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白光技術原理及發展趨勢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照明,從始至終與人類文明休戚相關。

  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白熾燈,把人類從火焰照明的時代帶到了電光源的時代。一個多世紀以來,電光源照明技術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先後經歷了以白熾燈、螢光燈和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ID)為代表的三個重要階段。如今,隨著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的出現和發光二極體(LED)封裝技術的突破,以及LED功率等級的不斷提高,LED光源正在掀起電光源發展的第四場革命。

   LED光源從根本上改變了光源發光機理,在提升照明質量和效用的同時,還可以改善環境、節約能源,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目前,白光LED光源正在各個領域慢慢吞噬傳統光源的市場。它的應用領域主要有:局部範圍低照度照明、液晶(LCD)顯示的背光源、交通照明、室內照明及特殊照明等。據東芝公司(Toshiba)預測,在特殊照明市場,2010年將有16%被LED取代,2012年將達到30%。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固體照明的主要應用還是在彩色LED照明領域。而作為LED業界的最終目標,大功率高亮度白光LED在如今的市場上並沒有達到通過機理分析所預期的卓越性能,且價格相對高昂。

  技術原理

  要了解白光LED的進步空間,讓我們首先補充一點LED的原理。

   LED是由Ⅲ-Ⅴ族化合物,如砷化鎵(GaAs)、磷砷化鎵(GaAsP)等半導體製成,其核心是電致發光的P-N結。P-N結的一層帶過量的電子,另一層因缺乏電子而形成帶正電的「空穴」(載流子),當在P-N兩端施加電壓的作用下,電子和「空穴」相互結合併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能量,若光子的能量在可見光範圍內,從而輻射出光芒。LED的發光波長是由半導體材料的禁帶寬度決定的,不同材料的禁帶寬度不同,產生的光的波長也不相同,從而,所呈現的顏色也不相同。因此可用不同材料做成不同顏色的LED,如紅色、綠色、藍色等。

  白色光是一種複合光,一般由二波長光或者三波長光混合而成。目前,LED實現白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紅、綠、藍三基色多晶片組合以合成白光;二是使用藍光LED晶片激發黃色螢光粉,由LED藍光和螢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合成白光,為改善顯色特性還可加入適量紅、綠螢光粉;三是採用紫外光LED(UVLED)激發三基色螢光粉合成白光。

  解決之道

  目前的白光LED技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發展瓶頸,即無論採用哪種白光實現方式,都存在著由於晶片結構、驅動電路、光學優化、封裝工藝、半導體材料、螢光粉選擇等諸多技術問題的限制,主要表現在亮度不足、均一性差、低演色性以及壽命不長等方面。

  技術上的瓶頸同時也正是商業上的機會。目前,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機構都在積極開展研究工作來解決這些問題,很多新技術得以研究和發展。誰能搶先一步呢?

  倒裝晶片技術。在P電極上做上厚層的銀髮射器,由於厚合金材料的P型電極具有良好的歐姆接觸特性和電流擴展性能,且熱導率更大,從而提高了晶片的發光效率和散熱能力,解決了傳統正裝結構LED的電流擴展性能、光學性能及散熱能力差的問題。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這一技術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表面粗化技術。將滿足全反射的光改變方向,使其不會因全反射而透過界面,從而提高取光效率並降低成本,且並不影響光轉換特性。

  德國Osram公司將磷化鋁銦鎵(AlInGaP)基晶片的窗口層表面做成具有斜面三角形的紋理結構,光子的反射路線被封閉在這一結構中。採用這一技術可獲得50%以上的外量子效率。

  光子晶體結構。光子晶體具有周期性介質結構,它具有光子禁帶和光子局域。可通過光子禁帶特性來提高發光效率。這是由於光子禁帶可以使一定頻率的輻射光被抑制,同時當器件發光頻率在光子禁帶時,可使更多的光模輻射到空氣中。

  目前,光子晶體結構已成為提升白光LED性能主要的技術方向,現已研製成不同波長的量子阱、量子點和陣列結構的白光LED。Osram公司所開發的「ThinGaNLED,通過在氮化銦鎵(InGaN)層上形成的金屬膜的鏡面作用,激發出更多的光輸出。

  驅動電路優化。LED光源的特性也對驅動電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低功率的供電系統制約了LED的節能特性,高效率、低成本、小體積、強穩定是LED光源驅動電路設計的主要方向。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針對高速大功率LED設計了一套驅動電路方案,具有驅動脈衝前後沿快及大電流輸出的特點。此外,對可調亮度和高演色性白光LED的控制電路和調光電路的設計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半導體材料工藝。LED技術發展的主線是晶片半導體材料的更新和加工工藝的不斷改進。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摩爾定律相似,LED的光通量遵循著Haitz定律,即每18~24個月增加一倍。

  封裝技術。封裝也是不可小覷的技術,若由於封裝設計或採用材料不良,就會直接影響其他技術的成效。

  日本OMROM公司研發出一種新的封裝技術,將透鏡光學和反射光學結構進行組合,採用「DoubleReflection光學結構,使LED因廣角造成的光損失由此向外輸出,提高發光效率。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技術如光學設計、晶片結構優化、發光面積改善、螢光粉材料等方面都在得到積極的研究和發展。

相關焦點

  • 白光LED發光原理及技術指標
    白光是一種組合光,白光LED可以分為單晶片、雙晶片和三晶片等,以下將按這一分類來介紹,還將介紹照明用白光led的一些技術指標。  白光LED發光原理   單晶片  InGaN(藍)/YAG螢光粉  這是一種目前較為成熟的產品,其中 1W的和5W的Lumileds已有批量產品。這些產品採用晶片倒裝結構,提高發光效率和散熱效果。螢光粉塗覆工藝的改進,可將色均勻性提高10倍。實驗證明,電流和溫度的增加使LED光譜有些藍移和紅移,但對螢光光譜影響並不大。
  • 功率型白光LED封裝技術發展的四個趨勢
    1996年,Nichia公司的Nakamura等首次使用藍光LED結合黃色螢光粉轉化合成了白光LED。他所採用的黃色螢光粉為Y3Al5O12:Ce3+(簡稱YAG:Ce3+),這種螢光粉在470nm波段附近有較強的寬帶吸收,然後激發出540nm附近的黃光,LED本身發射的藍光與螢光粉激發的黃光結合形成白光。
  • 白光LED發白光原理
    目前市場上白光LED生產技術主要分為兩大主流: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8176.
  • 【原創】有研稀土:白光LED螢光粉技術發展趨勢
    【原創】有研稀土:白光LED螢光粉技術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自:高工LED
  • LED發光原理及發展趨勢
    LED的燈珠微細結構圖2.發光原理從物理學角度來理解:當電流通過晶片時,N型半導體內的電子與P型半導體內的空穴在發光層劇烈地碰撞複合產生光子,以光子的形式發出能量早在1907年開始,人們就發現某些半導體材料製成的二極體在正嚮導通時有發光的物理現象,但生產出有一定發光效率的紅光led已是1962年了。早期只能發出低光度的紅光,之後發展出其他單色光的版本,時至今日能發出的光已遍及可見光、紅外線及紫外線,光度也提高到相當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時作為指示燈、顯示板等;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光二極體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顯示器、電視機採光裝飾和照明。
  • 2011成為LED白光產業發展的元年
    4月21日,由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和深圳市LED產業聯合會主辦的2011深圳LED產業趨勢暨中國LED白光展新聞發布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如期召開,大會對中國LED白光和深圳LED產業發展的現狀和願景做了詳細介紹。
  • 圖解白光LED發光原理
    目前市場上白光LED生產技術主要分為兩大主流:  第一為利用螢光粉將藍光LED或紫外UV-LED所產生的藍光或紫外光分別轉換為雙波長(Dichromatic) 或三波長(Trichromatic)白光,此項元件技術稱之為螢光粉轉換白光LED(Phosphor
  • RGB LED等三種LED白光成形原理
    本文將給你介紹LED三色光的合成原理,RGBLEDRGB LED與白光LED兩者其實都是希望達到白光的效果,只不過一個是直接以白光(螢光粉)呈現,另一個則是以紅綠藍三色混光而成。
  • 白光LED發展歷史
    白光LED發展歷史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的簡稱。此種組件,無論是信息產品,通訊用品還是消費性家電製品,廣泛普遍用於各種電子迴路中,通常用來做為「顯示狀態」的用途。??
  • 白光LED的發光原理簡介
    LED基片發出的藍光部分被螢光粉吸收,另一部分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混合,可以得到得白光。現在,對於InGaN/YAG白色LED,通過改變YAG螢光粉的化學組成和調節螢光粉層的厚度,可以獲得色溫3500-10000K的各色白光。
  • 白光LED存在哪一些種類
    打開APP 白光LED存在哪一些種類 國際led網 發表於 2020-03-29 21:58:00 LED基片發出的藍光部分被螢光粉吸收,另一部分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混合,可以得到得白光。 現在,對於InGaN/YAG白色LED,通過改變 YAG螢光粉的化學組成和調節螢光粉層的厚度,可以獲得色溫3500-10000K 的各色白光。 白光LED的種類及發光原理解析 表一列出了目前白色LED的種類及其發光原理。
  • 白光LED的PWM驅動原理
    白光LED的電學特性具有很強的離散性,而且白光LED是一種同態電光源,是一種半導體照明器件。它具有體積小、機械強度大、功耗低、壽命長,便於調節和控制以及無汙染等特徵,是一種有極大發展前景的新型光源產品。
  • 白光LED光源用發光材料應用現狀及趨勢
    在顯示領域,廣色域、大尺寸、高清顯示是未來該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目前廣色域實現方式有多種,液晶顯示、QLED、OLED及雷射顯示技術等,其中液晶顯示技術現已形成了非常完備的液晶顯示技術和產業鏈,具有最大的成本優勢,也是國內外顯示企業開發的重點。在照明領域內,類似太陽光的全光譜照明作為更為健康的照明方式,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 全面解析:現階段白光LED螢光粉技術
    LED照明商用化的快速發展,預計將會加大白光LED螢光粉的市場需求,在各界持續投入螢光粉的研發能量之下,目前已發展出的三大主流白光LED螢光粉,將可望因應不同應用,滿足對於性能的多樣性與嚴苛度的要求。
  • 白光LED壽命介紹
    白光led詳細圖文分析,怎麼改善白光LED的封裝方法等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8905.
  • 白光LED進入黃金髮展期 替代傳統光源大勢所趨
    隨著新興市場的跟進,白光LED元器件的替換和相關產業鏈條的更新,將使全球LED產業真正進入「黃金時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白光是**常見與**普遍的光源。所以,對白光LED預期就成為市場角逐中**大的一份蛋糕而備受廠商的青睞。 與5年前相比,LED白光照明正越來越多的進入照明應用領域。
  • micro led技術原理及簡介(microled功能特性和優勢及發展前景)
    在1990年代TFT-LCD開始蓬勃發展時,因LED具有高色彩飽和度、省電、輕薄等特點,部分廠商就利用LED做背光源。然而因成本過高、散熱不佳、光電效率低等因素,並未大量應用於TFT-LCD產品中。   直到2000年,藍光LED晶片刺激螢光粉製成白光LED技術的製程、效能、成本開始逐漸成熟;當進入2008年,白光LED背光模組呈現爆發性的成長,幾年間幾乎全面取代了CCFL,其應用領域由手機、平板電腦、筆電、臺式顯示器乃至電視等等。
  • 白光LED的新應用--卡燈的結構和原理
    摘 要 隨著100 lm /W級白光LED的開發成功,白光LED在顯示和照明方面應用普及化進程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主要介紹了白光LED的新應用———卡燈的結構和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1998年,白光LED的開發成功標誌著照明技術革命的到來。
  • 白光LED的大企圖
    一個多世紀以來,電光源照明技術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先後經歷了以白熾燈、螢光燈和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ID)為代表的三個重要階段。如今,隨著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的出現和發光二極體(LED)封裝技術的突破,以及LED功率等級的不斷提高,LED光源正在掀起電光源發展的第四場革命。LED光源從根本上改變了光源發光機理,在提升照明質量和效用的同時,還可以改善環境、節約能源,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 LED實現白光的三種方法
    目前,led實現白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 通過LED紅綠藍的三基色多晶片組和發光合成白光。  優點:效率高、色溫可控、顯色性較好。  缺點:三基色光衰不同導致色溫不穩定、控制電路較複雜、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