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2017-02-23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該工作利用碳納米點表面大量的羥基官能團引發正矽酸乙酯水解,在碳納米點表面原位包覆二氧化矽。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長春光機所2016年最值得矚目十大科技成果
2016年,科技的進步將再次以深刻的方式改變世界,這一年,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在先進裝備製造等領域成績斐然;從單體碳化矽反射鏡坯的研製到新型槍瞄系統的成型,小到高發光效率橙紅光碳點,大到「天宮二號」的紫外邊成像光譜儀問世。下面為您梳理長春光機所2016年度最值得矚目的十大成果。
-
科學家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螢光效率和高穩定性鈣鈦礦量子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曾慶輝課題組,提出一種新的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合成了不同滷素摻雜的全可見光譜區高性能CsPbX3(X=Cl, Br, I)鈣鈦礦量子點,所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螢光量子效率最高可達95%(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鈣鈦礦量子點樣品的最高值),半峰寬最窄可以達到9nm(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量子點樣品的最小值),穩定性得到顯著提高
-
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
-
科學網—發光碳納米粒子的新收穫
碳材料在小於10納米時具有發光特性。之前,國際上認為碳納米粒子在綠光波段的發射是源自碳納米粒子表面的缺陷,而這種缺陷發光來源被認為很難實現雷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曲松楠所在的科研團隊實現了碳納米粒子所發藍光和綠光的調控,首次實現了碳納米粒子在綠光波段的光泵浦雷射。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但是其存在的聚集誘導螢光淬滅問題一直阻礙其在光電器件中發展,特別是碳納米點在可見光通訊器件方面的應用更是鮮有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
-
【新華網】長春光機所研製成功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坯
經歷數百次實驗探索與工藝驗證,長春光機所的研究團隊用6年時間成功研製出4米口徑碳化矽鏡坯,可直接應用於可見光波段,並且整個製作流程使用的是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製備工藝及裝備,實現我國在關鍵科學技術上的「非對稱趕超」。 「假如將哈勃望遠鏡對準地球,勉強能夠看到餐桌上的碟子;但如果換成4米口徑的反射鏡,其解析度將提高3倍,完全可以數出餐盤內的麵包數量。」
-
科學家合成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
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碳納米點方面的研究獲得進展,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中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納米快報》。
-
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建立
5納米左右的親油性和親水性的碳量子點,發光量子效率(QY)分別為61%(已與半導體量子點相當)和47%,具有明顯的激發波長依賴的發光特性。近日,該研究組有關碳量子點的系列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
具有強可見-近紅外吸收峰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製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在可見-近紅外區具有強吸收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該工作突破了碳基納米材料在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吸收係數低的限制,並實現近紅外區高達53%的光熱轉換效率,為該類材料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值,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熱治療試劑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可見-近紅外吸收峰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製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在可見-近紅外區具有強吸收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該工作突破了碳基納米材料在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吸收係數低的限制,並實現近紅外區高達53%的光熱轉換效率,為該類材料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值,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熱治療試劑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橙紅光OLED效率達到29.2%
在天藍光區域,其外量子效率(EQE)已接近37%;在綠光區域,其EQE也已超過30%。而作為全色發光不可或缺的成分,橙紅光TADF材料的發展則明顯滯後。截至目前,橙紅光TADF材料的相關報導遠少於藍光和綠光TADF材料,並且基於橙紅光TADF材料的OLED的最高EQE仍停留在17.5%。為了填補這一空白,目前亟待開發更高效的新型橙紅光TADF材料。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碳元素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基礎,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現代科技進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武漢大學新研究:橙紅光OLED效率達到29.2%
最近,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以其獨特性能獲得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繼傳統螢光材料和重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之後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第三代發光材料。在過去幾年中,TADF材料的電致發光性能獲得了長足進步。在天藍光區域,其外量子效率(EQE)已接近37%;在綠光區域,其EQE也已超過30%。而作為全色發光不可或缺的成分,橙紅光TADF材料的發展則明顯滯後。
-
碳(矽)量子點助力植物光合作用
01導讀非重金屬螢光量子點是一類新型的光致發光納米材料,具有物化穩定性好、毒性低、發光量子效率高、製備工藝簡單等獨特的優點,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已經在生物醫學、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光電催化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相比之下,在農業上的應用則較為滯後。
-
科學網—首次實現碳納米點在「黃金窗口」激發螢光
本報訊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單崇新團隊,在具有多光子上轉換螢光的紅光/近紅外碳納米點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
-
碳量子點的主要應用
碳基納米點簡稱碳點,如圖1所示,可分為石墨烯量子點、碳量子點、聚合物點。碳量子點是由分散的類球狀顆粒組成,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螢光性質的新型納米碳材料。2004年,XU等首次在電泳法製備單壁碳納米管的純化過程中製備出一種具有尺寸相關的螢光性質的碳材料。SUN等在2006年通過表面鈍化合成了具有增強螢光發射效應的螢光納米顆粒,並將其命名為碳量子點。
-
八年打磨「精密機械之王」 長春光機所研製的高精度光柵刻劃機能在...
在1毫米距離裡劃出6000道刻槽,約20公裡行程範圍內保證刻槽間距誤差小於一根頭髮絲的千分之一——這是被譽為「精密機械之王」的難度。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和物理研究所歷時8年,日前成功研製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機,同時攻克把光柵「做大」和「做精」的世界性難題,在這場追逐精密機械王冠的競爭中先拔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