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2020-08-27 生物3D列印技術菌

摘要

2019年,蘇州諾普再生、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合作的關於「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研究項目,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這也是是現時唯一對港澳地區撥款資助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加上各地方政府和大學對項目經費配套,項目總額將達到3,600多萬人民幣。


小編今天和各位來帶最新消息啦!諾普再生助力港大醫學團隊,推進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目前該研究團隊已獲獲2,744萬人民幣經費資助,是首筆國家級,直接過河、跨邊界資助香港團隊的科研撥款。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據悉,香港大學醫學院領導團隊獲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研究三維(3D)空間列印人體組織與器官,目標以五年時間,實現列印全層皮膚、角膜、骨、軟骨、以及主要血管等五種人體組織與器官作臨床前試驗。


團隊中遠期目標是發展其他器官,包括腎單元、肝小葉、心肌球、尿管、椎間盤、膀胱、卵巢等12種組織及器官的精準成型作移植應用。

研究團隊由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伍振民基金(骨科生物工程)教授呂維加教授和楊偉國教授帶領,獲2,744萬人民幣經費資助,是首筆國家級,直接過河、跨邊界資助香港團隊的科研撥款。

研究項目名為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於2019年度立項,是現時唯一對港澳地區撥款資助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加上各地方政府和大學對項目經費配套,項目總額將達到3,600多萬人民幣。


生物3D列印,是全球的策略性發展研究的一個重點

研究團隊在領域內具備前沿科研基礎,居國際領先地位。他們將與國內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蘇州諾普再生醫學有限公司、北京大學積水潭醫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等醫療、研究機關和企業合作,在3D列印裝備製造,人體組織與器官列印技術,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臨床前試驗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

人體組織與器官3D空間列印技術,是全球的策略性發展研究的一個重點,是在人體組織與器官移植以外,提供有效應對人口老化,以及疾病或事故引起的人體組織或器官衰竭和功能喪失等問題的解決方案。

近年生物材料的發展,為組織和器官再生與功能重建提供了重要途徑,但是人體組織和器官結構高度複雜,如何利用生物材料精準列印出功能完整、能在人體內運作的器官,是目前生物3D列印最終實現臨床應用面臨的挑戰。當中要列印出組織與器官所需的微環境來配合功能重建,包括功能性的細胞排列,配合血管和神經線分布等,來指導3D列印的組織與器官在體內重建修復。


諾普再生OPUS平臺大顯神威

諾普再生醫學將利用自主開發的 OPUS-Pro 3D 生物列印平臺幫助該團隊,有望實現首先實現全層皮膚、軟骨及多種細胞組織一體化列印。OPUS-Pro 3D 生物列印平臺是具備多個列印噴頭的高端醫療級生物列印平臺,屬國際領先水平,能夠同時列印成型器官內各精細結構,包括具有維管束組織(Vascular tissue)的精細三維結構,構建出類似細胞外間質的微環境等,配合多種細胞負載的生物墨水,功能化活性組織精準列印軟體系統,以及結合臨床實用性的多工藝微納級整合列印基數等,精準列印成可應用的器官組織。


據悉,研究團隊早前在有關大範圍骨缺損修復的研究,已成功在山羊模型動物實驗中,實現了6釐米骨缺再生。下一步工作將利用諾普再生OPUS平臺的多噴頭生物印表機,配合新的多軸動態列印技術,為骨材料支架配置合適的血管和神經線網絡,並期望這個新的3D生物列印支架能夠在體內實現快速再生。


關於諾普再生

蘇州諾普再生醫學有限公司坐落於創新創業之地——蘇州工業園區,是一家專門從事生物3D列印的高新技術企業。

自2016年成立以來,受到了政府、投資機構、科研院所各界的多方支持,生物3D列印從多年前的概念化不斷變成實體化,從皮膚、軟骨、耳朵、三維管狀結構甚至將來的人造器官,人們發現了一條更合理高效適用於醫學研究與臨床的方法。


我們秉持專業服務專業,成功攜手成功的理念,在短短數年裡,利用國際頂尖的自主研發OPUS列印平臺,已與上海、蘇州等多家醫院達成了「醫工合作」新模式,並通過臨床數據與技術創新相結合的形式,不斷打破一個又一個難題,實現了生物3D列印技術的真正落地。我們相信在國家與地府政策雙重加持下,生物3D列印一定會在近幾年內取得極大突破。


關注諾普再生,期待與您合作

共同致力於前沿重點科技項目的研發

相關焦點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2020-05-18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了人體器官的透明圖譜,3D列印人體器官的時代將到來?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使完整的人體器官透明化。他們利用顯微成像技術,揭示了細胞水平上透明器官的複雜底層結構。由此生成的器官圖可用作3D生物列印技術的模板。由於不溶性分子的積累,以及組織中膠原蛋白的積累,人體器官特別「僵硬」。因此,使小鼠器官透明的傳統洗滌劑對人體器官,尤其是成人器官不起作用。
  • 盤點:2018上半年3D列印人體器官!
    落實到產業層面,3D列印已被廣泛的應用到製造業、軍工、汽車、醫療等眾多領域當中。以醫療為例,採用3D列印技術研發人體器官已經成為未來3D列印行業發展的一大方向。   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3D列印技術在醫療行業又生產出哪些新產品呢?這些產品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下面,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 科學家創造了透明的人體器官 為3D列印器官打下基礎
    【CNMO新聞】一般來說,要想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器官裡發生了什麼,就需要進行深度切割,也就是切掉組織。然而現在,我們也許可以在不破壞組織的情況下就能觀察到人體器官的每一處細節。據外媒報導,赫爾姆霍茲研究所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所主任阿里·埃蒂爾克領導的研究人員進行了透明人體器官的3D列印,並創造出了透明人腦、眼睛和腎臟的圖像。透明眼睛創造透明的器官依賴於一種叫做「光學清除(optical clearing)」的過程。
  • 3D列印顱骨、腦膜、血管……列印「器官」還有多遠?
    近十年來,生物3D列印技術取得長足發展,在神經外科的醫療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今年4月,以色列一個團隊的研究人員用3D列印技術,利用取自病人自身的人體組織,列印出了全球第一個完整的心臟,一度引發轟動。很多人關注,3D列印出人類器官用於臨床手術,什麼時候會變為現實? 清華大學徐弢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細胞3D列印技術,有豐富的國外研究和產業化經驗。
  • 3D列印人體器官已成現實:耳朵、肌肉、骨骼甚至腎
    3D 列印技術在醫學上取得巨大的進展:研究者利用 3D 列印技術成功列印出耳朵、骨骼、肌肉組織,而且能夠實現正常的功能。近日,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宣布,他們使用 3D 列印技術成功列印出「活著的」人體組織和器官,將這些器官移植至動物後,能夠發揮正常的器官功能。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萊斯大學研究人員發明的這種生物相容性植入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解,最後只留下自然組織。圖片提供:萊斯大學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萊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ntonios Mikos說,與許多實驗室正在研發的細胞支撐水凝膠支架不同,這一過程產生的硬植入體可以通過手術移植來癒合骨骼、軟骨或肌肉。
  • 杭州一大學教授3D列印出活性人體腎臟
    36歲的徐銘恩從2000年開始從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一直主攻生物3D列印技術。  據分析,張冠李戴的背後,可能系編譯外媒報導時出錯,而華中科大又正好有教授從事3D列印技術研發。  列印耳朵或鼻子只需1小時  徐銘恩團隊所用的印表機系自主研發的生物材料3D印表機,名為「Regenovo」,看上去只有縫紉機大小,重50公斤。
  • 美國新創研發3D列印眼角膜可望成為人造列印器官應用首例
    作者:DIGITIMES謝明珊就全球現況而言,器官移植的需求總是大於供給,這也難怪相關產業正在努力研發生物列印(bioprinting)技術,製造出更多的人工器官,如今眼角膜可望成為第一個實際應用的3D列印器官。
  • 美國萊斯大學獲500萬美金資助研究3D列印治療癌症
    美國萊斯大學獲500萬美金資助研究3D列印治療癌症2017-05-23 23:14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最近他們剛剛從德克薩斯州癌症預防與研究所(CPRIT)拿到了500萬美元的資助。這筆資金的注入,可以讓萊斯大學根據不同侵入型癌症手術患者的情況製作數字及3D列印建模研究,從而更好地預知以及設置手術方案。
  • 世界首個人體組織3D列印心臟問世 將來有望移植人體
    近日,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大學公布,使用人體組織3D列印出了全球首個完整心臟,該心臟包括細胞、血管、心臟以及心室,此前也有過3D列印心臟,但是都未列印血管、心臟也不包含細胞。或許10年後,世界上那些最先進的醫院將會配備器官印表機,就像例行公事一樣完成列印過程。」這意味著未來十年3D列印器官移植可以代替異體器官移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的治療,這可能危及患者的健康,但如果患者使用自身生物組織作為「原材料」,那麼就能解決這一問題。」患者將不再需要一直等待或服用藥物來防止排斥反應。
  • 3D列印器官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用3D生物印表機列印出可與人體相容的體內植入物,甚至用細胞作為「墨汁」列印出器官和組織的技術也正不斷取得突破,3D生物列印時代距離我們已經觸手可及。  3D列印組織模型  助醫生「精準手術」  去年年底,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突然接到了一名來自深圳的小病人小謝。
  • 3D列印人體器官 可以自主「存活」了
    所以人工製造的人體器官已被視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列印出「自行跳動的心臟」  目前來看,實驗室裡已可以人工培育出具備所需功能的細胞、脈管系統。這些人工培育的人體器官被許多人視為能解決上述這種移植器官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3D列印的進步大大地提高了這種活體組織構造人工培育水平。
  • 陳根:俄羅斯太空人首次實現,3D列印人體組織
    文/陳根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3D器官列印產品不斷問世,從地球走向太空,3D列印開啟「太空製造」新時代的同時,也同步進行著新一輪的醫療革新。事實上,早在1987年,「再生醫學」概念就被提出,且受到全球重視,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註冊再生醫學的公司就達933家。
  • 3D生物列印可以培養的人體器官,然後移植到患者體內,馬上實現了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萊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ntonios Mikos說,與許多實驗室正在研發的細胞支撐水凝膠支架不同,這一過程產生的硬植入體可以通過手術移植來癒合骨骼、軟骨或肌肉。這種生物相容性植入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解,最後只留下自然組織。他表示,在通常情況下,3D列印的支架會均勻地植入細胞。
  • 3D列印人體器官技術的前世今生(下)
    在上篇中,我們回顧了組織器官工程技術的緣起。那究竟SEED AWARD 2019大獎得主以色列Matricelf團隊,是如何在前沿技術的基礎上,攻破了3D列印器官的一系列難題的呢?,以膠原蛋白(即ECM的主要組成成分)和細胞為目標列印材料,製造出具有更高解析度、圖案可以更複雜的人體器官組織支架。
  • 3D列印能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嗎?|3d列印|移植器官|血管|3d生物...
    網易科技訊7月31日消息,《衛報》網站撰文指出,我們距離3D生物列印人體器官還有多遠呢?加藤霍爾姆在18歲那年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當時他認識到,如果這臺機器有潛力列印器官,就像他父親說的那樣,那它就有潛力徹底改變醫療行業。用於救命用移植的器官在全球各地都非常短缺。例如,在英國,現在要進行腎臟移植的話,通過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你平均要等待944天之久。肝臟、肺和其它的器官同樣供不應求。移植組織的缺乏,據估計是美國的頭號死亡原因。
  •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0 16:36:52
  • 3D印表機技術突破 未來可實現列印人體器官
    3D印表機技術突破未來可列印人體器官據eurekaler3月12日消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3D印表機,它使用可見光和紫外光模式來決定兩種單體中的哪一種聚合形成固體材料,不同的光圖案提供了產生多材料部件所必需的空間控制
  • 「透視」技術為精確3D列印人體器官帶來曙光
    怎樣3D列印出逼真的人體器官?據《每日郵報》24日報導,德國慕尼黑大學埃蒂爾克領銜的研究團隊提出一種能夠精確描繪器官內部結構的「透視」技術,3D列印人體器官將「有圖可依」,為醫療領域帶來顛覆性變革。示意圖:3D列印透明器官報導稱,研究人員利用溶劑使器官變得透明,然後用雷射在顯微鏡中掃描器官,從而獲取包括血管和每個細胞位置在內的整個器官結構。利用這一結構圖,研究人員可以先用3D列印造出器官的支架,再將幹細胞裝入3D印表機,注入正確位置,使器官正常工作。