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 評估納米共軛物中碳納米點的光誘導電子定性行為

2021-01-10 Carbontech

碳點(CDs)最近已經成為具有強光致發光性的碳材料。 CDs系列包含尺寸小於20 nm的不同類型的準球形納米顆粒。通常,它們被分為不同的子組:石墨烯量子點(GQDs),碳量子點(CQDs),碳納米點(CNDs)和類聚合物點(PDs),CNDs是無定形的納米粒子,由容易聚合的有機前體,天然產物或廢物製成,與無機納米粒子相比,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生態友好性。這些特性使CND與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應用相關。著名的例子是細胞成像,生物傳感器或藥物輸送。目前,已有文章報導CNDs在不同的情況下經歷電子轉移過程不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價連接的供體-受體納米共軛物中CND的電子接受形式。

鑑於此,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的DirkM. Guldi教授團隊合成的碳納米點和11,11,12,12-四氰基-9,10-蒽-對-喹二甲烷(TCAQ)複合物(pCND-TCAQ),通過穩態和泵浦探針瞬態吸收光譜法對分子內相互作用的研究,通常可以檢測和表徵三種激發態物質,尤其是pCND+-TCAQ-電荷分離態,相關成果以「Assessing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Donating Behavior of Carbon Nanodots in Nanoconjugates」為題發表在JACS。

圖一:pCND-TCAQ合成示意圖

pCND-TCAQ納米共軛的證據來自通過FTIR和XPS光譜進行結構表徵,一方面,pCND-TCAQ的FTIR光譜表明存在氰基在2208cm-1處的拉伸振動和酯基在1735 cm-1處的C=O振動。另一方面,pCND-TCAQ的XPS高解析度N1s核能級譜由五個成分組成。先前已在起始原料中觀察到其中四個成分,分別對應於石墨N,吡咯N,-NH2和吡啶N,而在398.1eV處的新成分對應於TCAQ的氰基。將氰基的拉伸振動(FTIR)和結合能(XPS)與參考系統進行比較可以得出結論,pCND-TCAQ納米共軛物中存在一些電荷轉移。

圖二:pCND-TCAQ的FTIR光譜和XPSN1s譜圖

進一步測定了甲醇在室溫下對pCND、TCAQ和pCND-TCAQ的穩態吸收和螢光光譜。pCND的吸收光譜在365nm處顯示最大值,尾部延伸到800nm,而TCAQ在340nm處顯示最大值。此外,pCND-TCAQ的吸收特性不同於其成分的簡單疊加。對於pCND-TCAQ,在328nm處檢測到最大值,在397nm處檢測到肩部,這表明p-CND和TCAQ在基態下的強電子相互作用,且pCND和TCAQ在1:1、1:5和5:1的比例下的混合物未能顯示pCND-TCAQ的吸收特徵。說明他們之間可能存在弱電子相互作用。

圖三:左:室溫下在甲醇中記錄了pCND、TCAQ和pCND-TCAQ的吸收光譜。右:室溫下用343nm光激發在甲醇中記錄pCND、TCAQ和pCND-TCAQ的螢光光譜。

電化學測量也可以用作揭示電子相互作用。與甲醇中的Ag / AgCl相比,在-0.30V時可觀察到TCAQ的降低,而在pCND-TCAQ中,同樣的降低會轉變為-0.62V。推測可能是基於基態電荷轉移相互作用,該相互作用將電子密度從pCND轉移到TCAQ,並使pCND-TCAQ中的TCAQ比TCAQ更加難以降低。接下來,通過電化學測量探究了pCND和TCAQ的混合物。值得注意的是,在添加pCND時,TCAQ的降低會發生變化,但僅在0.1V的範圍內發生少量變化。

圖四:室溫下在甲醇中記錄了pCND、TCAQ和pCND-TCAQ的伏安圖。

為了揭示與穩態觀測相關的激發態動力學,在387nm激發下以甲醇作為溶劑進行了飛秒瞬態吸收光譜FSTAS。通過對數據進行全局分析,建立了一個三種動力學模型,其壽命分別為3.5ps、31ps和>10ns。作為第一個物種,具有pCNDδ+-TCAQδ-電子結構的電荷轉移狀態會立即吸收光。作為第二種,pCND+ -TCAQ-電荷分離狀態從電荷分離開始,其發生時間為3.5 ps。520-600 nm區域內相應最大值的差異光譜類似於在DMSO或DMF中在540nm處對TCAQ進行光譜電化學還原和還原性脈衝輻射分解所觀察到的那些。電荷複合在31 ps時發生,並恢復了基態。第三種是壽命最長的成分,具有差異光譜形狀(儘管強度較弱),類似於在TCAQ中以TCAQ***激發態發現的光譜形狀。

這種激發態是穩態實驗中觀察到的弱發射的原因。空白實驗證實了沒有任何電荷分離,這些實驗是用pCND和TCAQ的混合物以1:5或5:1的比例進行的。無論相對比如何,兩者都有四種,時間常數約為12ps,1013ps,3.8ns,>10ns。它們的微分光譜顯示特徵分別歸因於TCAQ*、pCND*、pCND*和pCND。

圖五:左上角:在pCND-TCAQ的fsTAS在甲醇中獲得了室溫下的微分吸收三維圖。右上角:471(綠色)和600(橙色)nm處的時間吸收剖面。左下:pCNDδ+-TCAQδ(CT;黑色)、pCND+-TCAQ((CS,紅色)和TCAQ***(藍色)激發態的物種相關微分光譜。右下: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本文成功地製備了以pCNDs為電子供體和TCAQ為電子受體的共價連接的電子供體-受體納米共軛物。已對pCND-TCAQ進行了形態(AFM)和結構(FTIR,XPS)表徵。通過基態和激發態的電化學和光物理手段確定分子內電子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電荷分離在光激發下發生,導致31 ps的活性電荷分離狀態。結果強調,pCND和TCAQ之間的共價鍵是促進基態和電子激發態中強大的電子相互作用以及實現電荷分離的關鍵。這項工作在新設計的pCND共軛物中顯示出顯著的結構-性質關係,並驗證了pCND的多功能性是具有兩性氧化還原行為的傑出構建基塊。它們具有可調節的化學功能和電子特性,使其成為新興納米技術的首選材料。

文章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0132

本文來源:

免責聲明 | 部分素材源自網絡,轉載僅作為行業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二次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華威大學《JACS》白光發射的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
    基於超分子肽納米管的系統不僅在水性介質中充當高效的人工集光系統,而且還為構建具有高螢光量子產率的發光材料提供了一種通用的方法。示意圖1。基於超分子肽納米管的水中人工光收集系統:(A)三種螢光團-環肽-聚合物綴合物的化學結構;(B)人造光收集系統的卡通插圖。
  • 蘇州醫工所提出納米碳點螢光增強的方法
    值依賴和非依賴的螢光激發特性在碳納米點中已經有相關的報導,少量的研究者對碳納米點與金屬、玻璃、濾紙等不同基質之間相互作用影響進行了探索。   近期,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對碳納米點的相互作用進行實驗設計,並獲得碳納米點螢光發射增強方面的相關結果。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NIH陳小元JACS:過氧化銅納米點實現過氧化氫自給型化學動力學治療
    被腫瘤細胞內吞後,過氧化銅納米點在酸性的胞內體/溶酶體中分解,形成的 OH 引起溶酶體脂質過氧化(LPO)和膜通透化(LMP),從而造成細胞殺傷。細胞和小鼠實驗均很好地證實了過氧化銅納米點的腫瘤化學動力學治療效果。作為特異性響應的增強型化學動力學治療製劑,過氧化銅納米點在癌症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3:57 John B. Matson研究團隊對新月牙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進行了研究。
  • 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
  • 利用碳點納米顆粒從單一光源發射出的多波長光
    來源:韓科院韓科院的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組被稱為碳點的納米粒子,它們能夠從單個粒子發射出多種波長的光。此外,研究小組發現碳點的分散,或者每個點之間的粒子間距,會影響碳點發出的光的性質。這一發現將使研究人員了解如何控制這些碳點,並創建新的、對環境負責的顯示器、照明和傳感技術。
  • 電子與碳納米管間存在內在自旋—機械耦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科學家從理論上研究了將電子自旋和碳納米管量子點耦合在一起的可能性,結果顯示,碳納米管機械振動會極大影響它所捕獲電子的自旋狀態,而碳納米管本身也會受到電子自旋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發現這種內在的強自旋—機械耦合對研究磁性與物質納米傳感器、量子計算及其他納米應用設備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碳點(CDs)作為一種新型的碳基納米材料,由於其多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獨特的光學性能、低成本、生態友好性、豐富的官能團(如氨基、羥基、羧基)、高穩定性和電子遷移率等優點,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此外,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一種柔性神經電子皮膚及其周圍神經,其中柔性鐵電駐極體納米發生器(FENG)用作感覺機械感受器,可產生由人工突觸處理和傳遞的動作電位。
  • 《JACS》綜述:量子光引發劑——邁向新興的光固化技術!
    它們具備靈活的光譜可調性、化學穩定性和可觀的光催化效率,其功能特性取決於多個參數的複雜影響,包括成分、尺寸、結構、表面塗層和環境條件等。已有研究證明了量子約束的半導體納米晶體可作為自由基聚合的光引發劑(PI),並為其光催化作用機理提供了見解。然而,早期的一些工作效率低下,並需要高強度光照射,這限制了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 納米線/碳納米管及電子器件測試方案
    作為納米材料的一種,納米線具備泰克應用文章《納米材料綜測試綜述》中概述的納米材料全部特性,在電子、光電子和納電子機械中它同時還可以作為合成物中的添加物、量子器械中的連線、場發射器和生物分子納米感應器等。碳納米管,又名巴基管,碳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典型的納米纖碳納米館的分類,如下圖所示。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因此,如何在高載負量的碳納米點體系下實現高的螢光量子效率,進而實現高亮度的發光,已成為碳納米點在發光器件中應用的關鍵。由於碳納米點在複合納米粒子中載負量較低,呈單分散狀態,因而其螢光量子效率較高,但是螢光強度很弱。當增加碳納米點乙醇溶液濃度時,雖然複合材料中載負量增加,但是由於製備過程中碳納米點之間相互碰撞機率增大,導致聚集,使得最終獲得的複合納米粒子的螢光效率下降。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重大難題。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重大難題。
  •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原子晶格,十多年來引起了研究界廣泛關注。石墨烯納米帶(GNR)是準一維石墨烯的窄條帶,相對於石墨烯片的二維對應物具有互補特徵。合成GNR有三種主要方法:通過光刻技術切割石墨烯,從多環分子自下而上合成,以及解壓縮碳納米管(CNT)。雖然自下而上方法提供了精確邊緣控制的途徑,並且光刻方法可以提供具有精確放置的GNR,但是解鏈方法提供了大規模生產的優點。MWCNT解鏈方法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還原 - 插層輔助方法,氧化解鏈,電化學解鏈和第四組雜項方法。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類重要發光材料,但是其存在的聚集誘導螢光淬滅問題一直阻礙其在光電器件中發展,特別是碳納米點在可見光通訊器件方面的應用更是鮮有報導。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應用
    本文,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柔性突觸電晶體的突觸特性包括長期/短期可塑性,尖峰幅度相關的可塑性,尖峰寬度相關的可塑性,成對脈衝促進和尖峰時間相關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