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冷」腫瘤,降低副作用!新型IL-12製劑放大PD-1抗體療效 | Nature子刊

2021-01-20 醫藥魔方Pro

5月14日,來自德國杜塞道夫大學醫學院的兩位專家在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發表文章探討了芝加哥大學Jeffrey Hubbell等人之前的一項研究,即靜脈注射能與小鼠「冷」腫瘤(腫瘤浸潤T細胞密度低的腫瘤)中膠原蛋白結合的經過修飾的IL-12製劑,可在降低免疫相關副作用的同時有效清除「冷」腫瘤,特別是與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結合使用時 [1]。


圖片來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


與「冷腫瘤」相對的「熱腫瘤」中含有高水平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這些免疫細胞通過抗原依賴機制靶向並殺死腫瘤細胞。然而,長期的抗原暴露會導致T細胞耗竭,也就是說,T細胞會變得功能低下,失去其擴增潛能。此外,腫瘤會減少免疫顯性抗原的表達以避免被淋巴細胞識別,以及腫瘤細胞增強共抑制分子的表達(通過激活免疫細胞中的抑制性受體,如PD-1,引起T細胞耗竭)也使得免疫系統更難對抗腫瘤。

 

先前已有大量研究揭示,在感染和癌症的背景下,免疫檢查點通路會觸發T細胞耗竭,而免疫檢查點阻斷被證明是在多種腫瘤中恢復T細胞功能的一種策略。不過,雖然阻斷腫瘤患者的PD-L1或CTLA-4可恢復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反應性但在所謂的「冷」腫瘤中效果有限

 

其他一些替代方法可以增強腫瘤的局部免疫反應。尤其是諸如IL-12等細胞因子的應用,它能激活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和NK細胞,並促進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然而,儘管IL-12可以增加NK細胞和T細胞中IFN-γ的產生,但IFN-γ或IL-12的全身給藥都不足以支持抗腫瘤T細胞的反應,並可能引起嚴重的免疫相關副作用,如細胞因子風暴症候群和肝損傷。因此,全身給藥未經修飾的IL-12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但這些局限性可以通過將IL-12靶向於僅支持其有益作用的特定細胞或器官來解決。

 

Jeffrey Hubbell和同事們於4月13日在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顯示,IL-12與靶向腫瘤中暴露膠原蛋白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種可與膠原蛋白結合的血液蛋白)的膠原蛋白結合域CBD)融合(簡稱CBD–IL-12),能有效促進局部免疫激活,同時免疫相關副作用減少且沒有廣泛的系統效應。在小鼠腫瘤模型中靜脈注射CBD–IL-12可促使對免疫檢查點阻斷耐藥的乳腺腫瘤完全消退,並與免疫檢查點阻斷產生協同作用,根除已形成的大型黑色素瘤 [2]。

 

圖片來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

 

Hubbell領導的這項研究實際上是利用了腫瘤細胞外基質和快速生長腫瘤細胞新生血管中異常高的膠原蛋白暴露。為了實現IL-12的腫瘤膠原蛋白靶向性,IL-12通過G3S(一種柔性肽連接物)與VWF的A3結構域的CBD結合在一起,從而使IL-12在局部發揮作用。

 

研究表明,CBD–IL-12融合蛋白保留了與膠原蛋白的結合能力和IL-12的生物活性並且與未經修飾的IL-12相比治療蛋白的血清半衰期較低。值得注意的是,CBD–IL-12在腫瘤組織中富集,並誘導腫瘤特異性產生IFN-γ,而IFN-γ是IL-12抗腫瘤活性的關鍵介質(下圖)。

CBD−IL-12增強冷腫瘤的免疫原性。a)冷腫瘤的浸潤免疫細胞數少。這可能是細胞毒性CD8+T細胞活化不良或耗竭的結果,可能涉及免疫抑制PD-L1/PD-1通路。IL-12R = IL-12受體。b)當免疫檢查點阻斷釋放抑制免疫反應時(如使用抗PD-1抗體),腫瘤中以暴露的膠原蛋白為靶點的CBD–IL-12產生的IL-12信號導致細胞毒性CD8+T細胞的激活和增殖。腫瘤浸潤細胞毒性CD8+T細胞釋放IFN-γ等免疫介質。(圖片來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

 

他們還觀察到,在黑色素瘤或乳腺癌小鼠模型中單獨注射CBD–IL-12,或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聯合注射CBD–IL-12和抗PD-1抗體後,免疫「冷」腫瘤顯著消退。具體如下:

 

B16F10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單次靜脈注射CBD–IL-12可使15隻接受治療的小鼠中有10隻完全緩解(67%),與未經修飾的IL-12相比減輕了腫瘤負荷。在免疫原性較差的EMT6小鼠乳腺癌模型(典型的冷腫瘤),CBD–IL-12給藥導致浸潤到腫瘤基質中的CD8+細胞毒性T細胞增加,這使IFN-γ和其他典型IL-12靶因子(如CXCL10和IL-1β)的產生增加。15隻接受治療小鼠中13隻完全緩解(87%),而未經修飾的IL-12隻導致15隻接受治療小鼠中的6隻得到臨床緩解(40%)。

 

研究人員還利用CBD–IL-12和免疫檢查點阻斷聯合治療B16F10或BrafV600E Ptenfl/fl黑色素瘤小鼠。儘管單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CBD–IL-12對已建立的腫瘤沒有持續作用,但兩種藥物的聯合使用可改善腫瘤控制。

 

CBD–IL-12誘導的免疫激活局限於腫瘤,全身性副作用有限,因為注射CBD–IL-12後小鼠體內循環IFN-γ(導致免疫相關副作用的主要因素)的水平低於注射未經修飾的IL-12。CBD–IL-12沒有導致治療小鼠的體重減輕,也沒有明顯的肺、肝或腎組織損傷的跡象。值得注意的是,與瘤內注射相關的膠原蛋白靶向IL-12融合蛋白(Lumican–IL-12)相比,全身應用CBD–IL-12具有更高的靶向轉移腫瘤部位的潛力。

 

CBD–IL-12的療效取決於腫瘤組織中暴露的膠原蛋白的存在。因此,CBD–IL-12療法對人類癌症的適用性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膠原蛋白結合的情況是否可複製。此外,還應深入研究CBD–IL-12的生物分布,以防止T細胞和抗原提呈細胞在可能有膠原蛋白的健康組織中的募集(可能還有活化),這可能導致自身免疫。

 

由於CBD–IL-12的靶向性,靜脈注射應用的好處顯而易見,特別是當靶向其他無法接近的腫瘤時。並且,在對免疫檢查點阻斷低敏感的腫瘤中,CBD–IL-12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協同作用可顯著拓寬該策略的應用範圍。

 

德國杜塞道夫大學醫學院的兩位專家表示,Hubbell和同事們展示了注射CBD–IL-12後趨化因子的上調,未來的工作應該闡明CBD–IL-12如何促進T細胞向腫瘤的募集,並描述參與其治療效果的主要免疫細胞亞群。

 

由於免疫靶向治療對癌症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無效的,因此逆轉「冷」腫瘤中的免疫抑制微環境的能力將對臨床產生重大影響。Hubbell和同事們的膠原蛋白靶向策略可能成為免疫療法的一個重要補充。


推薦閱讀:


[1] Jürgen Scheller, et al. Collagen-binding IL-12inflames 『cold』 tumour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0) [2] Aslan Mansurov, et al. Collagen-binding IL-12 enhances tumour inflammation and drives the complete remission of established immunologically cold mouse tumour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0) 1# 肝癌關鍵靶點、新型腫瘤疫苗、膠原蛋白免疫療法……4月十大抗癌突破(上)(來源:醫藥魔方Pro)




點亮「在看」,好文相伴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開發出白血病精準治療疫苗,持續釋放腫瘤抗原肽和PD-1抗體
    我國學者開發出白血病精準治療疫苗,持續釋放腫瘤抗原肽和PD-1抗體 2020-10-15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產PD-1紛紛申請上市:療效如何?
    恆瑞PD-1抗體(1)國內的I期臨床試驗:有效率31.0%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主持,分成60mg 2周一次(12位患者)、200 mg 2周一次(34 位患者)、400 mg 2周一次(12 位患者)三組,未觀察到嚴重的劑量限制性毒性。
  •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無毒副作用、延長生存時間等優勢,而成為腫瘤治療中的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治療手段。在放療過程中加入免疫療法,可以有效提高免疫響應,並引發異位效應,在腫瘤治療和控制轉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圖1. 多種共刺激和抑制相互作用調控T細胞Drew M. Pardoll.
  • pd-1抑制劑有哪些,pd-1產品三大特點
    了解pd-1抑制劑前,先來科普一下PD-1是什麼?PD-1是一種存在於T細胞表面上的蛋白,通常可以讓免疫細胞無法正常運轉,從而無法及時有效地清除人體內高微衛星不穩定性的腫瘤,這類腫瘤有數百甚至數千個突變,從而導致腫瘤全身轉移。
  • 【課題套路】Nature子刊帶你翻新PD-L1研究思路
    2020年9月14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Mien-Chie Hung(洪明奇)教授在Nature子刊
  • 科學家發現新型無副作用抗癌物質:碳量子點
    發現碳量子點通過線粒體凋亡信號途徑,誘導體 外細胞凋亡,同時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 癌症治療物質。研究成果發表在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國際期刊上。
  • 【Nature Reviews Cancer前沿】腫瘤藥物「納米時代」來臨,改善...
    納米藥物是粒徑在1-100nm的藥物或藥物載體的總稱。眾所周知,腫瘤具有EPR效應(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實體瘤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由於腫瘤細胞新生內皮細胞不連續性,粒徑小於200nm的粒子可以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
  • Science子刊: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CD3雙特異性抗體的抗腫瘤能力
    2020年1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幫助T細胞識別和消滅癌細胞。它有兩個臂部:一個臂部結合癌細胞抗原,另一個臂部結合T細胞表面上的CD3。然而,雙特異性抗體並不總是足以活化T細胞。
  • Nature子刊:挑戰三陰性乳腺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預防復發
    相比之下,接受了兩組分疫苗的小鼠和未經治療的小鼠中分別只有5.3%和2.4%的T細胞對腫瘤細胞有反應。此外,在注射疫苗12天後給予一劑「增強」疫苗可以進一步延長他們的存活時間。局部作用,長期保護雖然這些結果揭示了疫苗對激活免疫系統的作用,研究小組還想了解它是如何影響局部腫瘤微環境的。
  • Nature子刊深度剖析!如何靶向作用髓系細胞開發廣譜型抗癌療法!
    自美國《國家癌症法典》宣布「向癌症宣戰」成為美國聯邦法律以來的50年間,癌症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中一些進展包括靶向性療法的開發,比如針對腫瘤細胞受體的抗體和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或基於特殊生物標誌物的療法,這些生物標誌物能預測機體對抗癌製劑的有效反應;而一種能夠極大改變科學家們對癌症理解和治療的領域就是免疫療法,第一批免疫療法製劑能夠激活癌症患者體內的內在免疫反應從而來抵禦癌症進展
  • Science子刊丨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的抗腫瘤效果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是一種依靠T細胞的力量來殺死腫瘤的治療方法。這些研究性的雙特異性抗體旨在幫助克服癌細胞抵抗性。作為一個較大的Regeneron公司研究團隊的成員,Janelle Waite和Dimitris Skokos正在測試一類共刺激性CD28雙特異性抗體是否能夠增強抗腫瘤活性。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所有腫瘤中都能找到「跳躍基因」由桑福德大學的Ting Wang和Karen P. Loewentheil等傑出醫學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探索了基因組資料庫,專門尋找那些 「跳躍基因」推動癌症生長的腫瘤。例如,12%的膠質瘤(一種腦癌)中至少有一個「跳躍基因」被激活。相比之下,87%的肺鱗狀細胞癌都包含「跳躍基因」。邁出跳躍基因研究的第一步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在基於對基因調控而非突變的理解基礎上開闢的癌症治療研究的新途徑。
  • Science子刊:腫瘤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免疫療法的抗...
    它們的目的就是將這兩種類型的細胞結合在一起,並激活T細胞消滅腫瘤的能力。美國生物技術公司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下稱Regeneron)正在進行雙特異性抗體的研究。該公司因它開發的REGN-EB3備受關注。REGN-EB3是由三種抗體組成的混合物,去年在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方面優於其他研究性候選藥物。
  • 【三軍大Nature子刊】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與腫瘤幹細胞...
    近日,該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進展。全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080。文中使用的部分RNA幹擾慢病毒由和元上海提供。
  • 高福院士團隊揭示PD-L1靶向性腫瘤治療抗體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抗體阻斷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應用中獲得了重大成功,顯著延長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多個抗體藥物已經獲得美國
  • 腫瘤免疫療法的副作用是什麼?這些副作用是如何產生的?
    鑑於這一類癌症療法在有響應的病人身上的療效是無可爭議的,所以專家們近期著手研究怎樣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減少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 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把癌症治療推向了新的高度,它的理念是靶向癌症病人的免疫細胞而不是癌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鬆開T細胞的制動,如此T細胞可對癌細胞發動免疫進攻。
  • PD-1抗體「有力搭檔」——CD28雙特異性抗體
    文 | 黎元免疫療法因其療效持久、副作用低等優勢在眾多癌症創新療法中日益突出,其中阻斷PD-1/PD-L1檢查點的單克隆抗體已獲批治療多種癌症,但是仍有許多患者對這一療法反應差或根本沒有反應。所以現在迫切需要一種具有靶向性且耐受性良好的免疫療法來將PD-1療法的益處擴展到更多的患者。
  • Nature子刊:揭示PD-L1在腫瘤焦亡中的新機制
    作為關鍵的免疫檢查點,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通過與其受體-細胞膜上的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相互作用來抑制抗腫瘤免疫。阻斷PD-L1/PD-1相互作用可顯著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是癌症治療的重大突破。但核PD-L1(nPD-L1)的功能和易位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Science子刊突破!中國科學家開發抗體納米顆粒破解腫瘤免疫耐受難題!
    2019年7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利用抗體對抗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 (PD-L1)的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正在引起臨床癌症管理的革命。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接受治療的患者對目前的ICB治療有反應,這可能是由於腫瘤的免疫耐受。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