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系列...

2021-01-19 中國科學院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因此,開發製備簡易、成本經濟、低毒性、且在常規環境條件下具有長壽命發射的材料是該研究領域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碳基納米發光材料(碳點)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發光材料,由於製備純化過程簡單、光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發射特性可調、易於功能化修飾、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等優勢,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受到了科研人員廣泛的關注,並且在化學/生物傳感、生物成像、醫學診療、光催化及光電器件等眾多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然而,科研人員近年來主要關注該類材料的螢光性能調控與製備、發光機理及潛在應用的探索,對其長壽命發光性能的研究還比較有限。

  為了進一步拓展碳點的應用領域並解決當前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研究領域存在的問題,自2015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林恆偉課題組博士生蔣凱圍繞碳點的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課題組前期的研究表明,基於苯二胺為碳源製備的碳點具有螢光與雙光子發光特性(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5360-5363)。2015年,他們通過與聚乙烯醇(PVA)複合,利用PVA分子與碳點間的氫鍵相互作用,抑制碳點輻射中心的旋轉、振動及三重態激子的非輻射躍遷穩定激發三重態,實現了碳點的室溫長壽命磷光發射。結合碳點本身具有的螢光與雙光子發光性能,首次報導了碳點的三重發射特性(上、下轉換螢光與磷光)及其作為三重防偽油墨的潛在應用(如圖1)。相關工作以VIP和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7231-7235)。

  上述工作雖然實現了碳點的室溫長壽命磷光發射,但只有在乾燥的固態狀態下才可以觀察到。這是由於氫鍵容易受到水分子的影響而被破壞,因此無法獲得碳點在分散液中的長壽命發射。為了拓展室溫長壽命發射碳點的應用範圍,他們在2016年創新性地提出採用共價鍵(代替常用的氫鍵)穩定激發態的思路將碳點固定在易分散於水中的納米二氧化矽(nSiO2)表面。由於共價鍵較氫鍵具有更強的相互作用,碳點與nSiO2的結合不易被破壞,首次獲得了碳點在水分散體系條件下的長壽命發光(如圖2)。此外,由於更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使得碳點的激發單重態與三重態之間的帶隙(ΔEST)減小,進一步證明了該材料體系所表現出的長壽命發射是以延遲螢光為主,但含有部分磷光成分的混合發光。最後,利用該體系長壽命發光性能受水汽影響較小的特點,結合碳點與PVA複合氫鍵易被水汽破壞的特性,實現了水汽敏感的信息多重加密應用。相關工作發表在《化學材料》雜誌上(Chem. Mater. 2017, 29, 4866?4873)。

  前期的工作雖然實現了固態及水分散液環境下碳點的長壽命發射,但其本質上都是基於與其它材料的複合,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實際應用的範圍和靈活性,因此開發本身具有室溫長壽命發射特性的碳點具有重要的意義。自2017年開始,結合傳統室溫磷光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他們推測,製備的碳點如果滿足以下條件則有望獲得長壽命發光性能:①碳點具有無定形或聚合物結構,這樣的結構可能作為基質對其包含的發光中心進行有效的隔離、固定,抑制非輻射過程;②碳點含有豐富的氧(C=O與OH)、氮(C=N與NH2)或滷素(Br、I)官能團,這些基團一方面可以作為潛在的發光中心,同時又能形成有效的氫鍵或滷鍵,進一步穩定激發三重態;③碳點包含B、N、P或滷素等元素的摻雜,這些元素可以誘導產生更強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增強激發態的系間竄越能力,從而促進更多三重態的產生。

  基於以上思路,課題組採用微波輻照加熱處理乙醇胺與磷酸水溶液的方法,獲得了具有超長壽命(1.46秒,肉眼可見超過10秒)室溫磷光發射的碳點。進一步研究表明,碳點的無定形結構、存在可產生顆粒內氫鍵基團及N、P元素摻雜可能是該碳點產生超長壽命室溫磷光的原因。這一工作實現了長壽命發光性能碳點的高效(轉化率約70%)、便捷(5分鐘微波加熱)、克級(2.8g)製備(如圖3)。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2441)。

  與此同時,為了明確上述碳點體系長壽命室溫磷光的起因,通過分步加熱方法(180℃與280℃)實現了製備的碳點材料從螢光到長壽命磷光的轉變,並據此進一步研究了該類型碳點在製備過程中的結構變化及長壽命室溫磷光可能的產生原因。根據兩步加熱所獲得產物的表徵結果推測,在相對較低的加熱溫度下(180℃),原料分子(乙二胺/乙醇胺與磷酸)主要發生脫水縮合、交聯聚合等化學反應,並通過交聯增強螢光原理產生具有聚合物結構的螢光碳點(無長壽命磷光發射);該螢光碳點在較高溫度處理下(280 ℃),所包含的聚合物結構發生進一步的脫水碳化、交聯等化學反應生成具有磷光發射特性的碳點。他們推測其磷光發射主要是由於在高溫處理後(280℃)生成了更加緻密的結構,有利於顆粒內氫鍵的形成,進而通過抑制其所包含發光團的自由旋轉和非輻射躍遷過程穩定激發三重態,從而產生高效的磷光發射。此外,對比實驗證明N、P摻雜對該類型碳點體系的長壽命發射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一工作不僅進一步說明了該類型碳點體系的生成過程和長壽命磷光發射的可能來源,同時也首次獲得了一種具有加熱刺激響應產生磷光的材料。利用這一特異性特點(螢光材料經加熱轉變為長壽命室溫磷光材料),探討了其在高級防偽與信息保護領域的潛在應用(如圖4)。該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Adv. Mater., 2018, 1800783)。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寧波市基金、王寬誠教育基金及重慶市研究生創新項目的支持。

    文章連結:1 2

  圖1 (左)碳點的製備及其PVA複合薄膜的上、下轉換螢光與磷光三重發射現象;(右)三重防偽油墨的潛在應用演示

 

  圖2 碳點的製備及其與nSiO2共價鍵結合實現可分散在水中的長壽命發光(羅丹明B(RhB)水溶液發光特性作為對照)

圖3 超長壽命室溫磷光碳點的高效、克級製備及其長壽命發光性能

 

  圖4 具有熱響應產生磷光的碳點油墨及其在信息保護與防偽領域的潛在應用(通過電吹風加熱(約300 ℃,30秒)實現加密信息的解密與真偽商品/有價證券等的鑑別)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LED用稀土發光材料研究獲進展
    寧波材料所所屬二級所先進位造所的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 Ba 9 Lu 2 Si 6 O 24 :Ce 3 矽酸鹽青色螢光粉;在160℃時,其螢光量子效率可維持室溫的94%,表現出良好的熱穩定性。
  • AEnM:碳基納米材料的結構設計和組成調控在儲鋰方面的應用進展
    此外,優異的結構穩定性也能夠充分緩解電化學反應過程中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對電極材料的破壞,進而提高了電池的循環壽命。這些優異的特性使其成為儲能材料的首選,科學家們已經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用於製備和設計能夠適應不同電化化學環境的碳基電極材料。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長壽命室溫磷光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領域取得...
    同時,這種雙元素共摻雜技術為室溫磷光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目前報導的絕大多數基於碳量子點的室溫磷光材料中,需將碳量子點嵌入到基質中才能獲得室溫磷光發射現象。如何實現碳量子點的自保護磷光性能仍然存在巨大挑戰。
  • 蘭州化物所碳基納米材料冷陰極研究取得進展
    場發射冷陰極作電子源的真空電子器件具有結構簡單、響應快、無輻射抗幹擾、功耗低和工作溫度區間寬等特點,有望實現器件頻率和功率的突破以及整體性能的提升。場發射冷陰極作為真空微電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器件的整體性能。冷陰極材料的選擇、製備及場發射性能對冷電子源真空器件的性能和壽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 碳基納米材料研究項目通過評議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碳基納米材料的研究」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技術評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搭建了中國石化「碳基納米新材料」的知識平臺與技術平臺,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入開展相關材料的產業化及應用研究,為中國石化在新興碳複合材料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近紅外二區螢光納米材料中,稀土發光納米材料因具有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好、發射帶窄、發光顏色和壽命可調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洪傑院士和王櫻蕙副研究員團隊在《發光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的綜述文章。
  • 微納米尺度MOF基室溫磷光材料開發成功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楊曉剛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具有微納米尺度、顏色可調的金屬-有機框架(MOF)基室溫磷光材料,在非貴金屬室溫磷光方面取得突破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碳點(CDs)作為一種新型的碳基納米材料,由於其多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獨特的光學性能、低成本、生態友好性、豐富的官能團(如氨基、羥基、羧基)、高穩定性和電子遷移率等優點,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上轉換發光材料及其應用
    從圖1(a)可見,通常的光致發光過程中,材料吸收較高能量(較短波長)的激發光後,產生低能量的發射光,即發射光的波長長於激發光。與普通光致發光過程不同的是,.上轉 換發光具有較大的反Stokes位移,材料中需存在較長壽命的中間能級或亞穩態,同時實現上轉換發光也需要較強的激發光源。若材料能 夠實現上轉換發光,就可能將肉眼看不見的長波長的光轉換為可見光,在雷射、顯示、防偽等信息科學和技術領域將有著重要的應用,也將在生物醫學等方面開拓新的研究和應用領域。
  • 科學家合成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
    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碳納米點方面的研究獲得進展,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中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納米快報》。
  • 華理在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領域獲新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構建了發光可調控的智能純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
  •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從遠古時期神農氏的「夜礦」,到《搜神記》記載的「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的隨侯珠,再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懸黎」和「垂棘」之璧,「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的夜明珠的傳說和神奇故事在人類歷史文獻中屢見不絕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碳元素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基礎,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現代科技進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有機夜明珠: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13個招募撰稿人/主筆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具有無定態結構、可加工性能好、發光壽命長、成本低廉等優點,對拓展純有機長餘輝發光材料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網—發光碳納米粒子的新收穫
    這個發現將直接影響碳納米粒子的應用領域及應用前景。 ■本報記者 沈春蕾(a)碳納米粒子原子力掃描圖;(b)碳納米粒子乙醇溶液不同泵浦強度下的發射光譜;(c)碳納米粒子雷射遠場光斑;(d)碳納米點雷射強度隨偏振方向變化的曲線;(e)碳納米點雷射發射光譜和閾值曲線。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發光材料頂刊精選:楊陽、陳平、唐本忠、夏志國頂刊大盤點
    .: 表面2D/本體3D異相鈣鈦礦納米顆粒,用於長期穩定的發光二極體儘管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發光二極體(LED)在電致發光效率方面已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MHP LED的操作穩定性目前仍是其實際應用的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