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萊斯大學獲500萬美金資助研究3D列印治療癌症

2020-11-26 太平洋電腦網

美國萊斯大學獲500萬美金資助研究3D列印治療癌症

2017-05-23 23:14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萊斯大學,一直以其在醫療生物3D列印方面的研究成果在3D列印界聞名。最近他們剛剛從德克薩斯州癌症預防與研究所(CPRIT)拿到了500萬美元的資助。這筆資金的注入,可以讓萊斯大學根據不同侵入型癌症手術患者的情況製作數字及3D列印建模研究,從而更好地預知以及設置手術方案。

此次開展的研究項目主要是針對於脊椎骨和髖骨等位於骨盆的幾個關鍵部位的生物3D列印研究,研發團隊有機械工程研究教授B.J Fregly帶領。

提升成品質量,為手術爭取時間

在萊斯大學的相關報告中,Fregly教授解釋了這一項研究的獨特之處:「患者的骨盆假肢的應用治療可以給患者帶來最大限度的行走能力以及最小限度的康復時間。但是以現在的技術並不十分成熟,所以無法進行臨床應用。這是一個工程學問題,現在萊斯大學已經有機會去攻克這個難題。」

Fregly的專家組們已經可以精確地為身體建立3D數字模型。他說:「我的研究始終關注於重度外科整形、人類行動預知以及計算機數位化治療設計方面。」在此方面,他與外科醫生Valerae Lewis有著密切合作。 Valerae Lewis醫生是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骨腫瘤研究部門的主席,同時也是骨腫瘤診斷方面的學術帶頭人。

三位一體化的專家構成

根據Fregly教授的解釋,我們可以預見這個項目可以「提升在德克薩斯醫學中心裡的骨肉瘤患者在術後的功能性恢復以及縮短恢復時間。而且,不論患者接受了哪一種方式的手術治療手段都可以應用。」

這個項目將三個方面領域的專家結合到了一起:針對患者進行個性化3D成像以及數據採集專家Scott Tashman,他是德克薩斯健康醫療中心生物運動實驗室的主任;3D數據建模是屬於Fregly的部分;以及個性化3D列印骨骼假體製作專家Fred Higgs,他是萊斯大學粒子流及摩擦學實驗室的主任。

Fregly補充道:「沒有大家在團隊中的通力合作這個項目是不可能去完成的。我把所有事兒規劃到一起來領導這項研究,但是沒有Valerae Lewis我們就沒法得到確切的臨床反饋,更沒有一個可以合作的患者。如果沒有Scott Tashman, 我們沒法進行預處理測或者評估項目在患者身上的發展情況。而我們需要Fred Higgs針對利用 增材製造 技術來為患者個性化製作移植器官的專家意見。所以這真的是一個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來推動前進的項目。」

萊斯大學在之前同時也參加了由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投入的625萬美金的生物3D列印及器官工程發展項目。在這一個專家中心中,萊斯大學主要針對 3D生物列印 血管支架方面的研究,並且和馬裡蘭大學和維克森林研究所來進行合作。加之此次的研究項目的開展,萊斯大學已經成為了美國關於3D醫學生物列印研究方面的有一個中心。

相關焦點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摘要2019年,蘇州諾普再生、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合作的關於「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研究項目,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這也是是現時唯一對港澳地區撥款資助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 密西根大學獲得1600萬美元資助,建造美國最強雷射器
    由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修建的資料來源: Joseph Xu,密西根大學工程學院       密西根大學已獲得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1600萬美元的資助,將建造美國峰值功率最高的雷射器。該3 PW的設備有望推進基礎和應用研究,方向將涵蓋基礎量子電動力學的測試,以及開發用於癌症治療的低成本質子束。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2020-05-18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克大學與Scripps研究所分享3100萬美金用於HIV疫苗研究
    2012年7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坐落於北卡羅萊納州的杜克大學與加州的Scripps研究所獲得HIV免疫及疫苗研究中心的資助,第一年的資助總額為3100萬美金。這一資助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計劃,用於提供資金供杜克大學與Scripps研究所尋找出新的HIV疫苗。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刊》數據表明,每年約有500萬人皮膚燒傷、燙傷;《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數據表明,每年約33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數據表明,每年約429萬人新發癌症,281萬人
  • 3D列印複雜「腫瘤-血管-骨」癌症轉移模型研究癌細胞轉移機制
    癌症轉移是癌症治療的關鍵挑戰,目前尚缺乏合適的體外癌症模型來研究癌症轉移背後的生物學機制。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Grace Zhang課題組近期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Engineering a Novel3D Printed Vascularized Tissue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to Bone」的文章,3D列印出含「腫瘤-血管-骨」的乳腺癌轉移模型,並研究血管環境在乳腺癌向骨組織侵襲過程中的作用
  • 獲500萬美元獎金,UNSW研究VR緩解痛感
    (VRPinea 9月10日訊)今日重點新聞:UNSW同NeuRA合作,研究藉助VR緩解痛感,獲美國國防部500萬美金獎金;VR醫療方案商Rescape眾籌獲35萬英鎊,將通過VR緩解醫護人員心理壓力;奔馳與微軟合作,將HoloLens MR技術用於優化汽車維修、技術服務等方面。
  • 科學家研發全新3D列印材料 旨在治療難以治癒的骨損傷
    科學家們現在已開發出一種新型材料,專門針對難以治療的骨軟骨損傷。我們手臂和腿部的長骨在每一端都有一層光滑,薄薄的軟骨,逐漸過渡到下面的硬骨。這種雙密度組合被稱為骨軟骨組織,當它產生裂縫或以其他方式受損時,可導致諸如致殘性關節炎的病症。雖然這種傷害經常困擾運動員,但幾乎任何人都可以發生這種傷害。對於更均勻類型骨骼的損傷,各種科學機構已經創建了前面提到的「腳手架」。
  • 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
    耿美玉團隊和綠谷製藥新藥被質疑未獲批准,官方回應:主動撤回申請 7 月 6 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 Cell Research 發表了一則簡訊,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表的關於 GV-971 國產阿爾茨海默治療藥物「九期一」的文章提出質疑。
  • 香港城市大學全球首創3D列印微型機器人技術 有望作治療癌症用途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全球首創以磁力控制的3D列印微型機器人,該微型機器人技術能做到在生物體內精準運載細胞到指定的位置。新研發的微型機器人有望應用在治療癌症的靶向治療,並為細胞層面的治療及再生醫學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他說:「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工作適應Covid-19測試時,我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究3D列印的高性能傳感器,以檢測腦中的多巴胺。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近年來,3D生物列印技術在實現列印可移植器官目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儘管目前仍然遙遙無期,但我們仍在繼續研究和完善該治療方法,這些研究進展可以為脊髓損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腦癌等疾病帶來創新性改善療法。
  • 研究人員3D列印石墨烯電極,可以檢測食物中的毒素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布拉格化學科技大學和沙特國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製作了3D列印的石墨烯電極,能夠檢測食物中的真菌毒素zearalenone(又名ZEA,有毒的次生代謝物)。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研究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新方法鋪平道路。
  • 南開大學癌症幹細胞相關研究獲突破
    原標題:南開大學癌症幹細胞相關研究獲突破 日前從南開大學獲悉,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教授陳悅團隊首次實現了抗癌天然產物防風草內酯(Ovatodiolide)骨架的高效化學合成,並實驗確證了該類化合物可選擇性殺滅肝癌幹細胞,具有藥物開發潛力。
  • 美日免疫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癌症治療開創裡程碑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10月1日,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通過抑制負免疫調節在癌症治療方面的發現」。
  • 布法羅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可調鐵電超材料
    從研究人員布法羅大學(UB)已經開發了3D的獨特方法印刷的鐵電材料,那就是可以有自己的偏振材料通過使用電場切換。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論文「3D列印的分子鐵電超材料」中,這項研究為超材料和電子設備帶來了有趣的可能性。
  • 外科醫生獲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公派訪問學者邀請函
    簡介:J醫生是三甲醫院主任醫師,已獲單位公派資助名額,但因工作繁忙且缺乏國外導師人脈資源,一直沒有收到滿意的邀請函。:普通外科接收方單位: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申請過程:J醫生是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普外方向,主要研究結直腸外科、胃腸腫瘤外科治療等,發表SCI 4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已經獲得單位公派資助的名額,但是因為平日工作繁忙且缺乏國外導師人脈資源,所以一直沒有收到滿意的邀請函
  • 基金會捐資支持的2名科學家均獲諾貝爾獎
    他是亞伯達大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系教授,同時是「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Li Ka Shing Applied Virology Institute)的總監。至於諾貝爾化學獎的兩名得主沙爾龐捷與道德納,她們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基因編輯,研發了一種叫作CRISPR/Cas9的基因剪刀,可以用來很精準地改變動植物、微生物的DNA。這個技術能用在癌症、遺傳類疾病治療上,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創新。
  • 年終特稿 | 2019十大最值得關注的生物3D列印研究
    Science|3D列印會「呼吸」的人造器官5月3日,美國萊斯大學Jordan Miller教授與華盛頓大學Kelly Stevens教授合作發表了生物3D列印的第一篇NCS,利用高精度的光刻技術提供了複雜的血管化網絡結構的構建方法,為複雜組織器官的構建成為可能。
  • LLNL科學家使用3D列印了解癌症
    醫生們目前無法提早定位和治療癌症病灶,這也使得病情非常難以控制。美國LLNL(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3D生物列印與計算機流程模擬相結合,以更好地了解癌細胞在患者身體內的擴散。癌細胞聚集在3D列印的血管結構中的模擬圖在現有的有關癌變的大量研究都涉及計算機建模,如果證明正確,那麼能夠成功模擬血管幾何形狀和組織順應性是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