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的雙交聯生物混合注射水凝膠用於血管化

2021-02-13 BCML速遞

  

可注射的水凝膠在細胞移植、生長因子傳遞、組織再生等諸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Brent L. Vernon和Mehdi Nikkhah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溫度響應、雙交聯的複合水凝膠。它經過血管生成肽的修飾,可用於再生醫學,特別是組織血管化。該水凝膠由合成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基共聚物和硫代明膠(Gel-S)組成,並經過模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QK肽修飾。其具有溫度響應以及促組織血管化的特性,可用於細胞和藥物遞送以及血管生成的基礎研究。裝載細胞的生物混合水凝膠的製備原理如圖1所示。首先製備不同濃度的合成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基共聚物和硫代明膠(Gel-S)組成的PNJHAc明膠水凝膠(1%、1.5%和2%)。然後在水凝膠混合物中分別加入量為100和200 μg/mL的QK肽。最後將各組分的預水凝膠溶液混合,置於室溫的培養箱中,水凝膠呈現一種淡淡的粉紅色。該水凝膠是通過雙交聯的方法形成的,不同的組成有不同的凝膠化時間。以100 μg/mL和200 μg/mL QK肽濃度製備的細胞載水凝膠分別稱為PNGQK100和PNGQK200。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ell ladendual crosslinking hydrogel 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QKpeptide. 

為了研究水凝膠促進內皮細胞存活和網絡形成的能力,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被封裝在合成的水凝膠基質中,為了誘導水凝膠基質中更密集的血管網絡的形成,將細胞密度增加到3000 萬/mL,並進行進一步的實驗。增加細胞密度導致在每個樣本的整個區域內形成內皮細胞網絡。對照組的水凝膠(不含QK肽)中沒有明顯的細胞連接,但QK結合的水凝膠中存在細胞的連接。相位對比(圖2a-f)和螢光圖像(圖2g-l)顯示,在1.5%的水凝膠和3000 萬/mL的細胞密度內,HUVEC在含有QK的水凝膠內很好地分布。在培養的第5天,在QK肽濃度較高的水凝膠(PNGQK200)中有明顯的細胞連接和血管網絡形成。利用肌動蛋白纖維的Z-stack圖像(45- 60m)量化血管分支的長度和直徑(圖2j-l),證實了QK肽的加入顯著增強了細胞網絡的形成(分支長度和直徑)(圖2m-n),並且隨著QK肽濃度的增加細胞網絡形成呈上升趨勢。

Figure 2. (a-f) Phase contrast images of cell-laden(30 million/mL) 1.5% control, PNGQK100 and PNGQK200 hydrogel constructs on day1 and 5 of formed on a glass slide. (g, h, i) Actin stained images of the cellswithin cell-laden hydrogel constructs on day 5 of culture. (m,n) Quantificationof endothelial cell network branch length and diameter within the hydrogelmatrix(P<0.0001).

使用3D微流體平臺和1.5%水凝膠進一步測試細胞負載水凝膠內的血管生成。與在玻片上形成的載細胞的水凝膠樣品相似,對照組(不含QK肽)在整個培養過程中未觀察到細胞間連接。另一方面,在含有QK肽的水凝膠(PNGQK200和PNGQK100)中, HUVEC之間的細胞間連接從第1天開始出現,到第3天小管狀結構形成。第5天,水凝膠基質中有一個連接良好的三維細胞網絡形成和血管化。在第5天對血管網絡進行F-actin纖維染色,用CD31對內皮細胞連接染色。與相位對比圖一致,螢光圖也顯示了含有QK肽的水凝膠基質中形成了管狀網絡結構,而在對照條件下(即不含QK肽的水凝膠),細胞形態多為圓形,有少量隨機發芽(圖3a-i)。定量分析血管網絡形態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加入QK肽的水凝膠(PNGQK100和PNGQK200)明顯增加了血管分支長度和直徑(圖3j-k)。

Figure 3. (a-i) Actin and CD31 stained images ofcell-laden (30 million/mL) hydrogel matrix formed within the 3D microfluidicdevice. (j, k) Quantific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 network branching parameterswithin the hydrogel matrix indicat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ranch length anddiameter as function of QK peptide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3D hydrogel matrix(P<0.0001).

為了進一步研究細胞密度對血管生成的影響,將微流控平臺中1.5%水凝膠的細胞密度增加到5000 萬/mL。在QK肽存在的情況下,水凝膠中有一個明顯的細胞網絡形成。F-actin纖維和CD31的螢光圖像與相襯圖像吻合良好,顯示了明顯的內皮細胞網絡形成,其形成能力取決於水凝膠基質中QK肽的存在和濃度(圖4e,f)。在細胞密度為5000 萬/mL時,與對照組相比,QK加入水凝膠(PNGQK100和PNGQK200)的血管分支長度和直徑明顯增大,並隨QK肽濃度的增加而明顯增大(圖4j-k)。

Figure 4. (a-c) Actinstained images of the cytoskeleton formed in the device with cell density of  50 million/mL. (d-i) CD31 expression of the cell-cell junction in the HUVECsnetwork. Quantification data for the (j) branch length (P<0.0025) and (k)branch diameter (P<0.0015) formed in the HUVECs network.

在體外優化水凝膠基質中的血管網絡形成後,研究者進一步使用免疫缺陷小鼠進行了初步的體內研究,以評估PNGQK200水凝膠在不裝載細胞的情況下的血管生成能力(僅使用水凝膠)。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與單純的水凝膠相比注射血管生成水凝膠(PNGQK200水凝膠)可導致內皮細胞的浸潤和連接),經H&E染色的系列切片的組織學檢查顯示,含有QK肽的材料(PNGQK200水凝膠)中血管的形成有增加的趨勢(圖5)。

Figure 5.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ngiogenicproperties of control and PNGQK200 material in vivo.

綜上所述,該研究展示了一種可注射的、雙交聯的、具有良好調節性能的血管生成水凝膠,該水凝膠可以微創方式進行血管化治療。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計劃通過體內跟蹤研究,進一步評估血管源性水凝膠在新血管形成中的有效性。該研究是由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Brent L. Vernon和 Mehdi Nikkhah教授團隊共同完成,並於2020年2月26日在線發表於ActaBiomaterialia。

原文信息:

Amrita Pal, Cameron I. Smith,Joanna Palade, Supriya Nagaraju, Byron A. Alarcon-Benedetto, JacquelynKilbourne, Alan Rawls, Jeanne Wilson-Rawls, Brent L. Vernon*, Mehdi Nikkhah*.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based Dual-Crosslinking Biohybrid InjectableHydrogels for Vascularization, Acta Biomaterialia. 2020 , doi:10.1016/j.actbio.2020.02.041. 

供稿:王佳媛

審校:陳嵩

編輯:於麗麗

相關焦點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2.1共價雙網絡水凝膠常規上,DN水凝膠是通過兩步順序聚合方法合成的。在第一步中,形成了由聚電解質(例如聚(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PAMPS))組成的共價交聯的剛性和脆性網絡。在第二步中,該網絡在包含中性單體,引發劑和少量交聯劑的溶液中完全溶脹,導致在第一網絡內部形成鬆散交聯的,柔軟而靈活的網絡。
  • 《Materials Horizons》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2.1共價雙網絡水凝膠 常規上,DN水凝膠是通過兩步順序聚合方法合成的。在第一步中,形成了由聚電解質(例如聚(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PAMPS))組成的共價交聯的剛性和脆性網絡。在第二步中,該網絡在包含中性單體,引發劑和少量交聯劑的溶液中完全溶脹,導致在第一網絡內部形成鬆散交聯的,柔軟而靈活的網絡。
  • 《大分子快訊》商業買來混:硫醇-炔酮動態共價雙交聯可注射自愈水...
    【科研摘要】 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Rienk Eelkema教授團隊在聚合物網絡中引入動態硫醇-炔酮雙加成交聯使得能夠形成可注射自愈的聚合物水凝膠。四臂聚乙二醇(PEG)四硫醇星形聚合物通過小分子炔酮經硫醇-炔酮雙加合物交聯,在環境水性條件下(緩衝液pH = 7.4或8.2,室溫)生成水凝膠網絡。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圖1 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根據刺激的類型,可以分為內部刺激(即正常或患病/受傷組織的特徵)和外部刺激(即熱,光照,機械力,磁場或超聲波)。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的組裝方法也可以分為四種,即:i)在納米顆粒存在下進行水凝膠交聯,ii)在交聯的水凝膠模板中原位形成納米顆粒,iii)納米顆粒通過向內擴散併入交聯的水凝膠中,iv)作為水凝膠交聯劑的納米顆粒。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通過簡單的加熱,冷卻,超聲處理和調節溶液的pH值即可製備基於肽的水凝膠。基於肽的水凝膠在存在外部刺激的情況下表現出多種刺激響應行為,由於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備受研究人員的關注。因此,由於它們的低毒性,肽水凝膠現在已廣泛用於不同的生物醫學應用中,例如藥物遞送,蛋白質分離,生物傳感器,組織工程和傷口癒合應用。
  • 可注射的殼聚糖/聚氨酯導電水凝膠支架,用於神經修復和運動感應
    在生理條件下,由N-羧乙基殼聚糖(CEC),殼聚糖改性的聚吡咯(DCP)納米顆粒(40 nm)和獨特的醛封端的雙官能聚氨酯(DFPU)交聯劑合成並製備了水凝膠和支架的交聯網絡。CEC通過靜電相互作用與DCP混合,然後通過動態席夫鹼反應與DFPU交聯。通過流變學檢查,席夫鹼賦予水凝膠自愈性能。通過凍幹水凝膠獲得形狀可恢復的支架。
  • 索邦大學《Macromolecules》特定於拓撲的可注射粘性PNIPAM水凝膠
    【科學背景】水凝膠在水分含量(最高98 wt%)和柔軟度(典型模量在101–104 Pa範圍內)方面通常與許多生物組織相似,因此可用於許多生物醫學和製藥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可在體內轉化為水凝膠的可注射溶液可用於特定的應用,例如生物活性劑和活細胞的靶向遞送,生物印刷以及微創組織近似等。
  • 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高分子研究進展
    一類新的給藥系統—智能水凝膠給藥系統,能對外界的某種刺激信號作出響應,根據刺激信號的性質、強弱調整藥物的釋放。溫度敏感型水凝膠屬於智能水凝膠的一種,近年來有關溫度敏感型水凝膠在給藥系統的應用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關注,並成為功能性高分子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其他能夠形成離子交聯水凝膠的生物聚合物包括殼聚糖,果膠,纖維素和聚半乳糖醛酸鈉。水凝膠也可以通過凝聚作用產生,凝聚作用是在水性介質中對帶相反電荷的聚合物進行液相-液相分離,這一過程主要由靜電相互作用驅動。應該注意的是,靜電相互作用並非孤立地起作用。而是這些鍵由進一步穩定水凝膠網絡的其他非共價相互作用(例如,範德華相互,氫鍵)補充。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其他能夠形成離子交聯水凝膠的生物聚合物包括殼聚糖,果膠,纖維素和聚半乳糖醛酸鈉。水凝膠也可以通過凝聚作用產生,凝聚作用是在水性介質中對帶相反電荷的聚合物進行液相-液相分離,這一過程主要由靜電相互作用驅動。應該注意的是,靜電相互作用並非孤立地起作用。而是這些鍵由進一步穩定水凝膠網絡的其他非共價相互作用(例如,範德華相互,氫鍵)補充。
  • 密西根大學《生物大分子》治療口腔感染消融的可注射光交聯抗菌...
    最近,可注射的水凝膠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作為一種有針對性的微創平臺,可用於個性化治療的局部遞送。美國密西根大學牙醫學院Marco C.值得注意的是,可注射水凝膠還具有克服與通常用於植入預成形水凝膠的侵入性外科手術方案相關的問題的益處,該問題可能導致患者的疼痛,不適,較高的成本和時間。現在通常理解,低於15%的GelMA濃度產生可預測的降解速率和生物相容性。除此之外,濃度還影響藥物擴散。因此,降低GelMA濃度可導致更快的釋放速度。
  • 南開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智能DNA水凝膠通過改變其溶脹體積,交聯密度以及光學或機械特性對外部刺激的響應性,促進了基於DNA水凝膠的體外生物傳感系統和致動器的開發。此外,將DNA水凝膠的尺寸減小至微米和納米級,可以提高響應速度和傳遞能力,從而使其成為快速檢測,體內實時傳感和藥物釋放應用的極佳候選者。
  • Rev.》擠出生物油墨凝膠可印刷性的物化因素
    該綜述重點關注影響3D生物列印過程特有的基於水凝膠的生物墨水可印刷性的物理和化學因素。特別是,概述了可能影響可印刷性不同方面的潛在機理,並提出了具有動態交聯網絡(物理相互作用和動態共價鍵)的新型水凝膠,可用於基於細胞的微擠出生物印刷。【圖文解析】2. 可印刷性生物墨水有許多特定於生物印刷過程的要求。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智能DNA水凝膠通過改變其溶脹體積,交聯密度以及光學或機械特性對外部刺激的響應性,促進了基於DNA水凝膠的體外生物傳感系統和致動器的開發。此外,將DNA水凝膠的尺寸減小至微米和納米級,可以提高響應速度和傳遞能力,從而使其成為快速檢測,體內實時傳感和藥物釋放應用的極佳候選者。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的組裝方法也可以分為四種,即:i)在納米顆粒存在下進行水凝膠交聯,ii)在交聯的水凝膠模板中原位形成納米顆粒,iii)納米顆粒通過向內擴散併入交聯的水凝膠中,iv)作為水凝膠交聯劑的納米顆粒。文章主要針對不同的刺激類型,對不同的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進行了介紹。 1.
  • 萊斯大學《科學》子刊模塊化,組織特異性和生物降解水凝膠交聯劑
    這些水凝膠中使用的合成聚合物包括熱敏性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Am)(在高於其較低的臨界溶液溫度時會發生物理膠凝),以及聚乙二醇(PEG)和各種其他聚醚,聚酯的衍生物。這些聚合物可以交聯形成高度組織化的網絡,該網絡因吸水而膨脹以填充組織缺損部位並為細胞提供支架。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圖文解析】1.介紹「水凝膠」一詞最早是在1894年提出的,用於描述膠體凝膠。1936年,杜邦的科學家報導了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水凝膠的合成。只是在1950年代後期認識到配製仿生生物塑料材料的要求已針對各種應用,這些應用具有以下特徵:(i)允許所需水分的結構;(ii)對正常生物過程呈惰性;以及(iii)對代謝物的滲透性。
  • Sci:用於亞單位疫苗持續共遞送的可注射水凝膠增強體液免疫
    Appel團隊創造性開發了一種聚合物納米粒子(PNP)水凝膠,PNP水凝膠通過聚合物與納米粒子間的非共價結合在疫苗遞送上顯示出了巨大的優勢。通過它對疫苗組分進行簡單的封裝,可實現物理化學性質不同的疫苗組分持續共遞送。當混合組分注射到小鼠的皮下後,可持續性的釋放抗原和佐劑。
  • 《大分子快訊》紅光碟機動光催化肟連接用於設計生物正交水凝膠
    【背景介紹】與其他刺激(例如pH和溫度)相比,光具有顯著的優勢,即可以對交聯過程進行時空控制,從而可以根據用戶要求調整水凝膠的結構和性質。光引發的交聯過程還會產生具有特定機械性能和廣泛的材料相容性的化學交聯水凝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