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納米材料研究項目通過評議

2021-01-15 中國石化新聞網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碳基納米材料的研究」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技術評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搭建了中國石化「碳基納米新材料」的知識平臺與技術平臺,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入開展相關材料的產業化及應用研究,為中國石化在新興碳複合材料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碳基納米材料的研究」項目由石科院牽頭,是中國石化首批項目長負責制試點項目,包括「多孔碳納米材料的研究」「碳/金屬複合催化劑材料的研究」「碳/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的研究」和「碳/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研究」等四個課題。

    在項目研發過程中,攻關單位積極配合、協同攻關,從石油、煤、生物質等碳基資源製備碳基納米材料,精確控制碳基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組成,成功開發了石墨烯碳納米籠、石墨烯包覆金屬、石墨烯/聚烯烴導電複合材料等多個碳基納米新材料,部分已成功應用於電解水催化劑、燃料電池催化劑和擴散層材料、儲氫材料等領域。

    在選擇性催化加氫,超級電容器、鋰硫電池、燃料電池Pt/C催化劑等方面,科研人員取得系列新認識、新方法,為開展材料的產業化應用,開闢新領域,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開發的磷改性多孔碳催化材料用於丁烷氧化脫氫反應,丁烷轉化率達到10%,丁二烯選擇性達到40%以上,總烯烴選擇性90%以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碳基納米材料在催化、新能源、吸附環保、生物醫用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是支撐眾多戰略新興技術發展的關鍵材料。預計在未來的場景中,從石油資源出發,通過新一代加工技術,可以提供種類繁多、應用廣泛的碳基納米材料,助力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傳統石油石化產業向綠色低碳的轉變。

    (趙洪鋒)

相關焦點

  • 蘭州化物所碳基納米材料冷陰極研究取得進展
    冷陰極材料的選擇、製備及場發射性能對冷電子源真空器件的性能和壽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與其他材料相比,碳基材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等)表現出較為優異的場發射性能。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低維材料與化學儲能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碳基納米材料冷陰極的構築及性能研究,先後對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碳基冷陰極進行了研究,並獲得了具有優異發射特性的冷陰極,可滿足不同真空電子器件的使用要求。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推進到3納米以下,論文登頂級刊物!越來越近
    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
  • 碳基半導體,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優勢相對於矽基,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世界最初的碳基集成電路乃IBM開發的在單一碳納米管分子上構建的完整電子集成電路。而據說我國的碳基半導體起步方面和國外幾乎同步。
  • AEnM:碳基納米材料的結構設計和組成調控在儲鋰方面的應用進展
    碳基納米材料以其優異的導電性、高的比表面積、可控的形貌以及穩定的物化性質極大推動了電化學領域的發展,它們在固定不同種類的電化學活性物質如鋰、硫和氧,維持電極/電解液界面穩定,提供活性物質支撐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構建連續的導電結構,碳基材料實現了對電子和離子的有效傳導,從而改善了電池的反應動力學。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系列...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碳基晶片迎來突破!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如何製作,西瓜視頻告訴你
    但是就在前不久,我們中科院彭練矛院士和他的團隊們研發一種新材料的「碳基晶片」,裡面採用的是「碳納米管」製作的,這種材料或許會跳出摩爾定律的瓶頸,使得晶片的性能提升不再完全依賴於高端納米光刻工藝和電晶體的大小。
  • 中國碳基晶片研究領先全世界!告訴你碳基晶片是怎麼回事
    石墨烯,是這些年研究非常熱門的材料,很多人不知道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的聯繫和區別。嚴格來說碳納米管也是石墨烯的一種,只是石墨烯是二維平面結構,碳納米管就相當於把石墨烯卷了起來形成了一個管子。單層碳納米管,被稱為一維導電材料。因為沒有橫向的擴散,只能沿軸向傳輸電流,中間的電損耗非常小。相對來說,矽半導體必須考慮橫向擴散問題。
  •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斯科爾特科技公司實現在聚合物基體中添加碳納米顆粒製備可以自診斷監測多功能材料,研究成果發表在《複合材料結構》雜誌上。這是一個多階段項目的一部分,最終目標是創造可利用現有工業製造路線整合和生產的自感材料。隨著全世界內對聚合物複合材料性能要求逐年提高,碳納米顆粒受到了越發廣泛的關注。研究表明,少量添加這種物質,就可以讓材料機械性能大幅提高,並使其自然具備壓阻導電性。然而,碳納米顆粒的大規模生產仍受限制,需要密集的設備升級。
  • 碳納米管行業深度研究:快速崛起的新型電池材料
    正極材料導電劑更新換代,碳納米管迎來爆發期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正負極極片上都有電流通過,電極電位偏離平衡產生極化。 極化電壓不合理會造成隔膜穿刺導致短路。產業研究顯示,目前鋰電池常用正極材 料磷酸鐵鋰/三元(NCM、NCA)僅依靠活性物質的導電性無法滿足電子遷移速率 要求,加強材料導電性成為必要處理工序。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研究表明,生長出的碳納米管的直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納米催化劑顆粒的大小。由於碳納米管的管徑和長度的比值(長徑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碳納米管的性能,催化劑的製備成為了 CVD 工藝中最核心的環節。但是催化劑材料的選擇、顆粒的直徑控制需要反覆地進行大量試驗才能加以確定。同時,碳納米管催化劑的動態行為十分複雜,隨著碳納米管的生長,催化劑的表面被重構。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將提升10倍以上
    沙子,一個看似很普通的材料,但是卻有著非同尋常的用途,它可以製作成漂亮的玻璃製品,還可以用作建築材料,甚至還能製作出性能強大的晶片,通過提煉後的沙子會被製作成矽錠,打磨切割後就成了晶圓,而通過光刻和蝕刻等上千道工序後,得到的就是我們想要的晶片。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碳納 米管的關鍵環節是碳納米管在催化劑表面進行生長的過程。具體的反應過程包 括碳源化合物在催化劑表面分解,碳原子通過表面擴散或者體相擴散進入催化 劑內部,最後碳納米管從催化劑顆粒中析出。研究表明,生長出的碳納米管的 直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納米催化劑顆粒的大小。
  •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這種通過三個彎曲型分子連接兩個石墨烯單元的方法,可直接得到納米籠狀結構,為構建封端鋸齒型碳納米管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時,以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而聞名於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化碳納米管生產出首個能在室溫下使用通信波長發射單光子的碳納米管材料。神奇材料碳納米管,為何如此受各國科學家追捧?
  • 石墨烯又又又又誕生一新研究領域?碳基磁性材料時代來臨!
    在2020年之前,這一場景貌似是天方夜譚,因為純碳材料怎麼有磁性或者被磁鐵磁化呢?但是,未來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回想起2020年,也許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而是科學家在2020年首次實驗製備和表徵到了具有磁性的碳基納米石墨烯分子材料。
  • 北大排列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電子學性能超同尺寸矽基器件
    半導體碳納米管首次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超越相似尺寸的矽基CMOS器件和電路。論文描述在4英寸基底上製備了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突破了碳納米管集成電路關鍵的材料瓶頸。張志勇對澎湃新聞表示,該研究團隊目前實際已經可以在8英寸晶圓上製備這種碳管,並開發了全自動的提純和組裝設備,完全具備量產的技術積累。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相對於傳統的矽晶體晶片,碳基晶片更具有應用前景,而且國內在這方面一直在布局,我們從2000年就開始碳基晶片的研究,終於在今年碳基晶片亮相了,國內也傳來了好消息,北大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突破了半導體碳納米管關鍵材料的瓶頸,使其製備出的器件和電路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首次超過了矽基產品。
  • 矽基晶片已發展至工藝極限,碳納米管真能成為新一代晶片材料嗎?
    現在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已逼近3納米,根據摩爾定律,將在兩三年之後達到1納米的工藝極限。更小的製程和更小的電晶體,會讓矽基晶片出現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什麼是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也就是說當柵長特別小的時候,兩個電晶體離得太近,其中的電子就可能直接通過兩個電晶體間的矽板流到另一個電晶體中。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再登頂刊!為3nm製程提供另一種選擇
    為了阻止「摩爾定律將終結」這把懸頂之劍落下,一部分學界、業界研究者幾番力挽狂瀾,通過改進電晶體架構、改良製造設備來為摩爾定律「續命」。另一邊,一群「特立獨行」的的研究者卻把目光放在了半導體材料上。他們提出,乾脆換用其他材料製備電晶體,放棄矽基材料這盤「死棋」。而在眾多替代材料中,碳納米管材料最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