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基於已批准的生物材料和巧妙的設計思想,創建新的疫苗遞送系統,是提高疫苗免疫效果並拓展其應用範圍的重要策略。
2020年10月12日,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馬光輝、魏煒及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李玉華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雜誌發表了題為:Therapeutic vaccination against leukaemia via the sustained release of co-encapsulated anti-PD-1 and a leukaemia-associated antigen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利用自癒合大孔微球共裝載白血病HLA-A*0201型抗原肽及PD-1抗體,製備了新型白血病精準治療性疫苗,在多種白血病動物模型上均顯著抑制了病情進展,為白血病的精準免疫治療帶來了新思路。
近年來,白血病的免疫治療獲得了廣泛關注。與其他免疫療法相比,治療性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是仍面臨缺少合適靶點、製備繁瑣複雜、免疫應答水平低、需要多次注射等一系列難題。
為此,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於獨創的自癒合大孔微球底盤提出了疫苗免疫治療新策略,並聯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進行了新型白血病精準治療性疫苗研發。
研究人員首先基於臨床白血病樣本高表達EPS8和PD-L1的新發現,設計了HLA-A*0201高親和力的抗原肽,用於與PD-1抗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聯合使用;在此基礎上,利用自癒合大孔微球構建了疫苗遞送新劑型,其新穎的「後包埋」策略實現了抗原肽和抗體的高效裝載,並充分保護了二者的活性。
疫苗接種後,微球的緩慢降解不僅形成了有利於抗原提呈細胞募集、細胞因子分泌和抗原交叉提呈的局部免疫微環境,而且促進了PD-1抗體向淋巴結的富集;通過上述機制的協同,可以實現長效的免疫應答,一次注射即可顯著抑制白血病病情進展,在多種白血病動物模型(包括病人來源白血病異種移植模型)上取得了優於商品化劑型的療效。
圖1:大孔微球「自癒合」、「共裝載」及「長效釋放」的特性:(a)獨特的「自癒合」特性;(b)共裝載抗原(pE)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P);(c)裝載率及釋放曲線
圖2:基於EPS8(pE)和WT1(pW)的白血病精準治療性疫苗在病人來源白血病異種移植模型上的療效
研究團隊表示,上述成果仍屬於動物水平的臨床前研究,實際臨床療效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鑑於聚乳酸類材料(FDA批准)的降解性和安全性、疫苗組分裝載的簡便性和多樣性、免疫治療結果的有效性和重現性,該微球疫苗劑型極具臨床轉化潛力,研究團隊正在按照相關要求合作推進臨床個體化治療的研究。
自2006年起,馬光輝研究員和魏煒研究員對先進疫苗遞送系統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和創製了一系列疫苗遞送新劑型,解決了抗原免疫原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難題,在腫瘤、B肝、流感等重大疾病和傳染病動物模型的預防和治療上取得顯著療效,部分劑型已通過倫理批准進入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本工作是該團隊基於以往的研究基礎,根據聚乳酸自癒合微球特性和白血病臨床靶點發展的又一個疫苗新劑型。
謝曉靈博士、胡宇行博士生、葉通博士生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馬光輝研究員、魏煒研究員、李玉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群體項目、中科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和廣州省科技計劃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0624-6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