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2020-11-25 科學網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3:57

John B. Matson研究團隊對新月牙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進行了研究。 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1月13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雜誌》。

兩親性肽基構建基塊的自組裝產生了大量有趣的納米結構,如帶狀、纖維和管。然而,利用肽自組裝直接製備這些高度對稱基序更低對稱性的納米結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該研究發現,直徑為28±3 nm的連續和規則新月形納米結構是由一系列具有AdKSKSEX一般結構的四肽(Ad=金剛烷基,KS=擁有S-芳醯基硫肟(SATO)基團的賴氨酸殘基官能化,E=穀氨酸殘基,X=可變胺基酸殘基)形成的。在半胱氨酸存在的情況下,新月形納米結構的SATO單元釋放出生物信號氣體硫化氫(H2S),稱為肽-H2S供體結合物共軛物(PHDC),其降低巨噬細胞中活性氧(ROS)的水平。

另外的體外研究表明,新月形納米結構比普通的H2S供體和類似化學結構的PHDC(adkse)能更有效地減輕phorbol 12-肉豆蔻酸-13-醋酸酯誘導的細胞毒性,後者形成短納米蠕蟲而不是納米新月體。細胞內化研究表明,納米新月形PHDCs在降低巨噬細胞中ROS水平方面更為有效,因為它們比納米蠕蟲更好地進入細胞並留在細胞內,這突出了納米結構形態如何影響藥物傳遞的生物活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Crescent-Shaped Supramolecular Tetrapeptide Nanostructures

Author: Yin Wang, Zhao Li, Yulia Shmidov, Ryan J. Carrazzone, Ronit Bitton, John B. Matson

Issue&Volume: November 13, 2020

Abstract: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ic peptide-based building blocks gives rise to a plethora of interesting nanostructures such as ribbons, fibers, and tubes. However, it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to employ peptide self-assembly to directly produce nanostructures with lower symmetry than these highly symmetric motifs. We report here our discovery that persistent and regular crescent nanostructures with a diameter of 28 ± 3 nm formed from a series of tetrapeptides with the general structure AdKSKSEX (Ad = adamantyl group, KS = lysine residue functionalized with an S-aroylthiooxime (SATO) group, E = glutamic acid residue, and X = variable amino acid residue). In the presence of cysteine, the biological signaling gas hydrogen sulfide (H2S) was released from the SATO units of the crescent nanostructures, termed peptide–H2S donor conjugates (PHDCs), reducing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macrophage cells. Additional in vitro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crescent nanostructures alleviated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 more effectively than common H2S donors and a PHDC of a similar chemical structure, AdKSKSE, that formed short nanoworms instead of nanocrescents. Cell internalization studies indicated that nanocrescent-forming PHDCs wer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ROS levels in macrophages because they entered into and remained in cells better than nanoworms, highlighting how nanostructure morphology can affect bioactivity in drug delivery.

DOI: 10.1021/jacs.0c09399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9399

 

相關焦點

  • 【超分子】Angew. Chem.:液-液相分離介導的肽超分子組裝成核-生長新機制
    生物體內肽和蛋白質由分子態到納米纖維的結構轉變,不僅與特定生物功能的發揮有關,也與一些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 華威大學《JACS》白光發射的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
    最近,華威大學Sébastien Perrier教授團隊報告了一種基於水中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構建的通用策略。通過使疏水性發色團沿著納米管滑動排列,成功地製造了具有兩步順序Frster共振能量轉移過程的人造光收集系統,顯示出高達95%的能量轉移效率和極高的螢光量子收率30%,穩定性高。此外,光譜發射可以從藍色到綠色到橙色連續地調諧,也可以作為白光連續體輸出,其螢光量子產率為29.9%。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本文提出了自組裝膠束納米結構,用於抑制原發性、轉移性和復發性TNBC。該研究為針對TNBC的有效光療提供了超分子納米結構協同性的策略。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3.1 肽水凝膠基於肽的超分子凝膠化劑遵循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產生的3D滲濾模型形成自組裝的纖維狀網絡,其後發達的結構通過封裝溶劑導致形成凝膠。具有3D肽網絡結構的納米纖維與α螺旋,β摺疊,囊泡,膠束,纖維,帶,管和線圈狀形態相關。
  • 【納米】特異性識別硝酸根的超分子「納米容器」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孫慶福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隨著金屬超分子化學的成熟,組裝高度複雜且同時具有數學和藝術美學的功能性超分子結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不僅是由於化學藝術的審美需要,同時對於發展超分子體系的組成,進一步發展精確自組裝超大結構的超分子方法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管是對於二維還是三維的金屬超分子結構,通過組裝得到巨型剛性且有序的單一結構都極具挑戰性,一方面合成難度極大,另一方面合成得到的結構表徵困難。
  • 超分子化學藥物簡介
    抗癌類超分子化學藥物主要有環糊精包合絡合物、脂質體、納米微粒和金屬絡合物等,對癌症的治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環糊精具有「內疏水外親水」的特殊分子結構,其適宜的疏水空腔能將疏水性藥物包結形成超分子,從而改善藥物分子的水溶性、穩定性、生物利用度、控制藥物的釋放、消除藥物的異味等,在口服給藥製劑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何明亮/王鑽開脫琥珀醯觸發肽自組裝:線粒體活性調節活細胞成像
    成功地合成了可以選擇性響應SIRT5並自組裝形成納米纖維的肽前體。肽前體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圖1a):用於成像的環境敏感螢光團NBD,富含苯丙氨酸的肽片段和Ksucc(琥珀醯賴氨酸)開關模塊。先前的研究表明,螢光團NBD在疏水性納米纖維環境中可以產生明亮的螢光。引入富含苯丙氨酸的肽片段是因為芳香族相互作用有助於形成自組裝的納米纖維。
  • 200多位國際國內納米和超分子專家齊聚青陽 探討交流學術發展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月13日,第十一屆國際納米和超分子化學會議暨第三屆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在安徽省青陽縣開幕。200餘位國際國內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超分子化學、納米技術與非金屬礦產業的交叉融合」為主題,舉辦專題報告、開展深入探討,交流世界範圍內非金屬礦、納米技術、超分子化合物領域的最新學術成就、科學問題和技術發展方向。
  • 《Angew》微流控將量子點和生物分子精準控制嵌入二肽水凝膠
    為了對自組裝結構的形成進行精確控制,並研究層流中的動態流動而不是燒瓶中一定程度的湍流,微流體技術是首選方法。【科研摘要】作為低分子量水凝膠劑,二肽水凝膠材料適合嵌入多種有機分子和無機納米粒子。在DMSO/水界面處,開始進行基於二肽的水凝膠的密閉製造。此後,形成的水凝膠以連續的方式沿著曲折形的微流體通道流動,逐漸完成凝膠化和QD截留。與常規試管中的水凝膠化相比,微流體控制的水凝膠化在材料形態和納米粒子分布方面導致了定製的二肽水凝膠。組成,濃度和流速的變化會導致水凝膠納米結構和性能的變化。
  • Mater.綜述:超分子能量材料
    (下圖)用於採光、電荷傳輸和制氫用集成催化劑的自組裝發色團兩親分子的人工納米結構。>、雜化鍵合聚合物圖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些被報導出來的自組裝超分子納米結構例子(a)蘑菇狀超分子結構;(b)雙層納米管;(c)內外激子耦合的兩親性發色團納米管;(d)基於氫鍵的扭曲片狀超分子聚合物;(e)共價和非共價同時聚合合成的雜化共價-超分子聚合物;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2 多維結構與特殊功能 超分子化學是基於非共價鍵弱相互作用製備具有複雜和高級有序結構及特殊功能的超分子組裝體材料的工具。以碳、矽、氧化物與有機分子、齊聚物、共聚物做構築基元,通過組裝可以構築納米點、線、管、帶及其陣列以及中空膠囊、核殼微粒、螺旋體、多股螺旋體等,並賦予這些材料以特種功能,且不同的結構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其功能也隨之變化。
  • |自組裝納米材料首次實現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
    同時,垂直表面記錄的選區電子衍射模式(SAED)顯示出形成H15納米結構的最強β-摺疊具有良好的單晶性質,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也中晶麵條紋清晰可見。晶面結構數據進一步表明多肽自組裝形成的納米結構是通過沿β-摺疊的鏈間氫鍵、沿β-鏈的NH3+和COO-的靜電吸附以及垂直於β-摺疊的側鏈π-π相互堆積協同作用產生。圖2.
  • 通過可調籠型支架實現熱應力超分子納米複合材料中的弗倫克爾激子
    通過可調籠型支架實現熱應力超分子納米複合材料中的弗倫克爾激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7:23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城市學院Dorthe M.
  • 共軛延伸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及其超分子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該工作首次構建了不同共軛延伸的類似皇冠狀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並利用富勒烯作為客體分子組裝了超分子異質結,發現了其顯著的光電效應。  碳納米管由於其突出的機械、電學以及光學性質而受到廣泛關注。碳納米管諸多重要性質主要由其管壁結構所決定,在製備過程中保證碳納米管結構的均一性顯得尤為重要。
  • 多元發色團和激發態——從離散組分到超分子組裝、納米結構和功能
    任詠華院士是國際著名的無機化學家,主要從事配位和有機金屬化學、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的基礎研究工作。2005年,以「過渡金屬炔基及硫屬簇配合物的分子設計及其發光性能的研究」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已經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多部。擔任美國化學會Inorg. Chem. 副主編、J. Am. Chem. Soc.、Acc. Chem. Res.、Chem. Rev.
  • 穩定的晶態超分子結構體系用於CO2電還原活性「甄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首次通過晶態超分子配位化合物模型體系,從結構上清晰解讀了含吡啶材料的催化活性起源。該模型體系由三種穩定的超分子配位化合物(Ni-TPYP,Ni-TPYP-1和Ni-TPP)組成,它們具有不同數量(4、2和0)的活性吡啶基團(即未配位的吡啶氮原子)。
  • 超分子頂尖大牛Samuel Stupp院士《自然·材料》:智能軟機器人!
    Schatz團隊設計一種含肽兩親性(PA)超分子聚合物的雜化水凝膠,該水凝膠與光響應網絡化學鍵結。水凝膠由於其高含水量和生物相容性化學的可調性,可適合與活生物體結合的體系,該水凝膠也適用於水下應用。在最近的其他工作中,使用了類似的策略來構建宏觀管狀水凝膠,該管狀水凝膠隨著溫度的變化可逆地收縮和各向異性地膨脹。
  • 國家納米中心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基因沉默系統在腫瘤治療領域的研究已被廣泛報導,主要是通過各類陽離子脂質體,高分子聚合物和無機納米顆粒等為載體遞送反義核酸或小幹擾RNA,用以沉默腫瘤相關基因,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基於鹼基互補配對的核酸自組裝體系可被設計成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納米結構,同為核酸的各類基因治療藥物也可以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進行共組裝,從而使得構建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治療系統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