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有機夜明珠: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

2021-01-15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13個

招募撰稿人/主筆

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具有無定態結構、可加工性能好、發光壽命長、成本低廉等優點,對拓展純有機長餘輝發光材料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實現高分子發光材料的長餘輝發射,當前主要是利用雜原子或者重原子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提高單/三線態激子間的系間竄越能力;高分子基質中的氫鍵、滷鍵、離子鍵等分子內和分子間相互作用為磷光基團提供剛性環境,抑制其三線態激子的非輻射躍遷和猝滅。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與太原理工大學孫靜博士在《發光學報》(EI、核心期刊)發表了題為「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研究進展」的綜述文章。該綜述重點介紹了近年來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的分子結構特點、發光性能(發光效率和壽命等)及其在氧氣傳感、數據加密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 引言

超長有機磷光材料,又名有機長餘輝發光材料,因具有發光壽命長、斯託克斯位移大、結構易修飾等優點,在照明顯示、生物傳感、數據加密、信息防偽、光學探測等領域備受關注。高分子發光材料具有優良的可加工性、熱穩定性、柔性、無定型態等優點,有效避免了小分子晶體穩定性和可加工性能差的問題,吸引了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高分子材料的柔性結構不利於形成剛性環境,外部環境中氧氣和水汽等容易對三線態激子產生猝滅,這使得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種類稀少。基於此,如何設計和實現高效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是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熱點之一,對於豐富有機長餘輝發光材料種類、拓展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2. 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的設計策略

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中剛性環境主要是利用分子內和分子間的範德華力、氫鍵、滷鍵、離子鍵等弱相互作用構建的。在這種剛性環境下,激子系間竄越能力得到提高、三線態激子非輻射躍遷和猝滅受到抑制,因而高分子基質中需要引入大量羰基、羧基、羥基、氨基等基團,如聚乳酸、聚丙烯醯胺、聚苯乙烯等是比較常用的高分子基質。製備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法:

圖1 Jablonski能級圖與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模型

(1)化學合成,即利用化學鍵將磷光基團連接到高分子基質的主鏈或者側鏈,抑制發色基團運動。該類非摻雜型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不僅結構穩定且具有優良的熱穩定性能。利用化學鍵連接的磷光基團能夠均勻分布於高分子基質中,分子鏈在受熱發生蠕動過程時磷光基團不會析出或者聚集;同時,該類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分子結構穩定、多色餘輝等特點,有利於用於製備多重防偽標誌。但是,目前報導的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的磷光效率低,不利於其在氧氣傳感、文件加密等領域的應用。利用化學合成方法製備的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也存在合成工藝複雜、提純難度大等問題,而且發色團的比例不易精確控制。因此,新型高效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2)物理摻雜,即直接將磷光基團以混合的方式摻入高分子基質,得到摻雜型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該方法簡單易操作,且發色團和高分子基質摻雜比例可調。利用物理摻雜工藝製備的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多為薄膜,制膜工藝對長餘輝發光性能影響較大,這主要是由於磷光基團需要均勻分散到剛性高分子基質中,從而抑制其分子運動,實現長餘輝發射。目前報導的小分子室溫磷光材料可利用物理摻雜方法直接引入高分子基質,相比於非摻雜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種類相對豐富。但是,該方法製備的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在溫度升高時高分子鏈會產生蠕動,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導致剛性環境被破壞;而磷光基團則容易出現聚集,引起三線態激子猝滅,從而降低磷光效率和發光壽命。通過對高分子基質和磷光基團的化學修飾,提高材料熱穩定性能,進一步增強基質與磷光基團的相互作用,同時保證磷光基團在剛性高分子基質中均勻分散並保持結構穩定性,對於製備高效長壽命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利用兩種方法製備的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均具有無定型態結構,展示了良好的長餘輝發光性能。常用的高分子基質具有胺基、羧基、羰基、羥基等基團,形成大量的分子內和分子間氫鍵,增強了分子內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為磷光基團了提供良好的剛性環境,抑制三線態激子的非輻射躍遷和猝滅。而含有O、N、S等元素的雜原子功能基團不僅可以增強系間竄越通道,也可以增強分子內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抑制分子轉動和振動。在磷光片段或者基質中適當引入重原子提高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促進了三線態激子的輻射躍遷,提高了磷光發光效率。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中磷光基團與高分子基質的投料比、平均分子質量(Mn)和分散係數(PDIs)對材料的長餘輝發光性能也有一定的影響。

3. 結論與展望

利用化學修飾和物理摻雜製備的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其高分子基質中分子內和分子間相互作用為磷光發色團提供了剛性環境,有效抑制了三線態激子的非輻射躍遷和猝滅。長餘輝發光性能主要受到磷光分子片段的種類和含量、高分子基質的種類及其分子量的大小和樣品形態等因素的影響。實現高效、長壽命的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需要協調分子內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雜原子和重原子效應等,提高系間竄越能力,同時構建良好的剛性環境穩定三線態激子。

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受高分子基質的影響展示出無定型態特性,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熱穩定性、成本低廉等優勢,有利於製備成不同狀態的樣品應用於不同領域。樣品在薄膜狀態下對氧氣和溫度比較敏感,可以用於製備氧氣或者溫度傳感。將其製備成納米粒子可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扣除短壽命背景螢光的幹擾;利用其水溶性和多色長餘輝發光特性,可以應用於多層信息加密和防偽。目前,進一步提升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的磷光效率和發光壽命是廣大科研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這對於拓展該類材料的應用至關重要。

通訊作者簡介

安眾福,教授,2014年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目前在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安眾福教授長期從事有機超長磷光材料(又稱有機超長餘輝材料)的設計合成、性能調控與應用探索相關方向的研究,相關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在Nat. Mater.,Nat. Photonic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高水平期刊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10餘項,並獲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項目支持。

黃維,教授,中國科學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協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黃維院士是中國有機電子學科、塑料電子學科和柔性電子學科的奠基人與開拓者,被業界譽為「柔性電子學之父」。曾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次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成果入圍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黃維院士在柔性電子學、特別是有機電子學等領域取得了大量系統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在柔性電子學領域,以通訊或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頂尖期刊Natur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Ener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Research,npj Flexible Electronic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發表研究論文860餘篇,H因子為140,國際同行引用逾90 000次,是材料科學與化學領域全球高被引學者。獲授權美國、新加坡和中國等國發明專利360餘項,出版了《有機電子學》《生物光電子學》《有機薄膜電晶體材料器件和應用》《有機光電子材料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OLED顯示技術》等學術專著。

文章信息

孫靜, 馬會利, 安眾福, 等. 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研究進展[J]. 發光學報, 2020, 41(12):1490-1503.

文章地址

https://dx.doi.org/10.37188/CJL.20200317

【】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開 放 投 稿:eLight

CN 22-1427/O4

ISSN 2662-8643

期 刊 網 站:elight.springeropen.com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577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

原標題:《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有機夜明珠: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黃維院士團隊:有機小分子的多彩長餘輝發光
    長餘輝發光是指發光材料撤去激發光源後,仍能持續發光數秒至數小時的一種發光現象。長餘輝發光材料又俗稱「夜明珠」,被廣泛應用於夜間應急指示、儀表顯示、光電子器件以及國防軍事等領域。近年來,由於其具有長壽命、大的斯託克斯位移以及豐富的激發態性質被廣泛的應用於防偽、加密以及生物成像等前沿科學領域。
  • 【期刊】封面故事 | Nb⁵⁺、Sm³⁺共摻雜YTaO₄的長餘輝發光性質 | 發光學報
    掃碼閱讀全文【摘要】採用高溫固相法合成了Nb5+, Sm3+共摻雜YTaO4長餘輝發光材料,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XRD)、穩態螢光光譜、漫反射光譜和熱釋光曲線等多種表徵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結構、螢光和長餘輝發光特性。
  • 華中科技大學朱錦濤團隊在室溫長餘輝發光材料及指紋成像方面取得...
    有機長餘輝材料是近幾年發展的一類發光材料。然而,絕大多數有機分子僅僅在聚集態(如晶體)或者需要摻雜在特殊的主體中才能發揮出室溫長餘輝發光,主要原因是分子在聚集態中可以實現分子間的電子耦合,進而通過系間穿越(ISC)敏化三重激發態。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2015-03-30 11:02:51  長餘輝材料,俗稱夜光材料或蓄光型發光材料,在可見光或紫外光激發後,可以保持幾十分鐘到幾十小時不等的持續發光。該類材料在弱光照明、應急指示、信息存儲和顯示、節能建築、智能交通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據介紹,CaAl2O4:Eu,Nd是一種典型的發藍紫色光的長餘輝發光材料,餘輝時間可長達19個小時以上,是目前發現的餘輝時間最長、具有最廣泛應用前景的長餘輝發光材料。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YAG:Ce³⁺在雷射照明應用中的研究進展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11個招募撰稿人/主筆基於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 LD) 的照明和顯示技術代表了半導體行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螢光轉換材料是決定雷射照明的能量效率和顯示產品色彩品質的核心部件
  • 新有機夜光材料發光超一小時
    長餘輝發光(LPL)材料又被稱為蓄光型發光材料,常被用作夜光塗料,廣泛應用在儀表、光電子器件、緊急標誌等物件以及國防軍事領域上。它的原理是一種光致發光系統,在光源激發下發出可見光,並將獲得的部分光能儲存起來,當激發停止後,能以光的形式將能量緩慢釋放出來。但是,大部分商業性夜光塗料以無機系統為基礎,不僅需要稀有元素才能長效發光,而且製造溫度需要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鉛滷鈣鈦礦微納結構的受激輻射研究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13個招募撰稿人/主筆鉛滷鈣鈦礦結構具有光吸收係數大、螢光量子產率高、帶隙可調、發射峰窄等特點,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及受激輻射等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
  • 【學術報告】有機長餘輝發光
    ---題目:有機長餘輝發光報告人:安眾福 教授,先進材料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時間:2020年11月10日(周二)16:00地點:化學B樓410長期從事有機長餘輝材料的設計合成、性能調控與應用探索相關方向的研究。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報告摘要:有機長餘輝發光是一種退去激發光後材料仍然可以持續發光的現象。近年來,基於超長磷光的有機長餘輝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併入選2019年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Top10熱點前沿。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9個招募撰稿人/主筆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技術可以實現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腫瘤診斷、小分子體內檢測、生物傳感和免疫分析等領域展示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研究進展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11個招募撰稿人/主筆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是一種在與半導體外延片垂直方向上形成光學諧振腔、
  • 為什麼夜明珠在夜晚會發光? 夜明珠是什麼材質的?
    為什麼夜明珠在夜晚會發光? 夜明珠是什麼材質的?時間:2018-11-06 19:18   來源: 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夜明珠在夜晚會發光? 夜明珠是什麼材質的? 也許大家都聽說過,夜明珠會在漆黑的夜晚發出神奇的光亮,甚至,它能把一個偌大的廳堂照得如同白晝。那麼,你見過夜明珠嗎?
  • 世界上最大的夜明珠及夜明珠發光之謎
    ——李商隱「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視的,天然的、能自行發光的珠寶。夜明珠是稀有寶石,通常情況下所說的夜明珠是指螢光石、夜光石。大地內的一些發光物質經過數千萬年的地質演化(火山巖漿噴發,地質運動等),聚集於礦石中而成,人類將含有這些稀有元素的石頭,經過加工,就成了人類常說的夜明珠。
  • 蓄能型發光塗料的研究進展
    蓄能型發光塗料的餘輝亮度、餘輝時長和發光顏色主要取決於發光顏料。發光顏料的分類如圖1所示。材料的壽命長。可以長期在空氣和一些特殊的環境下使用。正是由於這類材料的化學性質穩定,使其具有螢光猝滅溫度高的特點,從而成為製備發光塗料的主要顏料。
  • 《發光學報》 | 2020年第6期目錄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推廣位(非商務)發光學報 2020年 第41卷 第6期目錄2020年 6期 電子期刊網址:特邀綜述分子聚集態發光展望:聚散不同性相遠集體效應嘆觀止李振, 李倩倩摘要:有機光電功能材料的宏觀性質是分子聚集效應的客觀體現,本文以力致發光和有機室溫磷光為例,探討了分子聚集態結構的影響因素和精細調控策略,並介紹了"MUSIC"的理念,以音樂創作形象化材料設計,強調了分子聚集態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 昆明理工構建具有高於室溫條件超過12h高亮度長餘輝發光材料
    長餘輝發光(LPL)是一種激發停止後發光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的光學現象。商業化CaAl2O4:Eu2+, Nd3+(藍色),SrAl2O4:Eu2+, Dy3 +(綠色),Y2O2S:Eu3+, Mg2+, Ti4+(紅色)螢光粉在室溫下提供廣泛的應用。環境溫度的升高從根本上降低了LPL螢光粉的性能,抑制了LPL在惡劣環境下的實際應用。
  • 《高分子學報》2018特約專論和綜述——光電高分子
    以下是《高分子學報》2018年第2期「光電高分子」專輯的特約專論和綜述文章,長按文章下面的二維碼可直達原文界面,歡迎閱讀關注。特約專論聚集誘導發光聚合物胡蓉, 辛德華, 秦安軍, 唐本忠高分子學報. 2018, (2): 132-144DOI:10.11777/j.issn1000-3304.2018.17280The progresses on the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發光學報》創刊40周年特別專欄——青稞論道發光學報 2020年 第41卷 第7期《發光學報》創刊於 1980 年,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主辦
  • 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稀土發光材料是由稀土4f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出而產生的發光材料,因激發方式的不同,發光可區分為光致發光、陰極射線發光、電致發光、放射性發光、X射線發光、摩擦發光、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等。其因吸收能力強,轉換效率高,在可見光區發射能力強等優點,而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 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稀土發光材料是由稀土4f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出而產生的發光材料,因激發方式的不同,發光可區分為光致發光、陰極射線發光、電致發光、放射性發光、X射線發光、摩擦發光、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等。那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 在電致發光研發領域,選擇有機材料是基於哪些原因?
    有機材料的電致發光現象是1963年由Pope等人發現的,利用蒸鍍5mm的單層蒽(anthracene)晶體當發光層,所製作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組件其驅動電壓必須高達100V以上,只能發出很微弱的藍光。,一直到了1987年,才由美國柯達公司的鄧青雲等人,將有機螢光染料以真空熱蒸鍍方式製成雙層組件,在小於10V的電壓下,外部量子效率可達到1%,使得有機發光材料與組件更具有實用性價值,也激起有機材料在此領域應用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