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院士團隊:有機小分子的多彩長餘輝發光

2020-09-11 小材科研

長餘輝發光是指發光材料撤去激發光源後,仍能持續發光數秒至數小時的一種發光現象。長餘輝發光材料又俗稱「夜明珠」,被廣泛應用於夜間應急指示、儀表顯示、光電子器件以及國防軍事等領域。近年來,由於其具有長壽命、大的斯託克斯位移以及豐富的激發態性質被廣泛的應用於防偽、加密以及生物成像等前沿科學領域。隨著柔性電子的發展,短短幾年時間,具有長餘輝發光性質的有機「夜明珠」更加受到關注。科學家通過調控分子結構、晶體分子堆積等策略,基於不同發光材料結構,實現了長餘輝發光顏色調控。但該策略不僅操作複雜,而且不可控,具有一定偶然性。此外,如何在單一材料結構中實現多彩長餘輝發光也是該領域面臨的重大研究挑戰之一。

南京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安眾福教授等前期發現,在單一組份有機晶體中的多重發光中心(分子態和聚集態)可賦予材料長餘輝多彩發光的動態調節(Nature Photonics, 2019, 13,406)。但如何在分子晶體中構築多重發光中心,尤其是分子態發光,仍然不清楚。

圖1:多彩有機長餘輝發光。(a)分子結構;(b)激發光依賴的長餘輝發光性質;(c)多彩長餘輝的防偽應用展示。

近期,他們基於一系列脲衍生物,從非共軛五元環到六元環,再到共軛的芳香類化合物,實現了有激發光依賴的長餘輝發光 (圖1)。隨著激發波長的改變,分子的長餘輝發光顏色逐漸從藍光向黃綠光紅移,形成了多彩的長餘輝發光。研究發現,在晶體結構中,分子結構越簡單,分子中各個原子越容易被周圍分子單元通過弱相互作用限制,越容易形成分子態和聚集體的多重發光中心,從而實現激發光依賴的多彩有機長餘輝發光。進一步,他們將這類材料應用於可視化紫外光探針和信息防偽領域。當用310 nm激發後,印刷圖案呈現藍光變色龍和綠色樹枝;當用365 nm激發後,變色龍呈現與樹枝一樣的綠色餘輝發光,展示了該類材料在防偽領域的應用前景。這項研究為開發應用於有機光電子、柔性電子領域的新型智能材料提供了新思路。這一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doi:10.1007/s11426-020-9761-x)

來源:中國科學化學

論文連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6-020-9761-x

相關焦點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有機夜明珠: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與太原理工大學孫靜博士在《發光學報》(EI、核心期刊)發表了題為「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研究進展」的綜述文章。該綜述重點介紹了近年來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的分子結構特點、發光性能(發光效率和壽命等)及其在氧氣傳感、數據加密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1.
  • 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
    荔枝新聞訊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黃維院士和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有機長餘輝發光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 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
    西工大新聞網2月20日電(榮子強)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帶領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趙彥利教授合作隨著柔性電子的發展,短短幾年時間,發光效率高、多色以及智能有機長餘輝材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顏色可調的長餘輝發光材料,由於材料特殊的發光特性使其在有機電子、生物電子等諸多前沿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目前具有顏色可調發光特性的材料大多集中於小分子晶體體系,主要通過精細的調控分子結構以及分子在晶體中的特殊堆積等策略來實現餘輝發光顏色可調。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西工大新聞網2月19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潤鋒教授,有機餘輝材料指的是在激發光停止之後仍可繼續發光的有機材料,在生物成像、傳感、信息存儲和加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1992年1月,黃維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後研究;2006年6月,擔任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2012年7月,擔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2017年6月,擔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納米材料與技術和有機電子與器件等,為了大家了解他和研究團隊近年的科研成果,材料人做了一個匯總,方便大家閱讀。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然而,在我國柔性電子學科領域,卻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原始創新的「無人區」執著深耕。這就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科研「無人區」裡雖然暗藏風險,但也富含著科學寶藏。
  • 光致發光材料–黃維院士、Chihaya Adachi、楊朝龍,潘梅課題組成果...
    黃維院士課題組 亞單元互鎖實現聚合物中長壽命的有機室溫磷光的研究 長壽命的室溫磷光(LRTP)是一種在有機電子和光子學中引人注目的光學現象。
  • 華中科技大學朱錦濤團隊在室溫長餘輝發光材料及指紋成像方面取得...
    然而,絕大多數有機分子僅僅在聚集態(如晶體)或者需要摻雜在特殊的主體中才能發揮出室溫長餘輝發光,主要原因是分子在聚集態中可以實現分子間的電子耦合,進而通過系間穿越(ISC)敏化三重激發態。為了實現有機分子在無定型狀態下的長餘輝發光,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朱錦濤教授團隊與武漢國家光電研究中心朱澤策博士合作構建了一種存在分子內電子耦合作用的有機小分子(CzDPS)(見圖1)。
  • 【材料】安眾福教授和黃維院士團隊Angew. Chem.:有機長餘輝新進展——調控晶體中三線態發色團的堆積實現超長有機磷光
    近年來,超長有機磷光(UOP),即有機長餘輝發光,因具有超長發光壽命和豐富的激發態性質,在化學傳感、顯示、生物成像以及防偽等領域展現出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前景而受到人們的關注
  • 《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高效純有機閃爍
    西工大新聞網1月14日電(柔軒)據悉,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創新團隊在有機閃爍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成功地實現了純有機材料在X射線激發下的高效輻射發光,同時展現了該類材料在X射線探測、成像等領域的巨大應用潛力。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重大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自然·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東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於4月9日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
  • 【期刊】封面故事 | Nb⁵⁺、Sm³⁺共摻雜YTaO₄的長餘輝發光性質 | 發光學報
    掃碼閱讀全文【摘要】採用高溫固相法合成了Nb5+, Sm3+共摻雜YTaO4長餘輝發光材料,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XRD)、穩態螢光光譜、漫反射光譜和熱釋光曲線等多種表徵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結構、螢光和長餘輝發光特性。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
    西工大新聞網3月21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瑞典林雪平大學Feng Gao教授、深圳大學Wenjing Zhang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長餘輝發光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5,卷27,頁2195–2202)上發表。
  • 寧波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獲批千萬級中央財政科研課題
    近日,由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組織申報,黃維院士負責的「高性能OLED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研發」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覆,課題經費預算為2557萬元,研製周期為三年。該課題將聚焦TADF能量轉移機理、高效穩定的TADF發光材料等方面研究,開發發光波長涵蓋紅光、綠光以及藍光的系列TADF材料,解決國內OLED面板企業嚴重依賴國外進口材料的尷尬局面。
  • 黃維院士等構築了世界上首個由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
    近日,在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帶領下,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孟鴻教授課題組等創新性地報導了世界上首個由三相交流電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這一研究成果於日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
  • 【學術報告】有機長餘輝發光
    ---題目:有機長餘輝發光報告人:安眾福 教授,先進材料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時間:2020年11月10日(周二)16:00地點:化學B樓410長期從事有機長餘輝材料的設計合成、性能調控與應用探索相關方向的研究。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報告摘要:有機長餘輝發光是一種退去激發光後材料仍然可以持續發光的現象。近年來,基於超長磷光的有機長餘輝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併入選2019年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Top10熱點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