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又又又又誕生一新研究領域?碳基磁性材料時代來臨!

2021-01-14 高分子科學前沿

你能想像,當你在做實驗的時候,你製備的純碳材料突然就被磁鐵給吸起來了嗎?在2020年之前,這一場景貌似是天方夜譚,因為純碳材料怎麼有磁性或者被磁鐵磁化呢?但是,未來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回想起2020年,也許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而是科學家在2020年次實驗製備和表徵到了具有磁性的碳基納米石墨烯分子材料。自從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Andre GeimKonstantin Novoselov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後,研究者普遍認為石墨烯是一種抗磁材料,即石墨烯沒有磁性以及不能被磁化。之前有大量的文獻預測特殊結構的石墨烯具有磁性——控制石墨烯的原子結構,進而來控制其電子旋轉狀態。但是直到今年,有機合成學家才首次通過表面合成技術得到了這些特殊結構的納米石墨烯分子,並且表徵結構顯示這些石墨烯分子具有非常獨特的磁性性能。這無疑顛覆了人們的固有認知,甚至可以帶動一個改寫教科書的新研究領域的興起——碳基磁性材料時代來臨。

近日,《德國應化》刊登了一篇題為「Collective All-Carbon Magnetism in Triangulene Dimers」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由德勒斯登工業大學馮新亮教授團隊聯合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Pascal Ruffieux教授團隊共同完成。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在金襯底上合成得到了兩種不同結構的三角烯二聚體,並且通過掃描隧道光譜和非彈性電子隧道光譜法表徵了這兩種三角烯二聚體中的磁耦合現象。

三角烯二聚體合成路線

【石墨烯如何產生磁性?】

為什麼普通的石墨烯不會表現出磁性,而這種三角烯會表現出明顯的磁耦合呢?這還要從13年前的一篇文章說起。在2007年,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兩位物理學家J. Ferna´ndez-RossierJ. J. Palacios《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Magnetismin Graphene Nanoislands」的研究論文。在這篇論文中,這兩位物理學家通過理論計算,預測具有三角形狀的納米石墨烯具有磁性。石墨烯是由六邊形的苯環構成的,我們熟知的苯環結構是經典的凱庫勒結構式——單鍵雙鍵交替。但是在納米石墨烯中,有時候會出現一些碳原子無法與周邊碳原子形成這種單鍵雙鍵交替結構,因此一個或多個電子被迫保持不配對,不能形成鍵。電子繞軸旋轉會產生一個微小的磁場(即磁矩),但在成鍵電子對中,這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會使這些磁場相互抵消。然而,如果一個電子單獨在它的軌道上,磁矩仍然存在,結果是一個可測量的磁場。而三角烯就滿足這個結構特點,使其表現出宏觀可測量的磁矩存在。

苯環結構式以及軌道單電子形成可測量磁矩的結構式

J. Ferna´ndez-Rossier和J. J. Palacios不僅在這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中對三角烯的磁性能進行了預測,他們還討論了納米石墨烯的形狀、屬於兩個石墨烯亞晶格的原子數量的不平衡、零能態的存在以及總磁矩和局部磁矩之間的密切關係。但是可能受限於實驗及製備技術,這些結論只能算做理論預測,並沒有得到實際實驗的驗證。

J. Ferna´ndez-Rossier和J. J. Palacios對三角烯與六邊烯磁性能的理論預測

【三角烯二聚體的磁現象】

在2020年的這篇德國應化中,馮新亮教授Pascal Ruffieux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表面合成製備了兩種不同結構的三角烯二聚體。光譜分析結果驗證了J. Ferna´ndez-Rossier和J.J. Palacios對三角烯具有磁性的預測,同時,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兩個三角烯直接連接在一起,不僅它們的磁性得以保留,它們的磁矩還形成了「量子糾纏」狀態。這意味著這些自旋的未配對電子的微小磁矩應該指向相反的方向,這種狀態稱為反鐵磁(或自旋0)狀態,表現出反鐵磁性。隨後,根據理論,這種三角烯在注入外部能量之後,其未配對孤電子的旋轉狀態會改變(自旋0態變為自旋1態),而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注入能量為14meV的電子,三角烯二聚體可以被激發到自旋1的狀態。

研究者還合成了第二種三角烯二聚體,其中三角烯之間不是通過碳-碳單鍵直接連接,而是通過一個苯環連接(如圖1所示)。研究者希望三角烯之間更大的連接元件能顯著降低交換能量。而實驗結果顯示:與直接連接的三角形相比,中間含有苯環得到三角烯二聚體的交換能減少至2meV,比原來14meV降低了85%。

兩種三角烯二聚體磁性能表徵和分析

【其它磁性石墨烯研究】

磁性的三角烯二聚體並不是最早發現具有磁性的碳基材料,其實在今年年初,德勒斯登工業大學馮新亮教授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Roman FaselPascal Ruffieux教授芬蘭阿爾託大學Peter Liljeroth教授研究團隊聯合製備和報導了一種結構式為C38H18的「高腳杯」狀聯三角烯。通過STM和自旋激發光譜分析,這種納米石墨烯顯示出了一個強大的反鐵磁序,其交換耦合強度為23meV,過了室溫下最小能量耗散的朗道爾極限,同時,通過原子操縱,研究者還實現了自旋猝滅分子磁基態的切換。雖然這一結構式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科學家預測出來,但是由於合成的中間體十分不穩定,因此一直沒能成功被合成製備出來。直到近幾年納米技術和有機合成技術的飛速發展、進步,研究人員才在金表面成功合成並使其穩定,用於後續的結構和性能表徵。這項研究以題為「Topological frustration induces unconventional magnetism in ananographene」的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

高腳杯」狀聯三角烯結構、製備和表徵

以上的研究是基於三角烯這種具有磁性的石墨烯而開展的,在今年4月份,來自西班牙CIC納米GUNE研究所Jose Ignacio Pascual教授多諾斯蒂亞國際物理中心(DIPC)Thomas Frederiksen教授研究團隊合作製備了一種新結構磁性納米石墨烯分子,掃描隧道光譜結果顯示這種類三角烯石墨烯分子具有鐵磁性。這項研究以題為「Uncoveringthe triplet ground state of triangular graphene nanoflakes engineered withatomic precision on a metal surface」的論文發表在上《PhysicalReview Letters》上。

類三角烯磁性納米石墨烯

【總結】

通過調節石墨烯的邊緣結構,可以使納米石墨烯顯示出磁性這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在未來,這種新的(純有機的)磁性材料不僅可以用於諸如基於自旋信息處理的技術和量子技術(自旋信息處理有望使計算機運行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同時它們也可以為研究奇異的物理現象提供肥沃的土壤。根據以上的這些研究我們發現,具有自旋孤電子是碳(石墨烯分子)材料具有磁性的根本原因,如果高分子鏈中也創造性地引入和形成這些孤電子,那麼是否也可以得到具有磁性的本徵聚合物材料呢?

(1)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02687(2)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99.177204(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19-0577-9(4)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177201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碳基計算機時代來臨,首個完全碳基的電晶體金屬線被成功製造
    為打破傳統矽基晶片發展面臨的物理制約瓶頸,科學家們近年來開始研究替代矽基晶片的新型材料,碳基電晶體以其優越的性能,成為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一代新星。但是,多年來一直面臨製造工藝、材料等方面的發展難題。
  • 新研究發現:磁性石墨烯能在絕緣體和導體之間切換!
    ,某些超薄磁性材料可以在高壓下從絕緣體切換到導體,這一現象可能會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和存儲設備的開發。由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理解這種有時被稱為磁性石墨烯的材料的電子和結構特性之間的動態關係,並可能代表一種製造二維材料的新方法。磁性石墨烯,或鐵三硫代次磷酸鹽(FePS3),是一種被稱為範德華材料的材料家族,首次合成是在20世紀60年代。
  • 碳基納米材料研究項目通過評議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碳基納米材料的研究」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技術評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搭建了中國石化「碳基納米新材料」的知識平臺與技術平臺,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入開展相關材料的產業化及應用研究,為中國石化在新興碳複合材料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這些方案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碳化矽、氮化鎵等,其中無論是石墨烯、還是碳納米管或者碳化矽都是和碳原子有關,所以大部分國家都認為終結矽時代的會是碳時代。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 而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研究碳納米管的原因。
  • 石墨烯概念發力走高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
    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碳基技術也是西方發達國家一直研發預備替代矽基的新技術。與國外矽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相比,我國碳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在處理大數據時不僅速度更快,而且至少節約30%的功耗。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石墨烯電晶體,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從人類發明電以來,對超導體的研究一直沒間斷過,從我們的生活應用的電纜線,到微觀的晶片電晶體材料上,優良的導體不光能減少能量的損耗,還能提升傳輸的性能。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新一代碳基晶片概念股有哪些?新一代碳基晶片概念股一覽
    新一代碳基晶片概念股有哪些?新一代碳基晶片概念股一覽。在晶片半導體領域,相比美國而言,我們一直處於弱勢的地位,所以最近華為晶片斷供事件給了我們一個警示,想要晶片不受制於人就要大力發展,好消息目前我國的相關公司都在加大研究投入,以下是新一代碳基晶片概念股一覽。
  • 21世紀的神奇材料石墨烯,曾是製作碳基晶片原料,為何沒有普及
    從人類發明電以來,對超導體的研究一直沒間斷過,從我們的生活應用的電纜線,到微觀的晶片電晶體材料上,優良的導體不光能減少能量的損耗,還能提升傳輸的性能。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
  • 電磁輻射屏蔽材料,石墨烯材料在電磁波吸收領域的應用
    碳材料是電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研究的重要內容,對於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的電磁屏蔽和吸收性能的研究已經相當廣泛。石墨烯具有室溫量子霍爾效應和良好的鐵磁性,與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相比,擁有獨特性能的石墨烯可以突破碳材料原有的局限,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電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材料。
  • 石墨烯材料在水處理領域的技術應用現狀及趨勢
    在水處理中,石墨烯類碳材料除了利用其過濾的作用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吸附。作為水處理吸附劑,可吸附三類汙染物: 有機物,金屬離子與無機陰離子。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積使它成為優質吸附劑。常見的石墨烯類碳材料除包括石墨烯和上述的氧化石墨烯外,還有還原氧化石墨烯。
  • 碳基半導體概念股有哪些?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突破
    綜投網(www.zt5.com)5月27日訊  據報導,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今日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
  • 中國破冰新材料應用 攪動千億石墨烯江湖
    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環之下,石墨烯,這種碳的同素異形體,正被定義為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作為新材料的超強性能,有目共睹。它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強韌的材料。其斷裂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還要高200倍、拉伸幅度亦能達到自身尺寸的20%。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綜述了近幾年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其性能特點,對於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作了簡單的闡述。受其特殊結構的影響,石墨烯擁有一系列優異的物化特性:高斷裂強度(125GPa);高速載流子遷移率(2×105cm2V-1s-1)和熱導率(5000Wm-1K-1);超大比表面積(2630m2/g)[1]。這些突出的、吸引人的特徵使得這種多功能的碳材料可以適用多種實際應用場合,其中,利用石墨烯作為超級電容器[2-4]電極已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焦點。
  • 無限風光在險峰 ——磁性及石墨烯材料扛起「金華製造」脊梁
    我市將精準培育重點細分行業,作為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同時經濟下行期也是創新的好時機,民營企業更要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從今天開始,本報推出《新動能——探尋金華民營經濟「創新基因」》系列報導,聚焦磁性和石墨烯材料、智能門(鎖)、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配件、醫藥健康、智能家居、保溫杯(壺)、電動(園林)工具等八大細分優勢行業。
  • 行業精英齊聚國際碳材料大會,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碳材料在人類和科技發展史中作用舉足輕重,特別是石墨烯、碳納米管、富勒烯、碳點、金剛石、碳纖維等新型碳材料的飛速發展,帶來全新的科研領域、技術探索和應用拓展,在新材料的創製、性能、改性和應用等方面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進展。碳材料產業發展藍皮書簡要介紹上述碳材料的產業發展概況,釐清國內外科研和技術動態,為碳材料行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溫故而知新,致敬每一位碳材料從業者!
  • 石墨烯應用時代來臨,「神奇材料」石墨烯正在走進人們生活
    掛在牆上的一幅畫也能發熱,只需幾秒鐘整張畫就能瞬間升溫,溫暖整個房間。一件輕薄的馬甲,這就是石墨烯發熱技術的神奇之處。」日前,石墨烯產業奠基人、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顧問、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這樣介紹烯旺科技即將發布的石墨烯發熱智能產品系列。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新機遇
    為維持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高速提升的勢頭,半導體領域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從結構、工藝和材料三個方面尋找破局之道,雖然推出電晶體3D結構、異構集成架構、應變矽技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等新成果,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提升效果逐漸下滑,即將達到物理和技術的「天花板」已是業界共識,尋找和轉向新材料替代的呼聲越發高漲。碳基半導體展現的優異性能,為晶片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 碳基半導體,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優勢相對於矽基,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世界最初的碳基集成電路乃IBM開發的在單一碳納米管分子上構建的完整電子集成電路。而據說我國的碳基半導體起步方面和國外幾乎同步。
  •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概念股一網打盡
    據報導,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昨日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他們的這項研究成果已經被收錄在今年5月22日的《科學》期刊「應用物理器件科技」欄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