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量子點放射色光,白光LED發光效率創新紀錄

2020-11-24 LEDinside

2018-07-16 09:50:05 [編輯:Andygui]

美國光學學會的研究人員利用奈米材料製作出白光LED,發光效能達每瓦105流明,寫下新紀錄。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後,更讓發光效能達到每瓦200流明,未來可以應用在家用、辦公室或電視等領域。

目前市面上的白光LED,主要是透過在藍光LED上覆蓋一層黃色磷光劑製成。但由於磷光劑發出光譜的範圍太廣,製造出的白光很難在細部上再做調整。這次研究人員則將藍光LED結合具彈性的鏡片,鏡片上放上奈米等級的半導體粒子,也就是量子點。當量子點被藍光照射時,會發出綠光和紅光,讓藍綠紅三色光結合成白光。

(來源:美國光學學會)

和磷光劑不同的是,量子點放射光譜的範圍較小,生成的色光較一致,所以射出的色光和藍光結合時能製造出高質量白光,精準呈現出需要的色溫和光學特性。

為了打造新的白光LED,研究人員在透鏡和LED晶片中,放入以鎘、鋅、硒等物質和量子點混合的溶劑,並使用一款特殊的矽樹脂製成的鏡片,除了能讓光線傳輸外,也能確保溶劑放進鏡片時不會滲出來。研究人員指出,透過液體發出的白光LED,效能是透過固態薄膜發出的LED光的兩倍。

負責領導這項研究的Sedat Nizamoglu表示,每瓦能發出200流明光源的LED,能有效減少全球一半的照明用電,溫室氣體排放能減少2億噸左右,且新款LED容易製造,成本低廉,有利於未來量產。量子點放射出的色光能透過增加半導體粒子體積改變,同時也能改變量子點密度,選擇暖色系或冷色系光源。研究人員下一步是希望改用無鎘溶劑,除了保持LED發光高效率,也能達到環保要求。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新的發光二極體採用市面上現有的藍色發光二極體和填充了QDs的柔性透鏡。來自藍色LED的光導致QDs發出綠色和紅色,與藍色發光結合產生白光。 為了製造白光LED,Koç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聚合物透鏡和LED晶片之間填充了QD溶液,這些QD是通過在高溫下混合鎘,硒,鋅和硫而合成的。
  • 白光LED的發光效率及使用壽命問題
    實際上在白光LED上施加的電功率持續超過1W以上時光束反而會下降,發光效率則相對降低20%~30%,提高白光LED的輸入功率和發光效率必須克服的問題有:抑制溫升;確保使用壽命;改善發光效率 改善白光LED的發光效率的具體方法是改善晶片結構與封裝結構,達到與低功率白光LED相同的水準,主要原因是電流密度提高2倍以上時,不但不容易從大型晶片取出光線,結果反而會造成發光效率不如低功率白光LED,如果改善晶片的電極構造,理論上就可以解決上述取光問題。
  • 提升白光LED發光效率的四大關鍵
    過去led業者為了獲利充分的白光LED光束,曾經開發大尺寸LED晶片試圖藉此方式達成預期目標,不過實際上白光LED的施加電力持續超過1W以上時光束反而會下降,發光效率則相對降低20~30%,換句話說白光LED的亮度如果要比傳統
  • 大功率白光LED路燈發光板設計與驅動技術
    摘要: 為最大可能提高大功率LED路燈發光板的電光轉化率與散熱效率,在不影響外量子效率前提下對LED晶片設計最後通過對各種白光LED驅動方案的比較,確定了白光LED最佳驅動方案為恆電流驅動脈寬調製(PWM)調節亮度。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7610.htm1 引 言LED是一種綠色照明光源,其主要優點是發光效率高。
  • 白光LED光源用發光材料應用現狀及趨勢
    光環境作為植物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理環境因素,可通過光質調節、控制植株形態,促進植物生長,減短植物開花結果用的時間,提高植物產量、產能已成為全球關注重點,亟待開發適合植物生長照明用高性能發光材料。在信息探測領域內, 物聯網以及生物識別(生物認證)技術具有萬億規模的市場前景,兩者的核心部件均需要應用稀土發光材料的近紅外傳感器。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量子點與Micro LED結合提升發光效率與散熱效果
    打開APP 量子點與Micro LED結合提升發光效率與散熱效果 LEDinside 發表於 2019-10-09 14:24:21
  • 白光LED發光原理及技術指標
    白光是一種組合光,白光LED可以分為單晶片、雙晶片和三晶片等,以下將按這一分類來介紹,還將介紹照明用白光led的一些技術指標。  白光LED發光原理   單晶片  InGaN(藍)/YAG螢光粉  這是一種目前較為成熟的產品,其中 1W的和5W的Lumileds已有批量產品。這些產品採用晶片倒裝結構,提高發光效率和散熱效果。螢光粉塗覆工藝的改進,可將色均勻性提高10倍。實驗證明,電流和溫度的增加使LED光譜有些藍移和紅移,但對螢光光譜影響並不大。
  • Joule:效率超過12%的白光鈣鈦礦LED
    另外,鈣鈦礦LED超過20%的外量子效率(EQE)也已經接近了無光取出結構的效率界限。因此,如何實現高效白光鈣鈦礦LED,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器件的光取出效率成為了制約鈣鈦礦LED進一步發展的兩大問題。該研究通過合理設計多層半透明電極(LiF/Al/Ag/LiF),將藍光鈣鈦礦層與紅光鈣鈦礦納米晶層以倏逝場為媒介進行了近場耦合(包括了光子隧道效應,倏逝波吸收和表面等離子激元吸收三種方式),實現了光提取效率的大幅增強(超過50%),並通過紅藍光互補,成功構建了高性能的白光鈣鈦礦LED器件。
  • 如何提高白光 LED的輸入和發光效率
    由於LED燈的出入功率和發光功率直接影響燈具的整體壽命,所以如何提高白光LED的輸入功率和發光效率,一直都是各個廠家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這裡方田可以為大家分析如何去提高這兩個效率的方法:
  • 量子點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比紀錄高25%
    據外媒NewAtlas報導,這些微小的半導體點足夠小,可以利用量子力學的奇異性質,在太陽能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這些靈活廉價的量子點可以代替傳統的矽作為光伏材料,這有望帶來許多的好處,但他們將太陽光轉化為能源的效率卻不是其中之一。
  • 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分析
    1、藍光-LED晶片 + 黃綠螢光粉型包括多色螢光粉衍生等型黃綠螢光粉層吸收一部分LED晶片的藍光產生光致發光,另一部分來自LED晶片的藍光透射出螢光粉層後與螢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在空間各點匯合,紅綠藍三色光混合組成白光;這種方式中,外量子效率之一的螢光粉光致發光轉換效率的最高理論值將不超過75%;而晶片出光的提取率最高也只能達到70%左右,
  •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過去十多年來,通過在材料和器件設計方面的改進,使得LED的發光效率獲得了極大提高。在2000年,外量子效率為25%,而如今對藍光GaN基LED最好的外量子效率已超過70%。圖2.9給出了從2000年到2008年GaN基LED外量子效率發展變化圖。從圖上中可以看到提高LED的發光效率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1)提高內量子效率(2)提高光提取效率。
  • 新型量子點LED: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導讀近日,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團隊通過設計金屬納米結構基板,成功提升了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技術的效率。但是說到QLED,大家或許會有點陌生,然而今天介紹的創新成果又恰好與QLED相關。什麼是QLED?它是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 的縮寫,中文就是「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它是一種不需要額外光源的自發光技術。
  • 刷新世界最高紀錄!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超20%
    Sargent教授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人員利用鈣鈦礦的組分分布調控策略得到平整緻密且光電性能優異的鈣鈦礦薄膜,並通過加入阻擋層改善電子空穴的注入平衡,得到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外量子效率(EQE)超過20%,刷新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世界最高紀錄,同時,穩定性也得到極大地提升,遠超國際同行。
  • 鈣鈦礦LED研究獲重大突破,外量子效率達到21.6%
    (LED)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外量子效率達到21.6%的高效鈣鈦礦LED器件,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針對這一科學難題,黃維院士團隊與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博士及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劉利民博士團隊共同提出了鈍化分子形成氫鍵與鈍化效應的競爭機制,並通過理性分子設計,削弱氫鍵的限制作用,從而顯著改善了鈍化的效果並降低了鈣鈦礦薄膜中的非輻射損耗。通過這一發現,黃維課題組實現了外量子效率達到21.6%的高效鈣鈦礦LED器件,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 量子點LED技術成LED之王 未來15年將點亮全球
    2000年以後,量子點製備技術的提高帶動了其應用領域的發展,尤其是量子點技術的光譜隨尺寸可調、斯託克斯位移大、發光效率高、發光穩定性好等一系列獨特的光學性能更是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焦點,並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量子點生物技術首先在醫藥學上得到應用,量子點電視顯示屏已經出現,量子點LED(QLED)光源也在實驗室裡誕生。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白光LED的大企圖
    而作為LED業界的最終目標,大功率高亮度白光LED在如今的市場上並沒有達到通過機理分析所預期的卓越性能,且價格相對高昂。  技術原理要了解白光LED的進步空間,讓我們首先補充一點LED的原理。LED是由Ⅲ-Ⅴ族化合物,如砷化鎵(GaAs)、磷砷化鎵(GaAsP)等半導體製成,其核心是電致發光的P-N結。
  • 白光LED的發光原理簡介
    GaN晶片發藍光(λp=465nm,Wd=30nm),高溫燒結製成的含Ce3+的YAG螢光粉受此藍光激發後發出黃色光發射,峰值550nm。藍光LED基片安裝在碗形反射腔中,覆蓋以混有YAG的樹脂薄層,約200-500nm。 LED基片發出的藍光部分被螢光粉吸收,另一部分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混合,可以得到得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