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 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

2020-12-06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220日電榮子強)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帶領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趙彥利教授合作,在有機長餘輝研究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實現了長壽命、高效率以及顏色可調的聚合物長餘輝發光,並展現了該類材料在多級信息防偽、加密等領域應用潛力,相關成果於2月18日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

長餘輝發光材料是一種在撤去激發光源後仍能持續發光的特種蓄光型材料,俗稱「夜明珠」。自1866年人類首次合成無機長餘輝發光材料,該類材料在交通運輸、國防軍事、消防安全、醫療診斷以及日常生活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該類無機材料的合成條件苛刻,原料來源稀缺,且對其光電性能的調控具有局限性,嚴重製約了其在日常生活以及工業化生產方面的應用。與無機長餘輝材料相比,有機長餘輝材料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導電性,加之成本低廉、結構易修飾等優點,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隨著柔性電子的發展,短短幾年時間,發光效率高、多色以及智能有機長餘輝材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顏色可調的長餘輝發光材料,由於材料特殊的發光特性使其在有機電子、生物電子等諸多前沿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目前具有顏色可調發光特性的材料大多集中於小分子晶體體系,主要通過精細的調控分子結構以及分子在晶體中的特殊堆積等策略來實現餘輝發光顏色可調。該策略不僅操作難度大,而且在重複性、材料柔性以及大面積製備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該材料的實際應用。聚合物材料具有柔性、質輕、可旋塗、可拉伸等諸多優勢,在柔性電子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然而,如何通過簡單方法製備柔性、重複性好以及在單一材料中就能實現顏色可調的長餘輝發光材料成為該領域面臨的重大研究挑戰之一。

針對這一科學難題,該研究通過巧妙的分子設計,在聚合物中利用共價鍵的方式引入多種發射單元,協同聚合物在微結構下提供的剛性環境,獲得了一系列顏色可調的聚合物長餘輝發光新材料。在聚合物薄膜狀態下,該類材料隨著激發光波長從254到370 nm逐漸改變,材料的長餘輝發光顏色逐漸由藍色變為黃色,呈現出依賴激發波長的長餘輝發光性質。同時,實驗數據顯示該類材料最長的餘輝發光壽命為1.2秒,最大餘輝發光效率為37.5%。鑑於這類新材料的柔性、水溶性、餘輝顏色可調等特性,該類聚合物發光材料被製備成加密墨水,並展示了其在信息加密與防偽領域的應用潛力。該項研究不僅為設計、合成新型發光顏色可調的聚合物長餘輝材料提供了新思路,而且為長餘輝聚合物材料在多級信息加密、多色顯示和生物光電子等領域應用提供了指導。

作為國際上有機長餘輝發光的開拓者,黃維院士團隊一直致力於對有機長餘輝發光新材料的開發、新機理的研究以及新應用的探索,繼在單一組分有機發光材料中實現長餘輝發光(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進而首次實現單一有機小分子晶體材料的多彩長餘輝發光(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以來,此項研究成果再次實現了柔性聚合物多彩長餘輝發光領域的重大突破。相關研究工作以「Color-tunable ultralong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a multicomponent copolymer」為題於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審稿:傅莉)

相關焦點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西工大新聞網2月19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潤鋒教授,靳繼彪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南京郵電大學範曲立教授、趙強教授、陶冶教授等的大力支持。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669-3。
  • 《自然·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東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於4月9日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
    西工大新聞網3月21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瑞典林雪平大學Feng Gao教授、深圳大學Wenjing Zhang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有機小分子催化的醯胺C...
    西工大新聞網2月24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黃維院士、付振乾教授與鄭州大學魏東輝教授合作在醯胺鍵的直接活化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以「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N-sulfonyl amide C-N bond activation to access axially chiral biaryl amino acids」為題在線發表,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
  • Chem.Soc.Rev.以封面文章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李林教授和...
    西工大新聞網11月3日電(胡文博)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題為「Bioapplications
  • Science Advances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調控光致變色...
    西工大新聞網4月22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趙強教授團隊在實現光致變色材料響應行為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這就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科研「無人區」裡雖然暗藏風險,但也富含著科學寶藏。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是這一研究方向的主要負責人。他說,自己在讀書時期就被黃維開創的柔性電子學科所吸引。2015年,他從海外回國申請加入了這支嚮往已久的團隊,來到南京工業大學工作(黃維時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
  • ...自然▪通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 今日黃維院士/邢貴川/陳永華Nature Energy
    :黃維,邢貴川,陳永華通訊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澳門大學DOI:10.1038/s41560-020-00721-5背景介紹其獨特的體系結構使得其中n層無機[MX6]八面體片層被兩個長的有機間隔層夾在中間,由於有機層和無機層之間的介電常數不匹配,因此形成了自然的量子阱(QW)結構。
  • 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
    荔枝新聞訊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黃維院士和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有機長餘輝發光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 《自然•光子學》報導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團隊高效純有機閃爍
    西工大新聞網1月14日電(柔軒)據悉,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安眾福教授2021年元月11日(英國倫敦時間),相關成果(「Organic phosphors with bright triplet excitons for efficient 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刊物——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上。
  • 《自然·通訊》報導西工大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的重大突破
    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以「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為題在線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 西北工業黃維院士團隊Angew.:β-內醯胺酶螢光探針/抑制劑綜述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在β-內醯胺酶螢光探針/抑制劑方向以」Recent Progress of Fluorogenic Probes/Inhibitors of β-Lactamas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rug-Resistant Bacteria」為題,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人物簡介】黃維,男,漢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 ,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重大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Adv. Mater:氧空位缺陷助力BiVO4體相電子...
    成果簡介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王松燦教授和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團隊研發了新型硫氧化法將Bi2S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青年教師王松燦教授,通訊作者為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
  • 光致發光材料–黃維院士、Chihaya Adachi、楊朝龍,潘梅課題組成果...
    黃維院士課題組 亞單元互鎖實現聚合物中長壽命的有機室溫磷光的研究 長壽命的室溫磷光(LRTP)是一種在有機電子和光子學中引人注目的光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