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型無副作用抗癌物質:碳量子點

2020-12-05 大眾網

最近,哈爾濱成程生命與物質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及北京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究者發現無生物毒副作用的抗癌物質,該物質為人造超原子具有量子效 應稱為碳量子點。研究人員開展了該物質對骨肉瘤細胞的體外細胞毒性、其體內 抗腫瘤作用和生物安全性研究。發現碳量子點通過線粒體凋亡信號途徑,誘導體 外細胞凋亡,同時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 癌症治療物質。研究成果發表在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國際期刊上。

研究人員製備了最小粒度 2 納米的碳量子點(圖 1a),並對該物質在體外和體內對骨肉瘤(143B 細胞系)的作用進行了系統研究,明確了碳量子點對骨肉瘤細胞的影響和凋亡作用(圖 1b)。碳量子點顯著提高骨肉瘤細胞內活性氧水平,降低線粒體膜電位,增強凋亡蛋白表達,通過觸發線粒體凋亡信號通路, 誘導骨肉瘤細胞凋亡。這些研究成果很好的解釋了碳量子點的抗癌機理。

通過小白鼠實驗驗證了碳量子點對骨肉瘤細胞具有明顯的誘導凋亡作用,並通過體重變化、血液學檢查和主要器官組織學分析,驗證碳量子點在小鼠體內的 生物安全性。實驗表明碳量子點具有顯著抑制腫瘤的作用的同時,所有生物安全 性試驗指標均在正常範圍內。

納米材料在癌症治療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副作用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其中,碳納米材料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結構和性質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碳量子點具有強螢光、寬波長連續激發光、發射光可調的優良電子受體和給體、良好的水溶性、低生物毒性等特點。因此,碳量子點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生物醫學材料,在生物醫學和細胞成像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研究首次發現碳量子點誘導癌細胞凋亡,為新型納米抗癌藥物研發提供了方向。

目前,採用該物質研製的抗癌製劑口服液命名為生命波,在進一步的動物實驗(圖 2、3)及臨床前期實驗階段顯示了很好的抗癌療效,癌症患者服用後有效率達到 95%,末期癌症患者症狀明顯改善。該製劑 1-2 年內有望成為有效的廣譜抗癌藥物。

(b)

圖 1.(a)碳量子點在膠體溶液中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及其顆粒尺寸分布。(b)採用

Annexin V-FITC/PI 流式細胞儀分析碳量子點誘導的骨肉瘤細胞凋亡,柱狀顯示細胞凋亡率,結果為三次實驗的平均值±標準差,相比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p < 0.05; ∗∗p <

0.01 ) 。

圖 2. 對照組及各種碳量子點用量對小鼠植入性胰腺癌腫瘤體積及活性影響

圖 3. 對照組及各種碳量子點用量對小鼠植入性非小細胞肺癌腫瘤體積及活性影響

相關焦點

  • 碳量子點的主要應用
    碳量子點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更是掀起了以天然物質為碳源製備碳量子點的研究熱潮。 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也是構成生命體最基本的元素。近年來,含碳納米材料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如碳納米管、富勒烯等。但由於其自身缺陷,如納米金剛石製作成本和分離成本過高、碳納米管水溶性較差,且不是有效的光學發射體(尤其在可見光範圍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碳材料更為廣泛的應用。碳基納米點是一種新型的零維碳納米材料,相比於傳統的碳材料,其製作成本、分離成本更為低廉。
  • 碳量子點的簡單介紹
    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是繼碳納米管、納米金剛石和石墨烯之後又一種新型碳納米功能材料,其粒徑一般小於10nm,且表面經過有機物鈍化處理後具有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媲美的螢光性能
  • 怎樣製備碳量子點_碳量子點的製備
    什麼是碳量子點 物質的許多性質取決於物質中活潑電子的狀態,而電子狀態取決於電子所處的空間勢能,隨著物質尺寸的降低,電子的運動受到限制,按照電子受限的空間維數,將物質分為如圖1所示塊體、量子阱、量子線和量子點。
  • 科學家獲取抗癌活性植物萃取物
    本報上海7月7日電記者謝軍從中日兩國科學家6日在滬共同舉行的「天然無毒抗癌植物藥研討會」獲悉,科學家已從3種中國常用的中草藥中,獲得了具有廣譜強抗癌活性而無毒副作用的植物萃取物。中國傳統醫藥中具有多種有一定抗癌效果的中草藥,如何從中醫藥這座寶庫中開發、發掘出新型的抗癌藥,是國內外許多科學家共同探索的課題。日本資深病毒學家根路銘博士,經過7年多的努力,通過大量生物資源篩選與創新研究,從中國常用的中草藥石蒜、苦楝和夾竹桃中,獲得了具有廣譜強抗癌活性而無副作用的植物萃取物。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碳點(CDs)作為一種新型的碳基納米材料,由於其多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獨特的光學性能、低成本、生態友好性、豐富的官能團(如氨基、羥基、羧基)、高穩定性和電子遷移率等優點,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科學家發現基於納米生物學技術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Trained Immunity-Promoting Nanobiologic Therapy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Potentiates Checkpoint Inhibition」,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碳(矽)量子點助力植物光合作用
    01導讀非重金屬螢光量子點是一類新型的光致發光納米材料,具有物化穩定性好、毒性低、發光量子效率高、製備工藝簡單等獨特的優點,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已經在生物醫學、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光電催化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相比之下,在農業上的應用則較為滯後。
  • 碳量子點材料,未來可期!
    碳量子點材料具有綠色環保,水溶性和導電性好以及生物毒性低等優勢,近年來在納米電子學、光學、催化化學、生物醫學以及傳感器等領域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將納米研究和量子調控作為重大科研計劃。碳量子點材料的發展,未來可期!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2018-09-26 人民日報 孫振 【字體:大目前的量子點材料研究容易有重金屬汙染問題,制約了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亟須開發新型環保的高效量子點材料。  科研人員採用熱聚法合成了具有類石墨烯二維片層結構的氮化碳粉末,然後通過超聲剝離技術製備出量子點,並以該量子點作為發光層,採用溶液旋塗法製作了藍色發光的QLED顯示原型器件。  實驗結果表明,這一新型量子點的螢光量子產率達到49.8%。
  • 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顯示器及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吸引力。這一發現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光致發光量子點目前被廣泛應用於LED和顯示器製造領域,而且也是量子信息技術領域量子發射器的基礎。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作者、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員維克多·克裡文科夫表示,這種效應是在研究薄膜混合材料中等離子體-激子耦合時發現的。
  • 碳量子點的合成、性質及應用
    由於傳統的半導體量子點和有機染料在生產的過程中使用重金屬,因此具有較高毒性,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不僅具有類似於傳統量子點的發光性能與納米尺寸特性,而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化學惰性、易功能化、高耐光漂白、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因此在不同研究領域獲得了廣泛關注,同時也代表發光納米粒子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 碳量子點與環境介質的相互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家星課題組與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賢龍合作通過理論與實驗的方法,對碳量子點的環境行為進行研究
  • 碳點研究進展及其在分析檢測領域中的應用
    碳點(C點)是一種在碳納米管溶液提純過程中偶然發現的新型的零維螢光納米材料,大多數C點的尺寸小於10nm,其核含有sp2雜化的碳原子,C點的核具有sp2雜化碳原子,具有許多官能團,如氨基,環氧基,醚基,羰基,羥基,並在其表面上形成羧酸鹽。
  • 碳家族添新丁:我科學家預言的T-碳問世
    原標題:碳家族添新丁:我科學家預言的T-碳問世   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構成世界最軟的礦物質石墨,也能構成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最近我國科學家又在碳原子研究上獲得突破:由中科院大學物理學院蘇剛教授等人通過理論計算預言的一種三維碳結構T-碳(T-carbon)誕生,中外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T-碳,從而使T-碳成為可與石墨和金剛石比肩的碳的另一種三維新結構。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研製出橙紅光波段螢光量子效率高達46%的碳納米點,為國際上最高值。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科學家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在照明與顯示產業有重要作用
    【去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數位日裔科學家,「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LED點亮了21世紀」,從頒獎詞看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幾十天後,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在《自然》上發表,報導了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高質量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研究取得新突破
    發光二極體(WLED)器件,使用該策略製備的碳量子點在環境中重金屬離子和汙染物檢測、光催化和電催化處理環境中難降解有機廢水、生物成像、能量轉換與器件存儲、柔性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今白光主要是通過藍光或紫光LED晶片與多色螢光粉的組合方式產生,在各類螢光粉材料中,膠體半導體量子點成為顯示和照明技術發展的潛在候選者。然而,絕大多數半導體量子點在合成和環境安全性方面仍然具有挑戰,限制了其在某些領域中的應用。碳量子點已作為開發WLED的新型螢光粉出現,有望成為光電器件關鍵組件,但其遇到的技術瓶頸便是發射光譜和螢光顏色可調局限性。
  • Science Advances上海大學高質量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
    ——酸試劑調控材料表面給電子基團/吸電子基團策略,並成功地研製了全色發光膜以及多種類型的高顯色指數白光發光二極體(WLED)器件,使用該策略製備的碳量子點在環境中重金屬離子和汙染物檢測、光催化和電催化處理環境中難降解有機廢水、生物成像、能量轉換與器件存儲、柔性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