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大學《科學》子刊模塊化,組織特異性和生物降解水凝膠交聯劑

2020-11-15 高分子水凝膠

【前言背景】

出於多種原因,聚合物水凝膠非常適合組織工程和其他生物醫學應用,包括它們為細胞提供的水合環境及其可調節的理化性質。這些水凝膠中使用的合成聚合物包括熱敏性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Am)(在高於其較低的臨界溶液溫度時會發生物理膠凝),以及聚乙二醇(PEG)和各種其他聚醚,聚酯的衍生物。這些聚合物可以交聯形成高度組織化的網絡,該網絡因吸水而膨脹以填充組織缺損部位並為細胞提供支架。化學交聯對於維持形成後水凝膠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而熱響應性聚合物(例如PNIPAAm)必須經常進行交聯以防止水凝膠因被稱為脫水收縮的鏈壓縮而崩潰。此外,儘管已經為組織工程開發了許多水凝膠和合成交聯劑,但是這些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生物惰性的,因此需要進一步修飾以產生組織特異性生物活性,這是發展所需組織表型的關鍵前提。


引入水凝膠生物活性的方法包括遞送組織特異性生長因子和肽,以及使用生物活性大分子(如糖胺聚糖)作為水凝膠材料。例如,組織特異性生長因子(例如來自轉化生長因子-β超家族的那些)通常通過從中間血管(例如明膠微粒)中受控釋放來傳遞,以促進骨骼和軟骨的再生。或者,可以將這些組織特異性生物分子直接與水凝膠偶聯,以產生生物活性線索的原位呈遞,並降低生物分子擴散引起的異位效應的風險。


【科研摘要】

合成水凝膠因其可調節的理化特性而在組織工程中進行了廣泛研究,但具有生物惰性,並且缺乏產生適當生物學反應的組織特異性線索。為了向這些水凝膠引入組織特異性的生化線索,萊斯大學Antonios G. Mikos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模塊化水凝膠交聯劑,poly(glycol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oly(glycolic acid)-di(but-2-yne-1,4-dithiol)(PdBT),只需在室溫下將PdBT與適當的生物分子在水中混合,就可以用基於小肽的線索和大分子線索進行功能化。軟骨和骨特異性PdBT大分子單體是通過與軟骨相關的疏水性N-鈣粘蛋白肽,親水性骨形態發生蛋白肽和軟骨衍生的糖胺聚糖,硫酸軟骨素進行功能化而生成的。這些生物功能化的PdBT大分子單體可以自發地交聯聚合物,例如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以生產適用於間充質幹細胞封裝的快速交聯,高度溶脹,細胞相容性和可水解降解的水凝膠。這些優越的性能,再加上PdBT的模塊化設計和易於功能化,為其在組織工程應用中的使用奠定了強大的潛力。相關論文Modular, tissue-specific, and biodegradable hydrogel cross-linkers for tissue engineering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


水凝膠交聯劑的合成與表徵

作者開發了一種新穎的名為PdBT的水凝膠交聯劑,可用於組織特異性提示的功能化。PdBT具有模塊化組件,包括用於生物共軛的炔烴部分,用於交聯的正交巰基末端和用於水解降解的可調聚酯嵌段(圖1)。

圖1:用於組織特異性生物分子的點擊結合的模塊化水凝膠交聯劑。


使用可商購的試劑通過三嵌段PGA-PEG-PGA上羥基末端的甲磺酸酯活化來合成PdBT,然後使用but-2-yne-1,4-dithiol對甲磺酸酯基進行親核取代(圖2A)。我們使用1H核磁共振(NMR)確認了PdBT的預期化學結構(圖3),並通過與圖1中的起始原料的1H和13C NMR光譜相關聯進一步確認。作者首先通過根據中心PEG鏈上預期的質子數將左峰「d」設置為89.27H來校準1H NMR峰積分(圖3)。峰「a」代表賦予水解降解性的PGA重複單元,峰積分顯示每條PdBT鏈平均〜7.57個PGA單元,大致相當於單體進料比預期的8個PGA單元。根據峰「a」至「g」的NMR分析,PdBT的分子量約為1562 Da,凝膠滲透色譜(GPC)表徵顯示的近似數均分子量(Mn)值為1381±74 Da,多分散指數(PDI)為1.09±0.03(n = 3)。峰「 e」和「 f」代表末端炔烴部分上的質子,充當每個PdBT鏈一個或兩個生物分子的點擊綴合的位點。峰「 g」對應於用於親核性交聯反應的末端巰基。在本文描述的模型水凝膠系統中,使用自發硫醇-環氧反應通過PdBT交聯P(NIPAAm-co-GMA)(圖2)。

圖2交聯的生物功能化水凝膠的產生。


圖3使用1 H NMR確認PdBT結構。


單擊功能化的PdBT

接下來,通過在水中進行便捷的混合過程,使用具有不同大小和親水性的幾種特定於骨骼和軟骨的生物分子,對PdBT進行了生物功能化。PdBT可通過親水性骨形態發生蛋白模擬物(BMPm)肽,參與軟骨形成的疏水性N-鈣黏著蛋白(NC)肽或軟骨衍生的糖胺聚糖大分子硫酸軟骨素(CS)進行功能化。通過已建立的固相肽合成程序合成了具有疊氮化物官能化N末端的BMPm和NC肽,而CS則如前所述用疊氮化物部分進行了修飾。PdBT的所有生物功能化反應均在環境溫度下進行,並在0.1摩爾當量(eq。)Cp * Ru(cod)Cl的存在下,將目標生物分子與PdBT以2:1摩爾比混合8小時進行和4摩爾當量二硫蘇糖醇(DTT)分別用於催化和二硫鍵抑制(圖2B)。然後,通過在H2O中透析24小時來去除雜質和未反應的試劑。CS/PdBT的合成產率非常高,為87.1%,而BMPm/PdBT和NC/PdBT的合成產率分別為65.0和58.7%。


通過比較相對於內標的反應前後疊氮化物相鄰1H NMR峰的峰大小來量化疊氮化物基團的轉化,表明CS/PdBT的轉化率為83.3%,BMPm的轉化率為82.1%,NC/PdBT的轉化率為89.7%(圖4,A至C)。因此,所有生物分子的高轉化率都與該反應的點擊性質相符。

圖4 CS,BMPm和NC生物分子與PdBT的點擊偶聯。


與結合PdBT的生物分子相比,GPC用來表徵未結合的生物分子的分子量分布,並且在所有三種生物分子的點擊綴合後,Mn均增加(圖4D)。例如,CS和CS/PdBT在點擊共軛後顯示出Mn的統計學顯著增加,從23.5±2.0增加到38.1±3.3 kDa,這對應於兩條CS鏈與單個PdBT大分子單體的結合所產生的CS鏈延長(圖2B)。類似地,BMPm和NC肽在綴合後顯示出Mn和PDI的統計學顯著增加,這與通過將兩種肽附著到每個PdBT大分子單體上產生的預期分子量增加大致一致(圖4D)。因此,1 H NMR和GPC數據表明PdBT可以與親水和疏水肽以及大型生物大分子綴合,為具有化學和物理性質的生物分子的生物綴合建立了概念驗證。

生物功能化PdBT的水凝膠交聯

接下來,建立了PdBT,CS/PdBT,BMPm/PdBT和NC/PdBT作為功能性10%(w/v)P(NIPAAm-co-GMA)水凝膠系統的水凝膠交聯劑(圖2C)。如果將PNIPAAm基凝膠化學交聯,則將其放入磷酸鹽緩衝鹽水(PBS)中時會因吸水而膨脹,但如果交聯不足,則會通過脫水收縮壓實並排出水團,這使該水凝膠系統成為一種簡便的模型用於評估PdBT和生物功能化的PdBT大分子單體作為水凝膠交聯劑的性能。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與水凝膠形成時的初始溶脹率相比,在平衡時產生更大溶脹率的PdBT,CS/PdBT,BMPm/PdBT和NC/PdBT濃度。高度溶脹,高度交聯的水凝膠。對於這項研究,測試了每個交聯大分子單體的最大可溶濃度,以及在PBS(pH 7.4)中以1:3和2:3的稀釋度(圖5A)。3.5%(w/v)PdBT,4.66%(w/v)CS/PdBT,10.5%(w/v)BMPm/PdBT和3.5%(w/v)NC/PdBT或更高的濃度具有統計學意義變形後膨脹的程度(圖5A),代表了良好交聯的系統。因此,將用於形成良好交聯體系的最低濃度用於所有進一步的水凝膠表徵。如硫醇-環氧交聯反應產生的熱釋放的差示掃描量熱法所顯示,所有四個水凝膠交聯反應均在約60分鐘內完成(圖5B),表明生物分子共軛並未明顯幹擾PdBT的快速反應。交聯動力學。

圖5 PdBT交聯水凝膠的溶脹,反應動力學,水解降解和細胞相容性。


參考文獻:

DOI: 10.1126/sciadv.aaw7396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膠體高分子科學的研究進展及科研信息。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先前,南開大學郭瑋煒教授團隊在該校成立100周年校慶之際總結了用於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智能DNA水凝膠和DNA微凝膠的開發最新進展,並討論了當前的挑戰以及未來的前景。此外,可以響應不同外部刺激(包括離子,小分子,蛋白質,核酸和細胞)的各種功能性DNA結構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它們作為響應性材料構建中的強大基礎。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
  • 南開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先前,南開大學郭瑋煒教授團隊在該校成立100周年校慶之際總結了用於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智能DNA水凝膠和DNA微凝膠的開發最新進展,並討論了當前的挑戰以及未來的前景。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水凝膠是含有大量水的3D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造響應性聚合物主鏈或響應性交聯單元是響應性水凝膠構造中的主要問題。要構建響應性DNA水凝膠,可將功能性DNA結構用作刺激響應單元或作為水凝膠的交聯劑/骨架,或者將其捕獲或修飾在聚合物水凝膠中。
  • AI驅動的生物列印加速了組織工程
    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AI)來加快3D列印生物支架的開發,以幫助傷口癒合。賴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Lydia Kavraki領導的一個團隊使用了兩種機器學習方法來預測支架材料的質量(給定列印參數)。發表在《組織工程》第A部分上的研究結果表明,控制列印速度對於製造高質量的植入物至關重要。
  • JACS:光調控水凝膠降解、蛋白質釋放方式和速率
    具有光響應特性的材料尤其是水凝膠具有多種應用,包括自我修復、生物傳感、藥物輸送、聚合物結構和組織工程。基於硝基苄基(NB)交聯劑廣泛用於細胞培養和其他微生物。雖然如此,人們對微環境特別是密閉的水性環境(例如水凝膠)是如何影響NB部分裂解的方式和速率了解甚少,從而無法控制系統性能的局限性(例如快速水解或緩慢光解)。
  • 康奈爾大學羅丹《JACS》從凝膠到塑料,生物質DNA轉化為降解材料
    生物質是一種可再生和可降解的資源,已被用作替代石化產品的替代選擇。地球上所有分類單元的生物質總和約為550千兆碳,這使生物質成為地球上最豐富的可持續性物質。目前,生物質多糖和蛋白質已被開發用於生物塑料。但是,仍然存在三個主要問題:首先,主要的轉化方法與石化產品的形成非常相似,其中在合成最終塑料之前,首先需要斷開聚合物鏈。
  • 康奈爾大學王亞冬團隊《AM》:螯合交聯製備生物可降解彈性體
    彈性性能對於維持天然生物組織(如心臟、肺、血管、皮膚等)及人造結構(如密封墊圈、軟管、輪胎等)的功能至關重要。共價鍵將無規捲曲的聚合物連接形成彈性體,如彈性蛋白、硫化橡膠等,其化學性質決定了在彈性體中的交聯網絡結構。而弱鍵交聯彈性體通常表現為更大的塑性。因此,一般需對聚合物進行設計來獲得特定功能的彈性體,這使得彈性體的製備變得困難,並限制了其通用性和應用範圍。
  • Adv Mater:細胞外基質增強生物墨水用於三維生物列印人體組織
    由天然組織衍生,經過脫細胞和溶解處理的細胞外基質含有組織特異性成分,是一種具有應用潛力的生物墨水。但是其較慢的凝膠動力學限制了其列印精度。經過胃蛋白酶消化處理的脫細胞組織在人體溫下可以凝固成水凝膠,但是並不是所有組織的ECM都能形成水凝膠。這就意味著單獨的dECM生物墨水可能不適用於3D生物列印各種組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作者嘗試將ECM溶液與其他高分子結合在一起。
  • 阿爾伯塔曾宏波院士《材料化學》似生物組織可自我保護的動態柔性...
    【前沿背景】 生物組織可以優雅地採用不同的自我保護策略,以響應外部機械應力引起的變形來維持其結構完整性和生物學功能。例如,微管,肌動蛋白,膠原蛋白和中間細絲的生物組件可以在被拉到骨折之前變硬(即,隨著所施加的應變或應力的增加,它們的剛度也會增加)。應變增強能力不僅限制了生物組織。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列印帶有血管的活體皮膚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然後在皮膚內自然生成血管系統。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
  • 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Sci.Adv.》:可自修復,可回收和樂高式模塊化的高性能可穿戴熱電發電機
    2021年2月1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論文《可自修復,可回收和樂高式模塊化的高性能可穿戴熱電發電機》(High-performance wearabl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th self-healing, recycling
  • 目前的生物塑料「PHA」,它是100%生物可降解的塑料
    這四種生物功能它們背後所涉及的通常都是幾十到上百個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想像一下如果是你帶著幾十個人甚至上百個人來幹活,你還需要一個很複雜的協調和組織呢,那更何況在細胞裡面這幾十到上百個基因要一起協作,那這裡面背後需要寫的程序是非常複雜的,給大家舉一個更形象的例子:左邊這張圖片是一個「大腸桿菌」,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個細菌的直徑是0.5微米,長約2微米的一個圓柱體,在這麼小的一個空間內
  • 美國萊斯大學獲500萬美金資助研究3D列印治療癌症
    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萊斯大學,一直以其在醫療生物3D列印方面的研究成果在3D列印界聞名。這筆資金的注入,可以讓萊斯大學根據不同侵入型癌症手術患者的情況製作數字及3D列印建模研究,從而更好地預知以及設置手術方案。
  • 研究發現「可生物降解」塑膠袋在土壤和海洋中降解3年後仍能用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了可降解袋,此外還測試了長期暴露於海洋、空氣和土壤中兩種形式的可生物降解袋和傳統塑膠袋而埋在土壤中27個月後的可降解袋仍保持原樣,但當對其進行購物測試時,人們發現它無法承受任何重量,會撕裂。 普利茅斯大學國際海洋垃圾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的研究為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是否可降解配方能為人們解決塑料垃圾問題。
  •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設立社會合作項目「發現蛋白質降解藥物」東京大學(校長:Makoto Gonokami,「東京大學」)與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衛材」)近日宣布,已創建一個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合作項目
  • 體內修復受損組織和器官,不再是科幻電影裡的想像
    《X 戰警》中,金剛狼的突變能力,讓他可以在短短幾秒內再生受損組織。《超驗駭客》的科學家威爾,利用納米技術,修復了人體受傷的部分。科幻作品所呈現,無需外科手術、在人體內進行自我修復,離現實依舊遙遠。但藉助科學手段,能一定程度實現體內組織重生。
  • Development cell:應用CRISPR-Cas9實現斑馬魚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
    2015年3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 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基於CRISPR-Cas9技術開發的載體系統在斑馬魚上實現了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這對於以斑馬魚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Materials Horizons》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已證明具有出色機械性能,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相當大的強度的此類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是生物醫學應用(如組織工程和生物醫學)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最近,比利時根特大學Richard Hoogenboom教授團隊提供了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的最新進展概述,定義為DN水凝膠模仿天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例如各向異性結構的DN水凝膠,包括超韌的能量耗散DN水凝膠,到動態,可行的DN水凝膠。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科研摘要】近年來,模仿自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的雙網絡(DN)水凝膠的設計和合成蓬勃發展,克服了單網絡水凝膠的機械性能瓶頸,並擴展了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在應用。已證明具有出色機械性能,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相當大的強度的此類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是生物醫學應用(如組織工程和生物醫學)的有希望的候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