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微流控將量子點和生物分子精準控制嵌入二肽水凝膠

2021-01-15 Macromolecule

【背景介紹】

通過簡單地將它們嵌入凝膠中而沒有永久的共價鍵,就可以裝載多個有機分子,酶或無機顆粒。尤其是,基於Fmoc-FF的水凝膠獨特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自愈性和剪切稀化特性為作為可注射載體的生物醫學應用鋪平了道路。但是,迄今為止,基於Fmoc-FF的組裝與多個功能分子的截留相結合幾乎完全是在宏觀規模上完成的,並通過改變靜態溶液中的濃度或溶劑進行了研究。為了對自組裝結構的形成進行精確控制,並研究層流中的動態流動而不是燒瓶中一定程度的湍流,微流體技術是首選方法。

【科研摘要】

作為低分子量水凝膠劑,二肽水凝膠材料適合嵌入多種有機分子和無機納米粒子。最近,德國萊布尼茨工業大學德勒斯登分校Yue Li,Julian Thiele以及中科院化學所李峻柏研究員團隊介紹了一種簡單但可精確控制的方法,該方法能夠通過微流體通道內的超分子組裝來製造基於二肽的水凝膠。相關論文Embedment of quantum dots and biomolecules in an insitu formed dipeptide hydrogel using microfluidics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研究人員將水溶性量子點(QD)以及在二甲亞碸(DMSO)中預混合的卟啉和二肽注入到一個Y形微流控連接處。在DMSO/水界面處,開始進行基於二肽的水凝膠的密閉製造。此後,形成的水凝膠以連續的方式沿著曲折形的微流體通道流動,逐漸完成凝膠化和QD截留。與常規試管中的水凝膠化相比,微流體控制的水凝膠化在材料形態和納米粒子分布方面導致了定製的二肽水凝膠。組成,濃度和流速的變化會導致水凝膠納米結構和性能的變化。通過停止水凝膠流動並移除微流控設備的微通道部分,可以在微流控設備內部的各個位置捕獲QD的動態組裝和逐步捕獲。通過進一步的分析,作者確認了量子點被以非共價方式截留在水凝膠內部由二肽和卟啉組成的納米纖維之外,並且可以實現水凝膠內部的有機/無機能傳遞。超分子肽構建基的「自下而上」自組裝與水凝膠形態和納米粒子可嵌入性的「自上而下」微流體控制的獨特結合,為在一個協調的系統中集成多個分子實施量身定製的流通矩陣提供了基礎穩定均勻地捕獲目標化合物。

【圖文解析】

首先,兩種不同的卟啉,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5,10,15,20-(四-4氨基苯基)卟啉(TAPP),由於羧基或氨基端基均用於研究這些差異是否對形成的納米纖維的形態有影響(圖1a)。連接到蜿蜒狀流出通道的Y形微流結可連續產生所需的雜化水凝膠(圖1b,e和f)。除去微流體裝置的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蓋後,水凝膠結構保留在玻璃基板上(圖1g和h),例如Fmoc-FF/TCPP/QD,可用於進一步表徵光學特性和結構。

圖1.(a)Fmoc-FF,TCPP和TAPP的化學結構。(b)通過微流體連續製造的超分子組裝水凝膠的示意圖。(c)將動態DMSO/水界面,TCPP和Fmoc-FF的光學顯微鏡和(d)螢光圖像預先溶解在DMSO中,將QD-520分散在水中。(e)本研究中使用的微型設備的光學照片。(f)Fmoc-FF/QD-520/QD-570/QD-610/QD-710水凝膠的螢光顯微鏡圖像,在365 nm紫外燈照射下形成微型設備。(g)除去PDMS蓋後,水凝膠保留在玻璃基板上。(h)Fmoc-FF/TCPP/QD-520水凝膠的三維圖像,圖1g中的選定部分。

接著,作者比較了兩種卟啉(TCPP和TAPP)和Fmoc-FF的相互作用,它們在主體中預先混合,並在微流體通道中動態混合。在沒有QD分散在水中的情況下,使用吸收和螢光光譜法檢查了水凝膠前體溶液的光學性質及其成核為水凝膠的能力(圖2b至d)。

圖2.(a)二肽和卟啉共組裝的示意圖。(b,c)Fmoc-FF水凝膠,溶解在DMSO中的卟啉(作為單體),水中的卟啉(作為聚集體)和Fmoc-FF/卟啉水凝膠的UV/vis光譜。(d)Fmoc-FF水凝膠,溶解在DMSO中的卟啉(作為單體),水中的卟啉(作為聚集體)以及具有不同Fmoc-FF濃度的Fmoc-FF /卟啉共組裝水凝膠的發射光譜。(e)具有不同放大倍率的Fmoc-FF水凝膠的SEM圖像。

QD並不嵌入二肽原纖維組件內部,而是僅被被動地截留在Fmoc-FF / TCPP原纖維網絡的空隙中或保留在納米纖維的表面(圖3a至e)。

圖3.(a)Fmoc-FF水凝膠,(b)Fmoc-FF/TCPP水凝膠和(ce)Fmoc-FF/TCPP/QD-520水凝膠在水中的濃度不同的TEM圖像 通過微流體製備。(f)Fmoc-FF/TCPP/QDs散裝水凝膠和QDs分散在水中的螢光光譜。(g,h)(g)具有不同濃度的TCPP的Fmoc-FF/TCPP本體水凝膠和(h)具有不同濃度的QD-520的Fmoc-FF/TCPP/QD-520本體水凝膠的流變學表徵。

除了調查散裝到Fmoc-FF/卟啉基水凝膠系統中的QD的一般相互作用外,作者還進一步研究了QD在微流製備的水凝膠中的動態截留。為此,從進水口1、2共注入DMSO中的Fmoc-FF/TCPP和水中的QD(圖4a)。然後,在曲折狀的流出通道中發生基於擴散的混合和水凝膠化,其反覆變細也使能夠研究流動方向對纖維形成的影響(圖4a-c)。特別是在彎曲部分(圖4d和e),出現了由傳統的扭曲納米纖維和直納米纖維組成的Fmoc-FF獨特組織。作者將這種複雜的形態歸因於這些微通道部分中獨特的三維混合輪廓(圖4f)。

圖4.(a)微通道的二維幾何結構。(b)圖4a中標記的區域DE1-6的螢光顯微圖像,綠色信號來自水中的QD-520,紅色信號來自DMSO中的TCPP。(c)老化3天後,通過去除PDMS覆蓋物,在區域C7中狹窄位置的Fmoc-FF/TCPP/QD-520水凝膠的CLSM圖像。(d)圖4a中的區域F1-2的幾何圖示。(e)圖4a中所示的不同位置的光學顯微圖像,記錄了水和DMSO的動態流動和混合。(f)在圖4a中的區域F1-2中原位形成的Fmoc-FF的SEM圖像。

作者還將額外的收集埠添加到流動槽中帶有微通道的PDMS部分中的流出通道的不同位置,以表徵關於不同流動歷史和混合狀態以及不同膠凝時間的Fmoc-FF/TCPP/QD。如圖5b和c所示,與在更靠近Y結的出口處收集的那些或所獲得的那些相比,表徵後完全通過流通池的Fmoc-FF/TCPP/QDs水凝膠在吸收光譜中的紅移較少通過常規混合而沒有相同體積的微流體(圖5c中的紅色斑點)。

圖5.(a)在微型設備內部不同區域組裝的Fmoc-FF/TCPP/QD的一系列SEM圖像。(b)分散在水中的QD,通過微流體(MF)製備的Fmoc-FF/QDs水凝膠和沒有微流體的Fmoc-FF / QDs水凝膠的歸一化發射光譜,其體積為100 L。(c)通過圖5b中的擬合曲線得出最大吸收峰。對於微通道長度的100%,50%和25%的微流體,可通過將出口管分別插入圖5a中標記的B3,B5和B10中來實現。

為了研究雜化水凝膠中卟啉和量子點之間的功能相互作用,作者利用福斯特共振能量轉移(FRET)研究了水凝膠系統中有機和無機部分的相互作用。這些測量結果還為通過微流控技術製造的Fmoc-FF/TCPP/QDs水凝膠的超分子組織提供了見識。QD發射和卟啉吸收之間的光譜重疊(圖6b)是能量從QD(供體)轉移到卟啉(受體)的先決條件(圖6a)。隨後,作者比較了TCPP和QD之間具有不同濃度比的Fmoc-FF水凝膠的螢光信號。

圖6.(a)Fmoc-FF/卟啉/QDs水凝膠中能量轉移的示意圖。(b)Fmoc-FF/TCPP水凝膠的吸收光譜和量子點的發射光譜。(c,d)在(270)固定濃度的Fmoc-FF和QD-570,增加的TCPP濃度和(d)固定的濃度Fmoc-FF在270 nm激發的Fmoc-FF / TCPP / QD-570水凝膠的發射光譜 FF和TCPP,提高了QD-570的濃度。(e)QD-520,QD-570,QD-610,QD-710的螢光信號對雜化水凝膠中TCPP濃度的影響。(f)從微型設備收集的Fmoc-FF / TCPP / QD-570水凝膠的CLSM圖像。

參考文獻:doi/abs/10.1002/anie.202015340

相關焦點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具有3D肽網絡結構的納米纖維與α螺旋,β摺疊,囊泡,膠束,纖維,帶,管和線圈狀形態相關。肽基水凝膠由於其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而非常重要,因此創新了生物醫學領域的不同應用。它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加熱,冷卻,超聲處理以及通過調節溶液的pH值來製備。在肽中,隨著序列從二肽到三肽到寡核苷酸和多肽的增加,肽(–CONH–)的鍵數增加,從而有助於在系統中形成更多的分子間氫鍵。
  • 《Angew》:史上最低分子量光控水凝膠!
    通過在凝膠分子中引入光開關分子,如二芳基乙烯,螺吡喃,偶氮苯,鄰氟偶氮苯和芳基偶氮吡唑,可以使基於肽或聚合物的水凝膠具有光響應性。但是文獻中報導的包括所有光開關凝膠在內的大多數凝膠,其MW> 300 g/mol。凝膠中包含長烷基鏈,肽或其他聚合物,因此光開關分子在這些系統的自組裝中起次要作用。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已經開發出了能夠檢測多種分析物的水凝膠,包括無機離子,碳水化合物,硫醇,氣體,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質),甚至是微生物,例如細菌和病毒。由於在分子水平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自下而上設計的附加優勢,使用水凝膠傳感器進行分子檢測通常很容易執行,並且水凝膠可以與電子設備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檢測靈敏度,或者與生物醫學設備集成用於體外和體內學習。新加坡材料研究與工程學院Jason Y. C.
  • 新加坡通過「自下而上」的分子工程研發水凝膠分子傳感器
    已經開發出了能夠檢測多種分析物的水凝膠,包括無機離子,碳水化合物,硫醇,氣體,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質),甚至是微生物,例如細菌和病毒。由於在分子水平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自下而上設計的附加優勢,使用水凝膠傳感器進行分子檢測通常很容易執行,並且水凝膠可以與電子設備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檢測靈敏度,或者與生物醫學設備集成用於體外和體內學習。新加坡材料研究與工程學院Jason Y. C.
  • Angew. Chem. 化學所李峻柏課題組在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
    ,實現了能量轉化、物質輸運和信號傳遞等重要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條件,深入探究生物分子組裝體結構與功能關係,有助於在分子層面認識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指導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發。  跳轉閱讀→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在短肽分子可控組裝與功能化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工作和研究經驗。
  • 自組裝肽基水凝膠的生物3D列印
    三維細胞構建的生物列印具有明確的結構和可控的細胞空間分布,在組織工程領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正在開發新的3D組織模型,以研究在組織發育、受損或疾病組織再生過程中發生的複雜細胞的相互作用。目前,三維細胞列印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能夠形成結構和功能完整的生物結構。雖然3D列印技術取得了進步,但仍然缺乏合適的水凝膠或「生物墨水」來增強可列印性和細胞活力。
  • 帝國理工學院《ACS Nano》幹細胞與水凝膠相互作用納米級分子定量
    作者使用單細胞原子力光譜法對合成水凝膠上的RGD解除結合力進行了定量,揭示了hMSC的短期結合對RGD濃度敏感。還進行了直接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dSTORM)來量化整聯蛋白α5β1與生物材料之間的分子相互作用,出乎意料地揭示出,整聯蛋白在水凝膠-細胞界面處的聚集增加與可用的RGD結合位點較少相關。
  • 《ACS Macro Lett.》大分子單體基可光構圖水凝膠用於3D細胞培養
    光構圖水凝膠製備和機理作者利用甲基天門冬氨酸在365-375 nm的紫外線下1,2-二硫雜環戊烷(DT)的不穩定性來製備水凝膠材料,該材料以時空方式控制其原子效率方式。 專門檢測了它們在線性PEG聚合物上引入,以了解以簡單且經濟的方式製備用於3D細胞培養的光響應水凝膠材料的能力(圖1)。
  • 《自然·材料觀點》賓夕法尼亞大學:將水凝膠移動到第四維度
    水凝膠或水溶脹的聚合物網絡在生物醫學領域特別受關注,因為它們可以包裹細胞,並且可以通過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ECM)特徵的大量信號進行工程然而,通過這種控制來操縱重要的替代蛋白質的技術的發展一直具有挑戰性。自然材料的一種方法是將蛋白質摻入水凝膠而不會損害其生物活性,這樣就可以以時空精度和亞細胞解析度調節其向包囊細胞的呈遞。
  • Mater|一鍋法原位凝膠體系製備IPN水凝膠用於組織再生
    凝膠動力學表明,RADA16肽網絡是獨立形成的,隨後會在含有這三種組分的混合物中形成CH/PEG網絡。在CH/PEG/RADA16中培養軟骨細胞表明,IPN結構可以促進嵌入的軟骨細胞形成關節軟骨的性能。在植入含有軟骨細胞的CH/PEG/RADA16的小鼠中,觀察到較低的炎症和較高的蛋白質產生,證明了IPN水凝膠設計在組織再生中用作細胞培養支架的可行性。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背景介紹】納米複合水凝膠已成為新型生物材料,並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將多種納米材料作為納米填料摻入軟聚合物基質中可增強水凝膠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從而形成具有改善的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的納米複合水凝膠。然而,傳統的物理或化學交聯方法經常引起與納米複合水凝膠在製備,施用和隨後處置期間的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環境問題有關的關注。
  • 《先進功能材料》微流控薄油層水凝膠微膠囊:多刺激智能觸發釋放
    液滴微流控技術的最新進展實現了對多相流的精確控制,從而實現了具有微調尺寸,形態和成分的單分散多相乳液液滴的高通量生產。這些多種乳液可以容易地轉化為具有定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的微囊,以控制釋放包封的材料。
  • 光響應性光子水凝膠使原位操作和細胞支架剛度監測成為可能
    在自然界中,組織和器官中的細胞嵌入細胞外基質(ECM)中,這是影響細胞組織和功能的生化和生物物理線索的異質動態組合。在人工細胞培養系統中重現這種異質性和動態性有助於時空控制細胞行為,這對於基礎細胞生物學研究,組織工程,再生醫學和藥物開發等非常有價值。
  • 基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的雙交聯生物混合注射水凝膠用於血管化
    Vernon和Mehdi Nikkhah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溫度響應、雙交聯的複合水凝膠。它經過血管生成肽的修飾,可用於再生醫學,特別是組織血管化。該水凝膠由合成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基共聚物和硫代明膠(Gel-S)組成,並經過模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QK肽修飾。其具有溫度響應以及促組織血管化的特性,可用於細胞和藥物遞送以及血管生成的基礎研究。裝載細胞的生物混合水凝膠的製備原理如圖1所示。
  • 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酶研究取得進展
    生物分子組裝的多級有序結構是生命體單元的本質特徵之一,實現了能量轉化、物質輸運和信號傳遞等重要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條件,深入探究生物分子組裝體結構與功能關係,有助於在分子層面認識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指導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發。
  • 《納米》分子滲透劑形狀和化學如何控制響應性水凝膠的滲透性?
    【科學摘要】用於選擇性滲透分子滲透劑(藥物,毒素,反應物等)的水凝膠的滲透性是軟功能材料設計(例如在生物醫學,藥物和納米催化應用中)的主要屬性。然而,緻密和水合聚合物膜的滲透是一個複雜的多層面分子水平的現象,作者對潛在的理化原理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
  • 奧丞生物:專注子癇前期精準診斷,拓寬微流控技術空間
    十餘年來,他和奧丞生物團隊持續深耕IVD免疫診斷領域,建立了完整的子癇前期(PE)精準診斷系列產品,並獲得相關註冊證,在市面上落地銷售,為子癇前期的精準診斷、便捷監測、有效預防提供了「奧丞方案」。「這痛點需要攻克。」周義正敏銳地覺察到市場急需一款體外診斷產品,該產品能夠對妊娠高血壓和子癇前期進行精準、快速、便捷的早期檢測,以便於及時有效地進行早期幹預,減少早髮型子癇前期的發生,改善母嬰結局、優生優育。在周義正心裡暗下決心,這是一份職業責任,也是人生使命。
  • :光響應性光子水凝膠使原位操作和細胞支架剛度監測成為可能
    具有異質性和動態性的賦予細胞支架已被認為是用於細胞培養的下一代生物模擬支架的關鍵要素。在自然界中,組織和器官中的細胞嵌入細胞外基質(ECM)中,這是影響細胞組織和功能的生化和生物物理線索的異質動態組合。
  • 殼聚糖冰-水凝膠材料中界面可極化分子的介電弛豫
    由於不同的聚合物鏈可能是神經網絡或合成的與可溶解物質的水溶液的多種組合,因此許多種類的水凝膠被合成,在生化、生物醫學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由於水凝膠是動物體內的主要成分,許多生物醫學應用是水凝膠作為一類生物材料研究的主要推動力。
  • 生物大分子存在量子效應,薛丁格細菌或可預期 | 專家解讀
    問題來了,能否在生物大分子尺度上證明波粒二象性? 維也納大學的實驗很簡單,製作單個的短桿菌肽分子,檢測其自身幹涉圖像。事實上這並非易事。因為這樣的單個分子很容易破碎。 (來源:Markus Arndt) 研究人員在玻璃碳輪塗上薄薄的一層短桿菌肽,然後向輪子發射一組短的雷射脈衝,可將短桿菌肽分子衝擊下來。這個脈衝只有 293 飛秒的長度,這樣能保證將大分子驅離輪子表面又不損傷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