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首次實現碳納米點在「黃金窗口」激發螢光

2020-11-24 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單崇新團隊,在具有多光子上轉換螢光的紅光/近紅外碳納米點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先進科學》。

近年來,由於紅光/近紅外光穿透深度深、解析度高、光損傷小等優點,在生物成像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作為一類無毒的新納米顆粒,紅光/近紅外發射的碳納米點引起了國內外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紅外窗口激發下在紅光/近紅外區域發光的納米粒子被證實在深層組織成像方面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尤其是第三生物窗口(1600~1870納米)又被稱為「黃金窗口」。到目前為止,碳納米點在紅光/近紅外區域的發光效率較低,且關於碳納米點在第三生物窗口激發的螢光還沒有報導。

單崇新團隊成員、博士劉凱凱等人採用原位無溶劑碳化的方法製備了量子效率為57%的紅光/近紅外發射的碳納米點,並利用其作為螢光劑,實現了小鼠黑色素瘤細胞的單光子和雙光子成像。進一步研究該碳納米點的多光子螢光特性表明,該碳納米點在800、1200、1600 、2000納米雷射激發下實現了明顯的螢光發射,首次實現了碳納米點在第三生物窗口激發下的三光子螢光以及碳納米點的四光子激發下的螢光發射。該工作將進一步推進高效紅光/近紅外碳納米點在生物成像等方面的應用。(宇天行

相關論文信息: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1900766

《中國科學報》 (2019-08-08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蘇州醫工所提出納米碳點螢光增強的方法
    ,並獲得碳納米點螢光發射增強方面的相關結果。值依賴和非依賴的螢光激發特性在碳納米點中已經有相關的報導,少量的研究者對碳納米點與金屬、玻璃、濾紙等不同基質之間相互作用影響進行了探索。  蘇州醫工所醫用微納技術研究室郭振博士提出了一種納米碳點螢光增強的方法:通過自由基連結碳納米點實現了螢光發射的增強(如圖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科學家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 科學家合成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
    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碳納米點方面的研究獲得進展,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中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納米快報》。
  • 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
  • 科學網—發光碳納米粒子的新收穫
    這個發現將直接影響碳納米粒子的應用領域及應用前景。 ■本報記者 沈春蕾(a)碳納米粒子原子力掃描圖;(b)碳納米粒子乙醇溶液不同泵浦強度下的發射光譜;(c)碳納米粒子雷射遠場光斑;(d)碳納米點雷射強度隨偏振方向變化的曲線;(e)碳納米點雷射發射光譜和閾值曲線。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因此,如何在高載負量的碳納米點體系下實現高的螢光量子效率,進而實現高亮度的發光,已成為碳納米點在發光器件中應用的關鍵。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該工作利用碳納米點表面大量的羥基官能團引發正矽酸乙酯水解,在碳納米點表面原位包覆二氧化矽。
  • 【中國科學報】螢光碳點捕捉腦腫瘤細胞
    前不久,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再成的研究小組、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謝志剛和景遐斌的課題組,與四川大學高會樂副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螢光活體成像系統,觀察了碳點在荷瘤小鼠內的生物分布,為腦腫瘤的早期診斷和進一步構建智能化納米藥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Adv Mater:基於螢光碳點的診斷治療納米藥物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孫再成研究小組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謝志剛和景遐斌課題組合作開發了基於螢光碳點的診斷治療納米藥物,為實現個性化治療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Min Zheng et al. Adv. Mater. DOI: 10.1002/adma. 201306192)。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
  • 安徽大學在新型螢光碳納米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碳點(CDs)具有優良的光學性能和細胞相容性,是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理想納米材料。然而,CDs在近紅外(NIR)區域的微弱響應阻礙了其實際應用。近日,安徽大學畢紅教授團隊與田玉鵬教授團隊以及鄭州大學盧思宇教授合作,在新型近紅外多光子發射碳點的可控制備和生物標記的相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納米科學:調整螢光碳管的波長!
    納米科學:調整螢光碳管的波長!碳不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它還具有自身的迷人特性。石墨烯 - 一種原子厚度的純碳片 - 是最強的材料之一。將石墨烯轉化為圓柱體,您將獲得碳納米管(CNT),這是許多新興技術的關鍵。現在,在化學通訊報導的一項研究中,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學會了控制碳納米管的螢光,可能允許新的應用。CNT是天然螢光的 - 當置於光下時,它們通過釋放它們自己的光來響應,這一過程稱為光致發光。
  • 利用碳點納米顆粒從單一光源發射出的多波長光
    來源:韓科院韓科院的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組被稱為碳點的納米粒子,它們能夠從單個粒子發射出多種波長的光。此外,研究小組發現碳點的分散,或者每個點之間的粒子間距,會影響碳點發出的光的性質。這一發現將使研究人員了解如何控制這些碳點,並創建新的、對環境負責的顯示器、照明和傳感技術。
  • 怎樣製備碳量子點_碳量子點的製備
    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C-dots),又稱碳點或者碳納米點,是一類尺寸在10nm以下的碳納米材料。更廣泛的定義為在水中或者其他懸浮液中的小碳納米顆粒。「自下而上(Bottom-up)」兩種,如圖3所示,在CQDs 的合成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功能化、摻雜和納米雜化實現碳量子點的改性。
  • JACS: 評估納米共軛物中碳納米點的光誘導電子定性行為
    碳點(CDs)最近已經成為具有強光致發光性的碳材料。 CDs系列包含尺寸小於20 nm的不同類型的準球形納米顆粒。通常,它們被分為不同的子組:石墨烯量子點(GQDs),碳量子點(CQDs),碳納米點(CNDs)和類聚合物點(PDs),CNDs是無定形的納米粒子,由容易聚合的有機前體,天然產物或廢物製成,與無機納米粒子相比,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生態友好性。
  • ChemNanoMat:「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
    圖1基於FRET構建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用於細胞內1O2的靈敏檢測為了克服DPBF的固有缺陷,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彭洪尚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螢光共振能量傳遞(Fluorescence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來構建「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課題組前期的研究表明,基於苯二胺為碳源製備的碳點具有螢光與雙光子發光特性(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5360-5363)。2015年,他們通過與聚乙烯醇(PVA)複合,利用PVA分子與碳點間的氫鍵相互作用,抑制碳點輻射中心的旋轉、振動及三重態激子的非輻射躍遷穩定激發三重態,實現了碳點的室溫長壽命磷光發射。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系列...
    課題組前期的研究表明,基於苯二胺為碳源製備的碳點具有螢光與雙光子發光特性(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5360-5363)。2015年,他們通過與聚乙烯醇(PVA)複合,利用PVA分子與碳點間的氫鍵相互作用,抑制碳點輻射中心的旋轉、振動及三重態激子的非輻射躍遷穩定激發三重態,實現了碳點的室溫長壽命磷光發射。
  • 可見-近紅外吸收峰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製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在可見-近紅外區具有強吸收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該工作突破了碳基納米材料在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吸收係數低的限制,並實現近紅外區高達53%的光熱轉換效率,為該類材料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值,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熱治療試劑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