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2020-11-28 前瞻網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黃琨 • 2020-11-26 18:10:20 來源:前瞻網 E1418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碳納米材料在工業應用方面取得突破,斯科爾特科技公司實現在聚合物基體中添加碳納米顆粒製備可以自診斷監測多功能材料,研究成果發表在《複合材料結構》雜誌上。這是一個多階段項目的一部分,最終目標是創造可利用現有工業製造路線整合和生產的自感材料。

隨著全世界內對聚合物複合材料性能要求逐年提高,碳納米顆粒受到了越發廣泛的關注。研究表明,少量添加這種物質,就可以讓材料機械性能大幅提高,並使其自然具備壓阻導電性。然而,碳納米顆粒的大規模生產仍受限制,需要密集的設備升級。

新研究探討了碳納米顆粒的加入對聚合物基體導電性的改變,以及在機械加載過程中,這種導電性本身是如何因為材料受力形變而變化的。反過來說,這就不再需要複雜的監測技術,只需一個萬用表就行。

基本上,這種材料的使用有可能取代飛機等系統中的傳感器,而這種材料本身能夠提供測量結果。相同的材料和生產路線可用於製造用於電路印刷、電磁屏蔽和專用溫溼度傳感器等應用的導電材料。

碳納米材料是早前材料學領域比較火熱的項目,它指的是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維小於100nm的碳材料。分散相既可以由碳原子組成,也可以由異種原子(非碳原子)組成,甚至可以是納米孔。納米碳材料主要包括3種類型:碳納米管、碳納米纖維、納米碳球。

由於碳納米材料的尺寸較小,因此具有常規散裝材料無法比擬的性能,包括高強度重量比(即強度高但重量輕)以及卓越的電氣連接性。其具備獨特的強度和導電性,被認為有可能取代計算機晶片中的矽。

碳納米管電晶體的電氣功能和CMOS 電晶體很接近,同樣都有柵、源、漏極,其溝道則是由碳納米管構成。與CMOS電晶體類似,通過在碳納米管的柵源漏極加電壓可以改變碳納米管的電流,從而形成電路。

IBM目前就專門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用於計算機晶片的碳納米管,還取得了數百項專利。

今年5月,北京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了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可以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並且首次開發出了性能超越同等柵長矽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展現出碳管電子學的優勢。相關研究發表在了《科學》上。

不過,大規模生產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半導體行業已經在矽中投入了數萬億美元,相關企業不會離開這塊利潤豐厚的領域。

操縱碳納米管中數十億個微小結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必須控制納米管的取向以利用其獨特性質。在廣泛採用之前,需要改進生產方法以提供均勻,無缺陷的碳納米管。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1/sios-cna112320.php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3822320331706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請看——    性能優異的「材料之王」在碳納米管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之前,矽是半導體家族中當之無愧的「王者」。現有每個電晶體的核心都是由矽製成的半導體組件。根據電晶體的「開啟」和「關閉」狀態,來顯示是否有電流通過,進而在計算機中呈現出1和0的「計算機語言」。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 而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研究碳納米管的原因。
  • 碳納米管接連實現重大突破
    另外,有研究指出,碳納米管將取代矽,成為新一代處理器晶片材料。國內外碳納米管研究的重大突破,將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帶來推動作用,碳納米管相關個股南風化工(000737)、江海股份(002484)、中國寶安(000009)等值得關注。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氣相沉積法(CVD)是主要生產工藝,催化劑製備是核心難點 工業化生產常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碳納米管。目前碳納米管的製備方法主要包含化學氣相沉積法、雷射蒸發法、石墨電弧法、水熱法。但由於後三者都存在成本高、工業化生產困難的缺點,碳納米管生產企業更多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目前碳納米管的製備方法主要 包含化學氣相沉積法、雷射蒸發法、石墨電弧法、水熱法。但由於後三者都存在 成本高、工業化生產困難的缺點,碳納米管生產企業更多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導電劑作為鋰 電池的關鍵輔助材料,其作用就是與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混合製成電極極片, 確保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包括磷酸 鐵鋰、三元材料、鈷酸鋰、錳酸鋰等,為鋰離子電池提供鋰源,是影響鋰離子電 池能量密度、循環使用壽命、安全性等指標的關鍵材料之一。
  • 碳納米管取得重大突破,超強纖維有望應用於各大科技領域
    5月16日,據清華新聞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高性能新材料層出不窮 碳減排測氚水取得進展
    該材料有望應用於要求具備高比強度和高比彈性模量等機械特性的汽車及飛機相關構件和建材。       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全球首次成功實現周期性嵌入氮原子的納米管分子(氮摻雜型納米管分子)的化學合成。       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最高水平氫離子傳導率的新材料,燃料電池和氫傳感器又將有進一步發展。
  •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2021-01-12 10:33:33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開發出新型碳纖維複合材料——高強度、高彈性且導電性優異。
  • 碳基晶片迎來突破!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如何製作,西瓜視頻告訴你
    但是就在前不久,我們中科院彭練矛院士和他的團隊們研發一種新材料的「碳基晶片」,裡面採用的是「碳納米管」製作的,這種材料或許會跳出摩爾定律的瓶頸,使得晶片的性能提升不再完全依賴於高端納米光刻工藝和電晶體的大小。
  •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第二看臺  本報記者 吳長鋒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杜平武教授課題組,首次利用納米管稠環封端「帽子」模板,構建出縱向切割的納米管彎曲片段。這種通過三個彎曲型分子連接兩個石墨烯單元的方法,可直接得到納米籠狀結構,為構建封端鋸齒型碳納米管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時,以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而聞名於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化碳納米管生產出首個能在室溫下使用通信波長發射單光子的碳納米管材料。神奇材料碳納米管,為何如此受各國科學家追捧?
  • 蘭州化物所碳基納米材料冷陰極研究取得進展
    場發射冷陰極作電子源的真空電子器件具有結構簡單、響應快、無輻射抗幹擾、功耗低和工作溫度區間寬等特點,有望實現器件頻率和功率的突破以及整體性能的提升。場發射冷陰極作為真空微電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器件的整體性能。冷陰極材料的選擇、製備及場發射性能對冷電子源真空器件的性能和壽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促進產業升級的納米材料技術及應用取得突破
    納米材料與技術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在信息、生物、能源、環境等領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對傳統材料產業技術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在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 「促進產業升級的納米材料技術及應用」主題項目。近日,863新材料技術領域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綜述】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應用多樣性
    利用在1000℃下的H2催化下合成的三種不同結構的碳材料(碳球、竹狀碳納米管、直碳納米管),可通過大氣壓力化學氣相沉積(APCVD)來改變其流量。 形成方法: 雷射蒸發石墨法:該方法是在使用金屬催化劑的情況下,用脈衝雷射轟擊石墨表面,在石墨表面[2]上製備納米級碳材料。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石墨烯電晶體,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石墨烯的超導性被發現而物理材料不同,導電性也不同,目前想要實現物體超導性能,一般只有在低溫或者高溫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常溫狀態下超導性能的材料並不多。
  • 中科大在生物質製備納米結構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俞書宏課題組在低溫水熱碳化生物質製備功能性碳基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其中有關生物質水熱碳化製備高活性富碳納米功能材料的一系列工作引起國際關注。最近,該課題組應邀撰寫觀點透視綜述論文,並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Dalton Trans上,英國皇家化學會網站也進行了報導。
  • 矽基晶片已發展至工藝極限,碳納米管真能成為新一代晶片材料嗎?
    現在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已逼近3納米,根據摩爾定律,將在兩三年之後達到1納米的工藝極限。更小的製程和更小的電晶體,會讓矽基晶片出現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什麼是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有兩個選擇:1、在現在基礎上實現技術突破,尋找破解的方法。2、用一種新材料來代替矽基板生產晶片。2020年5月,在國際知名雜誌《科學》上,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北大團隊關於碳基半導體的論文,文中提到了「高密度碳納米管」的提取和組裝方法。業界將這一成果稱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的基礎。
  • 走出產業幼稚期,正在崛起的千億級新材料——碳納米管產業
    碳納米管在觸控螢幕、電晶體、生物醫療、太陽能光伏電池、輪胎、燃料電池、藥物輸送、儲氫、高分子材料、電容器、複合材料等會有更廣闊市場,會持續突破多個百億級的市場,成為一個千億級市場的產業。      基於對上述耳朵聽起老繭,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碳納米管是人們所能製造出來的最強、最剛、最硬的分子,同時是最好的熱和電的分子導體」)的辯解。
  • 天津大學在鋰電池電極材料取得突破成果,電池可能變得更小
    納米技術可以使電池「更輕」、「更快」,但由於納米材料較低的密度,「更小」成為橫亙在儲能領域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楊全紅教授研究團隊提出「硫模板法」,通過對高體積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最終完成石墨烯對活性顆粒包裹的「量體裁衣」,使鋰離子電池變得「更小」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