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誌上(2011, 11: 3174-3183)。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藥物遞送體系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將藥物分子裝載在納米材料載體上,形成藥物-載體的複合體系。它的主要優點包括:(1)能夠顯著提高靶區的藥物濃度,從而改善藥物的利用率和治療效果,並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2)提高難溶性藥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將藥物分子靶向遞送至特定的細胞或器官;(4)可遞送細胞難以攝取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如核酸、蛋白質)至細胞內的活性部位。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柔性光探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敏感材料的敏感性與柔韌性要求越來越高。一維無機納米材料具有高的長徑比,各向異性特點明顯。其獨特的電子限域作用有利於電子和空穴能態保持分離,能有效延長載流子壽命,展現出優秀的光電特性。同時,線性的幾何結構,使得其對外力具有很好的彈性,導致在發生形變後,材料表面不會產生裂紋。這些特點都使得一維無機納米材料適用於微型柔性光電器件的設計和製備。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前期積累,研究課題組近日提出合成材料強化微生物(Material-Assisted MicroOrganisms,MAMO)概念,將微生物與納米材料相結合,使其功能互補,以實現對疾病更好的治療(圖1)。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山東大學在二維儲能材料及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山東大學材料學院碳納米材料工程應用研究中心(簡稱碳納米中心)在儲能材料及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 energy
-
化學所在纖維素基固態螢光材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纖維素是自然界儲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具有來源廣、儲量巨大、可再生、可完全生物降解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被認為是滿足人類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工程塑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軍課題組近年來在纖維素的均相化學反應以及纖維素功能化新材料的設計合成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
-
北理工在雙異價摻雜半導體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可控摻雜引起的精準能帶工程是光電新能源應用的半導體納米材料關鍵前提。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團隊利用表面空位成功克服離子交換反應當中的動力學勢壘,創新性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法,在製備雙異價離子摻雜半導體納米晶/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Unique Cation Exchange in Nanocrystal Matrix via Surface Vacancy Engineering Overcoming
-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礎研究和醫學應用研究取得...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礎研究和醫學應用研究取得進展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是一種具有高比表面積、大孔容、形貌和尺寸可控的新型無機生物材料,但是,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真正使用前必須全面深入了解其包括毒性、降解性等在內的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問題。然而,在這方面國際上的基礎研究工作的報導還十分有限。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目前這類材料主要應用於非線性光學、鐵電、功能性陶瓷與薄膜等。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內建電場的硼氧結構基元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研究人員分析了該類材料對氯酚類汙染物的去除能力,結合開爾文探針力顯微實驗證實了內建電場的存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4, 26, 3169);藉助密度泛函理論(DFT)手段確證了極性材料電子結構及光生電荷轉移過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2179);考察了在不同金屬離子半徑作用下導致的不同極化場對有機汙染物降解性能的影響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梁長浩課題組最近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TMC/C)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多個團隊合作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施興華、王會課題組和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劉冬生教授合作,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丁寶全課題組在自組裝生物分子的功能化方面已經取得一系列進展(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5486; Nature Biotechnol., 2018, 3, 258; Nature Mater.,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熱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是未來納電子器件的基本組成單元,在電子、熱電、光電乃至能源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年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研究組在新型硼低維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和應用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Adv. Funct.
-
有序介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具有高比表面積、孔徑尺寸可調及大孔容的有序介孔材料因其在催化、氣體分離、藥物載體、氣體傳感及電化學能源存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之一
-
化學所侯劍輝課題組在氯取代有機光伏材料設計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得益於新材料的發展,OPV電池的光伏效率取得了大幅提升,表現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面向OPV技術產業化,提升材料光伏性能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合成成本的控制。在材料設計中,引入滷原子是最常見且有效改善光譜、能級以及聚集形貌等基本特性的分子設計方法。目前,眾多高效率給、受體材料的製備過程大多包含步驟冗長、產率較低且成本高昂的氟化過程,嚴重製約了有機光伏材料的大批量製備研發進程。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納米材料生物學效應研究新進展
細胞對三種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內吞 近日,在國家「863」、「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下,由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唐芳瓊研究員帶領的納米材料可控制備與應用研究組在納米材料的生物學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