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寧波材料所:LED用稀土發光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1-03-01 石墨烯聯盟

  寧波材料所所屬二級所先進位造所的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 Ba 9 Lu 2 Si 6 O 24 :Ce 3 矽酸鹽青色螢光粉;在160℃時,其螢光量子效率可維持室溫的94%,表現出良好的熱穩定性。該研究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項(ZL201410545720.6),相關結果發表於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2015, 3(8), 1096-1101,入選封面文章)。

  隨後,該團隊圍繞 Ba 9 Lu 2 Si 6 O 24 材料,利用 Tb 3+ - Tb 3+ 量子剪裁和共振能量傳遞效應,獲得了一種發光效率高達144%的綠色螢光粉,實現了可見光量子剪裁(J. Phys. Chem. C 2016, 120, 2362-2370);首次觀察到 Eu 2+ 的異常紅光發射,採用低溫光譜手段追溯到了紅光來源(Inorg. Chem. 2016, 55, 8628-8635);在此基礎上,通過 Ce 3+ / Eu 2+ / Mn 2+ 共摻獲得了單一白光。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項(ZL201510780416.4),相關基礎研究結果發表於J. Phys. Chem. C 2015, 119, 24558-24563;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16, 80, 288-294。

  近期,該團隊通過理論和實驗相結合,在 Ba 9 Lu 2 Si 6 O 24 基青色螢光粉發光性能調控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通過工藝優化,螢光內量子效率提升至90%,85℃/85%RH條件老化1600小時以上的光衰小於10%。僅採用該青色螢光粉與紅粉複合,即可在NUV晶片上獲得顯色指數90以上的白光。基於對 Ba 9 Lu 2 Si 6 O 24 第一性原理電子結構計算和理解,結合光譜學的實驗表徵手段,該團隊提出一種計算寬帶隙無機非金屬材料基體帶隙的方法,並揭示了材料發光的熱穩定性機理,除了熱和聲子相互作用可引起發光猝滅外,由熱引起的材料吸收率下降是導致發光材料熱猝滅的另一個原因。相關結果發表於J. Mater. Chem. C(2017, 5, 12365-12377,入選封面和熱點文章)。

  團隊還將 Gd 3 Al 2 Ga 3 O 12 : Ce 3+ 黃色餘輝螢光粉穩態螢光內量子效率提升至82%,這為解決交流LED頻閃問題提供了一種具有潛在價值的稀土發光材料。相關內容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2016112538620, 2016112538762),部分研究結果發表於Chem. Commun.(2017, 53, 10636-10639)併入選該期刊封底文章。

  以上工作獲倫敦布魯內爾大學Jack Silver教授、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張家驊研究員、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廈門大學解榮軍研究員、工信部廣州電子五所徐華偉高工的支持,並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11404351)、浙江省公益技術基金(LGG18E020007)、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2014A610122,2017A610001)的資助。

圖1 相應期刊封面


圖2 Ba 9 Lu 2 Si 6 O 24 :Ce 3 青色螢光粉與紅粉製備的近紫外基白光LED器件性能

圖3 Gd 3 Al 2 Ga 3 O 12 : Ce 3+ 黃色餘輝螢光粉發光照明及餘輝光譜

相關焦點

  •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先進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近紅外有機光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馬東閣研究員等通過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王植源教授合作,近期在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陸續發表在《材料化學》(Chemistry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近紅外二區螢光納米材料中,稀土發光納米材料因具有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好、發射帶窄、發光顏色和壽命可調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洪傑院士和王櫻蕙副研究員團隊在《發光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的綜述文章。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稀土自發光材料的發光原理
    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在1896年發現元素放射性光線,從此人類開始研究自發光材料。百年來,人類對自發光材料的研究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稀土具有特殊的電子層結構,有著一般元素所無法擁有的光譜性質,稀土發光幾乎覆蓋了整個固體發光的範疇,只要談到發光,幾乎離不開稀土。稀土元素的原子具有未充滿的受到外界屏蔽的4f5d電子組態,因此有豐富的電子能級和長壽命激發態,能級躍遷通道多達20餘萬個,可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輻射吸收和發射,構成廣泛的發光和雷射材料。
  • 新材料研究熱點:稀土高分子材料
    人們對稀土有機配合物的研究,從起初具有光、電、磁功能的小分子到現在能用分子設計的思想合成出具有高性能、高功能的稀土高分子。稀土高分子材料應用稀土高分子材料由於兼備高分子材料質輕、高比強度、易加工、耐腐蝕的優點,同時又具有稀土離子所特有的光、電、聲、磁等特殊性能,因而備受推崇,已成為新材料研究和開發的熱點領域之一。
  • 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訪問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
    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訪問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 2017-11-15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系列...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華中科技大學在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發表了關於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ing multi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 2020年稀土發光材料研究現狀分析
    稀土發光材料科研分析1908年,法國科學家J. Becquerel在研究礦石時獲得了一條尖銳的光譜線。這些礦石是由稀土元素和過渡元素組成的,但由於當時科技條件和對光譜認知水平的限制,這一現象並未引起科學家的關注。1921年新罕布夏州立大學的Horace L.
  • 中科院院士朱經武調研寧波材料所
    6月19日,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鋒成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籌)首席科學家朱經武一行調研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調研期間,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介紹了寧波材料所建所背景和歷程、發展思路、組織架構、人才隊伍以及寧波材料所14年的建設發展中科研布局及項目進展等方面的情況;朱經武一行還認真聽取了石墨烯以及光電材料研發的工作匯報,詳細了解了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階段性成果、突破的關鍵問題、項目技術優勢以及產業化情況。
  • 稀土功能材料2035發展戰略研究「稀土永磁材料部分節選」
    以稀土功能材料在我國的稀土消費結構來看,稀土永磁材料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和電子工業等領域的高速發展,在消費結構中的佔比最高超過40%;冶金和機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佔比分別為12%、9%和8%,儲氫材料和發光材料各佔比約7%;催化材料、拋光材料和農業輕紡各佔5%。
  • 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稀土發光材料是由稀土4f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出而產生的發光材料,因激發方式的不同,發光可區分為光致發光、陰極射線發光、電致發光、放射性發光、X射線發光、摩擦發光、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等。其因吸收能力強,轉換效率高,在可見光區發射能力強等優點,而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 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稀土發光材料是由稀土4f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出而產生的發光材料,因激發方式的不同,發光可區分為光致發光、陰極射線發光、電致發光、放射性發光、X射線發光、摩擦發光、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等。那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 福建物構所稀土上轉換螢光生物標記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與傳統的分子螢光標記材料(如螢光染料)相比,稀土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不僅化學穩定性高、螢光壽命長、潛在生物毒性低,而且由於採用近紅外光源激發具有較大的光穿透深度、無生物組織自螢光以及對生物組織幾乎無損傷等顯著優點,在螢光生物檢測和成像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製出性能改善的熱電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組成設計以及製備理念創新,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作,成功實現了顯微結構及電熱輸運調控,並由此製備了一系列性能改善的熱電材料。  目前,該研究的部分基礎成果已經發表,並獲授權發明專利四項。這些工作將為進一步改善熱電性能提供有力幫助,並為熱電轉換應用奠定材料基礎。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例如,一個同時滿足低毒性、水穩定、強發光(特別是近紅外II窗口發光)、能可逆包裹和釋放抗癌藥物這四方面要求的稀土分子籠就是一個理想的可視化靶向藥物載體。雖然多組分稀土超分子發光材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我們相信不遠的將來它們在螢光傳感、生物檢測和診療藥物等領域將發揮更多更大的作用。正所謂:路途漫漫,未來可期。
  • 白光LED光源用發光材料應用現狀及趨勢
    稀土發光材料是當前照明、顯示和信息探測器件的核心材料之一,也是未來新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目前稀土發光材料研發和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發光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項目獲「好設計」獎金獎
    剛剛,記者從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獲悉,在2020「好設計」頒獎大會暨中國創新設計大會上,該所「智能全向移動機器人」項目榮獲金獎。這也是全省唯一獲金獎的項目。 據了解,「智能全向移動機器人」項目由寧波材料所精密運動與先進機器人技術團隊設計開發。其採用自主研發的解耦式主動萬向腳輪,克服了傳統全向移動機器人存在機動靈活性差、驅動效率低、對地面損傷大、噪音高與運動控制精度低等問題,產品創新設計在移動機器人行業具有引領性作用。
  • 福建物構所研製出藍光LED可激發的納米螢光標記材料
    然而,由於稀土離子的f→f宇稱禁戒躍遷特性,稀土基NIR-II納米螢光標記材料存在吸收強度弱、螢光量子效率低的瓶頸。如何提高材料吸收效率研製出具有高效NIR-II發光的稀土納米螢光標記材料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也是該領域的一個重大技術挑戰。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2015-03-30 11:02:51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5,卷27,頁2195–2202)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