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Adv. Mater:氧空位缺陷助力BiVO4體相電子...

2020-12-03 學研天地

研究背景

光電化學分解水是一種將太陽能轉換成清潔能源——氫氣的技術,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新型光電極半導體材料的研究是提高光電化學分解水太陽能-氫氣轉換效率的關鍵。BiVO4由於具有較小的帶隙、合適的導價帶位置和優異的光電穩定性,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優異的光電化學分解水光陽極材料。但由於BiVO4具有較小的載流子遷移率和較短的空穴擴散距離,導致大量的光生電子空穴載流子在未達到BiVO4表面前,在體相中發生嚴重的複合損失,造成其光電流密度較低。氧空位缺陷可提高BiVO4多數載流子的濃度,並形成光致電荷陷阱,可促進電子空穴的分離。目前,在BiVO4中引入氧空位缺陷的方法基本都是後處理法,通常僅能在表面形成氧空位缺陷,仍難以改善BiVO4薄膜厚度大於其空穴擴散距離區域的光生電子空穴分離率。

成果簡介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王松燦教授和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團隊研發了新型硫氧化法將Bi2S3前驅體薄膜轉換成BiVO4薄膜,在整個BiVO4薄膜中原位形成氧空位缺陷(圖1a)。值得關注的是,兩步硫氧化燒結法可在BiVO4體相中形成大量氧空位缺陷(圖1b),獲得高達98.2%的電子空穴分離率(圖1d)。在表面負載NiFeOx 析氧助催化劑,可將其表面空穴轉移率大幅提升至92.2%(圖1c, e),在1.23 VRHE和AM 1.5 G模擬太陽光照射下獲得高達5.54 mA cm-2的光電流密度(圖1f),穩定性超過80 h。此外,將兩片BiVO4/NiFeOx 堆疊形成的雙光陽極可獲得6.24 mA cm-2的光電流密度,其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76%(圖1g, h)。

圖1. (a)一步硫氧化法和(b)兩步硫氧化法示意圖;(c)2-step-BVO/NiFeOx 的SEM圖;(d)1-step-BVO和2-step-BVO的電子空穴分離率;1-step-BVO、2-step-BVO和2-step-BVO/NiFeOx的(e)表面空穴轉移率和(f)光電流密度;2-step-BVO/NiFeOx 雙光陽極的(g)光電流密度和(h)光電轉換效率。

利用螢光光譜(PL)和時間分辨螢光光譜(TRPL)分析發現,兩步硫氧化法所製備的BiVO4光陽極含有更多的氧空位缺陷(圖2a),具有更長的光生電荷載流子壽命(圖2b)。結合理論計算表明,在BiVO4中引入氧空位缺陷,可顯著降低其析氧過電位,促進析氧反應的進行(圖2c)。此外,氧空位缺陷可在BiVO4導價帶之間形成中間能級(圖2d),在光照條件下可捕獲光生空穴載流子,形成帶正電的氧空位(OV2+),可向BiVO4導帶躍遷自由電子,從而提高其多數載流子濃度,促進BiVO4體相電子空穴的分離。

圖2. (a) 1-step-BVO和2-step-BVO的PL圖譜;(b) 1-step-BVO和2-step-BVO的TRPL圖譜;(c) BVO和OV-BVO的OER反應路徑;(d) BVO和OV-BVO的DOS圖。

綜合以上結果,本論文所研發的新型硫氧化法可在整個BiVO4薄膜原位形成大量的氧空位缺陷,提高其多數載流子濃度,從而顯著提高體相的電子空穴分離率,為高效光陽極的設計提供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青年教師王松燦教授,通訊作者為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

文獻連結:

In Situ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Achieving Near-Complete Charge Separation in Planar BiVO4 Photoanodes

Songcan Wang, Tianwei He, Peng Chen, Aijun Du, Kostya (Ken) Ostrikov, Wei Huang, Lianzhou Wang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1385

王松燦教授簡介

王松燦,現為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教授,翱翔海外青年學者,2011年本科畢業於中南大學,2014獲中南大學碩士學位,2018年獲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博士學位(導師:王連洲教授),隨後繼續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王連洲教授),並於2019年9月入職西北工業大學。主要從事新能源半導體納米材料與器件的研究,主要包括光催化、電催化和柔性儲能器件等。目前,他在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Nano Energy等重要國際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專著章節2部,論文他引1500餘次(Web of Science),7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澳大利亞政府國際研究生獎學金(IPRS)和昆士蘭大學功能納米材料優秀研究獎等。

王連洲教授簡介

王連洲(Lianzhou Wang),昆士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和澳大利亞桂冠教授,澳大利亞納米材料研究中心(Nanomac)主任,澳大利亞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AIBN)兼職課題組長。1999年在中科院矽酸鹽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應用,2018年其團隊創造了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認證轉換效率的世界記錄。先後在諸多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承擔或參與了澳大利亞基金委、澳洲科學院、昆士蘭州政府以及工業界等40餘項競爭性研究項目。獲得澳洲基金委女王伊莉莎白學者,未來學者和桂冠學者稱號,昆士蘭大學研究優秀獎及優秀研究生導師獎,澳洲尋找未來之星獎,國際化工學會傑出研究獎等,入選澳洲基金委專家委員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等。任澳洲材料科學與工程全國委員會副主任。

往期精彩

1、最新預測:材料、化學學科影響因子搶先看(2020.5.16)

2、科技部部長:要寫有價值高水平論文 不唯論文並非不要論文!

3、2020年中科院分區升級版出爐,材料化學物理類一區期刊115本!

4、清華教授:破「四唯」是「換湯不換藥」,未解決科研管理體制問題!「四唯」是科研工作者頭上的緊箍咒

5、博士延畢率到底有多高、時間有多久?哪個學科延期率最高?

6、閱讀文獻克服三大問題:坐不住、記不住、想不開!

7、交大博士自述:從抑鬱到愛上科研,又放棄科研幹實業入選「wan人計劃」,他說,讀博是最幸福的事

本文無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科研動態(微信ID:likesci)

相關焦點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
    西工大新聞網3月21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瑞典林雪平大學Feng Gao教授、深圳大學Wenjing Zhang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西工大新聞網2月19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潤鋒教授,靳繼彪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南京郵電大學範曲立教授、趙強教授、陶冶教授等的大力支持。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669-3。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然而,在我國柔性電子學科領域,卻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原始創新的「無人區」執著深耕。這就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科研「無人區」裡雖然暗藏風險,但也富含著科學寶藏。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自然·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東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於4月9日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 Chem.Soc.Rev.以封面文章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李林教授和...
    西工大新聞網11月3日電(胡文博)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題為「Bioapplications
  • Science Advances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調控光致變色...
    西工大新聞網4月22日電(東赫)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趙強教授團隊在實現光致變色材料響應行為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人物簡介】黃維,男,漢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 ,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Adv.Mater.:富含氧空位的新型BiVO4雙光陽極用於高效太陽能光解水
    最近有研究顯示,當BiVO4與適宜的析氧催化劑複合時,在析氧反應過程中其電荷輸運效率(ηtrans)可接近最大值。   然而,在光解水-光伏串聯繫統中,使透明的BiVO4光陽極實現高的光吸收效率和電荷分離效率(ηabs×ηsep)依舊極具挑戰性。
  •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 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
    西工大新聞網2月20日電(榮子強)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安眾福教授帶領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趙彥利教授合作隨著柔性電子的發展,短短幾年時間,發光效率高、多色以及智能有機長餘輝材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顏色可調的長餘輝發光材料,由於材料特殊的發光特性使其在有機電子、生物電子等諸多前沿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目前具有顏色可調發光特性的材料大多集中於小分子晶體體系,主要通過精細的調控分子結構以及分子在晶體中的特殊堆積等策略來實現餘輝發光顏色可調。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重要評述性文章
    西工大新聞網12月20日電(張倩文)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研究院(IBME)黃維院士團隊王振華副教授和四川大學夏和生教授合作對壓電促進力化學有機合成發表評述過去十幾年間,力化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且正處於復興及重新開發的階段,這是因為它比傳統合成手段更清潔、更高效,大幅度降低有機溶劑的使用,並滿足了現代化學(化工、醫藥等)工業對可持續合成的需求。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Angew:基於大尺寸高質量二維鈣鈦礦單晶的X...
    成果簡介最近,陝西師範大學趙奎教授與南京工業大學陳永華教授合作,報導了一種優化的降溫結晶方法(modified temperature crystallization method),成功生長出釐米尺寸的二維鈣鈦礦
  • 今日黃維院士/邢貴川/陳永華Nature Energy
    ,邢貴川,陳永華通訊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澳門大學DOI:10.1038/s41560-020-00721-5背景介紹4、與採用真空方法沉積的傳統全無機QW相比,雜化有機-無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純相QW具有明顯優勢,包括溶液的可加工性、低溫製造和原子層精度。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然而,實體腫瘤具有異常的血管分布和代謝,使其內部處於乏氧環境,限制了單線態氧的產生。實體瘤內乏氧微環境成為制約PDT治療效果的核心難題。2019年5月,黃維院士、趙強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全新的單線態氧釋放策略,可實現乏氧腫瘤的光動力治療(Research,Volume 2019 |Article ID 9269081)。
  • 西北工業黃維院士團隊Angew.:β-內醯胺酶螢光探針/抑制劑綜述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在β-內醯胺酶螢光探針/抑制劑方向以」Recent Progress of Fluorogenic Probes/Inhibitors of β-Lactamas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rug-Resistant Bacteria」為題,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一行來校調研
    哈工大報訊(梁英爽/文 辛然/圖)8月11日,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一行來校調研。校長周玉在博物館一樓會客室會見了黃維一行。周玉對西北工業大學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西北工業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及教學傳統,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與哈工大有著相似的校風、教風、學風。
  • 黃維院士、朱紀欣教授課題組綜述|電化學能量存儲中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結構調控工程
    異質原子摻雜結構在生物質衍生碳的碳晶格中摻入雜原子,可以引入額外的存儲位點(電化學活性位點和缺陷),利於電子傳輸和離子擴散,增加碳層間的靜電排斥作用,從而提升吸附/脫附存儲過程,提高導電性和擴散動力學,並擴大碳層間距離,進而協同提高循環和倍率性能。
  • 王連洲AM:原位合成具有氧空位的平面BiVO4陽極促進電荷分離
    BiVO4作為PEC水分解一種有前途的光催化劑,但是純的BiVO4材料PEC效率還是非常低,創造出氧空位這樣的缺陷被認為是一種改善BiVO4有用的方法,昆士蘭大學的王連洲教授團隊通過一個簡單的硫氧化工藝合成出了具有氧空位的BiVO4膜,將其作為光陽極,極大的提高了光生載流子的數量和光電壓,BiVO4光電陽極中產生了創紀錄的98.2%的電荷分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