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所在纖維素基固態螢光材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纖維素是自然界儲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具有來源廣、儲量巨大、可再生、可完全生物降解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被認為是滿足人類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纖維素高分子鏈上周期性分布著豐富的羥基基團,具備優異的化學可修飾性,通過纖維素的均相反應,可將不同功能基團引入到纖維素鏈上,從而賦予纖維素新的性能,是實現纖維素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徑(Mater. Chem. Front., 2017, 1, 1273)。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工程塑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軍課題組近年來在纖維素的均相化學反應以及纖維素功能化新材料的設計合成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纖維素上易於修飾的羥基基團,以化學鍵合方式將具有聚集誘導淬滅效應(ACQ)的常見螢光分子連接到纖維素主鏈。通過高分子鏈的錨定稀釋效應以及基團間的靜電排斥力效應相互協同,有效克服了螢光分子的ACQ效應,得到了含ACQ螢光分子的纖維素基固體螢光材料(Adv. Optical Mater., 2016, 4, 2044)。基於上述策略,分別合成了紅藍綠三種纖維素基固態螢光材料,結合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效應和三基色原理,通過簡單混合併控制比例即獲得了易於列印的新型動態全彩固態螢光材料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703548)將具有響應性質的螢光基團連結到纖維素高分子鏈還可顯著增強其分子識別能力,從而得到對金屬離子、酸鹼性超敏感的新型螢光探針和可攜式試紙(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2114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 91, 3085)。

  近年來,張軍團隊和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王樹研究團隊合作,開展了纖維素基光功能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並取得系列進展。如利用纖維素上多個可反應的羥基,在纖維素分子鏈上同時化學鍵合卟啉與季銨鹽基團,得到了白光碟機動、高效殺滅耐藥性細菌且無毒的纖維素基抗菌塗層材料(Adv. Health Mater.2019, 8, e1801591

  最近,他們設計併合成了新型比率型胺響應的纖維素基螢光材料,並基於此提出了可視化監測海鮮食品新鮮度變化的方法。其中,將作為指示劑的異硫氰酸酯螢光素(FITC)及作為內標物的原卟啉分子(PpIX)分別通過共價鍵分別鍵連到醋酸纖維素(CA)分子鏈上。將所得到的CA-FITCCA-PpIX簡單按比例混合,得到了初始螢光可調的固態螢光材料。其螢光發射強度比值IFITC/IPpIX與胺濃度(5-25000 ppm)的對數呈線性關係,同時材料螢光由紅色向綠色漸變,實現了快速、準確、實時地對環境中胺濃度進行可視化監測的目的。這種新型纖維素基螢光材料製備簡單,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逆響應性、生物降解性和加工性能,可製備成多種材料形式,例如:油墨、塗層、透明柔性薄膜和納米纖維薄膜等。將這種比率型胺響應纖維素基螢光材料的納米纖維薄膜做成指示標籤,成功實現了海鮮食品(如海蝦)新鮮度原位可視化監測。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 10, 795

 

比率型胺響應的纖維素基螢光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智能標籤對海蝦新鮮度的原位監測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在生物質製備納米結構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俞書宏課題組在低溫水熱碳化生物質製備功能性碳基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其中有關生物質水熱碳化製備高活性富碳納米功能材料的一系列工作引起國際關注。最近,該課題組應邀撰寫觀點透視綜述論文,並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Dalton Trans上,英國皇家化學會網站也進行了報導。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程靚團隊長期從事該領域的基礎研究,發展了一系列針對重要RNA表觀遺傳修飾的高選擇、高靈敏、時空分辨的化學轉化、螢光標記的原理和方法。
  •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12-27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更加可靠:全無機螢光微晶玻璃「保駕」高功率固態照明
    《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La3Si6N11∶Ce3+螢光玻璃陶瓷及其在高功率固態照明中的應用」的論文。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元生、林航團隊自2013年起在高功率白光固態照明用螢光微晶玻璃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研發出多種新型玻璃體系,並基於熱處理原位析晶技術/低溫共燒技術,使之與多種光功能性微晶複合;開展材料的組分設計、定向製備與結構優化研究,包括玻璃晶化動力學、特定晶相可控生長、激活離子摻雜分布與作用、微晶與玻璃界面調控、複合材料螢光特性與結構關聯等,從而獲得一批性能優異的螢光微晶玻璃複合材料和相應的白光固態照明光源
  •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2019-09-12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但是,因為實現高性能OLET器件構築的材料體嚴重缺乏,所以造成OLET器件,特別是高性能單組份OLET器件的發展嚴重滯後,限制了相關應用領域的研究。  高性能OLET器件的構築需要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和強螢光的活性半導體材料,但是高遷移率和強螢光是一對矛盾體,很難實現二者在同一材料體系中的有效集成。
  • 我國科學家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電解液作為鋰離子傳輸導體,可以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並擴大鋰金屬電池應用的溫度範圍。其中陶瓷基石榴石型(Garnet-type)固態電解質是很好的選擇,近年來出現的摻雜鋰鑭鋯氧(Li7La3Zr2O12,LLZO)固態電解質具有室溫離子電導率高、合成工藝簡單、電化學穩定窗口寬、無氧化還原活性元素等優點,是陶瓷基固態電解質的主要候選。
  • 蘭州化物所在生物質基C5含氮藥物中間體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木質纖維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來源最廣泛,又可再生的資源。利用非糧木質纖維素中富含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及它們水解(加氫)的下遊平臺分子如多元糖醇、呋喃醛等,可以合成多種燃料和化學品,對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可視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木質纖維素是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之一,纖維素酶降解技術是生物轉化高效利用木質纖維素的關鍵纖維素酶水解木質纖維素過程中木質素的作用方式(阻止纖維素酶吸附?還是存在非降解性吸附?)一直存在爭議,纖維素酶對植物細胞壁具體降解方式的研究也未見報導。因此,木質纖維素的有效前處理和纖維素酶水解植物細胞壁過程的可視化研究,將大大提升木質纖維素生物煉製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員在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的過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近期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
    導讀 近期,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不對稱合成科研團隊在催化不對稱自由基-偶極交叉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遊勁松教授團隊在基於高度扭曲的七元環二醯亞胺聚集誘導延遲螢光材料構建高效非摻雜OLED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餘孝其課題組在基於聚集誘導發光的快速、超靈敏的細胞膜成像探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院化學所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因其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光電轉化效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化學所新材料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染料是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中的關鍵組成成分。新材料實驗室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設計和合成,在聯吡啶釕染料(Inorg.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性難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近期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重大突破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IV族元素(矽,鍺,錫)基負極材料由於其較高的理論容量(分別為3579 mAh /g,1600 mAh/g, 994 mAh/g)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然而,矽、鍺、錫基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存在體積膨脹較大的問題,長時間充放電會造成顆粒的粉化和活性物質的脫落,從而影響鋰離子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2020-01-1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丁古巧團隊Small:全面總結碳基量子點固態發光領域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以碳點和石墨烯量子點為代表的碳基量子點(CQDs),是一類具有獨特性能的光致發光材料。溶液狀態下高性能CQDs的結構設計與製備已獲得了巨大突破。相比之下,聚集態下CQDs的光致發光性能調製與機理探索是近年來該材料的研究熱點與難點。
  • 【科技日報】螢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馬東閣研究員等在螢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上。  目前,OLED照明引起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極大關注。由於藍色磷光材料的穩定性一直沒有解決,螢光/磷光混合發光被認為是實現OLED照明應用的最佳途徑,混合型白光OLED成為有機發光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2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字體,但是其存在的聚集誘導螢光淬滅問題一直阻礙其在光電器件中發展,特別是碳納米點在可見光通訊器件方面的應用更是鮮有報導。
  • 化學所在金屬配合物低維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低維有機晶態材料具有規整度高和結構缺陷少的特點,是揭示材料本徵特性和構築高性能光電器件的最佳選擇之一,近年來在有機半導體電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等方面取得重要應用。考慮有機分子的組裝特點,通常使用具有較強分子間作用力的平面型有機分子來製備高規整度的低維晶體。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研究人員提出利用具有高發光效率的III-V族材料作為發光材料,生長或者鍵合在矽襯底上,從而實現矽基光電集成。III族氮化物材料是一種直接帶隙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寬、化學穩定性強、擊穿電場高以及熱導率高等優點,在高效發光器件以及功率電子器件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已成為一大研究熱點。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鋼鐵合金是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的關鍵支撐與結構材料,但在海洋複雜環境下,其運動部件面臨嚴峻的磨損與腐蝕挑戰。常規的有機防護塗料難以滿足動態載荷的部件強韌抗磨蝕需求,採用物理氣相沉積表面強化塗層材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