮質醇激發試驗異常,高ACTH)和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低游離T4,高TSH)

當疑似有垂體炎,據說有些臨床醫生在急性期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每天1mg/kg強的松)療程來逆轉炎症而不進行必要的長期激素補充。然而就大多數患者而言,因為繼發性的甲減(左旋甲狀腺激素治療)或繼發性腎上腺功能減退(替代劑量的氫化可的松治療,一般每天晚上20mg每天早晨10mg)長期激素補充是必要的。也有作者表示患者可以隨時成功戒斷糖皮質激素補充治療,但這有可能是個例。垂體炎免疫學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體液(抗體)免疫的形成損傷垂體或後續的補體激活有關。

在每次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前都要進行常規甲狀腺功能檢測(TSH),患者常被診斷出檢查點阻斷引起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甲亢或甲減)。普遍認為甲減的發生遠多於甲亢,當患者被認為疲勞的症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時候,把甲減(低游離T4,高TSH)與垂體炎區分開很重要,垂體炎可能會繼發甲減(低游離T4低TSH)。甲減的處理涉及甲狀腺激素的補充(左旋甲狀腺激素)。

最緊急的內分泌失調是與腎上腺危象相關的脫水,低血壓及電解質紊亂如高鉀血症與低鈉血症。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必須住院並且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要與內分泌專家會診,積極水化和敗血症評估至關重要。

接受PD-1/PD-L1阻斷治療的患者出現內分泌失調的機率尚不明確,有可能不同於已發現的CTLA-4阻斷引起到的不良反應,很少有公開報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使用PD-1抑制劑引起垂體炎,接受治療的患者引起甲狀腺疾病不足10%。一些病例不良反應可能會加重。PD-1/PD-L1抑制劑引起的內分泌疾病的治療與CTLA-4阻斷引起的相似。

不常受累及器官

肺部

患者接受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治療引起的肺部炎症已被發現,包括結節病和組織炎症性肺炎。使用PD-1抑制劑引起的肺炎在早期試驗中有所陳述(10%),並偶有致命的後果。任何患者出現肺部症狀,如上呼吸道感染,新發咳嗽或氣短,應考慮為肺炎並依據影像學評估。中度或嚴重的情況下,應在使用免疫抑制劑前利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排除感染因素。在嚴重情況下,應高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如靜脈給予2mg/kg的強的松龍。附加其他類型的免疫抑制劑如infliximab,嗎替麥考酚酯,環磷醯胺都是可行的。

已有描述使用CTLA-4阻斷引起的眼部炎症,包括表層鞏膜炎,結膜炎以及葡萄膜炎。該發生率被認為低於1%,症狀為畏光,疼痛,眼睛乾澀和視力模糊。徵求眼科醫生的意見,並使用糖皮質激素如1%醋酸潑尼松龍混懸液局部治療可能受益。嚴重情況下(3/4級或難治性)可口服糖皮質激素。使用PD-1/PD-L1阻斷劑治療引起的眼毒性沒有清晰的描述,這可能由於很少發生有關。

腎臟

一些病例報告中描述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治療的患者患有腎功能不全被認為與治療有關。腎臟組織病理學活檢描述了幾種不同的病理類型,包括肉芽腫型急性間質性腎炎,膜性狼瘡性腎炎。這種情況下口服或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來治療能改善腎功能。有報告部分病例接受PD-1抑制劑並同時阻斷CTLA-4和PD-1引起腎功能不全,極少數發生間質性腎炎並對糖皮質激素有應答。

胰腺

接受檢查點阻斷治療的患者在無症狀的情況下不建議對澱粉酶和脂肪酶作常規檢測。同樣的澱粉酶和脂肪酶升高而沒有其他胰腺炎症狀無需用糖皮質激素處理。然而,在有接受CTLA-4和PD-1阻斷的患者引起免疫相關性胰腺炎的報導後,當出現臨床疑似胰腺炎時都會作澱粉酶和脂肪酶檢測。接受CTLA-4和PD-1阻斷的臨床試驗澱粉酶和脂肪酶升高的患者中大部分人無症狀,這尚無明確的臨床意義,因為他們不符合胰腺炎的診斷標準。

神經系統綜合症

神經系統綜合症與檢查點抑制劑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有關。這包括可逆性腦病症候群,無菌性神經炎,腸神經病變和脊髓炎。格林-巴利症候群需格外注意,有一起研究術後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輔助治療引起死亡的案例。就如處理其他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使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緩解,也應考慮徵求神經學專家意見,進行血漿置換術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造血系統綜合症

在接受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治療的患者中引起紅細胞發育不全,粒細胞減少,獲得性A型血友病包括血小板減少都已有描述,類似上述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通常是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臨時免疫抑制,必要時,尤其在無法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可進行骨髓穿刺。

聯合使用CTLA-4和PD-1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

由於CTLA-4和PD-1阻斷的作用機制不同,故需要對患有不同惡性腫瘤的患者同時使用CTLA-4和PD-1/PD-L1抑制劑進行研究。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聯合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和Nivolumab的數據已公布。根據公布數據接受此療法的患者引起3/4級治療相關性不良事件發生率約為50%,比單獨使用CTLA-4或PD-1/PD-L1抑制劑的引起的不良反應率高。在此項試驗中許多3/4級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並無症狀,僅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這包括高比例的無症狀脂肪酶升高(超過10%),但無一人引發胰腺炎。在聯合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和Nivolumab時,也沒發現在單獨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或Nivolumab時沒發生過的新毒性。

在其他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聯合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和Nivolumab的安全性仍在調查研究中。另有研究尋求試驗類似CTLA-4和PD-1/PD-L1檢查點抑制劑組合的不同抗體。(NCT01975831, NCT02089685, NCT01928394).

檢查點抑制劑聯合靶向治療

發現抑制致癌基因蛋白使許多惡性腫瘤的療效得到提高。其中一個重大發現是靶向作用於黑色素瘤患者突變的BRAF和絲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途徑。基於臨床證據顯示,RAF可以對免疫產生積極的影響,探索靶向作用於突變BRAF基因的藥物和檢查點阻斷抗體聯用將獲益很大。

靶向藥物聯合免疫檢查點封閉引發的毒性特徵剛開始研究。僅有一份前瞻性研究顯示,已被叫停的聯合使用Vemurafenib和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療法有較大比例導致3級轉氨酶升高,這類組合療法還需進一步探索。當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不久後使用Vemurafenib,導致皮疹也是這種組合的重要問題。

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與RAF抑制劑聯用產生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類型可能取決於不同的特定的RAF抑制劑。在我的一份獨立研究中,Dabrafenib與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聯合使用,初期還沒有發現有重大安全問題。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聯合Dabrafenib和 Trametinib使用或有更多的問題,因為有患者使用此三聯治療方案會導致嚴重的結腸炎並穿孔。

下一步將靶向藥物聯用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應用於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的研究還將繼續,使用劑量和方法是這種組合療法的安全和療效的關鍵。預計靶向藥物聯合PD-1/PD-L1抗體比聯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副作用更小,當然這個課題還在調查研究之中。

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聯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莫拉司亭;Genzyme公司,裡奇菲爾德,新澤西州)目前未顯示能預防或治療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但是,GM-CSF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用是有益的,這基於前期臨床數據顯示腫瘤疫苗分泌GM-CSF能加強CTLA-4的封閉。在二期隨機研究中用GM-CSF和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聯用治療晚期黑色素瘤進行測試(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 10 mg/kg加GM-CSF和單獨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10mg/kg),目前結果表明,聯用能延長患者生存期,較單獨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10mg/kg引起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要少。

副作用機率降低的機制尚不清楚,但GM-CSF以涉及炎性腸病的發病機制。GM-CSF用於接受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上市用量(3 mg/kg)治療的患者是否能達到類似的效果還尚不清楚。在建議患者常規聯合使用GM-CSF和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前有必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免疫抑制患者的機會性感染

由於偶爾延長免疫抑制來治療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患者會有不常見的機會性感染風險。雖然這些感染,如已報告的極少數麴黴菌性肺炎,但確切的感染率現在還未明朗。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指南對癌症相關性感染的預防與治療(2B類推薦),每天使用複方新諾明,阿託伐醌或潘他米丁與20mg等效強的松至少4周,可預防傑氏肺囊蟲肺炎。抗病毒和抗真菌的預防機制尚不清楚。

免疫介導的不良反應與療效的相關性調查

檢查點阻斷抗體引起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與療效之間的關係存在爭議。患者可以通過使用檢查點阻斷抗體獲益而且不會出現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PD-1/PD-L1阻斷與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之間的任何關聯都難以被確定,因為顯著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有潛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的安全性

不明病因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使用檢查點抑制劑的安全性尚不清楚。CTLA-4和PD-1具有維持免疫穩態的重要功能,理論上阻斷這些受體可能會使潛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臨床前模型表明阻斷CTLA-4會加劇免疫性疾病。由於在檢查點阻斷抗體臨床試驗中不包含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所以這方面的臨床安全性還需進一步研究。據說部分由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已安全使用了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但報導了1例有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使用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後病情惡化。鑑於檢查點阻斷抗體對患有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患者巨大的潛在益處,臨床醫生應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深入探討檢查點阻斷帶來的好處與存在的風險。

結論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作用CTLA4和PD-1/PD-L1極大改善了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狀況。治療會引起常見的暫時性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但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偶爾可能加重和致命。迅速確認這些副反應並啟動全身免疫抑制可以改善預後並且不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的療效。雖然還沒有前瞻性數據存在來指導最佳的免疫抑制治療方案,建議遵從根據公認的臨床經驗而制定的指導方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不同疾病中的應用和新的聯合使用方法的臨床經驗,將完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的認識和處置,為取得這種有前景的治療方法的全部治療潛力提供了機遇。(生物谷Bioon.com)

英文元原文:Managing Immune Checkpoint-Blocking Antibody Side Effects

編譯:Paul Hsu,愛康得生物醫學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愛康得生物醫學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腫瘤治療領域高新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的生物醫學公司,核心團隊來自國內外著名高校如M.D.Anders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Oklahoma,蘇州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並有長期服務於製藥研發領域的經驗。公司技術團隊已經掌握CAR-T核心技術,可為全球科研工作者和醫生提供成套CAR-T科研服務,可在短時間內為客戶構建具有功能的CAR-T細胞。

 

相關焦點

  • 免疫檢查點抗體副作用所引發的思考
    導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成功上市,改變了實體瘤治療的格局,展現出了巨大的前景。殊不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伴隨的副作用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下面將為您梳理一下免疫檢查點抗體治療毒性作用與腫瘤治療的錯綜複雜關係。
  • 針對CTLA-4的免疫檢查點療法(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新...
    最初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闡明了阻斷CTLA-4和PD-1的效果,而且其臨床治療效果非常顯著;研究人員將其稱之為免疫檢查點療法(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該療法能夠有效改變惡性癌症患者的治療結局;與其它癌症療法類似,這種療法也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有時候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而這些副作用是由過度免疫反應所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所致,但其是可以進行控制的,如今研究人員一直在深入研究來闡明該療法背後所設計的分子機制
  • Nat Nanotechnol:納米疫苗+消除MDSC增強黑色素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
    2019年8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低應答率、獲得性耐藥和嚴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檢查點治療的臨床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日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薩克勒醫學院生理藥理學系的Ronit Satchi-Fainaro教授和裡斯本大學藥學院藥物研究所的Helena F.
  • Angew Chem:我國科學家開發D型肽抑制免疫檢查點用於癌症免疫治療!
    2020年7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的免疫系統應該能夠識別並殺死腫瘤細胞。然而,許多腫瘤欺騙了免疫系統。例如,它們誘導所謂的T細胞免疫檢查點來關閉免疫反應。在Angewandte Chemie雜誌上,科學家們介紹了一種新的免疫腫瘤治療方法。他們的方法是基於穩定的"鏡像"肽對免疫檢查點的特異性封鎖。
  • 基於NK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
    因此,人們開發了多種策略來恢復NK細胞的功能,包括過繼細胞轉移、細胞因子治療、靶向激活、抑制性受體和腫瘤微環境的單克隆抗體。腫瘤利用NK細胞抑制性受體進行免疫逃避就是這樣一種機制,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並已被證明是最有效和最受歡迎的治療靶點。
  • NEJM:免疫治療只有T細胞免疫?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強勢踢館!
    不過,正如一個國家的軍隊包含海軍、陸軍、空軍,免疫系統也不能單靠T細胞打天下。所以除了T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會不會其他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潛藏著強大的抗腫瘤作用?  被你猜到了。今天介紹的這篇文獻就報導了一個全新的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Hu5F9-G4(以下簡稱5F9),這是一種人源化、IgG4亞型、CD47阻斷單克隆抗體。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潛力搭檔——TIM3抑制劑
    T細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TIM3)最早被發現於2002年,是TIM家族免疫調節蛋白的成員。TIM3因其與自身免疫和癌症中免疫反應的調節相關而備受關注。近年來,對於TIM3抑制劑的開發也在穩步進行中,以期能夠解決現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響應率低及耐藥的問題。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肝癌預防和治療前景
    T細胞耗竭逆轉可通過共抑制受體的抗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中和和減少T細胞活化實現。慢性小鼠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感染模型證實,中和PD-1或PD-L1抗體阻斷劑有可能逆轉T細胞耗竭。目前,越來越多的腫瘤免疫治療專家將目光轉向了免疫抑制分子,如PD-1、PD-L1和LAG-3等。
  • 新一代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突破還是延續?
    然而,利用檢查點機制逃避抗腫瘤免疫反應是癌症的一個主要特徵,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因此授予James Alliso和Tasuku Honjo。他們的基礎科學研究表明,這些IRs是免疫調節的主要機制,通過檢查點阻斷可以重新激活功能失調的抗腫瘤免疫,是抗癌免疫治療的有效靶點。
  • Immunity:新研究揭示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為何成功或失敗
    2019年1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對不同T細胞亞群的影響,其中T細胞是腫瘤中的一類關鍵的免疫細胞。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過去一直被忽視的一個T細胞亞群產生一種可能預測這種治療反應的分子。
  • 點燃「冷」腫瘤,降低副作用!新型IL-12製劑放大PD-1抗體療效 | Nature子刊
    「冷」腫瘤,特別是與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結合使用時 [1]。在小鼠腫瘤模型中靜脈注射CBD–IL-12可促使對免疫檢查點阻斷耐藥的乳腺腫瘤完全消退,並與免疫檢查點阻斷產生協同作用,根除已形成的大型黑色素瘤 [2]。
  • Science子刊:腫瘤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免疫療法的抗...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是一種依靠T細胞的力量來殺死腫瘤的治療方法。這些研究性的雙特異性抗體旨在幫助克服癌細胞抵抗性。作為一個較大的Regeneron公司研究團隊的成員,Janelle Waite和Dimitris Skokos正在測試一類共刺激性CD28雙特異性抗體是否能夠增強抗腫瘤活性。
  • 揭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攻擊癌症機制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242017年8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導,阻斷T細胞表面上的兩個不同檢查點的癌症免疫療法通過增殖浸潤到腫瘤中的不同類型的T細胞,對癌症發動免疫攻擊
  • 針對PD-1的免疫檢查點療法(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新研究...
    Allison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實驗室從事研究期間,他對T細胞蛋白CTLA-4進行了深入研究,其是發現蛋白CTLA-4能作為T細胞制動器角色的科學家之一,如今其它研究小組正在研究闡明是否該蛋白能作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點;而研究者Allison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他開發出了一種特殊抗體,能夠結合CTLA-4並且阻斷其功能(見圖),如今他正在研究想要闡明是否阻斷CTLA-4蛋白的功能能夠釋放
  • 關於腫瘤免疫治療的「明星」——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 你知道多少
    而針對PD-1、PD-L1的單克隆抗體可以阻斷PD-1和PD-L1的結合,抑制其負控信號,使T細胞恢復活性從而更大程度地激活針對病原體或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  自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免疫監視學說,免疫檢查點(PD1、PD-L1、CTLA4等)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  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阻斷癌細胞的免疫逃逸
    圖一 免疫檢查點CTLA-4及其抑制劑CTLA-4作為免疫反應強效負面調節因子的發現使癌症免疫治療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其基本理念從首選激活免疫系統去攻擊癌細胞轉變為阻斷抗腫瘤1994年,Jeffrey Bluestone用抗體阻斷CTLA-4和配體的結合,發現免疫反應有顯著增強,首次提出CTLA-4有免疫抑制功能。1995年, 加拿大Tak Mak和美國Arlene Sharpe的實驗室報導CTLA-4基因敲除小鼠會自發出現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並迅速死亡。
  • 免疫檢查點分子與腫瘤免疫治療 ——解讀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從免疫學概念的角度講,CTLA-4和PD-1分子都屬於免疫檢查點分子。因此,準確地說,2018年諾貝爾獎的獲獎成果應該被稱為「基於免疫檢查點分子的腫瘤免疫治療」。那麼,什麼是免疫檢查點分子?T細胞是機體的主要免疫應答細胞,其表面具有識別抗原信號的T細胞受體(TCR)和接受調控T細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信號分子。 在通常情況下,T細胞表面的共刺激信號分子,可分為兩大類。
  • 隱秘的角落:腫瘤免疫治療光環下的副作用
    以藥物開發經常使用的指標IC50(半抑制濃度)為例,人們更希望以很小的劑量就達到治療的效果,往往大的劑量意味著更多的副作用。那麼,免疫治療是否真像看上去那麼完美?它們的副作用究竟怎樣?2011年,第一款細胞毒性T細胞抗原-4(CTLA-4)抑制劑伊匹單抗(Ipilimumab)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臨床應用發現該治療方法存在腸炎反應、引發自體免疫性疾病,皮疹、頭痛、噁心、體重下降等副作用。同樣,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免疫藥物的副作用也非常多,包括疼痛、發燒、疲乏、咳嗽、噁心、瘙癢、皮疹、食慾減退、便秘、腹瀉、心肌炎等。
  • 洞察| 國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用藥進展
    [注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免疫激活型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T細胞是機體所有抗腫瘤免疫體系的主力軍,T細胞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陰」「陽」兩類分子的調節,也就是抑制型和激活型「免疫檢查點」平衡分子。通過抗體來阻斷這些抑制型免疫檢查點分子受體-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解除對T細胞的抑制,使得腫瘤特異性T細胞恢復其腫瘤殺傷能力,進而達到治療腫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