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光源用發光材料應用現狀及趨勢

2020-12-05 OFweek照明網

稀土發光材料是當前照明、顯示和信息探測器件的核心材料之一,也是未來新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目前稀土發光材料研發和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發光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在顯示領域,廣色域、大尺寸、高清顯示是未來該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目前廣色域實現方式有多種,液晶顯示、QLED、OLED及雷射顯示技術等,其中液晶顯示技術現已形成了非常完備的液晶顯示技術和產業鏈,具有最大的成本優勢,也是國內外顯示企業開發的重點。在照明領域內,類似太陽光的全光譜照明作為更為健康的照明方式,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作為未來照明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雷射照明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並已率先在汽車前大燈照明系統中獲得應用,能夠獲得比氙氣大燈或LED燈高得多的亮度和更低的能耗。光環境作為植物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理環境因素,可通過光質調節、控制植株形態,促進植物生長,減短植物開花結果用的時間,提高植物產量、產能已成為全球關注重點,亟待開發適合植物生長照明用高性能發光材料。在信息探測領域內, 物聯網以及生物識別(生物認證)技術具有萬億規模的市場前景,兩者的核心部件均需要應用稀土發光材料的近紅外傳感器。隨著照明及顯示器件的更新換代,作為其核心材料的稀土發光材料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針對發光材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詳述如下。

1.高品質顯示技術用發光材料

1.1 廣色域液晶顯示LED背光源用發光材料

近年來,平板顯示中液晶顯示(LCD) 發展勢頭最為強勁,成為平板顯示領域中的主導技術。基於白光發光二極體(LED)背光源的液晶顯示器以其色彩還原性好、功耗低、長壽命等突出優勢,目前在液晶顯示領域的滲透率已超過95%。針對液晶顯示用白光LED的產生方式而言,通過綜合考慮其技術、性能和成本等因素,「藍光LED晶片+螢光粉」方式因技術成熟度高、成本相對較低,仍然是目前白光LED產生的主流方式。對於液晶顯示LED背光而言,利用「藍光LED 晶片+螢光粉」產生的白光 , 經過濾光、分光後, 需要產生純正的紅、藍和綠三色光,因而螢光粉是決定LED背光液晶顯示器色域的關鍵因素 。

目前LED背光液晶顯示中普遍使用的螢光粉為Y3Al5O12:CE(YAG:CE)螢光粉體系及SIAlON:EU綠色螢光粉(部分採用矽酸鹽綠粉)和氮化物紅色螢光粉組合體系 。由於前者的光譜波峰比較寬,色純度不佳,其所製作的顯示器色域顯示範圍約70%NTSC,而後一種技術方案顯示色域範圍僅可提高到80%NTSC,但綠粉的色坐標y值和紅粉的色坐標x值均較低,顯示器的色域顯示範圍難以達到85%NTSC以上,且光效較前種技術方案下降40%。廣色域液晶LED顯示技術是指具有90%NTSC以上的顯示色域,通過其可精準呈現影像、豐富色調,實現還原真實世界的絕色視覺效果。目前廣色域LED背光源顯示的關鍵實現方式是「藍光晶片+SIAlON:EU綠粉+氟化物紅粉」體系。然而, 目前國有研稀土開發的廣色域液晶顯示LED背光源用新型高效氟化物螢光粉的性能與國際水平處於相當水平,特別是開發了業內唯一可以批量供貨的鍺系氟化物螢光粉。國產 SIAlON:EU綠粉的性能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國內有研稀土等雖然可以實現高波段SIAlON:EU綠粉的小批量製備,但其主要市場均為國外企業所壟斷。

目前,基於新型LED背光源的液晶顯示色域產業化水平已經超過90%NTSC,亟待開發新型的螢光粉及LED背光源,進一步將液晶顯示色域提升至110%NTSC、媲美OLED/QLED 技術,可喜的是,目前比現有氟化物螢光粉波長更長的窄帶發射紅粉以及比SIAlON:EU綠粉色純度更高的綠粉研製已經已初現端倪,並有望在未來2-3年內達到應用水平,必將為高效利用我國已經建成了非常完備的液晶顯示技術和產業鏈,奪取未來廣色域液晶顯示技術的制高點,實現我國在液晶顯示技術的突破與趕超奠定非常好的材料基礎。

1.2 其他新興顯示技術用發光材料

OLED具有主動發光、發光效率高、發光色純度好、顏色鮮豔、功耗低、器件超輕薄、可柔性等諸多優點,利於全色顯示,在顯示領域均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備受業界青睞。OLED顯示技術在電視、手機終端、VR、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潛力,以及國產OLED面板的逐漸被市場所認可,也將為OLED 顯示產業提供爆發的力量。根據市場調查,OLED電視機在美國的三千美金高端市場 中,2017年第一季度市場佔有率達到65%,55英寸可達到100%,歐洲情況相同。因此OLED顯示技術仍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發光材料(紅、藍、綠 )是OLED顯示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決定著器件性能及用途, 達到應用要求的發光材料必需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如高的發光亮度和量子產率;在近紫外或藍光激發下,具有大的吸收截面和寬的激發範圍;環境友好;良好的紫外光耐受性;良好的載流子傳輸性能;良好的熱穩定性、成膜性等,目前OLED顯示用發光材料的綜合性能仍需進一步提升。

量子點材料具有優異的發光性能,具有量子效率高、發光波長連續可調、半峰寬窄等特點,用量子點取代傳統的螢光粉,使顯示屏色域提升至110%NTSC。但量子點發光材料在應用過程中仍有幾個瓶頸問題需要克服。

首先,由於納米晶顆粒尺寸小,比表面積大,在光、熱和化學作用下,納米晶顆粒容易發生氧化和分解,導致其光學性能急劇下降,在工作溫度下的光衰問題已經成為限制了量子點白光LED發光效率和壽命提升的主要障礙。

其次,雖然量子點與傳統稀土螢光粉相比更易與封裝膠等材料共混,但是由於界面相容性問題,納米晶與封裝介質共混時依然存在團聚和相分離等問題,導致LED產品光效難以進一步提高。利用量子點發光材料也是製備廣色域顯示器件的備選技術途徑,但由於高成本及組件複雜性的問題,且量子材料含有Cd,對環境存在負面影響,且因其成本問題,沒有得到實際規模應用。

量子點發光材料的穩定性是限制其市場化的主要因素,相關研究人員正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一系列相關研究,隨著材料穩定性的提高,可預見三年內量子點白光LED的半衰壽命將達到萬小時以上,市場也會同時建立起來。

量子點顯示領域已呈中、美、韓三強鼎立的局面,競爭激烈。值得慶幸的是,我國在核心材料、原型器件以及製程方面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可望為我國顯示產業突破國外技術路線的專利封鎖,實現「換道超車」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高品質照明技術用發光材料

2.1 全光譜照明用發光材料

隨著白光LED在照明領域的加速滲透,市場對白光LED光源的品質化需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室內照明方面,對白光LED光源的要求重點,已從最初的單純追求「高亮度」轉換為兼顧顯色指數、色溫等光色性能的「高品質」,甚至追求類似太陽光的全光譜照明,國內外封裝企業紛紛加速全光譜LED產品的開發。目前全光譜LED實現方式主要有多晶片型和單晶片型兩種,其中單晶片型以其實現方式簡單、成本低、光譜更為連續等優點,成為封裝企業的首選。單晶片實現方式又分為藍光晶片技術(藍光晶片+多顏色發射螢光粉)和紫外/近紫外晶片(紫外/近紫外晶片+多顏色發射螢光粉)技術。在藍光晶片技術中,器件光譜在藍綠光部分存在嚴重的光譜缺失,理論上難以實現高品質全光譜健康照明需要。目前國家重點發展的第三代半導體中的紫外、近紫外晶片技術越來越成熟,促使紫外/近紫外晶片技術成為了全光譜照明的首選技術。

藍光激發的各色螢光粉技術已經趨於成熟,但是這些螢光粉大部分不能被紫光高效激發,目前紫外/近紫外晶片激發用綠色、黃色、紅色螢光粉研究較多,然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發光效率較低,難以滿足實際應用。開發適合紫光高效激發、寬譜帶發射且各色螢光粉之間低相互吸收的螢光粉成為業內的研究重點,也是我國在未來照明領域取得智慧財產權突破的重要發力點。因此在全光譜照明領域,把握高能、短波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發展機遇和趨勢,開發與之配套的新型發光材料,特別是適合紫外/近紫外晶片用新型螢光粉,是實現綠色健康照明的重要契機。

2.2 高密度能量激發用發光材料

LED照明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主流照明技術,預計到2020年,僅半導體照明領域即可形成萬億市場規模。相比第一、二代半導體材料,第三代半導體具有擊穿電壓高、禁帶寬、熱導率高、電子飽和速率高、抗輻射能力強等優點,同時還具有發光效率高、頻率高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照明等多個戰略新興產業,推動和支撐下一代產業變革。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應用於固體照明領域,可大幅提升器件的光效和光色品質,但第三代半導體照明光源的重要特徵是電流密度增加和晶片發射光波長向高能量短波方向移動,鑑於發光材料直接決定了光源的光效和品質,現有經典鋁酸鹽等系列螢光粉的激發特性及穩定性已不能滿足第三代半導體高密度能量激發需要,因此急需突破第三代半導體高密度能量光源高效激發並形成高品質白光的新型螢光材料及製備技術。

由於LED存在「效率驟降」的現象,即在高電流密度工作時,內量子效率會急劇下降,目前,各國科學家都在尋找新一代的優質光源,藍色發光二極體的發明者中村修二提出,在不久的將來,LED技術因為受制於其發光效率的物理極限,最終會被雷射二極體取代。與LED照明相比,雷射照明可實現更高的效率,半導體雷射被認為是繼LED之後的最具發展前景高端照明和顯示用高品質光源,將成為未來照明及顯示產業的一個發展趨勢,目前螢光轉換型雷射顯示技術已在雷射電視、雷射投影、雷射影院等大尺寸顯示領域獲得應用。LED照明類似,螢光轉換材料也是雷射照明中實現白光輸出的關鍵材料,雷射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對螢光轉換材料的抗光損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具有高穩定性、高轉化效率的新型稀土螢光材料及其應用技術將是未來雷射照明的一大挑戰,將催生對新型稀土螢光材料及其陶瓷、晶體的產業化需求。

相關焦點

  • LED結構、發光原理、光源特點及應用
    一、led的結構及發光原理  50年前人們已經了解半導體材料可產生光線的基本知識,第一個商用二極體產生於1960年。LED是英文lightemittingdiode(發光二極體)的縮寫,它的基本結構是一塊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置於一個有引線的架子上,然後四周用環氧樹脂密封,起到保護內部芯線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發光二極體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組成的晶片,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之間有一個過渡層,稱為p-n結。
  • LED光源的發光機理簡介
    2010年5月7日-12日,河南省照明學會組織照明專家及企業家一行赴日考察了日本照明現狀,發現日本的LED照明現狀並不盡如人意。            近年來,在照明領域最引人關注的事 件是半導體照明的興起。
  • 固態照明光源:白光LED的現狀和未來
    第一個問題是已有照明光源和固態發光的演講,從19世紀開始用電照明,特別是從1879年愛迪生發明白紙等以後開始廣泛用電照明,這就是以電熱效應為基礎。大家看,儘管照明是一個非常大眾化的問題,但是用電量比較大,從全國來說20%的電都用在照明上,現有的照明的技術,我們看這個圖表,要想節省電就必須要提高它的發光效率。
  • cob光源和led光源哪個好_led與cob光源優劣勢分析
    發光二極體(LED)燈泡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發光原理上,都與傳統的白熾燈有著本質的不同。發光二極體是由數層很薄的攙雜半導體材料製成,一層帶過量的電子,另一層因缺乏電子而形成帶正電的「空穴」,當有電流通過時,電子和空穴相互結合併釋放出能量,從而輻射出光芒。
  • 知識:LED發光原理、光源特點及應用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的縮寫,它的基本結構是一塊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置於一個有引線的架子上,然後四周用環氧樹脂密封,起到保護內部芯線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發光二極體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組成的晶片,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之間有一個過渡層,稱為p-n結。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新的發光二極體採用市面上現有的藍色發光二極體和填充了QDs的柔性透鏡。來自藍色LED的光導致QDs發出綠色和紅色,與藍色發光結合產生白光。 為了製造白光LED,Koç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聚合物透鏡和LED晶片之間填充了QD溶液,這些QD是通過在高溫下混合鎘,硒,鋅和硫而合成的。
  • 通過量子點放射色光,白光LED發光效率創新紀錄
    美國光學學會的研究人員利用奈米材料製作出白光
  • 【深度分析】白光LED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情況
    1992年出現了GaAllnP黃色LED,1993年Nichia公司(日本),對LED的技術和材料進行了革新,奠定了現代LED的基礎,促進了全彩化的誕生。如今,白光LED已經具有超高的亮度,其器件結構也發生了很大改變,LED的超高亮度和豐富色彩,促進其應用在社會各行業及產業中。
  • LED白光技術原理及發展趨勢
    如今,隨著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的出現和發光二極體(LED)封裝技術的突破,以及LED功率等級的不斷提高,LED光源正在掀起電光源發展的第四場革命。   LED光源從根本上改變了光源發光機理,在提升照明質量和效用的同時,還可以改善環境、節約能源,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目前,白光LED光源正在各個領域慢慢吞噬傳統光源的市場。
  • 白光LED的發光原理簡介
    LED基片發出的藍光部分被螢光粉吸收,另一部分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混合,可以得到得白光。現在,對於InGaN/YAG白色LED,通過改變YAG螢光粉的化學組成和調節螢光粉層的厚度,可以獲得色溫3500-10000K的各色白光。
  • Led燈及其發光原理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的縮寫,它的基本結構是一塊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置於一個有引線的架子上,然後四周用環氧樹脂密封,起到保護內部芯線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LED結構圖如下圖所示 發光二極體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組成的晶片,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之間有一個過渡層,稱為p-n結。
  • LED光源可以在微投影上如何應用
    本文簡要概括了LED 光源的特點, 對其在微投影機上的應用現狀和應用優勢進行了分析, 並歸納了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最後對LED 光源在微投影系統上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1 引言 目前, LED 光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LED 技術的運用使投影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革。
  • 中國稀土發光材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稀土發光材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我國稀土發光材料生產自20世紀**年代起步以來,獲得了迅速發展,截至**已形成三大主流產品:顯示用螢光粉、燈用三基色螢光粉、長餘輝螢光粉。
  • LED發光原理及發展趨勢
    貼片光源                               球形光源                       COB大功率光源那麼,LED的光是怎麼發出的?
  • 白光LED存在哪一些種類
    白光 LED 的開發 對於一般照明而言,人們更需要白色的光源。LED基片發出的藍光部分被螢光粉吸收,另一部分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混合,可以得到得白光。 現在,對於InGaN/YAG白色LED,通過改變 YAG螢光粉的化學組成和調節螢光粉層的厚度,可以獲得色溫3500-10000K 的各色白光。 白光LED的種類及發光原理解析 表一列出了目前白色LED的種類及其發光原理。
  • 白光LED的新應用--卡燈的結構和原理
    摘 要 隨著100 lm /W級白光LED的開發成功,白光LED在顯示和照明方面應用普及化進程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主要介紹了白光LED的新應用———卡燈的結構和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P2N結加反向電壓時,少數載流子難以注入,故不發光。由於半導體材料的帶隙能量不同,不同半導體材料的LED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LED光源具有體積小、壽命長、耗電量小、反映速度快、顏色豐富、可平面封裝等特點,是一種環保節能的冷光源。由於LED有以上特點,所以被廣泛用於顯示和照明領域。  1965年,第一款商用LED (發紅光)問世,效率僅為0. 1 lm /W。
  • LED發光二極體介紹
    led照明最近幾年悄然興起,但是你是否了解led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led吧LED構成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主要由支架、銀膠、晶片、金線白光LED的光譜幾乎全部集中於可見光頻段,其發光效率可超過150lm/W(2010年)。
  • 解析白光LED特性及設計應用方案分析
    對於白光LED而言,最重要的是輸出的光通量及光色,所以白光LED的一端必定不能遮光,而需使用高透明效果的環氧樹脂材料包覆。然而目前的環氧樹脂幾乎都是不導熱材料,因此對於目前的白光LED封裝技術而言,主要是利用其白光LED晶片下方的金屬腳座散去組件所發出的熱量。
  • 大功率白光LED路燈發光板設計與驅動技術
    分析了大功率白光LED的封裝過程對提高晶片取光率、保障白光質量、器件散熱技術的綜合應用。最後通過對各種白光LED驅動方案的比較,確定了白光LED最佳驅動方案為恆電流驅動脈寬調製(PWM)調節亮度。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7610.htm1 引 言LED是一種綠色照明光源,其主要優點是發光效率高。
  • 白光LED螢光粉材料的發展現狀與專利之爭
    白光LED的螢光粉,主流是與藍色組合使用的黃色螢光粉。而現在,正逐漸向發出紅色光和綠色光的螢光粉過渡。原因是,今後在液晶顯示器及照明用途領域,採用紅色和綠色螢光粉的白光LED的需求會迅速增加。  圍繞這種新一代關鍵部材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相關企業紛紛強化業務或者開始涉足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