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量子點材料,未來可期!

2020-12-04 初中化學大師

碳量子點材料具有綠色環保,水溶性和導電性好以及生物毒性低等優勢,近年來在納米電子學、光學、催化化學、生物醫學以及傳感器等領域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將納米研究和量子調控作為重大科研計劃。碳量子點材料的發展,未來可期!

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也是構成生命體最基本的元素。近年來,含碳納米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包括石墨和金剛石,碳納米管,富勒烯和石墨烯等等。但由於其自身缺陷,如碳納米管水溶性較差,納米金剛石製作成本和分離成本過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碳材料更為廣泛的應用。

碳量子點是尺寸在10納米以內的,具有螢光性質的新型納米碳顆粒。碳量子點內部的電子在各個方向上的運動受到局限,電子在能量上就呈現不連續的狀態,變成一份一份的,電子的量子化現象隨著其空間運動限制尺寸的不斷減小而更加明顯,由連續的能帶變為分立的能級。分裂的能級就好比是梯子,可以一次爬一級,也可以一次爬兩級,但是不能爬一點五級。當電子從梯子的高處跳下來的時候,就會發出固定頻率的光。在宏觀上表現為量子點有很好的螢光效應,就是接受一種光,發出另一種顏色的光。

同一種材料的量子點,如果大小不同,發出光的顏色也不一樣。根據色光三原色(RGB)原理,通過調節不同顏色量子點的比例,在紫外燈的照射下可以顯示不同顏色的光。用量子點材料做成的電視機顯示屏,壽命更長、色域更廣,幾乎可以還原人眼可見的所有顏色。碳量子點材料具有綠色環保,水溶性和導電性好以及生物毒性低等優勢,在納米電子學、光學、催化化學、生物醫學以及傳感器等領域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目前,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將納米研究和量子調控作為重大科研計劃;《中國製造2025》也指出,高度關注顛覆性新材料對傳統材料的影響。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碳量子點材料的發展,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碳量子點的主要應用
    碳量子點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更是掀起了以天然物質為碳源製備碳量子點的研究熱潮。 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也是構成生命體最基本的元素。近年來,含碳納米材料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如碳納米管、富勒烯等。但由於其自身缺陷,如納米金剛石製作成本和分離成本過高、碳納米管水溶性較差,且不是有效的光學發射體(尤其在可見光範圍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碳材料更為廣泛的應用。碳基納米點是一種新型的零維碳納米材料,相比於傳統的碳材料,其製作成本、分離成本更為低廉。
  • 怎樣製備碳量子點_碳量子點的製備
    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C-dots),又稱碳點或者碳納米點,是一類尺寸在10nm以下的碳納米材料。更廣泛的定義為在水中或者其他懸浮液中的小碳納米顆粒。,將其與有機聚合物混合後,即獲得直徑小於5nm且具有光致發光特性的碳量子點。
  • 碳量子點的簡單介紹
    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是繼碳納米管、納米金剛石和石墨烯之後又一種新型碳納米功能材料,其粒徑一般小於10nm,且表面經過有機物鈍化處理後具有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媲美的螢光性能
  • 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建立
    5納米左右的親油性和親水性的碳量子點,發光量子效率(QY)分別為61%(已與半導體量子點相當)和47%,具有明顯的激發波長依賴的發光特性。近日,該研究組有關碳量子點的系列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 碳(矽)量子點助力植物光合作用
    01導讀非重金屬螢光量子點是一類新型的光致發光納米材料,具有物化穩定性好、毒性低、發光量子效率高、製備工藝簡單等獨特的優點,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已經在生物醫學、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光電催化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相比之下,在農業上的應用則較為滯後。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行業精英齊聚國際碳材料大會,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本屆碳材料大會以「齊聚全球力量,共『碳』材料未來」為主題,聚焦碳材料行業新形勢、新視野和新格局。、中科院物理所、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等領袖企業、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00+決策者和科學家齊聚Carbontech 2020,共同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 8寸碳基晶片發布,華為破解晶片難題,未來可期
    作為取代矽基晶片的新一代半導體,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早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經有傳言稱,國內正在研發碳基晶片,並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當時,因為碳基晶片處於萌芽狀態,網上認為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實驗室。沒有想到,傳言屬實,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運用8寸石墨烯碳基晶片,製作成熟產品。
  • 碳量子點的合成、性質及應用
    由於傳統的半導體量子點和有機染料在生產的過程中使用重金屬,因此具有較高毒性,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不僅具有類似於傳統量子點的發光性能與納米尺寸特性,而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化學惰性、易功能化、高耐光漂白、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因此在不同研究領域獲得了廣泛關注,同時也代表發光納米粒子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每周一問 | 碳量子點和石墨烯量子點有何區別?
    1.碳量子點和石墨烯量子點有何區別?從廣義上說,石墨烯量子點是碳量子點的一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碳量子點根據碳源不同,製備方法不同,結構也千差萬別。特別是通過熱解或氧化sp3碳結構的小分子前驅物製備的碳點(又叫從下而上法),往往並不具或只有很小的有類氧化石墨烯的sp2共軛島嶼結構,而更類似於大的碳簇。因此,從結構上來說我們可以把石墨烯量子點歸為具有石墨片層結構(晶格間距0.32nm)以及較大的網狀sp2共軛島嶼結構的碳量子點。
  • 科學家發現新型無副作用抗癌物質:碳量子點
    研究人員製備了最小粒度 2 納米的碳量子點(圖 1a),並對該物質在體外和體內對骨肉瘤(143B 細胞系)的作用進行了系統研究,明確了碳量子點對骨肉瘤細胞的影響和凋亡作用(圖 1b)。碳量子點顯著提高骨肉瘤細胞內活性氧水平,降低線粒體膜電位,增強凋亡蛋白表達,通過觸發線粒體凋亡信號通路, 誘導骨肉瘤細胞凋亡。這些研究成果很好的解釋了碳量子點的抗癌機理。
  • 納晶科技:量子點光電技術量子點材料開發商
    ,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納晶科技:專注量子點材料的「拓荒者」。由於不同尺寸的量子點,其電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的程度不一樣,因此可在受到外來能量(光、電)的激發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覆蓋從藍光到紅外光的整個區域。  基於這一原理,納晶科技從電致發光和光致發光兩個思路切入,分別聚焦量子點材料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兩大研究方向,並形成量子點光轉化材料與器件的主要業務板塊。
  • 高質量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我校吳明紅教授、王亮副研究員在綜合性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題為「Full-color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的論文,報導了一種高亮度、高穩定的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全新製備方法——酸試劑調控材料表面給電子基團/吸電子基團策略,並成功地研製了全色發光膜以及多種類型的高顯色指數白光
  • Science Advances上海大學高質量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
    ——酸試劑調控材料表面給電子基團/吸電子基團策略,並成功地研製了全色發光膜以及多種類型的高顯色指數白光發光二極體(WLED)器件,使用該策略製備的碳量子點在環境中重金屬離子和汙染物檢測、光催化和電催化處理環境中難降解有機廢水、生物成像、能量轉換與器件存儲、柔性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印度科學家用甘蔗渣制碳量子點—新聞—科學網
    但是現在,印度研究者已經發現了一種甘蔗的新使用方法,即將其作為高螢光碳量子點的來源。這種對甘蔗渣的替代利用,不僅僅減少了汙染環境的農業廢棄物的數量,而且給農民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 「我們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且低成本的從甘蔗渣中合成高螢光碳量子點的方法。」研究論文的合著者、印度欽奈馬德拉斯大學國家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副教授Shankaran Dhesingh博士說。
  • 復旦課題組創新碳點製備方法 打破研究瓶頸
    央廣網上海9月1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肖暖暖)碳點(carbon dots)是納米碳材料家族中繼碳籠、碳納米管、石墨烯之後,新一代革命性創新材料,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長壽命室溫磷光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領域取得...
    團隊製備出具有自保護超長室溫磷光性能的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FNCDs)。因此,基於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隱形墨水可被應用於信息記錄/讀取、防偽和隱寫術領域。 室溫磷光碳量子點具有高光穩定性、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低能耗的製備過程等優勢,使其在高信息安全領域具有非常潛在的應用價值。
  • 納晶科技:專注量子點材料的「拓荒者」
    由於不同尺寸的量子點,其電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的程度不一樣,因此可在受到外來能量(光、電)的激發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覆蓋從藍光到紅外光的整個區域。  基於這一原理,納晶科技從電致發光和光致發光兩個思路切入,分別聚焦量子點材料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兩大研究方向,並形成量子點光轉化材料與器件的主要業務板塊。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引言 碳基材料在材料科學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傳統的工業炭(如活性炭、炭黑)到新型工業炭(如碳纖維、石墨)和石墨烯、碳納米管等新型碳納米材料,碳基材料的基礎研究和應用一直是化學、材料等領域的熱點。然而,宏觀碳材料缺乏合適的帶隙,很難成為一種有效的螢光材料。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研製出橙紅光波段螢光量子效率高達46%的碳納米點,為國際上最高值。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