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矽)量子點助力植物光合作用

2020-11-25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撰稿 | 潘曉琴 雷炳富

編者按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雷炳富教授課題組在《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的論文。該工作通過生菜種植實驗,研究了螢光矽量子點作為葉面光肥提高生菜光能利用率的機理,驗證了矽量子點作為葉面光肥應用於生菜種植的可行性。

為使廣大發光同仁了解該課題組近年來在這一領域開展的相關工作,課題組應編者邀請撰寫了本篇報導。

01

導讀

非重金屬螢光量子點是一類新型的光致發光納米材料,具有物化穩定性好、毒性低、發光量子效率高、製備工藝簡單等獨特的優點,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已經在生物醫學、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光電催化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相比之下,在農業上的應用則較為滯後。得益於非重金屬螢光量子點的光學特性,通過調控其發光特性,可以將其作為光捕獲劑應用於植物光合作用上。雷炳富、劉應亮團隊自2013年起嘗試將不同螢光性能的碳、矽量子點作為光捕獲劑,通過拓寬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吸收光譜範圍,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至今取得一些初步結果,展現出此類螢光量子點在農業應用上的廣闊前景。

02

研究進展

針對螢光量子點在植物體內轉運、代謝等途徑,雷炳富、劉應亮課題組使用綠豆芽作為研究對象,發現紅光碳量子點可以被植物由根部吸收並通過非共質體途徑轉運至葉片,且綠豆芽對碳點的吸收速率大於對水分的吸收速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19939. 影響因子8.758),為螢光碳、矽等量子點以水培形式促進植物生長,實現光捕獲劑功能奠定基礎。此外,將矽量子點加入到水培營養液中後,也能通過促進黃瓜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達,提高黃瓜對水分的吸收利用,從而達到促進植物的生長的目的(J. Mater. Chem. B, 2019, 7, 1107. 影響因子5.344)。

圖1 紅光碳點在豆芽上的轉運途徑

圖2 紅光矽量子點促進黃瓜水通道蛋白基因表達

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吸光範圍位於紅藍光區,紫外區及遠紅外區的大量光譜難以被有效利用。因此,課題組以生物質黃柏粉為原料,一步水熱合成了在水溶液中呈現穩定紅藍雙發射的螢光碳點,較好匹配了葉綠體光合作用有效吸光範圍,增強了葉綠體對光能的利用率(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804004. 影響因子16.836)。該工作通過離體雜化試驗,證明了該碳點可用作光捕獲劑,提高葉綠體的光合作用效率,初步討論了螢光碳、矽量子點與植物光合作用互作的相關機理。

圖3 紅藍雙發射碳量子點提高光捕獲能力促進葉綠體光合作用

之後,課題組又通過製備不同單色螢光量子點,以生菜作為模式植物,研究了單色螢光量子點作為光捕獲劑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的機理。包括PVA包裹藍光碳點作為葉面光肥的施用策略(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20, 8, 3938. 影響因子7.632)、紅光碳點的對光合作用的雙光增益效應(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2, 21009. 影響因子8.758)、高亮高光穩定性藍光矽量子點作為補光天線及其通過內濾效應提高光合電子傳遞速率的機理研究(Nanoscale, 2020, 12,155. 影響因子6.895;發光學報, 2020, 41, 863-872.)等。

圖4 PVA包裹藍光碳量子點提高生菜光能利用率

圖5 紅光碳量子點對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光增益效應

圖6 藍光矽量子點作為補光天線,通過內濾效應促進生菜光合作用

03

展望

螢光量子點的光學特性能夠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對光能的利用率,達到增產增質的目的,有望應用於一些特定光照條件下的農作物種植地區。雖然螢光量子點在農業上的應用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基礎理論方面,除作為光捕獲劑促進植物光合作用外,不同螢光量子點對不同植物生長的其它調控作用尚不明確。結合材料的特性,包括原材料的特性及表面官能團的修飾等,碳、矽量子點在提高植物不同脅迫條件下的抗性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同時也需要從植物生理生化角度進行更為深入的機理研究。

其次,關於碳、矽螢光量子點在農業上的應用仍存在大片空白區待開發。一是在螢光量子點在太陽光下的光捕獲能力。目前大多試驗都是在人工可調環境下進行的,試驗光照條件為人工可調光源,能夠確保螢光量子點的光捕獲能力。但在太陽光照條件下開展的應用試驗較少,其真正的應用價值——實現農作物的增產,還需要通過大田試驗加以驗證。二是農作物品種的局限性。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研究大多為生菜、黃瓜和綠豆等模式植物,螢光量子點在其它高經濟價值作物上的增益效應是否存在尚不明確。最後,儘管碳、矽量子點在小鼠等細胞研究上展現出低毒性,但是涉及到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還是需要更為嚴謹、科學的毒性研究。

【原文地址】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Banner 區域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358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期刊導航】

原標題:《碳(矽)量子點助力植物光合作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解密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糾纏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0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記錄並量化了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糾纏。研究表明,在綠色植物中的光合作用中,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效應的一種自然屬性,量子糾纏能夠在一個生物系統中存在並且持續一段時間。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其轉化效率接近100%。如此之高效率的關鍵在於傳遞速度,光合作用如何完成近乎瞬間的能量轉移一直是個謎。
  • 量子生命科學–1光合作用
    但是我們現在很難實現,主要是量子的相干性無法維持–即退相干!但是植物細胞可以輕鬆做到!最著名的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基本就是葉綠素捕獲光子,光子把鎂原子的一個電子轟擊離開原位,而由於靜電力和引力,電子沒有逃逸,只是遠離質子,形成空位,使空位帶正電,而與遠離的電子組成一個帶正負極的小電池,這個玩楞叫激子,激子這個小電池被運送到反應中心把能量轉化為化學能給植物!
  • 碳4光合作用可促進植物生長
    碳4光合作用可通過改變植物葉片及根系的結構和大小來促進植物生長2016年4月18日      這一發現無疑是該領域的重大突破,研究表明碳4植物並不僅僅擁有超過普通碳3植物100倍的生長速度,還能以最具性價比的葉片模式換得比碳3植物多50倍的根係數量。      因為根系可以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那碳4植物的這一特性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前景。
  • 怎樣製備碳量子點_碳量子點的製備
    什麼是碳量子點 物質的許多性質取決於物質中活潑電子的狀態,而電子狀態取決於電子所處的空間勢能,隨著物質尺寸的降低,電子的運動受到限制,按照電子受限的空間維數,將物質分為如圖1所示塊體、量子阱、量子線和量子點。
  • 碳量子點的主要應用
    碳量子點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更是掀起了以天然物質為碳源製備碳量子點的研究熱潮。 碳基納米點簡稱碳點,如圖1所示,可分為石墨烯量子點、碳量子點、聚合物點。碳量子點是由分散的類球狀顆粒組成,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螢光性質的新型納米碳材料。2004年,XU等首次在電泳法製備單壁碳納米管的純化過程中製備出一種具有尺寸相關的螢光性質的碳材料。SUN等在2006年通過表面鈍化合成了具有增強螢光發射效應的螢光納米顆粒,並將其命名為碳量子點。
  • 碳量子點的簡單介紹
    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是繼碳納米管、納米金剛石和石墨烯之後又一種新型碳納米功能材料,其粒徑一般小於10nm,且表面經過有機物鈍化處理後具有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媲美的螢光性能
  • 為了光合作用,沉水植物有多努力?
    自然水體中無機碳的存在形式主要有CO2, HCO3-, CO32-,處於主導地位的無機碳形式由pH調控(圖1)。池塘和湖泊中,早晚的pH變化範圍為7.0-9.0, 那麼CO2在一天之中的濃度可以相差百倍。此外,CO2在水體中的擴散速率僅僅是空氣中的萬分之一,這進一步限制了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時CO2的有效供應。為了適應水體無機碳環境,沉水植物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 大自然的傑作碳四植物,相比碳三植物光合作用率高,水分需求少
    在2014年的時候,我國著名雜交水稻學家袁隆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他正在研究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當中,如果能成功,光合效率可以提高30%到50%,從而大大提高產量。其中袁老談到的「碳四「指的就是碳四植物,相比碳三植物,碳四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更強的抗旱能力和生存能力,其農作物也具有更高的產量。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月亮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月光本質上是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其中也包含了整個可見光波段,可以讓植物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是月光的輻射能量密度太低,無法維持植物全部的生長所需。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都是相似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然後釋放氧氣,主要包含了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 碳量子點的合成、性質及應用
    由於傳統的半導體量子點和有機染料在生產的過程中使用重金屬,因此具有較高毒性,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不僅具有類似於傳統量子點的發光性能與納米尺寸特性,而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化學惰性、易功能化、高耐光漂白、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因此在不同研究領域獲得了廣泛關注,同時也代表發光納米粒子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如何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月光本質上是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其中也包含了整個可見光波段,可以讓植物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是月光的輻射能量密度太低,無法維持植物全部的生長所需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月亮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 艾伯史密斯
    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都是相似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然後釋放氧氣,主要包含了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植物在色素和酶的作用下,把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徑存在差異,主要分為碳三植物、碳四植物和CAM植物,其中碳四植物的固碳方式比碳三植物先進,而且效率也更高;CAM植物可以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然後白天進行碳四循環,比如仙人掌和蘆薈就屬於CAM植物。
  • 碳量子點材料,未來可期!
    碳量子點材料具有綠色環保,水溶性和導電性好以及生物毒性低等優勢,近年來在納米電子學、光學、催化化學、生物醫學以及傳感器等領域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將納米研究和量子調控作為重大科研計劃。碳量子點材料的發展,未來可期!
  • 植物光合作用檢測儀實時監測葉面溫度
    萬物生長靠太陽,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的支持,植物光合作用檢測儀可以測量植物生長中葉片的光合速率以及葉片的溫度,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中必須進行的生理過程,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過程,不用說,這個過程對於環境淨化意義重大,所以常常說植物能夠美化環境。
  • 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建立
    5納米左右的親油性和親水性的碳量子點,發光量子效率(QY)分別為61%(已與半導體量子點相當)和47%,具有明顯的激發波長依賴的發光特性。近日,該研究組有關碳量子點的系列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 矽「量子點」中的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創建穩定的量子位
    研究人員在矽的「量子點」中創造了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信息的基本單位qubit(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中 ,新南威爾斯州量子計算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在矽「量子點」中創建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位(或量子位),即電子的基本單位。量子信息。
  • 為光合作用,沉水植物有多努力?丨花花萬物
    此外,CO2在水體中的擴散速率僅僅是空氣中的萬分之一,這進一步限制了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時CO2的有效供應。為了適應水體無機碳環境,沉水植物都做了哪些努力呢?對於那些只能利用CO2的沉水植物而言,這部分無機碳就是無法利用的廢物。但看似「廢物」的HCO3-,卻被一部分植物當作香餑餑。目前已知的沉水植物中就有約50%的物種可以利用HCO3-作為碳源進行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生命系統裡的量子效應
    我們從中學的課本中就了解到,這是一種植物或其他生物將陽光轉化為化學能量的反應過程。或許你會認為我們應該已經對光合作用了如指掌,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對科學家來說,即使是最為基本的概念,也仍有可能挖掘出新的發現,光合作用也不例外。○ 植物中的光合作用。圖片來源:Wikipedia5月21,《自然-化學》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的研究。
  • 植物補光燈的光強(功率)會對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影響
    偉照業植物生長燈案例光強對植物葉片螢光特性及光響應曲線會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光強減弱,qP和ETR逐漸降低,NPQ呈上升趨勢,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也隨著光強增加而升高。遮蔭會降低葉片的呼吸作用(Boardman,1977)。減少光強會降低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觀光量子效率。表觀光量子效率反映葉片在較低光強下的光合能力,但其值越大並不代表Pn越大,而是表明植物吸收與轉換光能的色素蛋白複合體可能越多,利用弱光的能力越強。
  • 量子點雷射器: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的希望
    由於半導體量子點具有很強的三維量子限制效應,量子點(QD)雷射器展現出低閾值電流、高調製速率、高溫度穩定、低線寬增強因子和高抗反射等優異性能。此外,隨著摩爾定律逐漸接近極限,矽基光電集成技術成為未來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方向。目前,制約該技術發展的瓶頸是缺少高效的矽基光源。面向大規模生產時,在Si襯底上直接外延III-V族材料是解決矽基光電集成缺少核心光源的理想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