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朱錦濤團隊在室溫長餘輝發光材料及指紋成像方面取得...

2021-01-13 網易

2019-04-01 10:55:41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有機長餘輝材料是近幾年發展的一類發光材料。然而,絕大多數有機分子僅僅在聚集態(如晶體)或者需要摻雜在特殊的主體中才能發揮出室溫長餘輝發光,主要原因是分子在聚集態中可以實現分子間的電子耦合,進而通過系間穿越(ISC)敏化三重激發態。為了實現有機分子在無定型狀態下的長餘輝發光,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朱錦濤教授團隊與武漢國家光電研究中心朱澤策博士合作構建了一種存在分子內電子耦合作用的有機小分子(CzDPS)(見圖1)。分子中的咔唑(給體)和二苯碸(受體)單元在空間上靠近,這種給受體在空間上的近距離作用可有效地介導系間穿越,並實現非聚集態的長餘輝發光。研究結果表明,CzDPS不僅在晶態中具有室溫磷光現象,而且在摻雜濃度僅為1wt %的光固化膠中仍然具有長餘輝發光,表明該類材料在塑料和光固化3D列印等領域中有很好的潛在應用

  

  圖1、CzDPS在晶體中的構象及室溫發光現象。

  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還探討了該有機長餘輝材料在時間分辨成像中的應用。傳統有機材料的發光壽命一般在納秒到毫秒量級,往往需要複雜而精密的成像設備才能將材料的發光與背景散射光區分開來。而長餘輝材料的發光壽命可達秒級,通過一般的CMOS相機即可檢測到毫秒延遲的長壽命發光。利用CzDPS的長餘輝發光性質,該團隊僅通過在紫外LED燈下照射附著在指紋上的樣品,關掉紫外LED燈後使用手機拍照,即可實現指紋的時間分辨發光成像,有效消除了散射光和基底的自螢光對指紋識別的幹擾(見圖2),為指紋識別鑑定提供了一種新的、簡便方法。

  

  圖2、CzDPS用於指紋的時間門控成像。

  研究結果發表於《Materials Horizons》雜誌上,田迪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

  全文連結:

  http://dx.doi.org/10.1039/C9MH00130A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的QQ交流群:451749996(務必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長餘輝發光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5,卷27,頁2195–2202)上發表。
  • 昆明理工構建具有高於室溫條件超過12h高亮度長餘輝發光材料
    長餘輝發光(LPL)是一種激發停止後發光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的光學現象。商業化CaAl2O4:Eu2+, Nd3+(藍色),SrAl2O4:Eu2+, Dy3 +(綠色),Y2O2S:Eu3+, Mg2+, Ti4+(紅色)螢光粉在室溫下提供廣泛的應用。環境溫度的升高從根本上降低了LPL螢光粉的性能,抑制了LPL在惡劣環境下的實際應用。
  • 黃維院士團隊:有機小分子的多彩長餘輝發光
    長餘輝發光是指發光材料撤去激發光源後,仍能持續發光數秒至數小時的一種發光現象。長餘輝發光材料又俗稱「夜明珠」,被廣泛應用於夜間應急指示、儀表顯示、光電子器件以及國防軍事等領域。近年來,由於其具有長壽命、大的斯託克斯位移以及豐富的激發態性質被廣泛的應用於防偽、加密以及生物成像等前沿科學領域。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有機夜明珠: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13個招募撰稿人/主筆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具有無定態結構、可加工性能好、發光壽命長、成本低廉等優點,對拓展純有機長餘輝發光材料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有機餘輝材料指的是在激發光停止之後仍可繼續發光的有機材料,在生物成像、傳感、信息存儲和加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只有少數報導的有機餘輝效率(被吸收的光子轉化成餘輝的效率)能超過10%,這是由於有機超長室溫磷光(OURTP)需要通過三線態激發態(T1)的自旋禁阻輻射躍遷而得到,因此有機餘輝材料要實現高的餘輝效率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陳潤鋒教授帶領的團隊提出了通過合理的分子設計實現長壽命激子的有效轉變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超長有機磷光材料發光效率取得新突破
    超長有機磷光(UOP)材料具有長的發光壽命,當撤去激發源後仍然維持一段時間的發光,所以也被稱為有機長餘輝材料。這類材料在緊急照明、交通標識、防偽、光學記錄以及生物成像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細胞成像等實際應用方面,它能有效地消除背景光或激發光的幹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噪比。
  • 合工大在夜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中安在線訊 日前,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長餘輝發光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新有機夜光材料發光超一小時
    直到現在,通過有機分子延長發光(磷光),也只能使發光時間持續幾分鐘。此次日本九州大學科學家安達千波矢及其同事使用兩種簡單的有機分子在室溫下製成了有機長餘輝發光材料,其發光時間超過一小時。與目前的無機長餘輝發光系統相比,新材料不含稀有元素,也更容易製造。研究人員認為,經過進一步的開發,該系統有望做到柔性和顏色可調。
  • 【學術報告】有機長餘輝發光
    ---題目:有機長餘輝發光報告人:安眾福 教授,先進材料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時間:2020年11月10日(周二)16:00地點:化學B樓410邀請人:袁望章 研究員報告人簡介:安眾福,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華中科技大學在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發表了關於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ing multi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 中國科學家合成高效長壽命有機室溫磷光分子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4日電(記者林小春)從生物成像、光學記錄到防偽系統,純有機磷光材料在諸多高新科技領域有著誘人的應用前景,但在室溫下實現高效純有機磷光發射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中國科學家近日報告說,他們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有機室溫磷光分子,它們都兼具高效率和長壽命的優異特性。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力致發光材料體系的新設計策略
    (AIE)材料的力致發光變色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發現了力致發光變色是絕大多數AIE材料的一個共性。該共性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為解決力致發光變色材料稀少問題及促進該類智能材料的應用研究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上述研究基礎上,2015年,該研究團隊又首次發現了聚集誘導熱激活延遲螢光(AIE-TADF)材料具有力致發光現象(Angew. Chem. Int.
  • 夜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獲重要進展
    央廣網合肥3月3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周慧)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一種長餘輝發光材料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近日以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系列...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力致發光材料體系的新設計策略
    2010年開始,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池振國教授研究團隊在聚集誘導發光(AIE)材料的力致發光變色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發現了力致發光變色是絕大多數AIE材料的一個共性該共性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為解決力致發光變色材料稀少問題及促進該類智能材料的應用研究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上述研究基礎上,2015年,該研究團隊又首次發現了聚集誘導熱激活延遲螢光(AIE-TADF)材料具有力致發光現象(Angew. Chem. Int.
  • 【科技】科學家研發新有機夜光塗料,發光超1小時可用於國防軍事領域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研究報告稱,日本科學家研發了一種能夠發光超過一個小時的有機夜光材料。
  • 武漢工程大學徐慢教授團隊在wLED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鑭系元素(Ln)摻雜的無機螢光粉廣泛應用在白光發光二極體(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wLED)器件、顯示技術、生物成像、太陽能電池和測溫等領域,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關注。在各種鑭系元素中,銪([Xe]4f75d06s2)被視為最廣泛的激活劑,Eu2+和Eu3+都可作為發光中心,在現代固態照明等領域起到了關鍵作用。
  • 多色長餘輝納米粒子:平民版的實彩時間分辨成像和分析工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長餘輝納米粒子(AGNPs)在高對比度發光成像應用領域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發光壽命長、光譜可調的單分散AGNPs是長餘輝成像領域夢寐以求的理想成像試劑。與上述螢光探針不同的是,新型長餘輝發光納米粒子(AGNPs)具有獨特的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的超長發光壽命。長餘輝發光成像過程中,人們擁有充足的時間關閉激發光,等待自發螢光自然衰減完全之後再開始採集餘輝信號,從而獲得高質量的成像結果。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長壽命室溫磷光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領域取得...
    團隊製備出具有自保護超長室溫磷光性能的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FNCDs)。但是目前報導的絕大多數基於碳量子點的室溫磷光材料中,需將碳量子點嵌入到基質中才能獲得室溫磷光發射現象。如何實現碳量子點的自保護磷光性能仍然存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