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高效純有機閃爍

2021-01-17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114日電柔軒)據悉,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創新團隊在有機閃爍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成功地實現了純有機材料在X射線激發下高效輻射發光,同時展現了該類材料在X射線探測、成像等領域的巨大應用潛力2021年元月11日(英國倫敦時間),相關成果(「Organic phosphors with bright triplet excitons for efficient 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刊物——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上。

眾所周知,閃爍體是一類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線後能夠發光的材料。X射線激發的閃爍體材料在輻射探測、安全檢測、生物醫學和X射線天文學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然而,高效閃爍體材料多為以陶瓷閃爍體為代表的無機材料,其製備受限於高溫合成,且難以在柔性基底上實現大面積製備。由於不含金屬的純有機材料具有原材料儲量豐富、機械柔性高、加工性能優、可大面積製備等突出優勢。因而,有機閃爍體可作為閃爍體家族的全新材料,尤其是在柔性電子領域具有極大的潛在應用價值。但傳統的純有機材料主要由碳、氫、氮等質輕元素組成,對X射線的吸收較弱;另外,其弱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導致有機發光材料在X射線激發下,三線態激子通常因躍遷禁阻而不發光,即只能產生源自於單線態的螢光發射。因此,生成比例達75%的三線態激子未被充分利用,限制了純有機閃爍體材料的發展。因此,如何實現高效的純有機閃爍體是該領域面臨的重大研究挑戰之一

針對這一世界性科學難題,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所帶領的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小鋼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亮態三線態激子,實現了高效的純有機閃爍體這一設計思想。他們通過理性的分子設計,引入滷素重原子,不僅提升了X射線吸收能力,而且有效地促進了三線態激子發光,進而提高了激子利用率並增強了純有機閃爍體的輻射發光性能。該閃爍體材料對X射線的檢測限為33 nGy/s,是醫學X射線成像使用劑量的1/167。鑑於其高效、穩定的輻射發光特性,他們成功將該類材料應用於X射線成像領域。該創新性研究成果不僅為探索新型閃爍體材料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設計原則和新途徑,且為發展用於無損射線檢測、醫學成像等領域的柔性X射線探測器提供了新策略

這一突破性進展的相關實驗的主要完成者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曉博士與史慧芳教授。南京工業大學IAM團隊的馬會利副教授、謝小吉教授和王建浦教授、福州大學陳秋水教授和楊黃浩教授、浙江大學楊暘教授、深圳大學王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國慶教授等從不同角度參與了此項研究。這一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0-00744-0

(審稿:王凡華)

相關焦點

  • 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
    荔枝新聞訊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黃維院士和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有機長餘輝發光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 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
    西工大新聞網2月20日電(榮子強)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帶領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趙彥利教授合作實現了長壽命、高效率以及顏色可調的聚合物長餘輝發光,並展現了該類材料在多級信息防偽、加密等領域應用潛力,相關成果於2月18日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黃維經常這樣說:「原始創新是從『0到1』的突破,常常意味著漫長而艱難的探索,但卻可能產生顛覆性的變革,帶來顛覆性的技術和產品。」近5年來,雖然做鈣鈦礦電池研究的國際團隊越來越多,但是陳永華團隊一直處於引領位置,不斷有新成果產生。2020年1月13日,陳永華團隊又有一項成果在國際頂尖光學雜誌《自然·光子學》發表,讓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向真正投入使用又邁進了一步。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自然·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東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於4月9日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 ...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重大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
    西工大新聞網3月21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瑞典林雪平大學Feng Gao教授、深圳大學Wenjing Zhang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西工大新聞網2月19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潤鋒教授,靳繼彪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南京郵電大學範曲立教授、趙強教授、陶冶教授等的大力支持。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669-3。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人物簡介】黃維,男,漢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 ,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
  • 今日黃維院士/邢貴川/陳永華Nature Energy
    黃維,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協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教授、博導,有機電子、塑料電子、生物電子、印刷電子與柔性電子學家。黃維院士是國家重要人才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傑出人才計劃入選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 Science Advances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調控光致變色...
    西工大新聞網4月22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趙強教授團隊在實現光致變色材料響應行為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
  • Chem.Soc.Rev.以封面文章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李林教授和...
    西工大新聞網11月3日電(胡文博)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題為「Bioapplications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2019年5月,黃維院士、趙強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全新的單線態氧釋放策略,可實現乏氧腫瘤的光動力治療(Research,Volume 2019 |Article ID 9269081)。在此基礎上,近期,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
  • 【材料】安眾福教授和黃維院士團隊Angew. Chem.:有機長餘輝新進展——調控晶體中三線態發色團的堆積實現超長有機磷光
    晶體工程是獲取超長有機磷光的重要策略之一。因為在剛性的晶體環境中,分子運動可以有效地被抑制,從而減少非輻射躍遷失活,從而賦予無金屬有機發光材料高效超長室溫磷光。因此研究理解晶體中分子堆積對於認知超長有機磷光的形成至關重要。近年來,關於分子堆積-磷光性能間構效關係的研究已有大量的報導。然而,由於影響磷光性質的因素十分複雜,超長有機磷光的形成機理有待更深入的理解。是否分子堆積一定可以形成超長有機磷光?
  • ...自然▪通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 黃維院士、林進義教授團隊:動態超分子氫鍵作用實現剛性共軛聚合物薄膜本徵可拉伸性及其多級結構調控
    與有機蒸鍍型發光材料相比,聚合物發光材料由於可溶液加工、低成本製造、大規模構築超薄活性層等優點,在有機光電器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相比於傳統聚合物彈性體,發光高分子由於稠環共軛結構和弱的鏈間作用,難以實現動態可逆的能量吸收與完全釋放,成為限制共軛聚合物材料應用於柔性電子器件的重要瓶頸。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離子液體製備鈣鈦礦的高效穩定的起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北工業大學的黃維院士和南京工業大學的陳永華教授課題組聯合報導了一種離子液體溶劑乙酸甲基胺然而,由於對離子液體產生高效穩定的PSC的起源缺乏深入的了解,這對基於離子液體的鈣鈦礦型光伏電池的發展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